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正合朕意(1 / 1)

回到明朝當王爺 月關 4454 字 2個月前

第177章正合朕意

楊淩來到宮門,轎夫和四名侍衛自去一旁避風處曬著暖洋洋的太陽休息,楊淩住的太遠,平素都是騎馬進城,如今兩個匪首一個逃遁、一個不知是否還隱在京師,楊淩不敢大意,怕萬一挨上一枝冷箭。

這頂大轎的豪華半臥式軟座已拆了,設成前後兩排,臨著轎窗紗簾的前排坐著與他衣飾相同的伍漢超,楊淩坐在後邊,從外邊絕看不出任何疑處。

楊淩是宮裡的常客,那值守侍衛雖三日一輪換,也都認得這位大人了,午門將軍接了牙牌,虛應其事地瞟了一眼,就滿臉堆笑地雙手奉還楊淩。

楊淩順手把牙牌揣回懷中,問道:“皇上還沒下朝吧?”

午門將軍笑道:“是的大人,下官就守在宮門,各位大人還未出宮呢”。

楊淩點了點頭,未從金水橋過,徑從側方繞過太和殿。此時鐘鼓齊鳴,百官退朝,楊淩站在一處樓閣廊柱下候著文武百官退出,皇帝的儀仗向後殿行去,直至那黃羅傘蓋看不見了,他才舉步繼續向中殿行去。

走到華蓋殿前,隻見兩位大人怒衝衝地從殿門出來,堪堪與楊淩打了個照麵,楊淩見是曾三元及第的大才子王鏊和詹事楊芳,不覺有些意外地停住,向他們拱手施禮。

劉瑾貶黜劉健、謝遷之後,楊芳怒而告病還鄉,有些日子不在京裡了,今日乍見他露麵,雖然一向不投緣,楊淩仍以禮相待。

楊芳老而彌堅,雖知楊淩如今職位未變,但權力極大。幾有左右朝政的影響,仍是目不斜視,擦肩而過。

王鏊對楊淩觀感大變,尤其上次百官雪夜跪宮,楊淩勸皇帝收回了奸黨榜,又保舉致仕的楊一清和在獄的王守仁領兵掛帥後,對他觀感更佳,見楊淩施禮。忙停下腳步匆匆還了一禮道:“楊大人少禮,楊詹事和李大學士起了爭執負氣離去,王某去勸解一下”。

王鏊、楊芳素與李東陽交好,楊淩不知他們之間有何爭執,忙含笑道:“王大人自便”,王鏊苦笑一聲,提著袍裾急追楊芳去了,楊淩怔想了片刻。返身走入華蓋殿。

小內侍見楊淩來了,正要高聲唱禮,楊淩揮手製止,一掀厚羊氈的蓋簾兒,走進右側暖閣。隻見李東陽坐在椅上,正執筆批閱著奏折。

瞧見楊淩進來,李東陽忙擱筆起身,向他笑道:“楊大人。今日怎地有暇來訪?快快請坐。”

楊淩笑道:“不勞大人動手”,說著自去扯了把椅子在案頭坐了,李東陽喚人奉上一杯熱茶,坐下說道:“本官驚聞昨夜有大群盜匪明火持仗去你府上為禍,刑部的呈文語蔫不詳,大人那裡可有詳情了?”

楊淩道:“被俘的幾個盜匪雖然悍不畏死,廠衛地酷刑卻非血肉之軀可以抵擋,不由得他們不招。據那些盜賊招供,他們的首領大盜楊虎確實有意謀反,不過這次夜襲我的府邸,似乎是臨時起意,不過他們糾集這麼多人手悄然抵達京城到底所為何來,那些盜匪也不知詳情”。

李東陽蹙著眉頭微微頷首道:“刑部公文我已仔細閱過,若說他們就為楊大人而來,情理上說不通。更沒有必要化名楊福結納大人。看來確實是臨時起意,變更謀劃。他們進京的原來目的到底是什麼,倒讓人費儘思量了”。

