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城,城門口
楊家的馬車浩浩蕩蕩出了城門,來到城外。???? ?9??h?Ж.???m ???
楊國昌此刻一身便服,端坐在馬車上,透過竹簾看向一望無際的田野,麥田之上可零星見著一些未化儘的雪沫。
「父親,齊大人還有劉大人來相送了。」騎在一匹棗紅色駿馬的楊思弘,高聲說道。
這位楊首輔的公子麵色悲戚,全無喜色,月前還是首輔公子,現在隻是平頭百姓,身份的落差帶來的心態轉變可想而知。
楊國昌回轉過神思,挑簾看向道左,見著齊昆以及國子監祭酒劉瑜中兩人,此外還有禮科給事中胡翼,皆著便服,恭謹而候。
楊國昌挑動布簾,在楊思弘的攙扶下,冬日的寒風吹動著灰白的胡須,目光湧起感動之色,說道:「言暄。」
齊昆看向那滿頭白發的老者,近前,拱手行了一禮,道:「恩相。」
國子監祭酒劉瑜中,禮科給事中胡翼紛紛拱手行禮。
楊國昌看向幾人,感慨道:「不想楊某宦海沉浮數十載,如今致仕歸鄉,還能有幾位好友相送。」
「山高路遠,恩相保重啊。」齊昆目光複雜地看向老者,說道。
劉瑜中也說道:「閣老此歸桑梓,一路平安順遂。」
楊國昌擺了擺手,道:「我已為一介草民,不是閣臣了,可有送行之酒?」
齊昆吩咐著仆人,端上水酒,木盤之上酒壺與酒盅一應俱全。
然後一旁的仆人端上幾杯水酒,其上已經斟滿。
楊國昌目光中見著感懷,舉過酒盅,一口飲儘,蒼老臉頰上現出一抹酡紅,道:「言暄,回去罷。」
原本似有許多話要說,但這時候說什麽都是心懷怨望,反而沉默不言。
齊昆道:「恩相一路保重。」
「保重。」劉瑜中與胡翼也紛紛說道。
「老爺,楚王過來了。」這時,仆人低聲說道。
齊昆攏目瞧去,隻見那官道之上,數十騎簇擁著楚王陳欽近前,喚道:「可是楊閣老當麵?」
楊國昌凝眸看去,道:「楚王。」
楚王看向那白發蒼蒼的老者,心頭難免生出一股唏噓,說道:「楊相為父皇效力三十餘年,小王當奉上一杯水酒,為楊閣老踐行才是。」
心底卻想起方才廖賢的建言,今日雖然冒著一定風險,但也容易得士林的好感,楊閣老理戶部財計之事近二十載,在雍王府時就與殿下相識,如今相送倒也沒有什麽。
至於宮裡的聖上會不會因此而不悅?
天子絕沒有這般心胸狹隘,致仕歸鄉的官員,再加上道左相逢,敬上一杯水酒也屬平常中事。
而且天子既然決定考察諸子品行丶才乾,心態當會發生改變。
楊國昌蒼老目光中現出一絲訝異,旋即,恢複平靜,道:「有勞楚王了。」
而接下來奉上一杯水酒以後,似乎印證著楚王的猜測,從城門方向傳來一陣騷亂,來了十餘騎快馬。
「楊閣老,聖上有諭。」
大明宮內相戴權在一眾內衛的扈從下,驅馬而至近前,翻身下馬,笑道:「聖上說,歲末臘月,天寒地凍,這件大氅給楊閣老路上戴著,也好禦寒遮風。??? ????υ?.cσm ?☆」
說著,將一件藍色狐裘大氅遞送而去。
楊國昌聞言,心頭震動,看向神京方向,老淚縱橫道:「老臣,叩謝聖上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未等楊國昌跪下,戴權已經攙扶起來,笑道:「楊閣老,地上泥濘,聖上說不必行大禮了。」
楊國昌從戴權手裡接過大氅,道:「還請戴公公,老臣了此殘軀,為我大漢江山社稷祈福。」
戴權笑道:「楊閣老放心,這話奴婢一定帶到。」
敘罷話,楊國昌在楊思弘攙扶下上了馬車,在一眾家丁的護送下,車隊遠去。
楚王目光凝了凝,心頭鬆了一口氣。
