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視掉顯而易見的荒唐感,即便這份賜令使得醫屬三年內不需要考慮繳納賦稅,但韓盈還是察覺到了幾分不妙。
恩賜免除醫屬繳納賦稅的前提,是它需要繳納這份賦稅。
有恩賜的時候不需要繳納,那沒有恩賜的時候呢?
是不是就要該繳納了?
理出政令的背後含義,韓盈輕歎一聲,她搖了搖頭,倒沒生出多少負麵情緒。
從兩年多前桑弘羊回去之後,她其實已經做好了醫屬會被收藥稅的可能,隻要數量不高,也是能往上交的,就是韓盈沒想到,桑弘羊居然能說動漢武帝暫時不乾擾她的行為,對醫屬也沒有設限,任由她將醫屬鋪設到整個山陽郡,如今還在試探性的往外擴展。
不過漢國現在隻有五十四個郡,山陽郡的轄區範圍能有後世小半個省那麼大,組織範圍大到這種程度,朝中再眼瞎的人也會看到醫屬,他們肯定要更加合理的整編,以保證醫屬在中央的掌控中。
當然,這種事情說好聽叫整編,說的難聽點就叫奪權,韓盈至今還是隻是個醫曹沒有晉升,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源於此。
隻是醫屬的情況更加複雜,它主要是能穩定平民百姓,增加人口的同時,間接的創造一少部分經濟價值,在平民百姓和中下層能夠享受底成本醫療官吏們來說,它是個很好東西,但對於朝中的人來說,醫屬並沒有創造出直觀收上來,能夠被他們獲取和分配的價值。
更糟糕的,是醫屬做為自下而上的組織,其本質依靠的並不是皇權,而是民眾,這些玩弄權術的大臣可能看的不夠透徹,但本能的感受到了他們在將權力觸角伸過去時的困難。
大農令和少府提出的要求,前者合理,後者不太合理,但不管答應哪個,其實都在斬斷醫屬自下而上的根基。
田稅十五稅一這些人都叫仁政,藥十分之一指不定他們都收的起來,去收這份稅的女醫和農人關係,分分鐘就要變成剝削者和被剝削者,還自下而上?
想得美!
不過,醫屬難搞之處在於,它太複雜也太脆弱,這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
好處在於,上層很難掌握它。
僅僅是宛安縣廣泛種植和收取的藥就有二十多種,打算收錢還是收藥?額度怎麼定?彆忘了,宛安縣早期不少有地的農人就是生活在破產的邊緣,是靠藥材去補貼人頭稅,收十分之一就能超出當時農人承受的限度。
麵對這種情況,要是按種植藥材比例收藥,那農人就會在不種藥和繼續種,但交上去一堆不是藥材的雜草,而後被查懲處,最後鬨事鎮壓種度過。要是按藥收錢,那,基本上便先是忍,忍到無力承擔便開始鬨事再被鎮壓。
兩種結果殊途同歸,但不管怎麼說,這個過程中醫屬一定會涼,最後彆管是藥還是錢,都彆想收了。
漢武帝時期的大臣,還不是西漢末期那群隻會空談的儒生,就算是大農令和少府看不出這樣做對醫屬算什麼,底下肯定有人能看出
來並告訴他們,但他們還這麼做,無非就是出於掌握不了全部,那就隻掌握對自己有利部分的心態作祟。()
?想看學做飯的兔子的《學醫救不了大漢(基建)》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至於民眾無醫治病?嘿,底下的那些牛羊和他們這些權貴大官有什麼關係!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上一個被這麼打壓下去的商人群體不就是很好的例子麼?
商人創造的明麵價值可比醫屬多多了,但整個封建古代的上層都是對商人處於打壓狀態,很大一部分程度,便是因為經商過程複雜,稅收困難,極其難以約束,不像農人那樣,數人頭收口稅和糧食就好。
隻不過,相較於商人的確違反亂紀,囤積居奇,剝削民眾,被國家打壓有著充分的理由,向一個非常理想的,對國家,個體都非常有利的行醫組織進行打壓,大旗找起來就很困難,所以最後才落到了收稅上,以及拿韓盈和醫屬女醫的性彆做文章。
就像這次,整個朝堂都壓著她的職位,讓她連瓜分醫屬的討論會都沒資格參加。
好在韓盈早就意識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她從當年的濟陰郡守衡朔騙婚開始,便努力擴大自身的名氣,後來通過商人像外界宣揚醫屬的好處、宛安縣的富裕,以及輸出奢侈商品,治國文章和醫學知識,在漢武帝借助桑弘羊之口詢問時,也儘力闡述醫屬對民眾,國家,乃至皇帝的好處。
這樣的努力,除了使宛安又多了不少求醫的人之外,還有慕名而來的各類人群,以及民間大量吹捧說這是古今未有德政的文章,甚至在大臣們提議收稅的時候,更有不少人上書提反對意見,大臣吵來吵去爭執不出結果,漢武帝也一直遲遲未曾定下要不要收稅,背後就有她和這些文人的影子。
要是沒有這些,醫屬再像商人那樣對國家有害,早就直接立法由獄掾軍隊鎮壓了,哪裡用得著大臣打這麼久的嘴炮呢。
不過,韓盈對這樣的結果同樣沒有多少開心。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她拚儘全力,也就是蹦躂兩下延緩被分吃的速度,能有什麼好得意的呢?
“太遠了,就算是如今有了紙,通信限製更低了一些,依舊沒有麵對麵向陛下闡述醫屬重要性更有用啊。”
將竹簡放回桌上,韓盈覺著,她需要考慮怎麼才能去一趟長安了。
不去,分析國家如何從基層開始滅亡的文章,上哪兒給漢武帝看呢?
“得先安排好縣裡的事情,再看看郡守那邊能不能提我為上計吏,最好到時候直接聯係桑弘羊……”
嘟囔著,韓盈拿起來記載縣政務的竹簡。
醫屬與醫屬之間通信壓力不小,隨著時間的推移,還真有去它縣的女醫,研究出來了更好一些的紙和
() 改進後的毛筆用來書寫,隻是這紙極為厚實,比後世明信片還厚,但比起來竹簡,好歹是重量減輕了一半有餘,於是,對方將它的製作方法無償的寄了回來。
而隨著韓盈的宣傳,宛安縣也來了不少墨家的匠人,他們研究了紙張做為書寫載具的底層原理,再次改進,將厚度減輕到了和正常紙差不多的程度。
也就是說,直到東漢才會被蔡倫改進出現紙張,提前兩百多年出現了。
隻是研究出來是研究出來的事情,想要大規模鋪開,那還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如今紙張的造價,實在是太太太太高了。
用竹簡,有把刀隨便找根竹子用刀砍斷劈好,火稍微一烤就能用,而紙張製作則需要大量繁瑣的步驟,獲得碎到和豆汁差不多的紙漿,過程中的需要的工具,人力和時間消耗極大,一刀(一百張)兩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