楊淩一笑道:“此時讓刑部和霸州官府去緝察便是,愚民相信些虛妄之言,自以為真命天子的滑稽戲數不勝數,如今朝廷行文通緝,諒他們也玩不出什麼花樣兒了。

河南澠池村不是有人以皇帝自居,一個村子半村人都是宰相、大臣,十歲的娃娃都封了站殿將軍,稱孤道寡的二十多年才被朝廷發現麼?先帝聞訊隻是大笑置之,那些愚民一個也未懲治”。

李東陽若有深意地看他一眼,撚須道:“楊大人似乎對這些有逆反之意地強盜頗有寬宥諒解之意?”

他搖頭道:“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楊虎比不得那些愚民,他既聯絡三山五嶽的綠林大盜,蓄謀造反,甚至在天子腳下襲殺朝廷重臣,可見其凶悍,一旦起事,為禍甚烈啊”。

楊淩點頭道:“大人說的是,不過盜患根本卻在朝廷弊政,否則今日去了楊虎,明日又有張虎、李虎,終是殺之不儘。

先帝秉國十餘載,勵精圖治,是千古少見的聖明賢君,奈何這些年天災不斷,常常這裡水患汪洋、那裡赤地千裡,再有一些酷吏貪官不體恤民情,百姓缺衣少食,才不管朝廷是清明還是昏庸,被有心人一蠱惑,難免有人作亂。”

他舉杯喝了口茶,繼續道:“下官引進的南洋作物,可使大明糧食產量增長數倍,可濟無數百姓,下官以為楊虎突然起意謀害本官,就是為了暖窖中培育的種苗而來,他起初或是被迫為盜,如今賊眾日盛,貪欲大增,有心窺測國器,自然不擇手段。”

李東陽嗬嗬笑道:“本官自聽了你引薦的幾種南洋作物,曾派人往南洋調查過一番,那作物確實產量甚大,我雖不知東北、西北是否適宜種植,不過江南大片土地一定是不妨事的”。

楊淩喜動顏色,急忙道:“大人調察過了?下官並無誑言,乾旱、寒冷之地也是適宜種植地,開春試種之後便知端倪,不過這隻能讓百姓填飽肚子,要想富民強國,解除海禁勢在必行。

沿海百姓至少占大明百姓四分之一,那些地方三山六水一分田,土窄人稀,五穀不豐,邊海之民皆以船為家、以海為田,海禁之下。百姓生計蕭條,嘯聚為盜者日眾。

解禁通商,不僅僅富實百姓、充盈國庫,而且可以加強與海外萬國交流,夷有所長,吾有所短,取長補短,海納百川。對於開拓大明人的眼界和見識、朝廷拓疆展土、強大軍伍、威加四海都是必由之路。閉門造車尚且出不合轍,何況偌大的國家?”

李東陽點頭道:“沿海情形,我也著人詳細調查過,昔人謂: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解禁通商亦有其害,但治政本來就是要棄害取利。因噎廢食殊為不智”。

他抬起眼睛微笑道:“本官其實已斟酌多日了,我願意支持楊大人解除海禁、與番國通商的政略,不過依我之見,尚有兩點有等商榷,一是朝廷百官不宜說服。二是若現在全麵解禁、顧此失彼,海上倭寇之亂尚未......”。

楊淩興奮地道:“第一個不算難處,隻要李大學士首允,其他的儘管交給下官去辦。這第二樁。大人所慮甚是,下官以為可以先重開寧波、廣州市舶司,增開天津市舶司,加上原有地泉州市舶司,共為四處。

天津通朝鮮、羅刹、寧波通東瀛、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再由刑部、禮部、戶部開設有司衙門管理中外通商間的律法、訴訟、稅賦、議定交易地商品價格等事宜,大人以為可行麼?”

李東陽唯一擔心的就是楊淩乾綱獨斷、將通商事宜地大權獨攬手中,聽他這一說不禁驚訝莫名:楊淩苦心竭慮,費儘心思要解禁通商。自已竟然不沾一點好處、不占一絲權利?

