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唐武宗李炎就是締造了“會昌中興”的帝王,史書對這位帝王的各有各的不同。
《舊唐書》中對唐宣宗的評價明顯高於唐武宗,《資治通鑒》也是高度讚揚了唐宣宗,隻有《新唐書》認為唐宣宗不如唐武宗。
咱們一起來看看唐武宗李炎登基後都乾了什麼。
唐武宗李炎登基後,在宦官仇士良的建議下,雷厲風行的處置了當年反對自己登基的李唐宗室和大臣。
首先是唐文宗的侄子前太子李成美,還有他的弟弟安王李溶,以及安王的母妃楊賢妃。
這幾人當年都意圖造反,宰相楊嗣複和楊賢妃準備擁立安王為帝,宰相李鈺則準備發動政變擁護太子李成美為帝。】
【阿鬥】:怎麼沒有擁立皇子的?
阿鬥驚訝,後朝大唐已經亂到如此地步了麼,直接拉幫結派想讓誰登基就誰登基?
【路人甲】:唐文宗絕後。
路人甲一句話乾脆利落解釋了阿鬥的疑惑。
眾帝王聽著唐武宗的做法,並沒覺得有任何問題,畢竟他處置的幾人都覬覦過皇位。
為了穩定自己的皇位,這幾人必定是要處死的,所謂成王敗寇,不過如此。
【太子李成美,安王李溶、楊賢妃直接被賜死。
至於宰相楊嗣複和李鈺,唐武宗本也想賜死已經被流放的兩人,好在有宰相的李德裕勸阻,唐武宗才放過他們二人。
宰相的李德裕認為,若唐武宗剛登基就殺了舊臣,就如同當年唐德宗殺了劉晏一樣,會讓眾臣寒心。
而唐武宗本來就有扶持朝臣來打擊宦官之權的想法,因此絕不能讓朝堂眾臣兔死狐悲之感,於是他同意了宰相的李德裕的建議。
可以說,從唐武宗同意宰相李德裕的意見後,官宦仇士良已然處於下風】
【阿鬥】:那宰相的李德裕會是權臣?會架空唐武宗麼?
阿鬥有點擔心唐武宗,畢竟像他相父這樣的宰相是千年不遇。
【唐武宗李炎和宰相的李德裕是唐朝後期難得投機的君臣,唐武宗對宰相的李德裕百分百信任,宰相的李德裕對唐武宗也是儘心儘責。
君主和大臣有同樣的政治目標,實屬難得。
接下來咋嫩早詳細看看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君臣二人都做了什麼。】
唐憲宗李純默默記下宰相的李德裕的名字。
【第一,削弱宦官之權,和之前的宦官一樣,唐憲宗李炎明升暗自降,奪了仇士良的兵權,最後仇士良告老還鄉,死在家中。
第二,對外打贏了回鶻汗國,這條咱詳細說說。
回鶻汗國也就是之前的回紇,因為內部分裂,到了唐武宗這代成了回鶻汗國。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手上也有十萬大軍,對唐朝的邊境造成了不少的困擾。
朝中有大臣提出應該聯合吐穀渾、黨項等部族一起打擊回紇。
但
是宰相李德裕卻不同意,他認為黨項等外族根本靠不住,萬一他們隻看熱鬨不出力,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應該先安撫回鶻,瓦解他們。】
天幕中出現唐武宗的卡通形象,身邊站著的是宰相李德裕,隻見唐武宗李炎不住的點頭,頭上幾個大字“都聽宰相的!”
*
蜀
看到唐武宗頭上那幾個大字,阿鬥不住的點頭,對,都聽宰相的!
【果然不出宰相李德裕若料,隨後回鶻內部出現了分裂,一部分回鶻帶著族人歸順了唐朝,令一部分繼續和唐朝作對。
公元842年,回鶻烏介竟然劫持了大唐的和親公主,但是唐武宗聽從宰相李德裕意見,以防守為主,如此唐朝準備了一年。
公元843年,此時的唐軍已經準備完畢,唐武宗任命大將石雄為大將,對回鶻發動突襲反擊。
值得一提,唐武宗聽從宰相李德裕的意見取消了太監監軍。
這場大戰,唐軍大接,烏介可汗倉皇逃竄,大唐贏回了被搶走的和親公主。】
天幕中又出現之前的畫麵,唐武宗頭上那幾個大字變的更大,“都聽宰相的!”
【但是唐武宗和宰相李德裕還沒來得及高興,昭義竟然想藩鎮割據,要知道昭義可是和河北三鎮不同,他是一直受朝堂管轄的。
唐武宗自然不能同意,朝中有很多大臣勸唐武宗不能輕易開戰,畢竟唐軍剛和回鶻發動戰爭,哪有餘力對付昭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