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糊塗應對(1 / 1)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1945 字 3個月前

楊淩本就沒有當時讀書人那種君父天子的敬畏感,再說人饑餓時耐性也有限的很,根本沒心情說句什麼臣惶恐、臣不敢的奴才嗑,然後再等皇帝哈哈大笑兩聲,大手一揮,來句“朕射你無罪”的場麵話,因此聽了弘治帝的話,他立即抬起頭來,向龍書案後望去。

這位皇帝,長得富富態態,甚有威儀。他頭戴翼善冠,身穿盤領窄袖團龍袍,那眉目依稀有些熟識。弘治帝見了他相貌,不由得霍地站了起來,把眉尖一挑,嗬嗬笑道:“原來是你”。

楊淩“啊”地一聲,一下子想起昨晚碰到的那對父子,原來他們是......,楊淩又驚又喜地道:“原來皇上是......”。

弘治帝急忙咳了一聲,向他遞了個眼色,楊淩頓時醒悟,連忙把下半句話咽了下去。皇帝微服私訪,在那時可是足以招致百官奏諫的事由,雖說目前周圍都是皇帝的近侍,皇帝偷偷出宮的事他們十有八九都心中有數,但是當眾說出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弘治見他頗為機靈,眼中不由露出滿意的笑意,他緩緩坐下,微笑道:“原來是你呀,朕念到你的名字,才省起原來你就是秉筆直書、針貶弊政的那個雞鳴驛丞,嗬嗬嗬,你可知朕的朝廷如今可是為了你一封書信吵翻了天呐”。

他說著輕輕捏著眉尖,雖然滿麵笑容,卻露出一抹難以掩飾的倦意。不出錦衣提督張繡所料,今兒早朝,戶部就上折子為自已辯解、摘除責任了。本來弘治當初隻是命三法司議議何參將的罪責,可是如今何參將在刑部大牢裡蹲了半個多月了,朝中百官卻已將他忘在一邊,開始互相扯皮,把些有關無關的問題都扯了出來,弄得弘治頭疼不已。

旁邊一個老太監見皇上露出倦態,連忙走到他麵前打開一個小盒子,楊淩鼻端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氣,抬眼望去,隻見盒中緞墊上放著一枚龍眼大的紅丸,弘治拈起那枚紅丸,送入口中就著茶水吞服了。

楊淩心中一動,印象中明朝皇帝大多短壽,好象沒幾個活過四十歲的,就因為明朝皇帝一直以道教為國教,每代皇帝都喜歡服食道士練的丹藥,那些丹藥雖能醒腦提神,但大多具有慢性毒素,莫非弘治吃的也是這種丹藥不成?

弘治見他發呆,還以為他是被自已方才的話嚇著了,不由笑道:“嗬嗬,位卑未敢忘國憂,朕心甚慰呀,楊卿不必惶恐”。

“是!”,楊淩趁機鼓足膽量道:“臣啟萬歲,臣在雞鳴驛曾隨大軍與韃子交戰,對當時的情形有所了解。臣以為,韃靼人糾集兩萬餘眾,進犯我大明,涿縣、赤縣兩路大軍皆立下功勳,懷來一路雖有所損失,但功過足以相抵,臣冒昧......以為......何參將並無致罪之由”。

楊淩心中其實頗為同情那位何參將,雖說這位何參將也有私心,臨敵作戰先遣不是嫡係的部隊主攻,但麵對韃虜時,確也憚思竭慮不敢鬆懈,如果當日不是兩位參軍再三催促,他未必會那般躁進。

如今他成了替罪羔羊被關進大牢,楊淩覺得未免過於嚴苛了,所以趁著皇帝高興,他壯著膽子說出了自已的看法,說完之後,他也是心頭怦怦直跳,緊張之極,生怕這位皇帝也是個喜怒無常的主兒。

弘治服下紅丸,精神好了許多,聽了楊淩的話,他頗有興趣地看了楊淩一眼,說道:“你說說看,有什麼理由不該治他的罪呀?”