李東陽猶疑片刻,問道:“楊大人首倡此舉,解禁一旦可行,內廠不涉於內麼?”

楊淩心中暗笑,這位老大人官樣文章全不在乎,看來也是隻撈乾的,是個實在人。解禁通商一開,楊淩遍布全國的車馬行就是控製銀流的最大運輸部門。要說日進鬥金那是毫不誇張。

楊淩又掌控著稅司監大權。介時不知多少人要打冷槍、放冷箭,眼紅他的好處。就是眼在堅決和他站在同一陣線的八虎,天長日久也難保沒有異心,楊淩早已有心將這司稅監舍出去。

楊淩笑道:“海上通商因與異國多有來往,可著刑部斷結訟訴、錦衣衛偵緝不法商販,司稅監和戶部稅吏司合署分責,司稅監收稅、稅吏司監稅,亦或反之,令出一門又互相製約,可以避免諸衙門各自為政、巧立名目,免令百姓苦不堪言”。

李東陽欣然笑道:“看來楊大人深思熟慮,早已成竹胸了,甚好,你看何時向皇上進言為宜?”

楊淩盤算了一下,調查朝中有沿海士族、豪紳背景官員地探馬還未送回完備的消息,北方戰事吃緊,此時提出新政也不合時宜,便道:“我看還是待北方戰事平靜下來,朝廷才好全力以赴,辦好這件大事,就定於......明年二月如何?”

李東陽含笑點頭,楊淩心中舒暢,將茶杯往案上一放,這才注意到案上攤著一幅畫,若是李東陽正在處理地公文,他倒不便察看,一幅畫就沒有甚麼了,楊淩順手將畫轉了過來,隻見畫上一個麵容醜惡的老嫗騎在一頭水牛上,洋洋自得地橫笛吹奏,老嫗額頭上題了一行小字:“此李西涯相業”。

西涯是李東陽的號,什麼人這麼大膽,竟然如此極儘汙辱?楊淩吃了一驚,不及細看下去,愕然問道:“這......這是何人如此無禮,竟敢書畫汙辱大人?”

李東陽淡淡一笑,說道:“楊芳和老夫開個玩笑罷了,無傷大雅,嗬嗬”。

楊淩想起楊芳剛才怒氣衝衝離去的情形,若有所思地低頭再看那畫,畫非新作,但畫旁一首詩卻墨跡未乾,顯然剛剛填上不久,那首絕句龍飛鳳舞,寫道:楊妃身死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爭似阿婆騎牛背,春風一曲太平歌。

題款亦是西涯,想來是李東陽剛剛見畫題詩。詩句頗具氣度,對畫中暗諷他屍餐素位、向佞臣俯首的意味毫不理會,反倒彆出機杼。另有一番見地,楊淩展卷看罷,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向李東陽作了一揖。

李東陽詫異地道:“楊大人這是何意?”

楊淩道:“大學士高風亮節,心胸氣度,令楊淩感佩不已,這畫是才子楊芳所繪,首輔李公題詩。楊某看罷感觸良多,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呀,還請大學士將這畫賜給下官,下官願效大人,為大明、為百姓,何懼閒言碎語?”

李東陽目中異采一閃,上次楊淩登門拜訪,開門見山直斥八虎之非。他就暗暗疑心楊淩的作為是與八虎虛與委蛇,借八虎之力一展胸中抱負,觀他今日行為,聽他話中之意,顯然是同道中人。李東陽憂慮之處就在於八虎勢大,皇上貪玩,偌大地帝國,自已獨力難支。如果楊淩真是誌同道合的人,那還有什麼擔心地?

李東陽欣然道:“區區一畫而已,楊大人賞識,儘管拿去”。

楊淩將畫卷起小心揣在懷中,坐下說道:“方才楊大人含怒而去,又留畫暗諷,到底出於何事?”

