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投其所好(1 / 1)

第二輛東歐原本最高領導人的專用座車,其實張楠並沒有這項收集嗜好,不然家中名車數量超過文萊國王都沒啥問題。

下邊人的心意,這車都不是文萊國王那樣的人能輕易搞到特殊車輛,張楠心裡還是挺受用的。

除了油耗大點之外,絕對的超一流好車,八十年代初期蘇聯汽車工程的王冠!

車身使用7至8.6毫米厚度、不計成本冶煉鍛造的高強度特種裝甲鋼板,防彈玻璃厚達85毫米,內飾充滿八十年代初期東方陣營的霸氣!

車身漆黑鋥亮,翻新車輛時工程師和技工可不是美國人,而是全部從吉爾汽車廠來的高手!

油漆重新做過,車燈換上了庫存的原裝新貨,包括電路在內,一切有可能因為時間而老化的零件全部換掉,更彆說絨布座椅套。

很細致,連車燈雨刷都換成新的!

什麼叫頂級轎車,見識過車大燈都帶雨刮器的轎車沒?

這兩輛吉爾車上就有。

誰說蘇聯轎車設計粗野、不細致!

寬大、舒適,發動機排量六升多,動力十足,聲音也不大,舒適度和家裡那輛半斤對八兩。

車隊出發,三輛防彈車前後是十多輛奔馳越野車護送,一出機場就夠顯眼。

其實不單這支主車隊,前方遠處有先導探路車,後方還會有一支支援車隊。直升機在附近待命,車隊的目的地是在60多公裡之外的瓦烏布日赫,一但路上出現任何意外,直升機都能快速抵達。

6月初波蘭還沒進入盛夏,室外溫度也就二十度零點,張楠沒讓開空調,而是放下一截超級厚重的車窗,讓外頭的風吹進來。

車窗隻能降下三分之一,設計上就如此,都是為了安全。

車隊從城市郊區駛過,妹妹一定要坐在媽媽前邊的一個加座上,妮可也隨她——後座是打通的,中間彆說坐個孩子,再塞個大塊頭都很寬敞。

妮可看著路邊郊區的風景,對張楠道:“有點意思,我怎麼感覺是在德國,你看那些房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典型德國農莊建築。”

懂行的,更彆說都跑了那麼多次德國,東部、西部都轉了,還老在小鎮級彆的地方晃悠。

這頭的張楠還沒開口,倒是身前的寶貝女兒轉身問道:“媽媽,我們不是在波蘭嗎?”

“是呀,我們在波蘭,不過這裡從250年前就屬於普魯士,一直到50年前都是德國的領土,所以外邊那些老房子都是德國風格。”

有張楠這個爸爸,昱辰小朋友可不單單隻知道洋娃娃和動畫片,去年就知道德國同普魯士之間是個什麼關係。

這會聽到媽媽的話,妹妹小腦瓜子轉了轉,“那些是德國人?”

路邊有人注意到這支特彆的車隊,妹妹說的就是那些注視車隊的人。

張楠看了一眼妮可,意思是“你彆說話,我來。”,對女兒道:“那些都是波蘭人,原來住在這裡的德國人差不多都搬家了,搬到德國去了。”

“乾嘛搬家?”

“打仗,跑了。你長大就都知道了,這裡頭很複雜,一下子說不清楚。你看,那座房子有沒有意思...”

轉移注意力,孩子還小,有些事不需要這麼小的時候就知道,也很難理解。

這裡曾經就是德國的領土,在18世紀40年代被普魯士王國合並,那時候這裡叫布雷斯勞。

1871年德意誌帝國成立後,布雷斯勞漸漸發展成德國第六大城市和主要的工業中心,在1910年時德國人比例就超過了95%。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上升,20年代那會,布雷斯勞還授予過德國小胡子榮譽市民稱號。

1938年那會,這一地區的上萬名猶太人被趕進了集中營,布雷斯勞也成了一個純粹的德國城市。

45年2月蘇聯紅軍逼近布雷斯勞,狂熱的**黨人、地方長官卡爾-漢克宣布將布雷斯勞建成一個軍事要塞,所有市民都要參加建造要塞的工程,拒絕指定工作的逃亡者都會被槍斃!