今日早朝,兵部、工部、戶部、五軍都督府又打起了羅圈架,弘治正為這事兒頭疼,可是如今他也是騎虎難下,如果楊淩能說出個理由替何參將脫罪,那麼要懲治的人都開釋了,各部官員自然不會再在此事上糾纏不休,這正是他現在想要的結局。

楊淩聽弘治語氣溫和,膽氣為之一壯,他略略整理了下思路,說道:“萬歲,韃靼人以五千精騎攻我雞鳴,當時城中守軍不足四百,幸賴城堅炮利,才得以堅守一時,城門後被韃子擄去的大炮轟開,闔城百姓愈萬人生死懸於一線。若不是何參將率軍及時趕到,才使得滿城百姓免遭塗炭,雞鳴古驛也未落入敵手,此為一功。”

“大雪封山時,何參將斬敵心切,誤中埋伏,此為一過,功過可抵矣。我軍陷入敵軍埋伏後,何參將能當機立斷、果斷後撤,使韃子無法列陣大肆殺傷,將我軍傷亡減至最小,其後果實與正麵交鋒相差無幾,故此雖然中計是實,損失卻未必達到中計之果”。

楊淩絕口不提明軍奪穀逃命時棄下的馬匹、戰車、輜重等損失,更不提兩位軍盲監軍的愚蠢乾涉,如果提出來,他此時人微言輕,恐怕效果不大,反而把自已也卷進這個大漩渦了。

他話風一轉道:“萬歲,故此臣以為,何參將兵士不及對方之眾,能得此戰果,也不失為一員良將,若責罰過甚,恐前方將士引以為戒,今後與敵交戰不敢用命,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到那時個個臨敵畏縮,豈不愈長韃子氣焰?”。

“唔......”,弘治微微頷首,若有所思。他當初接到劉瑾快馬傳報,得知前方損兵折將,大怒之下立即下詔命錦衣衛將何參將遞解進京議罪。

自古官場都是牆倒眾人推,在朝中為官的人更是以揣摩聖意為第一要義,皇上要懲治一個人,他們都是絞儘了心思想著怎麼替這個人羅織罪名,讓皇帝懲治得更理直氣壯,品德高尚些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又有幾人肯說出實情為他說項。

楊淩所述這些事情,弘治還是第一次聽說,所以心中頓時意動,他一直遺憾自已沒有才能象太祖、成祖那樣揚鞭塞外,讓韃虜望風而逃。但做為大明天子,他還是希望自已至少可以讓韃虜不敢輕易侵犯,不致讓大明的百姓為蠻夷蹂躪。

一個何參將是否懲治問題並不大,但若是因為禦下太嚴,讓邊軍此後做戰畏首畏尾,實非他心中所願。

看來此次喧囂京師的“議罪”風波可以就此平息了,弘治心中暗暗盤算著,已有了主意,麵上卻不置可否地嗬嗬一笑,又問道:“兵部王守仁上了一個折子,對你提到的練兵之道甚為推崇呀,今日你且暢所欲言,讓朕看看有何獨到之處”。

楊淩有點兒鬱悶,侍讀到底是乾什麼的呀?難道不是你兒子的伴讀麼?怎麼好象請先生似的,還要先考試不成?他卻不知,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多的是,他若有心考較一個人的本事,便是有了惜才重用的念頭,若是有個熟習官場規矩的官兒,這時還不振奮精神,恨不得十八般武藝全拿出來現上一現,討皇帝的歡心。

楊淩想了想,就自已所看到的一些情形,結合後世軍隊的情況,對比著說道:“萬歲,臣觀軍中將領,能力參差不齊,雖有驍勇的將軍,卻多隻重視個人武功,於治軍並無所長。

而且,如今之世,重道輕器,重文輕武,百戰軍功不及一篇錦繡文章,能文能武者大多棄武而就文,更是良將難求。

再者,軍中號令不一,武器甲胄不一,糧草供應不一,平時訓練極少,縱有戰力也難以發揮,臣在雞鳴,常見軍中操演,一時間旗幟鮮明,衣著耀眼,刀槍奪目、鑼鼓喧天,看起來軍威雄壯。但大量時間卻都是用在這些陣形演練上,隻重外表不重實效,實無多大用處。