李東陽無奈地道:“劉公公主持內廷以來,朝中一些大臣深為不滿。紛紛告病不去衙門辦公,以致許多衙門有其官位,無人主政,公案堆積如山。

再加上北方戰事正緊,征役、充運、戰事、憮恤、糧秣、調兵,涉及多個衙門,主事官不在,政令不行。延誤了許多大事。

劉公公勃然大怒。便頒令道:因病不能辦理公務地官員時間達一月者,免當月俸祿;達一年者。降閒職;達三年者,免官為民,永不錄用。

這些官員無奈隻好回衙門辦公,劉公公餘怒未熄,又請聖諭,說文官封誥過濫,以後非戰功彪炳、政績斐然者,不得封誥,楊大人剛剛趕回衙門,聽了這個整飭文官地消息勃然大怒,找上老夫理論,結果......唉!”

楊淩聽了也是勃然大怒:這就是所謂地清官?不顧大局、不識大體,為了他那點清高的臭架子,政事摞在一邊、關係萬千百姓生死的兵事摞在一邊,告著病假,心安理得的享用著朝廷俸祿,真是一群混蛋!

楊淩牙根咬一咬,冷笑道:“貪墨不法地官,不可用!清廉然平庸無能的官,不可用!既清廉又能乾、卻目光短淺、阻礙朝廷革除弊病、中興大明的因循守舊之官,尤其不可用!劉公公或許有許多遭人詬病地地方,他整飭吏治的目的也可能不正,但是這樣的官兒,大可棄之不用,下官是堅決支持劉公公這一決定的”。

楊淩是真地惱了,起身說道:“大學士不必為難,這些惡事就交給劉公公去做好了,朝廷施政,總不能一團和氣、皆大歡喜。沉舟側半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些絆腳的腐朽,一腳踢開便是!”

楊淩告辭退出華蓋殿,心中的怒氣才小了些。宮闈中積雪掃得甚是乾淨,空氣乾爽,楊淩冷風拂麵神誌一清,才覺得自已無名火起,有些太沉不住氣了。

他暗暗警醒自已,如今自已權威日重,一言一行都為人所注意,不應意氣用事、喜怒形於色,以後該多多注意修身養性、城府之學了。

楊淩暗暗吸了口氣,舌抵上齶,身柱放鬆,按照伍漢超教地法子左手虛抱,如勾一球,右手拇指掐著中指午位,雙肩下沉,緩步徐行,如飄於雲端。

這是武當上乘內功心法,真要練至大成,總要幾十年光景。楊淩已過了最佳的習武年齡,也根本沒想過練成什麼武林高手,隻是用來強健體魄、修身養性而已。

不過這吐納之術確有奇妙之處,不但讓人靈台空明,不再心浮氣噪,打坐一陣也能消解疲勞,神清氣爽。楊淩才不理會什麼門派限製,聽了口訣。問個明白,回去便仔細講與幼娘聽,韓幼娘基礎紮實,又練有硬氣功,再學上乘功夫就不難了,楊淩自已成不了大器,娘子學會了,就等於楊家的子孫學會了。這筆賬他還是算的明白的。

楊淩初學乍練,動作有些僵硬,他眼觀鼻、鼻觀心,一路古裡古怪地飄到乾清宮西暖閣,一抬頭就瞧見正德一身黑色團龍袍子,頭戴翼龍冠,懷裡捧著個懷爐,正笑吟吟地看著他。周圍一幫太監宮女,一大幫人也都抻著脖子滿臉地好奇神色。

楊淩不禁訕然一笑,連忙放下架勢急搶過去施禮道:“微臣參見皇上,您怎麼站在這兒了?”

