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章 辛字卷 築基(1 / 1)

數風流人物 瑞根 1551 字 2個月前

第1600章辛字卷築基

馮紫英對傅試去榮國府的議親沒給與太多關注,這都是事先議定的事情了,賈赦夫婦不可能有什麼反悔,無外乎就是一個聘禮和債務問題,他已經授權給了傅試全權處置。

傅試做事穩妥,和榮國府又有千絲萬縷關係,是最好的議親人選。

通過整肅的順天府衙讓人耳目一新,隨著吏房、刑房和司獄廳的大力度調整,推官宋憲也開始主動向馮紫英靠攏,五通判中也有二人從中立開始倒向馮紫英。

這就是馮紫英想要的結果。

沒有一個穩固健全的府衙班子,他無法應對未來大周可能麵臨的危機,這個危機現在朝廷諸公都報以太樂觀的態度,甚至認為不存在,但是馮紫英卻不敢如此。

至於順天府衙裡這些人,更是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甚至連北地大旱他們都隻是覺得可能會像往年那樣帶來一些流民因素的麻煩,白蓮教的泛濫也不過是尋常會社一般的癬疥之疾,無足輕重,這更是增添了馮紫英內心的焦躁情緒。

在無法對朝廷施加太大影響時,馮紫英隻能立足於順天府這個自己地盤,他要牢牢掌控住順天府的局麵,一旦有事,可以如臂使指,讓順天府衙乃至下轄各州縣都迅速運轉起來,按照自己意圖行事。

順天府五州二十二縣,每個州縣都很重要,但是馮紫英也清楚自己想要在短時間內控製住這麼多州縣,本來就不現實,加之自己現在還不是府尹,哪怕吳道南再不管事,但名義上他才是府尹,所以他隻能有選擇性的抓牢一些他認為的關鍵州縣。

比如通州、大興、宛平、遵化、順義、昌平,這幾個州縣是最關鍵的,其次就是三河、密雲、涿州、豐潤、武清。

大興、宛平不必說,那是城內,通州是京師水陸碼頭要隘,遵化是因為有鐵廠,同時馬蘭峪、龍井關等就在北麵,順義、昌平分彆是北部和西北要隘。

三河扼守東部咽喉,密雲是北部要害之地,涿州是西南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豐潤則是連通永平府的咽喉,武清緊鄰運河,扼鳳河運河。

這些地方都是至關緊要之地,稍有動蕩不穩,就容易傳遞影響到京師城內的民心,所以馮紫英認為自己要力求控製住這些地方,或者說隻要要對這些區域有足夠影響力。

通州知州房可壯和馮紫英是山東老鄉,通過夜殺案之後,二人關係迅速密切起來,在吳道南日益放手而馮紫英逐漸控製住順天府衙之後,房可壯和馮紫英走得更緊。

豐潤知縣劉思誨雖然是江西人,但是做事認真,馮紫英在永平府接納流民時就和他打過交道,算是有些交情,馮紫英出任順天府丞之後,劉思誨雖然沒有主動來拜會,但是在馮紫英兩度前往豐潤之後,劉思誨還是漸漸與馮紫英來往密切起來。

劉思誨本就不是那種清高倨傲的性子,最初也是因為馮紫英是北人而有些下意識地保持距離,但是現在馮紫英既然成了頂頭上司,而且又刻意結交,他當然不會拒絕馮紫英的交好。

包括玉田知縣郭止規等幾個縣的知縣給馮紫英印象都不好,早就有心要調整,但是順天府的知縣要調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和吏部協調好,而且吏部未必會願意按照你的意圖來。

按照馮紫英的想法,像京畿之地,務求要能做事能安民的官員來出任,否則一旦有事,地方官府束手無策,必定導致京畿震蕩,影響朝局。

隻可惜這隻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這等京畿州縣,都是無數人盯著的,走各種門路方能有望進來,南北之爭更是少不了,哪裡由得了他。

這種情況下,唯有找到合適機遇,騰挪出一二來,方能見縫插針安排。

“義伯兄,請坐。”來人是個三十出頭的枯瘦男子,但精神卻是十分健旺,走路帶風,馮紫英招呼對方入座。

“大人,那土豆果然不凡!”聲音洪亮,和對方枯瘦身材很不相稱,黑色麵皮,雙目炯炯有神,一口陝西口音。

馮紫英也很欣賞此人,史記事,這名字也取得有些古怪,陝西渭南人,字義伯,元熙三十三年的進士,東安知縣。

“怎麼,義伯兄,這會子不發牢騷了,不說本官以勢壓人了?”馮紫英笑了起來。

黑麵男子,也就是史記事一屁股坐下,朗聲道:“下官先給大人道歉了,是下官愚鈍,沒想到徐大人在天津衛隱居居然搞出這樣一個澤被蒼生的東西出來,若是這土豆能大規模推廣開來,日後北地便是遇上大旱,起碼都能比以前好許多了,我們陝西和山西那等貧瘠山區,尤其適合種植這個東西,便是我們順天府,大人也該全力推廣,以免日後流民蜂擁而來,無物可食。”

