第98章 文字的傳播(1 / 1)

龍騰原始 華曦 1765 字 2個月前

水車和紙張算是做出來了,不過天氣越來越甚的寒冷迫使華曦隻能將繼續造紙的念頭打消掉,唯有冀望於明年開春後再作打算。不過伐木的勞作卻並沒有停止,每天都還是數以百計的族人在城外的樹林內砍伐著。樹木在這個季節裡,或取暖,或生火,但更多的族人是抱著賣錢的出發點來砍的。華曦也為了大力推動貨幣流通和日常貿易的發展,加大了貨幣的發放工作。在元老院外,長老院的一間房子前,公布這一個新措施。部落需要大批量的木材,現在以100斤兌換1元的價格,大量收購木材。按說100斤木材換1元中華幣這個價格,無論怎麼看都是十分低廉的。要是在平時或許去做這事的人會少之又少,但眼下正是寒冬時節,除了個彆作坊和集市還有活乾,可以靠出賣體力來換回中華幣,其他作坊大多關門,停止作業。餓是餓不了,一年下來的辛勤早已換回足夠的食物支撐過完這個冬季,但是每天這麼閒著在家避寒,倒不如外出砍點木材回來,拖到長老院那裡賣點錢要好點。原本,原始人對貨幣和積蓄這些沒有什麼概念,大多都是餓了就去打獵,打夠了就老實呆著,減少熱量的消耗。但自從華曦推行貨幣政策以來,經過一年來使用接觸,族人現在對貨幣的理解早已不再是以前那麼的膚淺。於是,在整個寒冬裡,中華城展現了其他部族所沒有的驚人活力。整個城鎮內以及城外,到處都是嚷嚷囔囔的人群,和熱火朝天的勞動氣氛。相比於中華城,鐵壁和日落堡就要冷清得多。大雪封山,水流結冰,都是鐵壁和日落堡冷清的一個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二城畢竟在目前隻屬於分城,聚居的族人不多。二城加起來的人口二千不到,中華城作為主城,人口是二者之和的四五倍,人氣鼎盛。掐指算算,距離開春約莫也就四五十天的樣子。雖然距離開春不遠,但天氣卻比以往都要寒冷,已經有幾名在野外伐木的族人活生生地在森林內凍死,倒在薄薄的雪地上長眠不起。為了防止此類事情再度發生,華曦下令所有族人都要呆在屋內度過這個寒冬。兩個月後,天氣雖然還很寒冷,但不遠處大樹上,往昔被積雪積壓得有些沉甸的枝頭,如今已經仰首挺胸地挺起身子來,嫩芽業已鑽破了還掛在枝頭上的少許積雪,露出嫩綠色的笑臉向人們微笑。白茫茫的大地和樹林,此刻已經有不少的綠色斑駁不一,點綴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春天來了,小鳥叫了。塵封已久的各類作坊和城內外的事物,仿佛在一夜之間被春之女神的魔法灑過,煥然一新,到處都充滿生機勃勃的活力。憋足四五個月的人們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因為他們家的米缸,食物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可以支付的中華幣早就花光了。因此,當華曦在元老院與長老和將軍、祭司們討論商議完後,一名祭司站在廣場的大石碑下,肅穆莊嚴地對著廣場上聚集的人們宣布:開春了!開春的信號一經祭司的口中傳出後,幾乎所有的族人,無論是有身份的還是平民,抑或是奴隸,都迫不及待地撒開腳丫子朝那許久沒有去過的作坊、農田、森林、沙場中跑去。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興奮的笑容和激動的神色。在他們的心裡都有一個信念,去年努力了一年,饑餓和寒冷都離自己遠去,今天再努力,屬於自己的房子和生活用品等私人財產,將不再遙遠。每個人在今年的願景都有所不同,奴隸、平民、富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盤,人人都有自己奮鬥的目標。這也正是華曦希望看到的。華曦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一種東西叫做‘盼頭’。為了紀念開春,華曦同時以新的一年裡,立春前後一個月的幾天時間,定位春節。並將春節的由來和意義命祭司記錄入中華法典內。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 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對聯和寫對聯的紙張,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但無礙新年的喜慶。華曦讓長老、將軍和祭司這些手裡掌握著一些生產資料,日子過得不錯的階層都必須殺豬宰羊來慶祝這一盛大的節日。相信,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時間的推移,新年這一美好的節日會被人們所漸漸接受,並延續下去。單是以身做法還不夠,華曦還以族長的身份,祭司以神明的旨意,在宗廟前舉行有史以來,空前盛大的春節祭祀大典。每個到場的族人都可以在宗廟前得到一小碗的食物,未滿16歲的小孩,均可從祭司學徒的手中獲得一角錢,寓意為一本萬利,身體健康之意。