正德俊麵如玉,拉起楊淩樂不可支地道:“哈哈。朕在院子裡正看些雜耍遊戲,聽人說你搖搖擺擺,如同一隻鴨子,所以趕過來看看熱鬨”。

楊淩臉上微微一紅。看見院中搭了台子,暖閣殿門洞開,裡邊燃著炭爐子,中間一張蟠龍臥椅,上邊還堆著白如沃雪地一張軟絨毯子。

楊淩見正德仍然熱衷於這些雜耍遊戲,不禁對他輕聲說道:“皇上,也難怪外臣們嘮叼,皇上已經承繼大統。納後娶妃,再過幾天就要改元正德,如今朝中並不穩定,邊關又在打仗,皇上實不宜在這些事上過於分神。”

正德苦著臉道:“李學士勸、楊師傅勸、焦大人勸,現在你也來勸朕了,困在這深宮裡,朕每天能去的就是太和殿、乾清宮、仁壽宮。生在這兒長在這兒。抬起頭來就那一片天。整日介除了上朝、聽講、批閱奏折,再無旁地。總得找點事乾吧?楊侍讀,朕地奏折可是按時批閱,絕無積壓呀”。

楊淩聽皇上說的苦悶,隻好道:“可是......天氣寒冷,皇上在院中搭戲看戲,暖閣門戶洞開,若是著了風寒,那如何得了?”

正德不以為然地道:“哪兒那麼容易,朕每早兩趟太祖長拳,都是輕衣短靠,若論身體,朕比你還結實著呢。”

他說著興致勃勃地道:“對了,跟朕進殿去,今兒這幾隻猴子也是會打拳的,見你開開眼界”。

隻見一個乾瘦的老頭兒,穿一件海青,戴一頂方巾,牽著四個猴兒走了出來,翻跟頭、疊羅漢,花樣百出,最妙的是老頭兒一聲呼哨,那四隻猴兒竟然打起拳來,楊淩看見兩個小猴兒揮舞著毛茸茸的爪子,東倒西歪的憨態可掬,也不禁會心一笑,瞧那模樣,想來打地是醉拳了。

另兩隻猴兒有板有眼地對打著,雖不過寥寥四五招,就跑回老頭身邊討果子吃去了,正德卻看出打地確是太祖長拳,不禁拍手大笑道:“來人,賞了賞了”。

兩個小太監提了個小籮筐,笑嘻嘻地走到階前,使勁兒往外一兜,籮筐裡儘是簇新的銅錢,怕不有上千文,“嘩啦啦”地撒了一地。

正德笑道:“嗬嗬,朕瞧這幾隻猴兒,倒比外廷內宮那些可憎的人覺著可愛,楊侍讀,你覺的它們的拳打的好不好玩?”

楊淩微微一笑,忽聽隔著窗欞,側間裡一個男人聲音道:“的確有趣,這猴兒機靈著呢,想是清晨見了皇上練習拳腳,一趟太祖長拳虎虎生風,便偷學了去幾招”。

楊淩一怔,葛地睜大了眼睛,那聲音和他一模一樣,語氣聲調全無二致,簡直連他都要疑心自已置身彆室了。隨後傳來幾聲得意地大笑,正德皇帝地聲音道:“雖說有趣,總看也乏了,若是春暖花開,百鳥爭鳴,那美景就勝過看小猴兒了”。

隨後楊淩地聲音道:“這有何難?皇上是天子,要令大地回春,百花盛開,百鳥來儀,想來四時輪序之神也不敢不遵聖諭”。

話聲未落,隱隱約約的雀噪鶯鳴之聲響起,漸漸馬蹄聲起,有嘻鬨嬌笑之聲,讓人腦海中不覺浮現出一副仕女踏春地畫麵來,漸漸地,鬆風、流水,空曠幽遠的景致如現眼前,又有夫子吟詩。洞簫委婉之聲。

楊淩眼睛越睜越大,心頭怦怦亂跳,一個名字差點兒衝口而出,他情不自禁地衝過去,一把拉開了閣門,各種聲響頓時嘎然而止,兩個半彎著腰兒的美女詫然直起身來。

兩個美女上身穿紫綾襖兒,玄色緞紅比甲。玉色裙下邊,嬌嬌的兩隻腳兒穿雙羊皮金雲頭鞋兒,肌膚嫩玉生香,瓜子臉兒柳葉眉,正是上次見過地那兩個戲班女子。

羞花仍是俏顏如冰,解語卻笑盈盈地看了他一眼,頰上朱霞,眼中秋波,彆具一番動人韻味。正德嘟囔道:“無趣無趣。待會兒還有鄉間惡少欺侮民女,朕出手救人地戲碼要你看呢,被拆穿就沒意思了,真是沉不住氣。”

