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
又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也是學生們放假的時候。
也就是說,是學生們有空的時候。
也就是說,是學生們有空上網的時候。
有關袁崇煥的話題,又一次熱了起來。
想想也不奇怪。學生,是受金庸老師《鼻血賤》誤導最厲害的一個群體。彆的不說,以老六自己為例,老六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至少90%以上看過金庸老師的武俠小說,因此,學生裡頭的絕大多數對《鼻血賤》裡有關袁崇煥的說法深信不疑。
可以說,金庸老師的武俠小說《鼻血賤》及其附在後頭的《袁崇煥評傳》實在是毀人不倦,流毒無窮。許多人成為袁粉的時候通常沒看過閻崇年在《百家講壇》的表演,沒接觸過我犬清皇帝對袁崇煥的翻案,但絕對看過《鼻血賤》。
第一印象的作用非常頑固,哪怕這個印象是錯誤的,要糾正過來恐怕都要花十倍以上的時間精力。
作為毛文龍吧的吧主,在暑假之前居然沒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居然沒針對暑假做出充分的安排,在論壇熱鬨了之後才反應過來,不能不說是一種失職。
既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就開始補救吧。
雖然沒有金庸老師那麼優秀的文筆,但老六我自信對曆史的態度比金庸老師嚴肅得多,儘我們袁黑最大的能力,把金庸、閻崇年老師造成的惡劣影響儘可能地消除掉,讓儘可能多的網友了解真正的袁崇煥,和明末那段真正的曆史。
一、傳說中的“民族英雄”
摘錄一段某論壇有關袁崇煥的討論:
標題是:
北京人吃過民族英雄袁崇煥的肉!!
來自:茗蓧(紛飛的妖豔、迷了誰的眼?)2014-02-1420:01:44
袁崇煥是明末傑出軍事家、愛國將領,曾任兵部尚書、右副督禦史、薊遼督師等。在任遼事期間曾多次擊敗後金軍的進攻,阻止後金軍南下。
他曾築寧遠城,屢次擊敗後金(清)軍的進攻;六獲寧遠大捷,至努爾哈赤受傷死;在寧錦大敗皇太極。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軍繞道入長城進圍北京時,時任兵部尚書、督師薊遼的袁崇煥,星夜弛兵回援,並於廣渠門外大挫後金軍,解除了北京的險境。其後,皇太極施以反間計。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後,將袁崇煥投入獄中。第二年的八月,以“謀叛欺君“的罪名,處以磔刑,被肢裂於“西市“。由於一般的老百姓並不知道事情的真相,還以為真如詔磔所言,袁崇煥勾結後金軍,通敵賣國。故而當時是對袁恨之入骨,“將銀錢買肉一塊,如手指大,啖之,食時必罵一聲,須臾,崇煥肉悉賣儘。”這樁千古奇冤的案情,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修《明史》時,才得以真相大白於天下。
茗蓧(紛飛的妖豔、迷了誰的眼?)2014-02-1420:07:15
據說袁崇煥是中了皇太極的計,被崇禎淩遲處死,就是所謂的活剮,一刀一刀地把肉給割下來,當時的北京人不辨是非,都很憤怒,恨死了袁崇煥,有些書生就生吃活剮下來的肉。
SirCarlos(馬賽克就是我道德的底線(正信))2014-02-1420:08:32
這有什麼呀。嗡嗡嗡中國人民還爭著刨祖墳呢。。。
年華(三十而立)2014-02-1420:08:39
