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元康十年(由於司馬遹的原因並沒有更換年號),公元300年5月,琅邪王司馬睿聽說河間國失守,河間王被俘,中原之亂被司馬遹徹底平定。心中恐懼之下,司馬睿更是加快了戰備腳步,有時候他甚至親自穿上鎧甲,訓練士卒。司馬睿,乃司馬懿曾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290年司馬覲去世,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嗣承琅邪王爵位。八王之亂時琅琊王司馬睿回到封國,後依王導、王敦之計,渡江鎮守建康,任用顧榮為軍司馬,賀循為參佐,王敦、王導、周顗、刁協為股肱心腹,同時以賓客之禮優待江東名人賢士,以體己之心關注民風世情,在眾人輔佐下江東之人無不誠心歸附,實力逐步壯大。對於前來投效的江東世家人才,司馬睿皆有任命,紀瞻為軍祭酒,卞壼為從事中郎,周閗為倉曹屬,劉超為舍人,張闓及孔衍為參軍。人才到位,司馬睿無異如虎添翼,更有了放開手腳大乾的條件。緊接著,王導又為他製定了“謙以接士,儉以足用,清靜為政,撫綏新舊”的十六字戰略,司馬睿悉數采納,一時江東歸心。此後,江東上下遵循王導的十六字戰略,利用長江天險造成江東地區相對獨立的地理位置,休養生息,大力恢複生產。相對於中原的動蕩,和平穩定的江東成了北方世家爭相避亂的理想之地,一時間又俊賢濟濟。王導。字茂弘,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琅邪王氏,是司馬睿早期交往最為密切的朋友,被司馬睿譽稱為當世蕭何,委以司馬重任。王導多才善斷,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了然於胸,自從武帝死去賈後專權,晉室皇權逐漸旁落,王室宗親爭權奪利內訌不斷,加之北方匈奴、鮮卑、羌、氐、羯等胡族趁勢崛起叛離。天下將再次陷入諸侯割據、群雄並起紛爭的混亂局麵。這是一個十分糟糕的時代。然而在王導看來,這也是一個充滿誘惑和機遇的時代。當各路梟雄豪傑爭相出頭次第登場,在腥風血雨的背景前拉開中原鏖戰的幕布,開始一場又一場酣暢淋漓的亡命搏殺時。王導卻把目光投向了江南。他建議司馬睿遠避戰火渡江南下盤踞建康。依托長江天塹。爭取僑寓江南的北方門閥世家以及江南本土豪門士族的支持,積蓄力量發展壯大以圖後事。苦心經營數年,司馬睿羽翼漸豐。此時正逢太子在北方統治逐漸穩固,而世家統影響力日漸衰落。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在王導、王敦等人輔佐之下,司馬睿開始全力打擊江東異己力量,清掃自己的核心勢力範圍。他派遣眾將分彆平定江東,在宣城斬殺孫弼,在湘州蕩平杜弢,然後以懷柔政策安撫穩定荊州南部、交州等地。從此,江南所屬萬民歸心,司馬睿統治根基逐漸穩固。300年4月,司馬遹派大將孟觀進攻河間國,河間王出降,曾經盛極一時的中原藩王之亂終於被雨打風吹去灰飛煙滅。就在河間王出降沒多久,儘管一切早在預料之中,但麵對太子司馬遹勢力日漸強盛,司馬睿依舊恐慌不已。他即刻召來王導等人,商議目前應對之策。王導說:“大王不必過分憂慮,大勢如此天意難違,目前首要是穩定人心、牢固半壁江山。如今北方雖有太子崛起實力強橫,但仍有並州匈奴、幽州刺史王浚等地相與抗衡掣肘。隻要我們對內施與恩義,定可暫保無虞,加之長江天然屏障阻隔,另有富庶江南作為後盾,更可高枕無憂。現在既然已準備對抗洛陽朝廷,大王何不立即示諭各地臣屬彙聚建康?”“司馬所言甚是,本王即刻傳示各方。”司馬睿聽完王導一席話,心中頓感釋然,鬱結於胸的煩悶愁苦頃刻之間消去大半。司馬睿說:“陽春三月,江南錦繡,隻可惜世道混沌悲戚重生,本王心中如焚深避宮室,已良久未見天日。司馬若有興致,明日可否陪本王登臨鐘山,也不辜負了這一片爛漫繁華。”“大王有意,下臣聽命便是。”