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落儘千帆,寧波的晚霞~
「藩台大人…學生…學生明白了!…」
「嗯…把茶喝完。」
太陽西斜,暮色浮動金暉,一日就這樣將儘。梅園灑落夕光,假山池塘環繞其內,確實美不勝收。然而,施文德沒有欣賞美景的心情與膽量。他隻是低著頭,在布政使王哲麵前,小口喝著茶水,既不敢喝的太快失儀,也不敢喝的太慢拖延。書房中就一時沉寂下來,幾乎落針可聞。
「東番王國,東番蠻夷的朝貢…浙江市舶司,提點市舶司的中官…嗯…讓我想想…」
「眼下眾正盈朝,聖人仁善納諫,想來中官們也不敢胡作非為,亂開朝貢海貿!若是讓我查到,一個奏章上去,君子仁人們齊齊發力,必然讓這些中官,再掉些白麵無須的奸佞腦袋!…」
布政使王哲慢慢飲茶,神情閃動思量。自大明洪武開國以來,藩屬國的朝貢,從來都是內廷中官們促成的居多。因為,這種「朝貢」,一向是中官們最渴望的大功績。中官們隻需要對皇帝負責,皇帝見到萬邦來朝後「大悅」,中官們自然就會獲得權力地位的獎勵與封賞!
可這種「朝貢開疆」,在傳統認知中,並不一定是士大夫們的「好政績」,尤其是接納「與國無益丶毫無瓜葛」的海外朝貢。整個大明士大夫群體,整個大明官僚階級,自有一套符合「聖人之道」丶符合「朱子理學」丶符合「農本安民」丶以及符合「士大夫利益」的功績評判標準。
如果不是出了「太宗」丶「宣宗」這兩位「雄主」,扶植起強大的中官丶武官勢力,成功壓製了整個士大夫群體的反對…那鄭和七下西洋的「不朽功業」,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而現在,在「英宗」丶「憲宗」丶「今上」三朝的科舉選拔下,大明士大夫的群體中,源源不斷地湧出著「名臣賢士」,擴大著文官的權利影響。這些文官千百萬中人卷出的能力和水平,蛛網絲連的門路關係,已經讓大明士大夫群體的力量越發壯大!直到在「今上」弘治一朝,「文官」們終於完全壓製了「中官」與「武官」,站在了權力的最高處!
可以說,大明文官體係,這個時代世界上最為複雜積澱的官僚體係,已經形成了群體的意誌。通過「學術傳承與科考」,通過選拔千萬人中最聰明拔尖的丶意識形態相同的那一撮「進士」,文官體係終於在時間的幫助下,完成了對整個大明上下的掌控!
這些科舉進士的人精中,隨意選出一個,放到五百年後,也一樣能一步丶一步的,成為體係中的大人物。而反過來,從五百年後抓一個穿越者,丟在此時的明朝士人裡,在如此成熟的明代官僚體係下,卻怕是會芥如微塵!
哪怕是把修洛特丟在這裡,丟在一個尊貴的宰輔之家,他也未必能出得來頭。即使出頭了,想要對大明改革些什麽,也幾乎毫無可能,想想就會感到絕望…
甚至,就連大明的皇帝,若是能力不夠,沒有足夠的手腕威望,來壓服士大夫階層。那他哪怕殺再多的宰輔大員,也是無用,什麽也做不了。更極端的,就會像兩位想要改革的皇帝一樣,在整個官僚體係強烈反對的背景下,「溺水許久不治丶落水驚懼而亡」。這其中的真相很難探究,陰謀論的部分也不必延伸。但最終的結果,是所有的徵稅改革,都隨著皇帝的變故,無疾而終…
「我皇明接受海外朝貢,必須慎之又慎。這種幸進之功,是正人君子所不取的…更何況,海外藩屬來朝,在這沿海之地,太容易出亂子。一旦鬨出紛擾,我就會成為千夫所指!…這還不是一次就結束,而是每一次藩屬來朝,都有風險!…最終,追責到最初接納丶引薦的官員…」
布政使王哲垂下眼瞼,不過片刻,就把其中利弊衡量清楚。一旦接納朝貢,就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甚至會禍及後人。那麽該如何選擇,就再清楚不過了。
「藩台大人…」
片刻後,施文德終於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