人性本來就沒什麼純粹黑和白,曆史層麵的細節哪能那麼準確,不管怎麼說,擅殺毛文龍這事,是他不該做的事情
雲水2014-02-1420:35:24
袁崇煥一個無能庸人,配不得英雄二字。
安達盧西亞(又想起故人)2014-02-1500:11:52
這標題太聳動了,我也來一個:陝西人活埋了40萬河北人
……
網絡上有這麼手濕:
完美英雄袁崇煥,
公認千古第一冤。
愚民啖儘忠良肉,
天罰侍清三百年。
袁崇煥是經過八個月的審判後被依法處決的,可當時北京城的百姓,卻成了愚民加暴民,而當時的皇帝崇禎,成了昏君加暴君。袁崇煥的老家——性都的袁崇煥紀念園,專門還做了個“崇禎垃圾箱”,這垃圾箱是崇禎的塑像,塑像兩手上舉,擺了個上吊的POSE,上麵寫著:“我係崇貞(注:錯彆字原文如此,估計是想彆人認真的時候不認帳),祖先社稷,巍巍大明,因我多疑,自毀長城
!錯殺崇煥,奇冤鑄成!後人有眼,敬底澄清!尤想當年,痛苦悲鳴!聖旨下令,崇煥愛卿,備受尊敬,大官庶民,行禮立正,故園勝地,保持清淨。”他中間開了一個窟窿,是垃圾箱入口。
有好事者把上麵那張圖發到元清吧後,那裡的人說旁邊應該有棵樹方便崇禎上吊。然後又有好事者去廣東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袁崇煥紀念園裡實地考察,還拍了張照片回來——旁邊還真有棵樹。
袁崇煥是怎樣從一個巨額財產來曆不明的腐敗分子、踐踏國家法紀謀殺己方將領、餓死無數己方軍民的殺人犯變成所謂的“民族英雄”的,崇禎皇帝是怎樣變成“昏君加暴君”,北京百姓是怎樣變成“愚民加暴民”的,這個過程要說起來話可就長了,長得老六想想工作量都頭皮發麻,估計看的人也沒幾個有耐心看完。
明朝部分:
一、遼餉利益集團的形成和這個利益集團的組成部分
1.將門是什麼的乾活
要想弄清楚明末袁崇煥的那些事,先得弄清楚當時的局勢。
先說明朝這邊:元末,中國人人分四等,在黃金家族故意挑撥********以壓製階級矛盾。隻不過中國人沒那麼蠢,很快就爆發了白蓮教領導的民族獨立戰爭。起義軍中的一部朱元璋部發展了起來,最終推翻黃金家族的邪惡統治,建立明王朝。
朱元璋是個有一定理想的封建帝王,他並沒有耽於享樂,相反,他把百姓的利益看得很重,儘可能減少百姓的負擔,因此,當他知道國家每年的稅收有可能超過兩千萬兩時,在這個位置劃了條線,下令就收這麼多,多的他也不收了。
必須說明的是,收上來的這兩千萬兩,並不是用來發放軍費的,朱元璋建立軍隊的時候,覺得出糧餉養軍隊非常不方便,收稅的時候官吏就得腐敗一把,搜刮上來的錢糧有多少落到皇帝手裡還兩說,皇帝再把這些糧餉發到軍隊手裡的時候,還得被文官武將瓜分一遍,真正落到丘八手上的能有多少,老朱心裡實在沒底。
於是朱元璋整出一個沒辦法的辦法:乾脆劃撥一批土地給軍隊,讓軍隊屯田,土地裡產出多少糧食,軍隊就有多少糧餉。然後朱元璋得意地說他養了百萬軍隊不需要百姓出一粒糧食。
問題出來了,首先這種軍隊在現代人看來也就類似於“生產建設兵團”。但“生產建設兵團”畢竟不是野戰軍,許多野戰軍的乾活“生產建設兵團”是做不了的。
明初的將門,隨著衛所製的腐朽、軍戶的大量逃亡、幾代下來繼承人的退化,實力削弱得差不多了。能撐到最後的,印象裡隻有雲南沐家,就是那個“木頭泡在水裡,成了爛木頭”的那家,其他的,實在想不起來了。
這還罷了,關鍵是,當時的管理體係,無論是技術上還是製度上都不可能有什麼效率。想想看,沒有電報、電話、傳真、網絡之類的手段,消息從地方傳到中央,指令再從中央傳到地方,這延遲就已經很可怕了。所以地方上許多狗皮倒灶的事情,上級管理部門莫說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隻有乾瞪眼。