楊淩失望地回過身來,默默走到正德身邊道:“微臣......方才聽到這惟妙惟肖的口技。不覺想起一個故人來,還以為......門外是她......”。

解語羞花也邁步進了殿來,俏生生地立在正德左右,聽了這話兩雙俏目都盈盈地投注在楊淩身上。

正德奇道:“朕剛聽了這口技時真是驚訝莫名。就連絲竹樂器她們也模仿的出來呢,你那位故人是誰,也有這般本事麼?”

楊淩想起那個站在陽光明媚裡,神采飛揚地向自已賣著關子的少女來。她柳眉兒一挑,笑盈盈地道:“楊大人,我這簫呀,是不用簫的......”。

嬌脆的聲音猶在耳畔回響,他又想起懸崖邊上那塊沾著血跡和一些絲發的石頭時那種揪心地痛。楊淩喉頭有點發哽,他咳了兩聲,才啞聲說道:“這位故人,皇上也記得地,就是那位唐一仙......唐姑娘”。

“唐......一仙......”,正德慢慢咀嚼了一遍,臉色也黯淡了下來,第一個在他心中留下倩影的女孩兒。哪有那麼容易忘記。

兩個男人默默無語。周圍的太監宮女不知出了什麼事,一個個噤聲不言。解語和羞花對視一眼,輕咬著嘴唇,長長的長長的睫毛不住眨動,滿麵的好奇之色。

男人她們見的多了,難得地是麵前這兩位一個是擁有天下地皇帝,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廷重臣,萬千美女予取予求,卻能提及一個女孩兒時,流露出那種懷念地感情,那女孩兒是誰?一仙......很漂亮的名字呀。

正德摸著鼻子,過了半晌忽然問道:“沒有一點消息?哪怕是......壞消息?”

楊淩搖頭道:“沒有,官府方麵早已放棄搜尋了,微臣著令內廠番子注意察訪,始終也沒有線索”。

正德意興索然地揮了揮手道:“都散了吧,楊侍讀進宮,一定有公事和朕談”,他看了解語、羞花一眼,兩個女孩兒甚是乖巧,知道什麼時候能撒嬌弄癡,什麼時候該刻守本份,立即襝衽施禮,也悄然退了下去。

兩人進到內房,正德在椅上坐了,隨意一指道:“你坐”。

皇上的書房哪有第二把椅子,旁邊就是正德休息地睡榻,楊淩自那次被王瓊指著鼻子一通大罵後,這些小節也不敢不注意了,他微笑著站到禦案前,說道:“謝皇上,臣在這裡也方便稟告事情”。

正德點了點頭,側目凝神想了片刻道:“是解除海禁的事有了眉目還是北方邊塞戰事吃緊了?”

楊淩搖頭道:“都不是,皇上還記得出兵之前曾密囑苗逵嚴打小王子、薄懲火篩,分化之餘,秘密聯絡朵顏三衛的事麼?”

正德眸子一亮,興奮地道:“可是有了成效?”

楊淩點頭道:“嗯,小王子疑心火篩與大明有了秘密協議,現在對他防範的很,火篩地一萬五千人馬被安排在側翼,獨力抵抗總兵許泰的大軍,搶掠來的糧草也不願支援他們,火篩部下已多有怨言。

