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車軌(1 / 1)

逍遙侯 大司空 1583 字 3個月前

李中易故意打岔,詢問捉到了細作沒有,廖山河明知道其中的貓膩,卻又不能不答。

廖山河拱著手說:“回主上,前方的收獲並不大。從小路趕去北方的人,倒是捉了不少,時間太短,暫時沒有任何的進展。”

李中易心裡明白,這年月的細作,他們用於傳遞消息的用具,除了蠟丸之外,便是口信。

由於李家軍廣泛使用了口令和密碼的製度,包括晉陽、蜀國和南唐在內,也都紛紛使用了各具特色的密碼係統。

據李中易的猜測,晉陽的密碼係統應該就是某本書,簡單而言,就是用固定的缺字格式,在書信上框出真實的信息。

如果找不到那本書,李中易又不是數學密碼天才,他再厲害,也搞不清楚細作所攜書信的真實內容。

軍事上,是高科技使用最多的領域之一。尤其是口令係統,更是簡便易行,稍微動點腦筋,便可學來使用。

除非是破譯了密碼,即使捉到了混在人群中的細作,一時間也難以快速的甄彆出來。

此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也!

李中易點點頭說:“隻要阻攔了細作回傳消息即可,不必強求捉細作之事。”

話雖如此,廖山河依然有些意難平,他甕聲甕氣的說:“咱們花了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卻連一個細作都沒捉到,帶密碼的書信,實在是麻煩死了。”

李中易不由微微一笑,信口安慰廖山河:“不妨事的,等收複了晉陽之後,我就廣召天下的數算之士,命他們天天琢磨破掉密碼之事,你看可好啊?”

“那敢情好,下臣就盼著破掉密碼的那一天了。”廖山河知道李中易的性格,主上的為人向來是說到做到,從不講無意義的空話。

李中易曾經說過,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廣召賢能之士,多花點時間而已,遲早攻破彆國的密碼係統。

反細作的工作,現在有,將來還是有。隻要存在利益上的巨大分歧,或是潛在的威脅,就會有人派出細作,刺探情報,傳遞消息。

李中易趕到中軍大營的時候,近衛軍已經紮營歇息,整個大營裡沉浸在酣睡之中,除了隨軍參議司之外。

大軍出征在外,總參議司就會分出一半以上的參議人員,參與隨軍的謀劃工作。

參議司的存在,幫著帶兵的將領們,減輕了很多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讓他們隻需要考慮打贏的問題,而毋須擔心行軍的路線、作戰的隊列以及後勤輜重等令人萬分頭疼的雜活。

起初,大家都認為,總參議司的建立,不過是為了貫徹李中易在軍隊裡分權製衡的基本原則罷了。

現在,所有帶兵的將領們,無一例外,全都意識到了,參議司的存在,絕對是人類軍事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裡程碑。

參議司、細化到具體水井的輿圖、山勢走向異常清晰的戰術沙盤以及圖表化的後勤物資儲備圖,這一切的一切,絕對不是白費工夫的瞎胡搞,反而成了李家軍裡中高級將領必不可少的決策工具。

戰爭,從遠古走向現代的過程中,軍事情報領域也越分越細化,將軍們也日漸依賴輔助決策的各種工具。

比如說,天上的偵察衛星,偵察飛機,地麵上的各種傳感器等等。

在戰爭中,誰掌握的信息更多,哪怕隻超前知道很短的時間,也足以改變戰爭的走向。

在標準化的訓練體製之下,李家軍如今並不缺少勇敢的士兵,而是更加優秀的輔助軍官和人員。

參議司、後勤司、軍法司,到處都缺人,尤其是合格堪用的人才,誰都會搶著要。

不管是哪個世紀,人才的爭奪,永遠是統治們的頭等大事。

在轅門前下馬之後,李中易並沒有馬上進入中軍大帳,而是掉頭去了左側的隨軍參議司的大帳。

門前的警衛見李中易來了,正欲捶胸行禮,李中易趕緊豎起食指擋在嘴前,示意警衛噤聲。

李中易喜歡看真實的現象,而不想被部下們製造出來的假象所蒙蔽,於是經常性的冷不丁的抽查部下們的工作狀況。

所謂地位越高,距離群眾越遠,信息傳遞的鏈條也就越長。

曆史上的開國君主,大多知道民間的疾苦,也就不容易被官僚集團所蒙蔽。等皇朝曆經三世以上的傳承之後,帝國的繼承人常年和深宮婦人為伍,過著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就很容易出現何不食肉糜的大笑話。

李中易踱入參議司大帳的時候,帳內正吵得熱火朝天,他不由停下腳步,側耳傾聽大家爭吵的內容。

“我軍實現了騾馬化,至少日行九十裡,比尋常的軍隊,快三倍有餘,必可打晉陽一個措手不及。”

“你想的太簡單了,現在是天晴,青銅炮隊尚可跟得上大隊伍。若是天降傾盆大暴雨,道路泥濘不堪,還能夠跟得上麼?”