李治亭在《吳三桂大傳》裡有這麼一段:
遼東地區是從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起,皆令屯田自食。《明太祖實錄》,卷233。江蘇國學圖書館本,下同。每一軍士給地50畝,至永樂初年,全遼25衛,屯地已達25300餘頃,屯糧一年可收入716000餘石。《明憲宗實錄》,卷244。應該說,這種以守軍耕種的屯田法在一定時期收到了效果。但是,好景不長。廣大軍士辛苦耕種的土地和收獲的糧食逐漸被他們的直接統治者——各級將吏、地方大員任意占種和侵奪,屯田製遭到破壞,而奪占耕地者迅速富裕起來。這些奪占者有鎮守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總兵官、副總兵官、都司指揮使,就連那些千戶、百戶等低級官吏和他們的子弟也敢於侵奪。到正統八年(1443年),實行屯田才幾十年,朝廷大臣們就驚呼:沿邊各將吏“廣置莊田,私役屯軍,改挑渠道,專擅水利,又縱下人占種膏腴屯田,是使軍士怨嗟,民政廢弛”《明英宗實錄》,卷103。這是說,駐守邊疆的將吏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都私自設置自己的莊田,霸占水利設施,奪占肥地、好地,隨意役使部屬軍士為他們耕種,收獲全部歸己。
明代的邊防軍多由罪犯充任。列居九邊之首的遼東,戍邊“軍士多以罪謫戍”《明太祖實錄》,卷244。他們被加上各種重罪名目而充軍到遼東,編入軍隊。一年到頭,他們除了修城、擔任守衛,主要任務就是從事屯田。他們真正成了當地各級將吏的農奴,他們的份地隨意被奪占,他們的收獲物可以隨意被征收或全部沒收。據正統十年(1445年)報告:遼東都司衛所官員“近年……多私役軍餘,將膏腴者耕種收利入己,磽薄者撥與屯軍,有名無實”《明英宗實錄》,卷127。。成化十三年(1477年),遼東“近城各衛,膏腴田地多被衛所官員富豪占種”《明憲宗實錄》,卷161。。明中葉以後,奪占軍士土地的情況更為嚴重。以嘉靖八年(1529年)為例,這一年就連續揭發了鎮守遼東的鎮守太監白懷、鎮守總兵麻循、監槍少監張泰、鎮守遼陽副總兵張銘,以及分守監丞盧安、參將肖滓、李監、遊擊將軍傅瀚等一大批人,“各占種軍民田土,多者二百五十餘頃,少者十餘頃”《明世宗實錄》,卷101。。按當地標準,1頃為100百畝,占地250餘頃,合25000餘畝;占地10餘頃就是1000餘畝。萬曆初年,張居正當政,清丈土地,在遼東清查出被侵占的屯地共8390頃,屯糧是199840餘石。《明神宗實錄》,卷122。以遼東曆年屯田最高額永樂初年的253000餘頃做比較,到這時,被當地官員將領侵占的土地已在1/3以上!
到萬曆末年,屯田遭到進一步破壞。大學士葉向高指出:在洪武、永熙年間,遼東屯糧達70萬石,而此時才17萬石!他特彆指明遼西地區“屯堡蕭然,十室九空”《明經世文編》,358頁,“清理遼東屯田疏”。軍屯民地,都被當地統治者收羅一空。天啟時,當是吳家蒸蒸日上,財源滾滾而來的時期。天啟五年,朝廷披露榆關即山海關外各鎮將侵占屯田的情況:這些人把“各處膏腴瓜田彌望者,皆鎮將霸為養廉,遠而磽者始為軍屯。屯之利在武弁,不在朝廷”《明熹宗實錄》,卷60。。這裡所說山海關外,就是指中前、中後、前屯至寧遠、錦州這一地區。這份材料沒有指名道姓參奏,說明各鎮將的不法行為,已成為當時非常普遍的情況。凡是好地、肥地,都美其名曰“養廉”而加以霸占。所謂“養廉”,是指朝廷為照顧地方官吏的生活,於正常俸祿之外,另撥些耕地,其收入或糧折賣成白銀,均歸入他們個人所有。這種辦法,是使他們獲得足夠的物質利益,不再盤剝百姓,保持為官“清廉”。他們就以“養廉”的合法名目,多占侵好地,把那些距離遠、土質又很差的土地派給兵士去耕種。所以,有識之士痛切地說:屯田之利已轉到武弁即各鎮將之手,朝廷再也不會得到絲毫好處。
