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天下錢糧自有定數,海貿之利,究竟利了誰?
「太祖定律,太宗定都,我朝以北方為根基…這…是!…藩台教訓的是!學生真是…豁然開朗…豁然開朗啊!…」
書房中,麵對布政使王哲的提點,施文德一臉恍然,連連點頭,半點多餘的話也說不出來。
這聖人大道丶太祖太宗丶大明國政方針,都齊齊壓在一起,他又哪裡敢說半個「不」字?可他心裡,還是難以完全認同。
畢竟,布政使一口一個「農本商末」丶「南北一體」,一口一個「百姓逐利」丶「商賈奸猾」…
可他施氏海貿的這些年,和農人丶商人丶海匪,士紳丶官兵丶官吏,各色人等都打過許多交道。他得到的直觀經驗,所看所見所聽,卻是和布政使口中,那些所謂的「聖人大義」截然不同!
布政使說,「勸農安民」。可浙地人口滋生,士紳又大量兼並土地。導致無地丶少地的農人越來越多,困苦的百姓數以萬計。民人都沒得田種了,又怎麽「勸農」,怎麽「安民」?
就像他施家招募的「水手」,不都是種地活不下去,才被迫出海討個活路嗎?浙地還好些,更南邊的閩地,那可是八山一水一分田!閩地的海主更多,下南洋瘴癘之地丶客死蠻夷他鄉的小民,更是數不勝數!
再說「改稻為桑」,糧食減產。這浙江諸府,真正大規模種桑的村莊,還不都是士紳大戶兼並最厲害的地方嗎?實際上,這海貿利益的大頭,可都落在供貨丶收貨的「坐地虎」手裡,都落在那些士紳望族的手裡呢!
而按照大明律令和潛規則,士紳有功名庇護,又有各種關係,根本不納錢糧…嗯?不對!我施氏眼下有了舉人的功名,勉強也能擠進士紳的末尾裡了!…
施文德默然片刻,王哲捋須不語,書房中就瞬間安靜下來。這種安靜帶給他的壓力,反而比布政使開口時更甚。於是,施文德努力維持著笑容,繼續保持著學生的謙卑姿態,請教道。
「藩台,您剛才說,浙地安寧,不在海貿,首在勸農…不知這勸農,究竟該如何做?…」
「嗯…聖人之學,勸農為先。而朱子曾寫過一篇《勸農文》,裡麵就詳細提到過『勸農』的要點。思誠,你需得把這一篇《勸農文》,好好背誦…我朝凡取進士,首看『忠信大義』,第二點,就是看這『勸農』的學問,到底熟不熟…」
布政使王哲捋了捋胡須,說起學問來,倒是難得的和藹了些。好為人師,指點後進,這也是此時儒家文化中,最為「溫情脈脈」的一種關係了。
「勸農之事,除了官府督導外,還有三個關竅。第一,就是『春氣已中,土膏脈起』,『浸種下秧,深耕淺種』。每府每縣,都要安排勸農的官吏,教導農人百姓,必須遵從農時,且要精耕細作,來保證田地的產出。」
「第二,『種田固是本業,然粟丶豆丶麻丶麥丶菜蔬丶茄芋之屬,亦是可食之物』。江南種稻為主,旱地可種粟,山地可種麻丶豆丶菜蔬,水塘可種水芋…需得多種種類,以備春荒…」
「改稻為桑,之所以於國於民有害,不僅僅在於稻米的減產,還在於大量織布織錦,消耗占據了太多的民力,也容易耽誤其他雜糧果蔬的種收…這一減再減,繼續持續下去,江南的糧食恐怕不但不能自給,反而要從湖廣運糧了!而要知道,天下錢糧自有定數!錢且另說,糧是斷然不能,再少下去了!…」
說到此處,布政使王哲眉頭一挑,眼中閃過幾許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