有得吃,有得拿,加之是神賜下的節日,族人對新年這一節日的理解和認識,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認同。中華法典的載體,也從獸皮卷紮換成了一本厚厚的a3紙大小,二指厚的紙張所代替。並用處理過的獸皮包裹封麵,用青銅金屬汁烙上四個大字:中華法典。紙張的誕生,雖說擁有種種好處,使用紙張是大勢所趨,但目前要想大規模的使用紙張,平民化顯然還不是現在的生產力所能負荷做到的。紙張因為製作費時費力,也就賦予了它高昂的價格。短時間內,除了一些極其重要和緊急的文件,才能用到紙張。族長尚且如此,遑論底下的權貴和平民了,獸皮、竹簡依然是記載文字的載體。因為造紙術先不說是是中國四大文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最傑出的發明創造之一。光是超越這年代所能理解出來的性質,就足夠華曦對造紙術的保密和關注。造紙作坊的地方,距離中華城也就二三裡的距離,毗鄰南門外的農田。華曦在這裡修建了一座規模小,但儲藏著足夠糧食的村落。村落占地隻有半頃土地(一公頃=1萬平米),居住著三十多名專職造紙的族人。維持一個部落的穩定繁榮,溫飽是根本;但要部落在此基礎上發展,那就需要知識。隻有得到文明傳承和積累,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傳播的載體。紙張的問世,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目前沒有能力大規模的生產紙張,不過獸皮和竹簡還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在整個臘月寒冬裡,華曦讓長老團下麵的人在部落裡做了個關於文字普及的調查。調查顯示,部落的識字率不到20%,認識文字的族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掌握一點生產資料的族人以及他們的孩子。大部分族人都處於一個目不識丁的尷尬階段。有個正常現象,和華曦在網絡中看到的曆史一樣,有錢人受到的教育總是比窮人要好得多。窮人為了一口糧食奔死累活的,不太可能有多餘的精力來學習文字,也沒有錢供自己孩子去宗廟裡,給祭司跟孩子進行教育。不過可喜的是,雖然大部分人都是目不識丁,但他們交流的話語,從多個不同部落有差彆的語言,統一到了現在的普通話。語言的統一,對生產力的提高和政體的穩定有很大影響。目前,部落的實力已經比去年要好上許多,華曦決定今年開始,要大力推廣普通話和提高族人的識字率。對於這個偉大的決策,元老院的長老和將軍們一致投票通過華曦的決定。雖然有小部分長老對平民也能學習文字的決定持反對意見,不過,少數服從多數,到了最後他們也隻能選擇讚同。沒有人會傻到與族長做對頭的。華曦也在私底下招來祭司長,商量出一個不錯的辦法。祭祀宗廟這個神聖機構下麵,新設立一個機構“傳教會”傳教會,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將文明的種子撒向普羅大眾。裡麵的人員稱為傳教士,每天都必須走訪各個階層,負責向族人教授普通話,文字等知識。按照教授的文字,族人的識字率和廣泛程度,每個月底可以從審核祭司的手中獲取數量不等的中華幣。當然,要想進入傳教會當上傳教士,首要的條件那就是懂文字,識法律。如果熟讀祭司的一些經義(部落目前還沒有宗教),那被選中過關的幾率將大增許多。華曦從來都認為,人性是貪婪的。隻有你有實際的東西拿出手,那給你賣命的人自然就多,落力的程度自然也深。消息一經傳出,宗廟前的廣場上擠滿了幾百名聞訊趕來的族人,其中不乏一些長老的子女。(上學的資格,男女均可,隻有夠錢支付學費即可。)不過,大部分的族人都是平民百姓。傳教士的工作,獲利豐厚,且沒有其他勞作那麼勞累,深受這些原始知識分子喜愛。除此之外,華曦還頒布了一項法令:但凡能夠熟練地讀出和寫出100個文字的人,無論何等身份和性彆,都可以從宗廟裡一次性獲得50元中華幣的獎勵。如果能夠識字過千,並能詮釋文字的意思者,不但可以獲得過百不等的中華幣獎勵,還可直接進入宗廟,跟隨不同祭司學習不同的知識,稱為祭司學徒。雙重措施下,全民點起學習文字和普通話的熱潮。你可以在田地裡,一邊耕犁的農民一邊跟隨傳教士大聲朗讀著華曦整理好的教科書內容。當然,教科書隻有一本是正版的,載體是用白紙。傳教士所攜帶的教科書,乃是竹簡或是獸皮書寫的手劄。攜帶雖然不方便,但這絲毫不影響廣大族人的傳教和受教雙方的熱情。此外,華曦還用了一些小故事編成的短文,用以加深族人的印象,以及更加容易理解。這對於那些正在乾活或者是休息的平民和奴隸來說,能夠在工作和閒暇之餘聽到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知識,而且是免費的,自然不會產生一絲的抗拒心理。相反,識字還可以得到獎勵的措施,讓他們學起來分外賣力,一個勁地從心裡感謝族長給他們帶來這麼好的東西。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