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跡提到自己,朱高熾表情難得嚴肅,平日他總是一副和善模樣,自帶親切感。

【朱高煦】:大哥怎麼一提錢就嚴肅成這樣,真摳啊。

朱高熾沒有理會朱高煦的吐槽,他腦中全是神跡說的話,有些道理他不是不明白,隻是…

唉……

朱高熾又歎了一口氣,是真沒錢。

雖然如今的朱高熾還沒像神跡所述監國那麼多年,但也經曆了他爹三次北伐,鄭和下西洋兩次下西洋,以及漕運疏通。

建造北平宮殿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可以說朱棣所有的功績朱高熾都參與其中,並且負責協調各方麵,協調就需要錢。

雖然在軍權還有賞罰任職官員上,朱棣對朱高熾多有防備,但後勤這卻對他信任有加。

朱棣對朱高熾多信任,朱高熾的壓力就有多大。

但不當家便不知柴米油鹽貴。

朱高熾一直隋煬帝楊廣為反麵教材,就怕大明的經濟崩在自己手上。

如今才第三次北伐,還有兩次……

【明仁宗朱高熾遷都南京,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錢”。

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太宗朱棣顯然是完全相反的理念,明太宗朱棣更注重於宏圖大業,而明仁宗的目標則是守城。

接下來咱們具體分析分析。

第一,自唐宋以來,王朝的經濟中心就在南方,若遷都南京,也更容易掌握江南,要知道江南地區可是納稅重點地區。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江南熟,天下足“

以江南的鬆江府為例,每年上供給朝堂的布匹,有三分之一是出自於鬆江府。】

天幕中出現一個金黃閃閃的大字。

錢!

【第二,若遷都南京,則可以停了漕運,如此又會節省一大筆開支。

京城當時大部分供給都依賴於漕運可河道常年堵塞,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來疏通河道。

京城每年需要五百旦的糧食供給,而在明仁宗朱高熾時期通過漕運隻能達到三百旦。

這還不算供給給軍隊的,為了供需平衡隻能繼續加大投入,隨著成本的增加,一旦米從江南到京都價格自然也要長上幾倍。

就這和南方的水果到北方會貴好幾倍的原因,全貴在了物流上。

要是遷都回南京,糧食供給問題就迎刃而解。】

金光閃閃的大字再次出現。

“錢!”

神跡分析的正是朱高熾心中所想,為了大明的子孫後代,在他這一代必然要休養生息,不然就是走隋煬帝的老路。

【以上是遷都回南京的利,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重合,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接下來說說弊端,若遷都回南京,明朝對會失去對北方的控製。

一旦失去對北方的控製,會導致怎樣的後果,曆史上已經給出了答案。

但凡定都

南京的王朝,就沒一個國祚長的,隻能是割據一方的王朝。

最大的例子就是南宋,雖經濟昌盛,但被金人追著打,最後隻能稱臣苟且偷生,最後覆滅。】

聽到這,朱高熾心底一沉。

這點他不是沒考慮過,但是明和宋還是有本質的區彆。

【朱高熾】:大明正是上升期,且父親五次北伐,瓦剌他們暫無力攻打。

朱高熾向神跡說出自己心中所想,也是向他爹朱棣說出自己心中想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