“我說話是有依據的,炮營的那組炮隊,皆配備有防泥的沙袋、工兵鏟等物,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修出炮車行進的通路。”

“不然,不然,若是連降大暴雨的天氣,沙袋夠用麼?”

“沙袋隻要沒給碾破,就可以持續性的使用下去,實在不行,還可以墊石板……”

李中易一邊默默的傾聽,一邊微微翹起嘴角,青銅火炮對於李家軍的重要意義,已經毋須多言。

問題是,青銅火炮的移動,受地形、道路和天氣條件的影響至深。

皇權專製時期的軍隊,不管是內線戰爭,還是外線戰爭,普通屁民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肩挑背扛而已。

但是,李中易掌握了大周的實權之後,各地編練的鄉軍,就成了大軍行進中,至關重要的助力。

在這個官道尚不完善,甚至年久失修的窘況之下,各縣各亭和各村的鄉軍,完全可以把鄉民中的精壯漢子們組織起來,充當沿途各地臨時築路隊的角色。

李中易上台之後,並沒有馬上取消掉徭役,真取消了,反而是好心辦了壞事。

其中的邏輯非常簡單,徭役之所以可怕,核心是,地方官可以借此肆無忌憚的整人,往往很容易造成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的諸多慘劇。

李中易雖然沒有取消徭役,卻作出了特殊的規定,禁止地方官攤派徭役,並把徭役的安排權,交給了各州縣的巡檢使。

各州縣的巡檢使,無一例外,全是從李家軍中選拔出來的轉職軍官。

李中易將徭役的範圍,做了嚴格且明確的限製,除了共益事業的修橋鋪路之外,也就是集體助人為樂了。比如說,幫鰥寡孤獨修房挑水之類的雜活。

在皇朝專製時期,若是地方官故意作惡,則徭役之苦,遠比高地租,還要苦十倍以上。

李中易畢竟是現代人的靈魂,他一向沒有白用民力的想法,以徭役的名目涉及修橋鋪路的開銷,皆由官倉撥款撥糧撥錢。

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鄉軍大校閱,李中易可謂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求鄉軍隊伍,基本符合國防戰略後備力量的要求,又要求鄉軍隊伍可以隨時隨地拉出去修橋鋪路。

要想富,先修路!

路通了,商人們才容易進來做買賣,本地貨才能順暢的賣出去,這是極其樸素的大原則。

參議軍官們,爭吵過來,辯論過去,歸根到底還是一個疑問:路是否通暢?

沒辦法,此去晉陽的道路,儘管柴榮在位的時候,就開始征召民力整修,進展卻異常緩慢。

不誇張的說,出兵之前的道路調查報告,清楚的記載著如下事實:從開封至晉陽官道,至少超過了三分之二,無法順暢的運輸炮隊上去。

李中易帶出開封的全是輕便的6磅炮,若是重達千餘斤的12磅炮,那就更是寸步難行了。

“我說,以某家之見,不如乾脆命令沿途的鄉軍,修築兩條僅供車輪通過的道路。這麼一來,開銷最小,成本最低,而且見效甚快。諸公試想一下,車輪才有寬呢?咱們隻需要臨時加固比車輪略寬的車轍道,就可以順暢的把炮車拖去晉陽,甚至是幽州。”

李中易仔細的琢磨了一番,他的眼前不由猛的一亮,這不就是火車軌道的變種麼?

難怪古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頭腦風暴的暢所欲言,很容易就碰撞出火花,帶來意想不到的靈感。

“有悟老弟,你真不愧是咱們總參議司裡有名的智多星呐……”

“不錯,不錯,很不錯……”

“省工、省料、省時,三者皆省,好,很好……”

“大善……”

李中易對這位有悟老弟,自然不可能陌生,有悟是他的表字,本名叫張複基,原河池鄉軍的隊正,現任參議司的指揮級參議軍官。

在整個李家軍中,總參議司其實是思想最活躍的一個部門。隻要是關起門來,參議軍官們啥都可以說,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李中易並沒有打擾大家,他略微停留了一下,轉身離開了大帳,踱回了中軍主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