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1 / 1)

穿越七零做知青 湖塗 1721 字 2個月前

雙方談妥了,東山區就立馬行動起來了。每個村選兩到三個勤勞苦乾的人出來,去當地鎮上集合。到時候一起去坐車去花崗參觀。還特彆聲明,包一頓飯。雖然這會兒人不缺吃的,可能出去走一圈,還能在外麵吃一頓飯,就沒人不樂意的。所以甭管下麵乾部辦事能力怎麼樣,這件事情也辦的很順利。花崗這邊就更方便了。蘇青玉隻需要和老書記談談自己的想法和安排,隻要說得出道理的,書記基本上都是支持的。一個通知下去,下麵就開始準備起來了。倒不是準備接待工作。這對於花崗乾部門來說是小事兒。隨便找個飯店就能擺上幾桌了。絕對是有魚有肉,吃的好好的。要安排的主要是蘇青玉之前承諾的,每個村子抽一個乾部出來,去東山手把手的幫忙。蘇青玉要求的還是優秀的乾部。她認為,這也是對花崗乾部的一次鍛煉的機會。之前花崗的發展,在很多方麵都是由上麵對下麵進行方方麵麵的引導,所以下麵基層工作都比較好做。這次她也感覺到花崗的乾部其實都沒經曆什麼鍛煉。這次正好有個機會。未來花崗要發展,對乾部的要求也更高。特彆是現在花崗對基層乾部要求高,就更需要鍛煉了。這次安排一些年輕的,優秀的乾部去東山支援,未來他們回到花崗,承擔起更重要的擔子,也能有足夠的經驗來處理事情。可這選人就需要時間了,要選優秀的,還得自願去。畢竟去了東山,到時候肯定是要在那邊住一陣子。那邊的生活肯定是不如家裡生活好。本來還擔心沒人願意去,結果主動報名,競爭這個機會的人還挺多的。林楠也去了解這次任務進度,聽說這個情況之後,立馬就弄清楚原因,然後來和蘇青玉彙報。“主要是現在我們的乾部考核,和乾部福利待遇掛鉤。大部分人也都清楚要做出成績來,就要做一些有難度的工作。現在花崗各個村都在按部就班的工作,沒多少出挑的機會。這次知道東山的情況,就覺得機會難得。”蘇青玉一聽,心裡也是欣慰。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考核製度,終於在花崗的乾部群眾起到初步作用了。這還是剛開始實行,等以後考核製度越來越成熟了,花崗的乾部素質也會越來越高。沒準她有一天,真能體會到如臂指使的感覺。“東山那邊聯係沒有,什麼時候過來?”林楠立馬道,“我問過徐主任了,徐主任說和那邊的主任已經對接好了,明天一早就過來。因為時間原因,這次行程主要是給他們安排好山和花崗。”蘇青玉點頭,“這事兒你們對接好。這次的事情對東山的下一步很關鍵。民心是很重要的。”東山的人比蘇青玉還著急,聯係好了形成安排之後,立馬就行動了。這些東山選出來的老百姓坐在大卡車上麵,一個個新奇的談論著這次的安排。“聽說是去花崗學習參觀。你說我們能學什麼啊?”“不知道,不過我聽說花崗人過的挺富裕的。”“好山人也過得好,我姨媽婆家的小姑子就嫁到好山的,聽說過的可好了。不過我姨媽說可能是吹牛。你們知道過的多好嗎,說是家家戶戶不缺肉吃。還蓋新房子。收入比人家城裡人都多。”“吹牛吧。”這些人雖然是東山的,但是和好山離的並不近。哪怕離得近。因為平時基本上不會離開村子,所以對其他鎮發展情況並不了解。偶爾也會聽到一些人家傳過來的消息,也隻會當吹牛。因為那種生活對他們來說不可能。農村咋可能過那麼好的日子呢。其實要說他們也不是沒努力過,也學人家花崗人種過菜。但是技術不過關,所以種的不好。他們的乾部並沒有教他們什麼叫做大棚菜,也不知道專業種菜的技術。不知道菜要怎麼種才會有賣相。加上村裡也沒有專門的人來收菜,所以雖然花崗那邊有經驗,也傳過來一些了,但是依然沒能致富起來。就和蘇青玉曾經說過的一樣,出去少量腦子比較活,膽子比較大的農民同誌。絕大部分的農民同誌除了勤勞苦乾之外,並沒有能力靠自己發家致富。偶爾做出一點嘗試,沒能成功,就會馬上放棄。畢竟太窮,失敗的成本他們承擔不起。車子很快到了好山鎮。因為人還挺多,百來人,為了不搞出太大的陣仗引起當地人工作不方便,所以就分成了幾個小隊,去不同的村子學習。起先,東山的這些人並沒覺得這裡有什麼好學的。可他們去人家村子裡的時候,看著那修好水泥路,眼熱的不得了。哪怕他們出門少,也是想有一條好路啊。而且他們從鎮上下來村子裡的,鎮上的瀝青路和這水泥路是通的,也就是說,人家村裡人上鎮子上,就算下雨天也不會一腳泥。到了村子的時候更不得了了。那一排排的紅磚瓦房了。還有些人家在建房子。事實上好山的人確實富裕。比傳說中的還要富裕一些。