廖賢與馮慈對視一眼,暗道果然。
楊國昌一去,齊黨勢力大削,天子收齊人之心,以為將來製衡所用。
戴權看了一眼楚王,並未多瞧,而是看向齊昆,說道:「齊閣老,陛下召閣老入宮。」
齊昆聞言,麵色微怔,拱手道:「微臣遵旨。」
說話間,與戴權一同前往宮苑。
齊郡王府
西南庭院,一座書房之內,齊郡王陳澄擠坐在椅子中,看向不遠處的一僧一道,感慨說道:「老楊頭兒這一走,戶部如今隻得一位閣臣理事,父皇想調我為倉場侍郎,我原本就押運丶接應漕糧,分屬本職,倒無多少欣喜之處,而楚王竟然執掌兵部,實在讓人心憂。」
竇榮寬慰道:「王爺不用擔心楚王,江南甄家已經倒台,楚王再無依仗。」
陳澄默然片刻,看向賈雨村,問道:「雨村先生怎麽看?」
賈雨村道:「王爺,戶部不比旁處,擔天下錢糧度支之重,來日對虜用兵,也有重用,學生以為這是聖上對王爺的器重之意。」
說來有些諷刺,在場之中,就屬現為齊王府主簿的賈雨村出身最高,正兒八經的兩榜進士。
因為進士輕易不會投靠藩王。
陳澄思量了下,看向那三十出頭,麵皮白淨的中年書生,問道:「王兄,你怎麽看?」
其人為忠順王的長子陳泓,當初忠順王因皇陵一桉被廢為庶人,天子尋而施恩,由陳泓繼承爵位,但爵位卻永遠削成了郡王。
陳泓放下茶盅,沉靜目光抬起,問道:「齊王弟是問元輔空缺,還是諸藩坐衙視事?」
陳澄想了想,問道:「如今楊閣老去職,朝局動蕩,兄長以為誰可為戶部尚書?誰可為內閣首輔。」
陳泓不假思索,篤定道:「戶部尚書應該是齊昆無疑。」
「難道齊閣老接任首輔?」陳澄訝異說道。
「首輔應是韓癀。」見陳澄麵帶疑惑,陳泓解釋道:「姑且不說其為內閣次輔,按例也當為百官首揆,就說自崇平初年以來,北方諸省天災連綿,朝廷以東南養天下,東南人心早有怨望,如果不是今歲秋,河南生亂得永寧侯平定,東南寇虜一起,天下就將大亂,聖上此舉正在安定東南人心。」
齊王眉頭緊皺,道:「怎麽說?」
陳泓道:「如果中原大亂,女真以海寇起於東南,隻怕這天下都難以收拾,王爺還不覺得這永寧侯之利嗎?」
想要打敗敵人,首先要正視敵人之強大。
齊王一時默然,而後問道:「次輔,兄長以為何人可接任?」
陳泓道:「北邊兒還有一位閣臣,應為次輔,唯有如此才能支撐永寧侯應戰虜事,而浙黨因江南之事與永寧侯齟齬不斷,聖上以浙黨抗衡永寧侯與楚黨,這就是明年的朝局。」
陳澄眼前霍然開朗,說道:「聽兄長一言,真是猶如撥雲見霧。」
陳泓道:「殿下其實是當局者迷,今天,殿下其實應該去相送一番楊國昌,殿下觀政之時就在戶部,多蒙其教誨。」
齊王道:「這……孤也是擔心父皇見怪。」
「這倒沒有什麽。」陳泓低聲道。
陳澄道:「如今父皇召我等諸藩坐衙視事,兄長以為是何用意?」
陳泓放下茶盅,說道:「殿下應該也有猜測,聖上已有立儲之心。」
陳澄眼前一亮,說道:「兄長此言從何而來?」
眼前這位堂兄,智謀過人,當初父皇登基住時,這位皇兄是少有幾個看透迷局的智謀之士,對父皇心思也揣摩的比較準確。
陳泓道:「聖上龍體不豫,自會慮及身後之事,故而讓諸藩加快觀政,以察品行才乾,不管兵部也好,戶部也罷,抑或五城兵馬司,諸藩總是施展才乾,但將來一二年大政皆在邊事,而……邊事操持於永寧侯,魏王丶楚王與那永寧侯關係要親近許多,這就走在了殿下前頭。」
陳澄道:「我與那永寧侯早有宿怨,先前王叔就沒少在這小兒麵前吃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