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算挖牆腳,這年月用華夏傳統宮廷手藝精工細作的首飾幾乎不見,前些年京城的國營珠寶廠創外彙都在簡化出口珠寶的工藝,那幫子外國人雖然不懂欣賞,但還得迎合他們的需求,不得已而為之。
這兩年真是想抓一抓傳統工藝也難了,老師傅們年紀大了,市場即將完全跨入市場經濟,控製了頂尖技藝的國營大廠都快完蛋,不知何處去。
要命的是這會的市場經濟還沒到成熟階段,一切都是那樣的浮躁,費時費力的老工藝不在被人追捧。
張楠要找人,沒問題。
通過京城的關係,這會已經有五位手藝一流的珠寶加工老師傅帶著幾名徒弟去了美國,一是製作為華人富豪定製的傳統首飾,二是將華夏傳統首飾工藝結合進之西方世界珠寶設計理念之中。
他是資本家,順手保護傳統工藝的同時,這也算助其發揚光大,雖然有曲線救國直線——說白了還是在為自個賺錢,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可不做。
聘請去的老師傅們有兩位其實都快成擺設,大部分實際操作都是那些個徒弟在執行——徒弟、徒弟,不是學徒,至少都是從業10年以上的老手。
至於師傅們,指導為主,就如同大醫院裡那些個上了年紀的著名專家,如果要上手術台,在手術時壓根不會親自操刀,最多站在邊上關鍵時刻指點一下就行了。
動也動不了,七老八十的,體力不行不說,手都不穩。
今年上半年星辰珠寶集團已經小規模推出了一個融合華夏傳統元素的高檔珠寶係列,很受高層顧客的歡迎,在西方世界這不同風格的衝撞與融合,還是很有市場的。
那些人真是高手,2000年前的西漢首飾工藝他們能夠複原出來,甚至能做得更加精致,如今工具先進了嘛。
這會張楠還對查莉說了句:“隻要不是拍絲點焊工藝的東西,那些老師傅加上一幫徒弟絕對能給你仿製出來。”
“拍絲點焊,什麼玩意?”
貌似很神秘、高大上的樣子。
麻煩,嘴快說漏了,張楠不得不解說了那是一種什麼工藝,聽得查理茲-塞隆一愣一愣的。
至於實物…
傳說中的技藝,就算農博升等專家也不是所有人聽說過那種神乎其技的技藝,更彆說見過實物。
除了那座還在地下長眠、十有八九逃不出多年後一次浩劫的南宋皇族陵墓,全世界就一件拍絲點焊工藝首飾實物、一支金步搖,查理茲-塞隆這是暫時想看都沒得看,張楠也不會告訴她誰有,更彆說現在就讓人去仿製。
再說就像仿製也沒法來個十全十美,金絲得粗上幾倍才行。
......
隨王昭君進入地下的當然不僅僅這幾件首飾,發現的隨葬品非常多,單單珠寶初步估計就有50多件、套,有些已經散亂,需要進行清理:花樹步搖就有三頂、還有大量的簪珥、玉佩、玉墜飾,可惜不少貴金屬基質的珠寶已經被壓扁,需要經過修複。
修複的人手有,先弄回去再說,等全部文物、首飾修複完畢至少是明年,甚至都是後年的事情。
張楠記得在13年的時候隋煬帝楊廣和蕭後墓在揚-州被發現,蕭後墓中最吸引人的是一具腐蝕嚴重但結構還算保存完整的皇後冠,後來這頂冠飾被帶到西秦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進行清理修複,整個修複工作居然花費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王昭君是和親公主,但她的墓中無鳳冠,這倒不是說她級彆不夠、不能享用這種冠飾,而是漢代時壓根就還沒有這種女子禮冠。
漢代皇後、公主等皇族女子的頭飾是使用采用假結(髻)、步搖、簪珥搭配的模式,晚一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貌似也沒鳳冠,就是往腦袋上陸續增加鈿、博鬢,並將步搖改稱花樹,直到早上打扮一下都得花上巨量時間。
怎麼辦?
大概是有聰明人想出來將這些多如牛毛,還都得小心伺候安裝在一頂帽子上,需要的時候“帽子”往頭上一套。
省事、省時間,還不會將頭發搞得亂七八糟,要是年紀大、頭發白、頭發禿了都還能遮掩一下——這段純粹屬於張楠個人瞎猜。
這鳳冠的出現和曆朝曆代的發展就是個不斷往腦袋上增加配飾的過程,如今是90年代,唐代鳳冠是有發現,西秦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就修複過一頂唐代公主鳳冠。
隋有鳳冠,這隋唐在漢晉南北朝以來各朝製度的基礎上,確立了風管上花樹、鈿、釵、博鬢的組合模式,並且以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時代往腦袋上繼續添飾龍鳳仙人,發展成極大型隆重的禮冠,但還是保存了花樹、鈿、博鬢的基本元素。
至於元朝和清代...
算了,蒙元、滿清,這兩個朝代的統治階級壓根就不是華夏衣冠,滿清的皇後腦殼上的禮冠倒還能稱之為鳳冠,就是同華夏傳統禮冠關係不大,最多接件了一下。
至於蒙元,實物貌似沒發現,一些留下來的畫上看,那些個元朝皇後們腦袋上頂著的是蒙古傳統的姑姑冠,和華夏傳統禮冠八竿子敲不著。
但蕭後墓這會還沒被發現呢,華夏鳳冠的實物上限還在於唐。
一頂禮冠,曆代疊加,延續上千年。王昭君那會還沒有沒有,要是有倒會是個不可思議的發現。
專家們省事了,這件修複工作將會是私人投資、組織,資金由張楠出,農博升等專家將會發動已經退休的老朋友們帶上些弟子參與。
這都能算一件龐大的修複工程,連棺槨都腐朽沒了,大量當初的隨葬品已經不見蹤影,但就算這樣,隨葬品中還是由兩百多件器物留下來。
有些還明顯是中亞、西亞風格,比如有兩件高脖頸、高底座的聖獸聖樹銀執壺,就算已經有所氧化,仍然一眼就能看出就是波斯人的手藝。
多種文化的產物一同出現,都得修複、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