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分析分析為何武則天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們。
其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宰相狄仁傑,他在複立李顯為太子之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點在新舊唐書裡都有描述,著名的“狄公諫儲”便出自於《新唐書》。
在《新唐書》裡,宰相狄仁傑數次勸諫武皇武則天,並最終以“常享宗廟”這個理由說服武則天。
狄仁傑勸說武則天,自古以來姑侄怎麼可能比的上母子的親情,如果立李顯為太子,定會入太廟,但是立武三思為太子,他不可能讓自己的姑姑入太廟。
於是武則天聽了狄仁傑的話,複立唐中宗李顯為太子。】
*
秦
聽到武則天複立李顯為太子的理由,公子扶蘇顯然被如此簡單的理由震驚到。
他覺得這個理由並不足以改變武則天的想法,武則天以太後身份奪李唐天下,以酷吏之政穩固江山,怎可能到頭來僅僅為了親情就把皇位讓給唐中宗李顯,公子扶蘇覺得定有彆的理由。
*
武周
李旦聽到自家母後僅僅因為太廟就把皇位讓給他哥,心中大為不解。
這真是他武斷狠厲的母後麼??
老了老了,竟然顧念親情了?
那是不是意味著自己隻要再熬幾年,他家母後就不會對自己動殺心?李旦腦子冒出這個頗為荒唐的想法,但隨即被他否決。
若親情能打動他家母後,那便不是他家母後了。
李旦用眼睛的餘光觀察武則天的神情,果不其然,在他母後的嘴角見看到王之蔑視……
武則天聽到神跡所述自己複立唐中宗李顯的原因,嘴角不禁譏笑,這就是後世對自己的評價?膚淺至極。
【剛剛所述的原因是最被大家廣為接受的一版,那咱們一起來分析分析這個主要原因到底靠譜不靠譜。
首先李顯是武則天的兒子,同時他也是公認李唐血脈,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是唐高宗李治死前確認的下一任皇帝。
可以說是最正統的皇位繼承人。】
聽神跡確認自己繼承人的身份,李顯有種被神跡肯定的感覺,也不知他這感覺從哪裡來的,明明樂瑤之前還說他是廢物皇帝。
“父皇,兒子再也不會重蹈覆轍。”李顯激動道。
他沒有想到自己還會二次登基,第一次登基的時候前有狼後有虎,但第二次登基不一樣了,該死的都死了。
李顯忽然覺得他家母後為自己做了嫁衣,折騰了那麼久,江山不還是他的!
唐高宗李治與李顯激動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十分的冷淡。
他看著滿眼透露著愚蠢的李顯,更下決心,這江山一定不能交給這個廢物。
李旦頗為無奈,他之前怎麼沒發現他三個半點眼力價沒有,沒看見他們父皇滿眼的嫌棄麼?
其實之前李顯並沒愚蠢的如此明
顯,
隻是神跡的出現對他刺激太大,
加上日日惶恐不安,此時李顯的精神狀態明顯不大正常。
【大家想想,如此正統的李顯再次上位,他可能把武則天以皇帝的身份請入太廟麼?
即便他願意,他手下的大臣也不願意,因此選李顯為太子,武則天是能常享太廟,不過是以唐高宗李治的身份罷了。
但是若把太子之位給武家後人武三思則不一樣,姑侄雖然不去母子情深,可是權利的枷鎖會加深二人的羈絆。
武三思所有的權利都來自於武則天,他正統的身份也來自於武則天。
自古以來,改朝換代後都會加封自己的先人為皇帝,武三思想要鞏固自己的權利,自然要追封武則天這位“開國皇帝”。
所以大家覺得武則天立兒子李顯為太子能進太廟,還是立侄子武三思?】
【阿鬥】:武三思!
阿鬥積極回答,宛如認真聽課的小學生一樣。
雖然阿鬥回答的極其肯定,但是他又不明白為何武周皇帝不選自己的侄子繼承皇位呢?明明對他更加有利。
【阿鬥】:那為何武周皇帝不選武三思呢?
劉備看到自家兒子的提問,隨機也問道,“阿鬥,你覺的原因如何?”
“兒子愚笨,如今隻能想到一個原因。”阿鬥撓著頭,“或許是不是武家後代太不成器,不得臣心。”
阿鬥停頓了一下,“武家後代和兒子不同,兒子雖然愚笨,但是兒子正統的身份無法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