王導謙恭作答,然後請辭告退。陽春三月,草長鶯飛,鐘山一片繁華。鐘山絕壁,鳥啼空山婉轉,極目煙樹離離,司馬睿巋然不動,思如泉湧,前塵往事洶湧而來曆曆再現,他的內心翻江倒海難以平靜,既充滿無限擔憂,又有著萬般期待。他想起當年洛陽城中與王家兄弟暢談天下局勢的情景,當初王敦建議他避開中原紛亂,躲到江南休養生息,這麼多年來,終於有了些許成績。每每想起王家兄弟的當年的勸諫之言,琅琊王仍然覺得那是洪鐘大呂,也是他命運轉折的開始。想到這兒司馬睿似乎又想起了和王家兄弟暢談時的情景:王敦舉著茶盞,慷慨陳詞,“琅邪國地小人稀,並無戰略價值。依臣之見,殿下的戰略眼光要放在江東。江東之地,地廣人多又人傑地靈,若不是當初吳主孫皓無道,我大晉和吳國鹿死誰手為未可知,可惜武帝滅吳之後,便將此地當做化外之地,未好好加以經營,而大多數吳人也不願北上中原為官。”“因此江東地區一直未有強有力的政權,而此地名士頗多,且有春秋之風,因此看似鬆散卻團結。當年,為禍數州,讓晉軍望風披靡的張昌部石冰進犯江東,卻被江東名士自發組織的民軍所滅,而這些名士功成之後又皆各自隱退,散眾還家,不言功賞。臣以為,江東實乃寶地,殿下得江東便可憑借長江天險,進可攻退可守,何愁霸業不成。”王敦興致勃勃的一氣說完,連著乾了兩杯茶。司馬睿卻麵無表情,沉思片刻問道:“青、徐二州北接幽冀盛產良馬弓弩之地;兗、豫二州扼守南北戰略要道;荊州魚米富庶,截斷東西;為何處仲獨傾慕於江東?”王敦笑而不語,王導接著回答:“時勢所迫也,豈止青、徐、兗、豫和荊州,還有並州、冀州、幽州皆不可得。東海王、成都王、齊王、河間王、範陽王、東瀛公等等,他們的實力都比王爺強大,這些人還都是司馬家宗親,因此殿下卻斷不能打這幾個州的主意,否則便如與虎謀皮。”“隻有荊州都督劉弘、幽州都督王浚和江東的揚州都督劉準不是晉室宗親;荊州地處河間王與東海王的勢力之間,若是兩王敵對,首當其衝是廝殺的戰場,不是可以依靠之地;幽州與遼東各部胡人部落相鄰,殺伐不斷,都督王浚又采取和親政策與鮮卑段務勿塵聯姻,已經確定了其在遼東的地位;隻有江東揚州的劉準暗弱,吳人不附,正是殿下一展身手之地。”一席話說得琅琊王連連稱是。往事浮上心頭,這次他又麵臨一次改變命運的時刻!反複自問,難道我司馬睿真的能憑借江東一地對抗中國?江山如畫,英雄如潮,興衰成敗自在天意人心,何必強求?順勢而行徐徐圖之當為上策。司馬睿站在鐘山思慮良久,歎息一聲,緩緩轉過身來,隻見王敦、王導、周顗、刁協四人肅立於前……司馬睿一行下得山來,早有快馬輦駕伺候多時,旋即入城。西陽王等人候駕於王廷之外,遙望司馬睿歸來,急急迎上前去。“拜見大王。”眾人高呼。“辛苦了,免禮。”話音未落,司馬睿已經下得車來,緊趨幾步挽起西陽王手臂寒暄入內,眾人魚貫跟進。司馬睿說:“家國不幸,國事艱難,日前河間國被滅,河間王一係步了成都王後塵。今後這勤王大旗將由我江東扛起來,大家本來是風光無限的世家大族,可是現在呢?司馬遹在中原掀起了讓人心悸的白色恐怖統治,讓世家大族不得不屈居江南苟延殘喘!為了對抗太子暴政,今日特與知會眾人共聚建康,扶保社稷。”在場眾人無不是世家出身,想想如今天差地彆的處境,眾人無不哀傷垂淚。琅琊王支持者西陽王司馬羕偕僚屬部下以及各州征郡守看到時機成熟馬上進諫:“藩王被虜,生死不明,江東初定,人心不穩。如今內憂外患形勢迫人,臣等懇請大王勿負天命,進位晉王,重整河山!”司馬睿一開始堅辭不肯即位。司馬羕等堅持請求,不肯罷休。最後在王導等人的再三勸進下,司馬睿隻好稱晉王,統攝江東。於是選一黃道吉日,司馬睿即晉王位,在建康開府建牙,開始設置百官,建立江東割據政權。司馬睿初稱王,建康城內張燈結彩人馬攢動,百官朝賀萬民相告,各地爭獻祥瑞之物。此時承續中原喪亂之後不久,江南政權剛剛草創,許多朝中事務懸而未決。因刁協久在西晉時為官,熟悉舊製,賀循為當世儒學泰鬥,精通禮學,所以司馬睿召兩人前來谘詢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