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說了等於沒說(1 / 1)

平安傳 西風緊 1510 字 2個月前

大軍離開辰州的時候,天已晴數日,路麵一乾燥地上是塵霧彌漫。各型車、騾馬,步軍浩浩蕩蕩,其間號聲、哨聲、小鼓聲在將領的吆喝下十分熱鬨;但是行軍速度非常慢,不僅是輜重拖累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士氣。朱雀軍將士此時的士氣有些低落,許多人走幾步就要回頭看,有的看身後的辰州城樓、有的看北方。張寧在占領常德城進行變法之後,大部分將士特彆是常備兵都分了地安了家,而多數的土地又在比較富庶的常德城;常德城失陷,人們一直認為會收複的,不料現在大軍出動的方向卻是東南,南轅北轍。張寧意識到當初為了宣傳目的大肆渲染官軍軍紀敗壞燒殺劫掠或許起了副作用,現在將士們就十分擔憂常德那邊家眷的安危,很少有人真正願意放棄進取常德去打什麼寶慶府的。誰不戀家,張寧自己離開辰州還把家眷帶上了。留在辰州的守軍隻有少數,多是家眷在當地又自願留下的,城防空虛估計凶多吉少。此時的中軍於謙騎馬就在張寧的身邊,他抬頭看了一下太陽的方向,終於開口問道:“辰州糧食不夠了,平安這是要去打寶慶?”張寧也不避諱,淡定看向於謙:“廷益心中應知我不會去打寶慶府的,此舉不過是誘敵。我大軍出動,辰州空虛,就看薛祿上不上當了。”於謙沉默了一會兒,微微歎息了一聲。張寧不禁露出微微的笑意:“你也明白的,薛祿很難不中計。‘收複’辰州莫大的功勞,他能視而不見?眼看我軍離開,他能按兵不動、等著我們兵臨寶慶府?若他真這麼打算的,何必調兵去增援寶慶。更何況薛祿現在手裡的兵力,他根本不懼和我們打一仗。說來在平地上決絕才是公平的勝負,不然他躲在山上,逼咱們仰攻,手握重兵還藏藏掖掖是什麼道理?”於謙道:“放任貴軍向南突圍,於大局也並無太大壞處,希望朝廷有識之士看中這一點,兵部適時乾預。”“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張寧道,“何況兵部的人對當地的實情都不了解,他們如何能斷定大將薛祿出戰不能一舉平定地方?彆說遠在天邊的朝臣,就是現在我也難保取勝。”於謙不再爭辯。不過張寧此時心裡也有點懸,要是出於不明原因薛祿真不追擊,這事兒就麻煩了。回身去打占據地形優勢的官軍先不論勝負,速戰速決是肯定沒法辦到的,糧草補給是個問題;放棄占領意圖,乾脆去打寶慶府,不僅於大事不利,士氣也是個問題,將士們對於前期張寧宣揚要奪回常德城的話會產生反麵情緒。不過這種擔心很快就釋然了,行軍三天後,探報官軍前鋒已經向辰州靠攏,主力也在西進。三天時間,朱雀軍隻走了不到一百裡,路況良好日行三十來裡,士氣對行軍作戰的影響可見一斑。當晚野營,朱恒便進言道:“目前的情況看來,薛祿並無按兵不動的打算,他們要出動,首先肯定會試圖占領空虛的辰州城,有了大城為駐紮根基,連營寨都不用修了。臣的意見是再等兩日,待官軍主力完全靠近辰州時,我軍便從辰州城北麵插向沅水方向,做出占據地形、切斷官軍糧道的形勢;官軍必沿沅水與我對陣,決戰之勢便成了。”旁邊的陳蓋聽罷便激動道:“朱部堂妙計,咱們這就告訴兄弟們去,準備回過身乾仗!”張寧忙正色道:“你切勿出去到處嚷嚷,否則軍法決不饒你!那錦衣衛密探無孔不入,難不保軍中混了細作,要是走漏的軍機,恰好又傳到了薛祿耳朵裡,他生疑之下謹防錯失戰機。”於是當晚軍中平靜無事,次日參議部照常下令向東行軍,諸部緩緩而行。……沅水岸起伏山脈之間,晨曦之中四處炊煙,連綿數裡地的眾多營地看起來到處都是人,此情此景如同朝廷征調兵丁大修黃河河堤一般的光景。北邊水麵上更是船隻眾多,絡繹不絕,好似這荒郊野嶺一下子變成了商貿新區一樣。這些部隊都是薛祿指揮的。他一手扶著刀柄,一手叉在腰間,眺望遠處。良久他轉頭對身邊的胡撫台及眾將說道:“張平安不會上山來進攻我們,坐等毫無作用。”