……
鎮守各邊的總兵等各級武官將吏,擁有很多土地,他們自己是不種田的,以當地防軍為廉價勞動力,大批役使他們為自己種私田。這種情況,在遼東地區早已是普遍之事。這些地方將吏靠役使廣大士兵做無償的勞動,獲取了巨量財富,便以部分資金轉入到經商、開礦、捕魚、采木等行業,迅速增殖財產。
……
也就是說,早在東林水軍集團把明王朝財政搞破產之前,那些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總兵官、副總兵官、都司指揮使,以及那些千戶、百戶等各級軍官就已經把老朱家劃撥給軍隊的土地瓜分淨儘了,換句話說,就是軍隊最主要的糧餉來源被斷了。為蝦米“軍戶大量逃亡”,說穿了就是他們已經喪失了土地,成為農奴了。這時候,養軍隊的糧餉就成了老朱家朝廷的計劃外開支。
到了明末,一切已經沒法收拾了。引用一段被今天許多人多次引用的史料:
《沈館錄》,卷7,2840頁。
上(崇禎)曰:卿父子之兵幾何?
襄(吳襄)曰:臣罪萬死!臣兵按冊八萬,核其實,三萬餘人,非幾糧不足以養一兵。此各邊通弊,不自關門始也。
上曰:此三萬人皆驍勇善戰乎?
襄曰:若三萬人皆戰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過三千人可用耳。
上曰:三千人何以當賊百萬?
襄曰:此三千人非兵也,乃臣襄之子、臣子之兄弟。臣自受國恩以來,臣所食者粗糲,三千人皆細酒肥羊;臣所衣者布褐,三千人皆紈羅紵綺,故臣能得其死力。
上曰:需餉幾何?
襄曰:百萬。
上驚曰:即論三萬,何用多餉?
襄曰:百萬猶少言之也。三千人在外,皆有數百金(畝?)莊田,今舍之入內,給何地屯種?額餉少十四(個)月,作何法請補?關外尚有六百萬生靈,委之非算,今驅以同入(關),用何道安插?推此而論,百萬(兩)恐不足以濟,臣何敢妄言!”
上文中對話的兩位,“上”是亡國之君崇禎,“襄”是遼西將門的傑出戴表吳襄。而這個遼西將門,是明末將門中的典型。
吳襄口口聲聲“非幾糧不足以養一兵”,還說這是“此各邊通弊”,可當初老朱家劃撥給軍隊的土地哪去了涅,吳襄不打自招:“三千人(吳氏家丁)在外,皆有數百金(畝?)莊田”
然後吳襄得意洋洋地聲稱“此三千人非兵也,乃臣襄之子、臣子之兄弟。臣自受國恩以來,臣所食者粗糲,三千人皆細酒肥羊;臣所衣者布褐,三千人皆紈羅紵綺,故臣能得其死力。”吳襄自己有沒“所食者粗糲”、“所衣者布褐”不好說,但他的三千狗腿子確實是“皆細酒肥羊”、“紈羅紵綺”。
這些人是什麼人呢?看看追隨吳三桂從一片石打到中緬邊境,將明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活活絞死,然後又跟隨他造康麻子反的人們:混得好的如胡國柱、夏國相、郭壯圖、衛樸是吳三桂的女婿,吳國貴、吳國正之流是吳三桂的乾兒子;郭壯圖又是吳三桂的長孫吳世璠的嶽父;吳國貴的女兒外號“八麵觀音”,是郭壯圖的兒媳婦……
也就是說,國家先是劃撥土地養軍隊,土地被各級軍官瓜分為私產,士兵成為各級軍官的農奴後,軍隊已經腐朽。這時候要打仗了,發現大頭兵拿不到糧餉,無論是打倭寇還是對付蒙古人,以及之後對付後金,都得額外發軍餉。於是國家捏著鼻子收稅。