如果軍中每日的演練哪怕隻抽出一點時間用於野戰演習,新兵才能成為老兵,老兵才能成為精兵,就以我大明軍隊配備的火器來說,實是一件難得的利器,若用得好,韃虜不堪一擊,可兵器再好,也得人來使用,但是現在的兵士,會用火器的已是難得,更彆談精擅了,所以臣以為實戰練兵才是最有效的強軍之道”。

弘治的臉色微微沉了下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弊病他不是不知道,但分兵製權,是帝王牢牢把持君權的重要手段,若是由得將領牢牢控製軍隊,時時操練演習,豈不是授權柄與他人?

楊淩窺見弘治臉色,心知糟了,自古做帝王的最擔心的就是篡位奪權,自已所說的豈不正是他所忌憚的?楊淩連忙道:“故此臣以為,可挑選良將為教授專司練兵,以千人為團,訓練主動作戰、臨敵應變的能力,而統兵者戰時隻是居中調遣,縱然為帥者不在,頂多各軍之間配合有所差遲,斷不會出現將帥不在,則全軍潰敗的局麵。

一言以蔽之,臣以為自古以來都是重將不重兵,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此法練兵,卻是重兵不重將,試看昔年的蒙古鐵騎,那些帶兵的將領有幾個讀過兵書戰策、懂得文韜武略?若是全軍驍勇善戰,縱無良將,誰人能敵?”

他想著怎麼把現代的一些詞彙換成弘治能聽得懂的話說給他聽,所以有些辭不達意,其實想說的意思就是加強團級以下軍中單位的主動作戰能力,高級將領隻負責居中調遣,而不是事必躬親,雖然權力下放了,但是卻越過了高級將領,所以皇帝的實際控製力反而增強了

弘治聽到後來,隱約覺得他說的內容好象能夠避免出現權臣擁兵自重的局麵,又能充分提高明軍的作戰能力,可是一時又想的不是那麼透澈。

他正想再細問詳情,旁邊那個老太監輕輕湊上來,低聲提醒道:“陛下,午朝快開始了,您看......”。

弘治輕哦一聲,對楊淩道:“嗯,愛卿所言有理,朕會予以考慮。來人,賜楊淩宮中行走禦牌,授同進士出身,即日起為東宮侍讀,帶楊卿去春坊吧”。

“謝萬歲!”楊淩跪地謝恩,雙手接過由太監遞過來的一塊可以出入宮禁的玉牌,然後隨著引他進來的那個小太監退了出去。

楊淩隨著小太監過了乾清門,直奔太子居住的春坊,進了一處宮殿,楊淩候在門外,小太監進內稟報。過了會兒,宮門打開,隻見一個年約五旬的官兒走了出去,看也不看楊淩一眼,袍袖一拂,怒氣衝衝地出去了。

楊淩瞧著他背影正發怔,傳訊的小太監也跟了出來,向楊淩道:“楊侍讀,你且在這兒候著吧,穀公公已經知道了,待會兒太子爺就召見你,咱家先回了”。

楊淩杵在那兒,腳後跟都站酸了,他看這宮裡冷冷清清,既沒有宮女,連太監也不見一個,趁機彎下腰活動著酸軟的身子,忽地後腰一沉,緊接著肩頭一緊,似乎有什麼東西竄上了肩頭,楊淩唬了一跳。

他一扭頭,正和一張毛茸茸的雷公臉對個正著,那尖嘴猴腮的臉上,一雙滴溜溜的小眼睛正眨也不眨地瞪著他。

楊淩嚇得一聲大叫,還不待他去抓,那張雷公臉也被他的叫聲嚇了一跳,登時把頭一縮,蹭地一下蹦上了他的頭,這時側殿門口傳來一個沙啞難聽的少年聲音:“穀大用,李大學士走了麼?哎喲,你是誰?可不要亂動,惹急了我的小猴兒,小心它抓你個滿臉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