這座城市直接被建成了要塞,3月初禁令取消後,才允許婦女兒童撤離——這時,布雷斯勞戰前60萬人中還剩下20萬。

45年5月7日,在將近3個月的圍城戰之後,布雷斯勞要塞終於投降,這也是德國東部最後一個陷落的大城市。

因為攻城戰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布雷斯勞城麵對的是紅軍的瘋狂報複,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對於這點,張楠還是挺欣賞毛子的作風——相反的例子就是小鬼子戰後待遇,戰敗後壓根就沒遭受什麼報複!

對待敵人要寒冬般冷酷無情,要殺得對方永不翻身、想到自己就恐懼得發抖才是正理!

毛子當初做得夠狠、夠絕!

之後根據《波茨坦協定》的規定,德國奧得河及其支流尼斯河以東的11萬平方公裡領土,包括布雷斯勞在內的西裡西亞地區割讓給波蘭,作為對波蘭東部割讓給蘇聯18萬平方公裡領土的補償,布雷斯勞也就成了德國喪失領土上最大的一座城市。

從1945年到1949年期間,布雷斯勞和西裡西亞地區原來的德國居民都被向西驅趕到戰後剩下的德國領土,同時約有30萬波蘭人被重新安置在弗洛茨瓦夫地區。

這些波蘭人一部分來自波蘭中部小鎮和村莊,大多從波蘭東部割讓給蘇聯的地區遷移,例如利沃夫、維爾紐斯和格羅德諾地區。

1948年的時候,布雷斯勞改名為弗羅茨瓦夫。

那時候新成立的波蘭政府安排幾十萬波蘭人來這一地區定居,這些初來乍到的波蘭人抵達空無一人的城鎮,走進空蕩蕩的房屋,在陌生人的床上睡覺。

房子裡有家具,但大部分瓷器、絲綢、皮毛大衣、縫紉機、珠寶這些貴重物品都消失不見——不是帶走了,它們通常被埋在地下的壇子、箱子甚至棺材裡。

埋藏貴重物品,原本房子的主人離去時迫不得已的選擇——他們指望自己哪一天還能回來,但多數人再也無緣踏足這片土地。

於是,某個清晨,後來者在花園裡挖土種菜,發現了這些小小的財富。

在這片地區,類似的小型寶藏無處不在,那時候似乎每個波蘭人都成了神話中的黃金獵手,這一地區也成了全世界最有名的尋寶地。

有曆史學家這麼形容二戰後幾年的西裡西亞地區:“許多波蘭人來到這裡,完全是被那些唾手可得的珍寶吸引。

那時候這一地區幾乎沒有消費品交易,許多居民靠盜挖德國家庭的財富為生...”

當時約60%的新移民是這樣的投機者,幾十年過去,這一挖寶的愛好一直被流傳下來。

家庭寶藏總有限,但幾十年過去,一些當初不怎麼值錢的物品都價值大增,比如日用瓷器。

沒事去尋寶,這一帶波蘭人的傳統愛好。

更令人想入非非的是,這一地區的森林、山區中可能還有更多納(和-諧)粹搜羅來的財寶——在二戰中後期時,正麵戰場漸露頹勢的德國仍然認為下西裡西亞地區是安全的,於是將大批工廠和珍貴藝術品搬到當地。

德軍撤離後,無數黃金、珠寶、藝術、武器成了無主之物。

張楠來這邊挖掘二戰德國寶藏?

是,也不是,那個亞曆山大去年初聽說後台大老板喜歡城堡,結果花大價錢、挖空心思、威脅利誘、不擇手段買下了歐洲第三大城堡,作為送給老板的禮物。

因為不允許私人名義購買,用的是公司的名頭,這還能少很多稅務上的麻煩。

但那座城堡在二戰後期也被當做了要塞,裡外都受到很大破壞,波蘭新政府成立後的這幾十年,也沒花多大心思整修,就整了整外觀。

這樣拿來送老板顯然不太合適,所以先整修,裡外弄好後再送。

修了差不多一年,結果這會發現越修越有問題:買下的不單單是城堡,還有山上的附屬建築加上一整座城堡山。

城堡山原本就有些廢棄的地下防禦工事,現在是越挖越多。

正好城堡內部也修得差不多了,就通知總公司,投其所好讓老板來看看:江湖傳言,自家老板特彆喜歡尋找地下的寶藏,連金字塔都不放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