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剛上架,起點規定不得解禁,所以小三也沒辦法。VIP並不貴,喜歡本書經濟又不貧困的兄弟,請支持小三吧,謝謝。大家的推薦票和月票,都是小三創作的動力。
——————————————————————————————-
隋唐時期
唐代造琴工藝取得突出的成績,無論數量、質量都有空前的進展,民間出現很多造琴的能工巧匠。最受人們喜愛的斲琴名手,出自四川的雷氏家族,其中較早的是雷儼,曾在唐玄宗做過待詔,其後有雷霄、雷威、雷玨、雷文、雷會、雷遲等。雷威尤其著名,傳說他得到神人指點,又傳說他常在大風雪天去深山老林,以聽風吹樹木的聲響,從中辨取造琴良材。他們所斲之琴在大曆(公元766-779年)中被稱為“雷公琴”,“其嶽不容指,而弦不先文;其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薤葉然。聲欲出而溢,徘徊不去,乃有餘韻,其精妙如此”(宋蘇軾《雜書琴事》)。貞元(公元785-804年)時,成都雷氏所造之琴,“彈者之眾”。當時江南也出了沈鐐、張越等製琴名手,他們所製之琴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出自名手古琴,曆代好琴之士均視為傳世之珍,以至宋代便有不少人偽造唐代雷琴,這種作偽之風經曆元、明、清而延續到現代。也有少量唐琴珍品保存至今,盛唐雷氏所斲之“九宵環佩”琴(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認為不僅是傳世七弦琴中最古一件,也是唐琴最卓越的代表。
古琴確立今製之後,細部仍不斷改進,以臻完善。傳為唐初閻立本所繪的《北齊校書圖》(藏美國波士頓博物館)中的古琴,圓首闊肩,中部微狹,鳳翅以下收殺至尾,這一造型對改善琴的音響當更為有利。
專家們鑒定今存較為可靠的唐琴共十六張。在基本形製一致前提下,根據它們外形起伏收縮的不同特點,還可劃分為多種不同樣式。若按後代琴書中琴式分類,有伏羲式十六張、神農式一張、鳳勢式三張、連珠式兩張、師曠式兩張、列子式一張、仲尼式一張。因為僅有的一張仲尼式琴還是晚唐之作,看來東漢到中唐的八百年間,仲尼式琴並不很流行。隻是中晚唐孔子又被儒家作為道統代表推崇之後,仲尼式古琴才逐漸時興起來,至兩宋大為流行,出現定於一尊的局麵,其它樣式的琴反倒日益少見了。
晚唐的仲尼式琴,較之後世同類琴,還具有琴麵較圓,腰部內收較深的唐琴共同特點。唐以後的仲尼式琴,除仿唐之作外,一般不具備這種特點。
隋唐以來,琴樂也受到許多王侯顯宦的愛好。隋文帝之子楊秀受封蜀王,曾“造琴千麵,散在人間”。後來蜀地造琴名將輩出,或與此有關。唐代二十年為相的的李勉,好琴,家中自斲琴數百張,其中絕代之品“響泉”、“韻磬”自寶於家,曾撰《琴說》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