戰場形勢目前看來已不危急,楊一清按兵不動,卻死死拖住小王子不讓他走,其中必有所圖,不過韃靼年年來我邊境劫掠,這個禍患必須要除去,目前分化他和火篩隻是第一步。

如果取得朵顏三衛的支持。我們就可以憑空得到一枝精兵,同時每年可以從河套地區獲得大量的戰馬,一方麵可以加強大明邊軍的機動作戰能力。

另一方麵,河北一帶百姓負有養馬之責,但那裡卻養不出良馬,百姓徭役差役繁重,徒受苦役,於國並無多大增益。如果同朵顏三衛改善了關係,就可以讓百姓擺脫重負,我們在河套地區、遼東地區有了影響力,將來就可以推進一步,開疆拓土,占有一片豐渥的草原,然後引進阿拉伯馬,用它改良蒙古馬和西南馬。韃靼蒙古的優勢將不複存在”。

開疆拓土,從來都是最令帝王心動地一個詞,曆朝曆代地帝王,沒有一個敢和他們的開國之君相比,就是因為開疆拓土的功績是再聖明、再賢達的君王政績也不能諧美的。

正德的心怦怦地跳起來。年輕英俊的臉上洋溢起一片興奮地紅潮,他連連點頭道:“楊卿說地對,與韃靼一戰,不過是一時之功。與朵顏三衛結盟,我增一軍、敵損一地,再分化瓦解他們,才是放眼長遠的政略。此事若成,楊卿地功勞實非攻城掠地、斬將奪旗的大將可比,朵顏三衛那邊可收到了朝廷的秘函了麼?”

楊淩頷首道:“已經和他們取得了聯係,但是由於我們和朵顏三衛曾經諸多糾紛,花當大首領雖有意投向我大明一方。三大部落中卻有許多貴族存疑,他們對我派出的使臣不甚相信,諸酋長回覆消息,要我大明......”。

他遲疑了一下,花當提出的條件簡直是把自已擺到了和大明天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說出來恐怕正德天子馬上就要龍顏大怒了,可是茲體事大,他又實在不甘就此放棄。楊淩硬著頭皮道:“花當不過是個草原部落地大酋長。不習聖賢、不知禮儀,竟然要求皇上親赴大同。與他在白登山上歃血為盟,朵顏三衛才肯投靠大明”。

楊淩說完趕緊又道:“不過這事大可討價還價,微臣的意思,皇上可以派遣一位足以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親赴約,必可打消他的疑慮”。

出乎楊淩意料,正德並未發火,反而捏著下巴若有所思,他沉吟半晌,輕輕笑了起來,抬起眼睛對楊淩道:“要朕親自去見他們?就是伯顏可汗時而打、時而求和,也是以臣禮待朕,花當的膽子倒是不小。”

楊淩聽了發急,連忙道:“皇上,微臣也知道花當此舉有些狂妄,但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地目光變的狡黠起來,輕聲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朵顏三衛終究還是蒙人,他們投向我們,隻是因為他們沒有伯顏可汗那樣強大的實力用劫掠擄取大量財物,所以現在合作隻是各取其利。

我們現在忍一時之氣,將來國力強盛、武力齊備,不但要將韃靼蒙古、瓦剌蒙古劃入大明版圖,臥榻之旁這隻猛虎又豈能例外?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嘿嘿嘿嘿......”,正德皇帝站起來,笑得象隻下蛋的小母雞,他在楊淩胸上捶了一拳,咯咯笑道:“誰說朕忍不得一時之氣了?”

他兩手一攤,眨了眨眼睛道:“先皇一脈隻有朕一個兒子,其餘地宗親皇族全部分封在各地為王,豈能代表朝廷和天子的皇室宗親?愛卿若派誰去才好?是太皇太後?太後?還是朕的兩位禦妹?”

楊淩為之語塞,略一遲疑間,就見正德雀躍而起,仰天大笑道:“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這個花當著實可愛”。

他得意洋洋地道:“這回朕親自去大同,乃是為國為民、為大明的社稷江山,文武百官沒話講了吧?”

楊淩聽的目瞪口呆,隻見正德俊臉通紅,雙手插腰道:“不讓朕明著去,朕就偷著去,大同朕是去定了!”,他一指楊淩,威風八麵地:“此時就交給楊卿負責,過了大年,咱們就打道宣府,直奔大同去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