這個時候,自由民的土地已經被各級官僚瓜分——說穿了,就是百姓把自己的土地掛靠到官僚士紳名下,向官僚士紳交納一定的費用以逃避國家的稅賦,這些“聰明人”不交稅了,剩下的傻瓜就得把聰明人要交的稅給補上,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官僚士紳名下不交稅的土地越來越多,自由民名下交稅的土地越來越少,自由民的負擔因此越來越重。在此基礎上,各級官僚以收稅為名額外搜刮若乾,同時,發放軍餉時,各級文武官僚還要瓜分若乾,****被搜刮——有意見;士兵拿不到足額糧餉——要罵娘。
這個時候,各級官僚和軍隊裡的各級軍官,起的是反格命兩麵派的作用,文官一麵煽動****罵皇帝苛捐雜稅,一麵自己中飽私囊,軍官把軍屯的土地全部瓜分完之後,一麵罵皇帝發的軍餉不夠,一麵克扣軍餉、養家丁。
於是這些罵名,全是老朱家皇帝擔了,於是老朱家皇帝是二師兄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對此,老朱家皇帝一點脾氣都沒有,因為皇權的基礎——暴力體係出問題了。所謂的暴力體係,無非就是軍警憲特。這裡頭,當時的警基本就是六扇門裡的鷹爪孫,為各級官僚控製,憲特在當時叫廠衛。廠衛體係倒是皇帝通過太監來控製,隻是太監也被滲透了,尤其是崇禎年的廠衛體係,領頭的曹化淳、高起潛之流已經跟官僚體係沆瀣一氣,高起潛更是直接被遼西將門集團拉攏過去,著名漢奸吳三桂在投敵前就是高起潛的乾兒子。
軍隊的局麵就更加糟糕。
大明朝廷施行的是強乾弱枝政策,擺明了不信任京營以外的軍隊,從於謙時代開始就明確規定外軍不得進北京城——免得你玩“清君側”啥的搞571工程。要命的是皇帝絕對信任的京營,卻也被官僚機構腐蝕得極其徹底,京營掌握在勳貴手裡,若乾年下來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後來京城的官員和太監也來分一杯羹,許多官員和太監的家政人員,都占著京營的編製領公務員薪水。
——不知不覺中,皇帝作為反洞統治階級的最高首腦,卻已經成了光杆司令,手裡沒兵,隻有若乾太監和特務(可靠程度存疑),所以文官不聽他的,將門不聽他的。好笑的是,終結皇權唯一能控製的太監&特務集團的,是大明皇帝崇禎,八千女鬼魏廠公上吊後,崇禎連他的屍體都不放過。
九邊軍隊就更加不聽話了。皇帝養的,基本上是將門的家奴私軍,大頭兵吃都吃不飽,軍官把克扣下來的軍餉拿去養“家丁”。所謂家丁,就是軍官的家奴,家奴裡頭混得好的,被軍官認作乾兒子,乾兒子也養家奴,認乾孫子……有些還當了軍官的女婿,比如胡國柱夏國相郭壯圖衛樸之流……乾兒子乾孫子之間彼此聯姻,比如祖大壽的妹妹嫁給兒子都已經很大的吳襄,郭壯圖又是吳三桂的長孫吳世璠的嶽父;吳國貴的女兒外號“八麵觀音”,是郭壯圖的兒媳婦……通過裙帶關係勾結在一塊,形成了一個畸形雜種——將門集團,也就是說,國家的糧餉養肥的,是各級軍官的家奴私軍,這些人就算把明朝皇帝乾掉也毫無心理負擔——永曆皇帝就是被吳三桂的乾兒子吳國桂用弓弦勒死的。
《紅樓夢》裡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間複雜的關係,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嗯,據說78年恢複高考的時候有道考題是《紅樓夢》裡四大家族是啥,有人答“蔣宋孔陳”,好笑的是,蔣宋孔陳的模式和賈史王薛大同小異。
2.遼餉利益集團的形成
到萬曆年,野豬皮以“七大恨”為由造反,明王朝連吃敗仗。尤其是在王化貞的指揮下,廣寧之戰慘敗,遼東經略熊廷弼之前被王化貞架空,手裡隻有五千人,這時候王化貞把爛攤子丟給熊廷弼,熊廷弼為了避免局勢惡化,乾脆將山海關外全部放棄,將軍民全部撤回關內,關外物資全部銷毀,讓後金沒東西可搶。
