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桓誅隼相同,衛青無疑也遇到了匈奴人投降,而且人數還不少,四千多人,幾乎和他們返回的人數差不多,這路上讓不少人捏把汗,生怕這些人隻是詐降,就等著找個時機反捅他們一刀。
好在這些人已經被打怕了,一點兒都沒有反抗的意圖,衛青帶著俘虜,順順當當的返回了上穀郡,隻不過,最先迎接他的不是想要立馬離開的韓盈,而是他那徹底瘋狂的陛下。
“大將軍?”
看著特使手捧盒中的金印,在聽他說完陛下的封賞,總算是懵了一回的衛青連連拒絕道:
“承蒙皇上信重,臣感恩戴德,可此已遠超某微末之功,如何受之!”
大將軍職位,可不隻是節製諸將,更重要的是此職常設,還位在丞相之上,他這才打了一場稍微算點樣子的勝仗,哪有這麼就拜為大將軍的!
“哎,大將軍此言差矣。”
三辭三讓是受皇帝聘任高官時,都要上演一遍的過場,在這個過程中,臣子表達自己的謙虛,皇帝表達自己的信重,至於雙方本身到底是怎麼想的,外人那就不清楚了,反正收到新來帝命的特使也不愁,他早就準備好了說辭:
“自高祖以來,漢國對陣匈奴久居下風,何有今日斬兵兩萬,奪疆六百餘裡之功?大將軍此職,當屬實至名歸!”
如此重大的封賞,自然不會隻有零星幾個人過來,事實上,韓盈和郡守郝賢,上穀郡城中夠資格的官吏,皇後所派宮人,以及軍中回來的將領全都在圍觀。
也不能說圍觀。
捷報擴散的速度遠比眾人想象的要快太多,畢竟邊郡被匈奴肆虐太久,無數人壓抑著仇恨,兩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讓人頓時疏解了心中壓著多年的鬱氣,等聽衛青返程,整個上穀郡便沸騰起來——立下此等赫赫戰功的將軍,必須得士族香車比鱗相迎,百姓簞食壺漿以勞軍啊!
眾人出錢出力,將城外的土地被反複平整,以至於達到了‘水泥地麵’的效果,並置彩旗紅綢,鐘鼓奏樂,歌舞相合。
如此盛大的迎接,自然也要提前通知一下衛青與他手下的將士,畢竟這種榮耀的時刻,總不能讓士兵灰頭土臉的參與吧?於是,前日又是好一番收拾。
故今日相見,整隻軍隊旗幟齊整,軍紀肅嚴,臨近時,雖有些兵士甲胄衣衫有所損傷,甚至有些地方還帶著些灰褐,可看起來並不破爛,而是平添了一股殺氣,當真是勝利之師!
貴婦人坐著車,帶著孩童與女兒參與這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盛典,氣宇軒昂的文士身配長劍,結伴而來,當場作賦,飽受遊俠文化吸引的年輕少年心生向往,有武人當即想要投軍,已入冬,沒有鮮花香果,那些心靈手巧的少女,便用綢緞或者布做成的花投擲,想引得最前方將軍,或者身後的那些將士目光停留片刻。
特使就是挑了這麼一個盛大的時候,過來宣讀的陛下封賞。
這也是一種為職位提格的手段。
還是那句話,權力更多時候是依
靠他人的反應來體現,而非印綬這樣的死物,那不過是一塊熔煉過的金子,一條緞帶,若沒有人賦予它的價值,那它什麼都不是。
所以,授予的職位再高,倘若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儀式,隻是將象征身份的印綬和聖旨送到,那得到此職位的人,對於自己所升高位的感知便會降低許多,而配備上儀式,甚至不是儀式,隻要有足夠身份的人來見證,他們的反應就足夠讓人瞬間意識到自己正躍升高位。
這種操縱心理,又或者說提升威嚴,激勵受封臣子效力,其他臣子服從,競爭的手段,早就形成了‘禮儀’的一部分,特使不明白內裡的緣故,但他過去的例子告訴他,該在這種時候宣讀陛下的封賞,效果也很明顯,當他說完後,衛青身邊激動到臉紅的將士紛紛開口勸道:
“將軍功勞甚重,如何不能任下此職?()”
將軍有征伐匈奴,以報陛下恩情,為國效力之心,更應接下此職,好調兵遣將啊!?()_[(()”
“就是!若將軍都不收封賞,我等這點功勞,又有何顏麵收這厚賞?”
特使看著這些急促催著衛青的將士,笑眯眯的開口:“大將軍您看,陛下授職乃眾望所歸也!”
衛青無奈道:
“某才能有限,此戰不過僥幸,若受此職,恐耽國家大事。”
他真覺著自己現在的能力還達不到大將軍水準。
至於這個水準,衛青參考的是當年的淮陰侯,他對著高祖增兵,竟能說出多多益善話來!
這不是貶低,是極大的褒獎,同為帶過兵將軍,衛青再也清楚不過這種無限製增兵有多難,三萬士兵帶起來,比三萬頭羊還難以控製,而人一旦超出這個數額,那都不是難度的增加,是直接連控製的邏輯都變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軍行進的過程中,一個部隊最多人數就是三萬(有些時候要更低),不然用長隊前行的時候,前後長度能蔓延幾十裡,顧頭顧不了尾巴不說,沿途後勤也無法承擔這麼大壓力,所以必須分兵前進。
這也是為什麼漠南漠北十萬兵力都要分兵,沒有一同出發的根本原因。
那問題來了,以如今最快也隻能靠四條腿傳遞消息的現狀,主將如何保證分兵之後,偏將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地點?
這可不是軍令下下去就行的事情,戰前必須要做下大量的準備,分軍行進走哪幾條路線總得研究清楚吧?路上的困難,帶軍的人選,後勤……以及一切準備都已就緒,最後開始走的時候,肯定也不是大將軍與其餘軍隊直接失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必須保持一定的聯係,而沒有條件的話,那就得做好對方無法及時到達的打算了。
這還僅僅是其中一條的區彆,其它更多,衛青還沒有這方麵的經驗與準備,隻是,他想的是大將軍在戰場上的能力,劉徹想到的則是反正我漢國有此先例,韓信寸功未立都能被拜為大將軍,衛青這麼大的戰功,又怎麼沒有資格了?
更何況,正因為大將軍戰時要求那麼高,才要提前拜職,於軍
() 中選拔將才(),調整邊郡騎兵備事宜?()?[(),等過幾年征戰才好直接上手啊!
大致能猜到陛下是什麼打算的衛青覺著,他隔這麼遠提拔,除了彆的原因,肯定還有防止他拒絕的因素,就像現在,他隻能對特使說這些話,而特使——他哪裡有資格能替陛下回絕旨意?隻會說好話讓他接下!
“將軍不必自謙。”
果然,特使再次開口勸道:“大將軍能為如何,我等都看在眼裡,陛下以您統帥三軍,於軍於國於民皆有益處,萬望將軍收下。”
罷了。
事已至此,並無返還的餘地,衛青也不在繼續推遲,他拜謝陛下,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接過印綬。
刹那間,周圍爆發起一陣高呼。
離得遠的百姓,其實是聽不到衛青與特使交談的,但特使衣衫華麗,又是贈予東西的動作,一看就是好事,自然要為之慶賀,而離得近的,明白這是拜封大將軍的圈內人,心情則更加激動起來。
一旁的公孫敖見此,隻覺著與有榮焉,親衛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