“推廣肯定是要推廣的,但是其中也還有些難度和問題。”馮紫英擺擺手,“種苗問題,退化問題,另外還有口味問題,但我以為這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大家要能接受,你我接受了,甚至我們周圍人都覺得是好東西,但是你這一下子就要讓所有老百姓來種,他們相信麼?願意麼?這可是一季收成,誰會輕易把一年飽腹之事當成兒戲?”

史記事沉默不語,他當然清楚要讓老百姓接受一個新生事物的難度,而且這不是三天五天就能見到效果,需要一季時間,而且還需要付出一季沒有收成的風險,這是要餓死人的,沒誰會輕易去冒險。

而且,哪怕是一個縣內,十裡不同俗,這個村子和那個莊子之間的信任度也很差,你這個村子種植成功,未必就能那個莊子也接受,除非他們自己也嘗試成功了,讓鄰居們都切切實實看到好處了,他們才會有去嘗試的勇氣。

“那大人的意見?”

史記事卻不甘心就這樣拖下去,作為東安知縣,他很清楚今年北地遭遇大旱之後,不僅僅是整個北直隸,河南、山東、陝西的情況都很差,自己老家陝西情況更糟糕,這種作物推廣哪怕晚一天,那到了今冬明春也許就會多餓死上百上千人。

“陽初有個想法,那就是由州縣拿出一些銀錢來作鼓勵,在全州或者全縣各地選五十到一百戶人,一千畝地來做實驗,由縣裡兜底,種子、灌溉、施肥、鋤草等等,一切由縣裡來培訓和決定,種植出來的土豆和番薯全數送給周圍百姓品嘗,另外每一個種植戶要找三到五戶抽人出來幫著一道參與種植,讓他們實地了解,……”

這個計劃是馮紫英和房可壯商量之後確定下來的,現在土豆和番薯推廣難度很大,老百姓根本不相信。

要讓老百姓主動去種植更不可能,隻能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來強行推廣,讓老百姓儘早看到效果,讓他們親眼所見親手種植,實打實地意識到其中好處,這些人才能有種植的積極性。

“另外,也要出台政策,讓縣裡對種植出來的的番薯和土豆進行收購兜底,可以折抵田賦,……”

馮紫英這一句話就讓史記事站了起來,頭搖得如撥浪鼓一般,“這如何能行?戶部沒有下文,誰敢?”

這戶部收取田賦,糧食作物隻要麥、米、粟三種,其餘一概不要,因為這三種易儲藏,土豆番薯都是不易保存的,斷無可能成為田賦收取之物。

“義伯,咱們有一說一,你覺得今天的天時,麥子收成如何?”馮紫英一句話就讓史記事啞然無語。

“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說法,讓老百姓放心罷了。”馮紫英淡淡地道:“到了明春,人都要餓死了,田賦哪裡來?朝廷鐵定會減免,那土豆番薯就能成為救命之物,誰還能管你能不能折抵?”

史記事坐下,好一陣沒有說話,最後才道:“其他縣也如此麼?”

“義伯,不瞞你說,也就是三五個縣能如此做,其他縣我還沒有那麼大能耐能讓他們接受,這又不是朝廷鈞旨,不過是你我擔心北地大旱帶來災荒和流民罷了。”馮紫英身子靠在官帽椅上,“當官不為民,卻一味隻想保著這腦袋上的烏紗帽,這官也當得忒沒意義了吧?”

被馮紫英這一句話一激,史記事也紅了臉,“大人無需如此相激,此事史某應允了!”

“好,那本官也給義伯一個承諾,若是收儲起來的番薯土豆無人問津,或者沒能處理完,本官兜底要了!”馮紫英也一拍胸脯,“本官還希望義伯能在這個保底的麵積上多發動一些人來種植,東安地處渾河和鳳河之間,鹽堿荒地甚多,隻要有人願意種,儘可多鼓勵,……”

史記事點點頭:“下官明白,今冬明春難過,若是不早些做準備,下官擔心南邊兒河間府的流民隻怕又要大舉北上,馮大人你的壓力會更大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