胡瀅不置可否,眾將認真地聽著不少人點頭稱是。薛祿又道:“於大人及其夫人都被叛軍俘虜了,張平安定然已知曉於大人的方略,他們不會明知不利強來消耗。部將覃有勝道:“這麼一說,叛軍是真要去奪寶慶府,還是要等咱們靠近辰州後再回來大戰?”薛祿沒有回答,繼續四顧自己的壯觀人馬。“報!”一個聲音大喊道。隻見下麵來了個小將,很快被侍衛放行,走到薛祿等人跟前單膝跪下道:“報侯爺,前軍馬岱將軍差遣回稟,前鋒已抵辰州城下,沿途未遇絲毫抵抗。觀城中守軍不多,馬岱將軍保兩日內入城。”薛祿的親隨上前接了軍報,打發小將走了。不多一會兒,又有一個穿布衣的人上山來,雖然也向薛祿行禮,但卻是找錦衣衛陸僉事說話的。那密探也稟報道:“叛賊大軍確是離城了,城中守軍多老弱,且無火炮。那些造火器的作坊還在,咱們的人暫時進不去,不過等我軍前鋒奪了城池,在作坊裡可能會頗有收獲。”又有部將忍不住說道:“辰州附近幾無險惡之地,咱們有啥好怕的?大夥南征北戰啥場麵沒見過,還怕他那點人馬不成!”這時胡瀅終於開口了,他淡淡地說:“老夫隻有一言告武陽侯,沉得住氣不是壞事。”薛祿表麵上看來確實還是沉得住氣的,旁邊的你一言我一語,他仍然鎮定自若,並未有輕下判斷的意思。胡瀅雖是巡撫,但眼下到了軍中主要是軍事、諸事調遣起來就簡單一些了,薛祿無須通過巡撫也可以調動軍隊了,除非胡瀅強行製止……而胡瀅說點話有個特點:有道理麼?很有道理的樣子;有什麼實質內容?好像也沒有,說了等於沒說。這時薛祿回頭打量了一番身邊的人說道:“派人去傳令各營,大軍即日出發,前往辰州。”眾將紛紛讚成,有人還對傳令兵喝了一聲:“還站著乾甚,去傳侯爺的將令!”“得令。”一隊軍士應聲取令旗去了。薛祿又對胡瀅說道:“撫台應知,行軍打仗,穩重和抓住時機同等重要。”旁邊的幕僚忙抓住機會拍道:“侯爺看重的不是時日,而是時機!”薛祿沒理他,隻道:“大軍行軍沒法走得太快,如果我們在這裡的時候呆得太長了,叛軍走遠便能甩掉我軍的威脅,率先進逼寶慶府。叛軍攻城炮仗十分犀利,一般的城池根本擋不住;南路軍等諸部也不是對手,寶慶要失……這方略是死的,人是活的。叛軍一萬多人有刀有槍,還能真能自個就餓死不成?該來的總會來,總要打一仗才能頂用。”胡瀅聽罷執禮,也不讚成也不爭執。講道理贏了又怎樣?胡瀅一把年紀了很有自知之明,沒有實戰戰績就沒必要和人爭論兵法;史書上那關於趙括的文字曆曆在目,“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所以口頭上爭贏了也毫無用處。況且大部分將領對主將的命令都很高興,薛祿自己也說:“將士在山林陰|濕之地駐紮,搭一頂帳篷數人擠作取暖,將士之苦我豈能不察?進占辰州後,有屋避雨避寒,洗漱換衣,養精蓄銳也。”眾將聽罷拜服,盛讚薛祿待將士如待自己的親兒子一般。軍令已下,大夥兒都抱拳道:“末將等要回營約束部下,準備開拔了。”薛祿輕輕揮了揮手,以示同意。眾將陸續離開後,薛祿仍舊站在原地,居高臨下看著周圍的光景,好似在想著什麼。陪伴在他身邊沒走的還有胡瀅,胡瀅倒是顯得淡然一些,此地有山有水風景本就不錯的。薛祿的目光久久留在沅水河麵上的舟船那邊,沅水是他的補給線,除了隨軍攜帶的東西,後續補給物資主要通過水路,水運的優點是船運運力大省人力畜力,缺點是慢。他作為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將,當然會考慮糧道被斷這種常規軍事戰術。輜重船隻從東向西運輸是逆流而行,風不好的時候還要纖夫;叛軍雖然沒有水軍,但隻要逼近河流,以步騎就能斷其糧道。不過叛軍要有那個能耐才行,官軍大軍自不必坐等被斷糧道,可以打一仗清除障礙;至於叛軍反占河岸山形,那便更不實際了,官軍有兵力優勢,大可以堵而不攻、並且輕易打通河運,到頭來叛軍隻能作繭自縛。薛祿考慮之後,並不覺得此戰有什麼意外的凶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