也活該熊廷弼倒黴,此人嘴巴臭,得罪了許多人,此時他沒有得到國家的命令就放棄關外,雖說軍事上是唯一選擇,但這責任大了去了,沒人給他說話,他自然就掉了腦袋。
再然後,野豬皮麵對遼西走廊,很是蛋疼。
話說,野豬皮在造反後,在軍事上倒是取得了一係列巨大勝利,卻在政治上遭遇了嚴重的失敗。遼東漢民在東江鎮的支持下激烈反抗,對女真諸申的襲擊接連不斷,讓後金軍防不勝防,《滿文老檔》記載當時野豬皮下令諸申出行時必須十人以上結隊,少一人罰一錢銀子,少幾人罰幾錢。
為了便於震壓遼東漢民的反抗,野豬皮采取了類似幾百年後蝗軍的“集團部落”政策,將遼東漢民強製遷移集中居住(蝗軍的“集團部落”就是從野豬皮那學的)。漢民集中居住了,後金有限的軍隊就能很方便地震壓。這種戰略在鞏固野豬皮強盜集團反洞統治的同時,有一個極其嚴重的副作用:大量耕地拋荒的同時,集中居住的遼東漢民卻嚴重缺乏耕地。這時期又是小冰河時期,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之下,遼東的糧食生產被嚴重破壞,結果就是連年饑荒,到野豬皮死之前的那幾年,糧食價格已經達到正常價格的幾十倍,被今天的人諷刺為“糧食賣毒品價”。缺乏糧食的遼東漢民,逃亡和反抗更加激烈,最後遼東漢民幾乎死絕跑光。
也就是說,這一時期的後金,由於政治上的巨大失敗、經濟上的崩潰,長期處於戰略收縮狀態,遼西走廊那幾百裡的有限土地,對後金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是野豬皮主動放棄的。而大明朝的官僚和將門,將這些地方占領後,就成了“收複失地”,從上到下自欺欺人,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而袁崇煥,就是典型。
看看袁粉對袁崇煥的吹噓,說他在沒人願意去遼東戰場的時候,“勇於任事”,出關收複失地多少多少……可見這種所謂政績實在是皆大歡喜,不僅忽悠了天啟皇帝和八千女鬼,即便在今天,依舊能忽悠了不少人。
袁崇煥,不過是遼西將門的利益代言人。如果隻是袁崇煥個人在為非作歹,造成的破壞不足以導致明王朝的各種矛盾激化、惡化。隻可惜,在這個極端黑暗的時代,不僅僅是袁崇煥一個人在踐踏國家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他背後的遼西將門集團和官僚集團(閹黨、東林黨都有)以及部分太監沆瀣一氣,形成了一個龐然大物——遼餉利益集團,勾結起來胡作非為。市米資盜、謀款斬帥、遣散援兵、潛攜喇嘛、堅請入城是袁崇煥在前台表演,整個遼餉利益集團在背後運作。
曆史的沉重,不在於舞台上以袁崇煥為代表的的幾個生旦淨末醜假得不能再假的醜惡表演,而在於這些生旦淨末醜背後的勢力如何運轉。
回到1622年王化貞廣寧慘敗,熊廷弼放棄關外這一刻。
此時此刻,若乾年後在中國的土地上叱吒風雲的遼西將門,此刻是曆史上最虛弱的時候。他們的祖師爺李成梁在遼東創下偌大基業,認了無數乾兒子乾孫子乾女兒乾女婿,此刻四分五裂,野豬皮的八旗,其實也是李成梁集團的組成部分,從創立之始,就是李成梁的仆從軍,此刻野豬皮強盜集團——八旗是遼東最大的勢力。有些原遼東將門的成員,如李永芳、孫得功之流,在野豬皮大獲全勝的時候不願意放棄自己占有的土地,乾脆投降了野豬皮。而被熊廷弼撤入關內的那些原遼東將門成員,此刻已經沒有了各自占有的關外的土地,由原本快樂的軍事農奴主變成了喪家之犬。