特彆是一些家庭人口多的,大養殖戶,一年的收入就夠他們蓋房子了。每個月基本上都有出欄的牲畜。加上還參與村裡的投資。一家人幾乎都是雙份收入。進村之後,還沒來得及眼紅新房子,他們的眼睛又被那些養殖戶家裡的牲畜吸引了。來這裡參觀的,幾乎家家戶戶也是養了牲畜的。比如一頭豬是必備的。另外還要養點雞。鴨子是沒法養的,沒這個技術。可因為各種原因,最後存活的雞都不多,一天能有幾隻雞蛋就不錯了。哪裡像好山這下麵村子的養豬戶,人家那是拿著籃子在窩裡撿雞蛋啊。這些人眼熱的時候,村子裡乾部也過來迎接他們了。客客氣氣的和帶隊的乾部握了手,表示對他們的熱烈歡迎。“東山的兄弟能過來,我們是非常歡迎的。聽說以後我們是要一起合作,以後就是兄弟單位了。”就有東山的老百姓代表問道,“什麼合作啊?”“你們不知道嗎?就是以後你們東山也要和我們這邊一樣,搞養殖戶,區裡給你們提供技術,手把手的教,還給你們一起蓋養殖場,以後一起賺錢。就和我們這樣。”聽到這話,大家一臉懵逼。有些人倒是想起來了,“之前我們村裡是宣傳來著,說帶我們一起養豬養雞,咱沒聽進去。咱自己家裡不是都養了嗎,也沒發個財。”好山這邊的養殖戶就不高興了,“怎麼發不了財,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養呢,和你們自家養的不一樣。”有好山的其他養殖戶也過來說了,“政府帶著,和我們自己搞不一樣。人家那有技術,可講究了。手把手的教,還給我們選苗子。還有獸醫幫我們看。等養好了,就有車子集體過來收。咱們一點心都不操。”說起自己村裡的事兒,好山的人驕傲極了,抬頭挺胸,底氣十足。東山區的這些人則一個個的更迷糊。原來區裡之前宣傳的是這樣的。可我們那邊乾部怎麼沒動靜啊。好些人嘀咕起來了,有人就說,自己村裡倒是宣傳了這個。但是還沒來得及動作,就把他們拉過來了。有些人直接開始罵娘了,說他們村裡宣傳了,就是把文件讀了一遍,然後什麼都沒解釋。他們都沒聽懂。要知道是這個,他們早就去搞起來了。光是看看人家拿籃子撿雞蛋,就夠眼熱了。東山的乾部見他們有些激動,就嚴肅道,“都彆急,區裡既然安排過來學習了,肯定是後麵有安排的。今天大家就都好好學。這裡是好山,咱彆給這裡的同誌添麻煩。”然後笑著和好山的乾部以及養殖戶道,“今天給你們添麻煩了。”“沒事沒事,以後肯定是要合作的。”乾部們熱情的笑道。目前花崗的乾部們雖然不知道這個合作後期具體有什麼好處,但是因為長期以來區裡的英明決策帶來的良好發展,他們對區裡的決策都是十分信任的。知道肯定是為區裡老百姓好的。所以對於這種有好處的事兒,他們也是樂見其成。也生怕在這發展大計裡麵拖了後腿。後麵,他們一行人又繼續參觀隊裡的養殖場。隊裡乾部則負責講解隊裡的養殖戶的一些工作。從選種育苗,到養殖,到銷售,都有村裡集體管理。東山區有老百姓代表小聲道,“收入多不多啊?”“這收入啊,也還好,不算多,人均一個月六十多吧。”這個數字還算保守了,因為現在經濟發展的緣故,國營單位的工人工資也漲了,從之前的人均三四十,現在也開始漲起來了,差不多翻了個倍。六十也隻算是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但是對於靠種地生活的東山區人來說,這六十簡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高收入。大夥兒心裡一陣驚愕,不敢相信。“怎麼可能這麼多呢?”“怎麼不可能呢?”好山區乾部反問道,然後帶他們去參觀村裡的養殖場。這養殖場範圍就特彆大了。品種也多。“看到沒,這是村裡的養殖場。我們村裡人都投了錢的,年底都有分紅的。再家家戶戶自己搞養殖,雙份工資,怎麼就沒了?對了,我們這還有年輕人去廣地工廠上班的,人家一個月加加班,百來塊工資呢。”這又把人給嚇到了。東山區的老百姓代表,包括帶隊過來的乾部,對這個收入也是驚歎的。看著他們還是這個不敢相信的樣子,好山的乾部有些鬱悶了,“你們要不信,隨便找個人問問去。”還真有人去找人問了。結果人家這答案更誇張。“一個月六十?誰說的?我光賣雞蛋就不止這個數了。”“……”其他幾個小隊在好山的各個村子裡學習的時候,基本上都遇到同樣的情況。有些更直觀比如路過一些村民的家門口的時候,人家家門口掛著各種肉條,讓人看著忍不住咽口水。等離開好山的時候,大夥兒才知道,原來農民的日子還能過的這樣好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