再看看20年後,祖大壽在鬆錦大戰戰敗後投降黃台吉的這一刻。
祖大壽把他家的奇珍異寶拿出來獻給黃台吉。這個獻寶的經過也是一場炫富,蝦米珊瑚樹、琥珀、珊瑚、珍珠、珠箍、珠花、沉香、玉帶、赤金首飾、玉壺、玉、犀,玻璃、瑪瑙、金銀等杯盤、各種銀器、貂、猞狸、狐、豹、天馬皮等裘、蟒倭素緞,紗、羅、綢、褐、氆氌、羢毯、蟒衣、緞紗羅衣、黃金、白金、紅氈帳房、雕鞍、弓麵雕翎、虎豹皮、琉璃燈、角燈、磁器、櫃箱、椅杌、床、轎、鍍金盔甲、苗刀……《清太宗實錄》,卷60,23頁。令人眼花繚亂。
李氏朝鮮國王的世子隨清軍進關,途經錦州,曾親至祖大壽、祖大樂兄弟的舊居參觀,他寫道:兩家舊居,“其結構宏傑,甲於城中,重門複室,金碧炫耀,甃磚石砌,雕刻奇形,文垣粉牆,窮極華麗,而大壽之家則尤為侈奢”。他不禁感歎:“我國則雖至尊之居,不能如是其華者。”李:《沈館錄》,卷7,2840頁。
說祖大壽富可敵國,和珅和中堂肯定有意見,但他20年時間裡從一個失去了土地的喪家狗(軍屯土地本來就不是他的)白手起家,變成一個比朝鮮國王還富的土皇帝,這個過程的傳奇程度,恐怕不比和中堂差多少。
也是在1622年王化貞廣寧慘敗沒多久,兵部職方司一個叫袁崇煥的主事突然失蹤,幾天後回來,說他跑去看地形了。然後這位還隻是主事的“民族英雄”放了個明朝的大衛星——“予我兵馬錢糧,我一人足守此!”
《明史》原文:
無何,廣寧師潰,廷議扼山海關,崇煥即單騎出閱關內外。部中失袁主事,訝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還朝,具言關上形勢,曰:“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稱其才,遂超擢僉事,監關外軍,發帑金二十萬,俾招募。時關外地悉為哈剌慎諸部所據,崇煥乃駐守關內。未幾,諸部受款,經略王在晉令崇煥移駐中前所,監參將周守廉、遊擊左輔軍,經理前屯衛事。尋令赴前屯安置遼人之失業者,崇煥即夜行荊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將士莫不壯其膽。在晉深倚重之,題為寧前兵備僉事,然崇煥薄在晉無遠略,不儘遵其令。
《明朝那些事兒》裡是這麼說的:
事情確實如此,袁崇煥剛剛放話,就升官了。因為朝廷聽說了袁崇煥的話,大為高興,把他提為正五品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關監軍,以表彰他勇於背黑鍋的勇敢精神。
偽大的塔防,哦不,塔攻戰略從此刻開始逐步成型。
當年老六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總覺得老朱家朝廷的決策水準真不怎樣,一個相當於今天處級乾部的小小主事,既沒計劃,也沒預算的一個大衛星,獲得越級提拔也就罷了,還能影響國家決策?!
若乾年後老六忽然明白了——此刻的袁崇煥,也就是個水軍,類似於網絡上拿錢發貼的“五毛”“美分”,如果僅僅是袁崇煥一個人在放衛星,而祖大壽怕死,寧可不要關外的耕地也不願意出關撈世界,那幫遼西將門不願意執行袁崇煥的偽大戰略,彆說袁崇煥放的一個衛星就能影響國家決策,他便是放一萬個衛星,也沒人陪他去關外發瘋。
塔防,哦不,塔攻戰略能被朝廷采納,袁崇煥本人能夠被越級提拔,是一大幫人在背後操作、交易、討價還價,然後一幫戲子在朝廷這個大戲台上拙劣地對台詞。
而袁崇煥那個衛星,原話是:“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這句話最關鍵的內容是:“予我軍馬錢穀”。
關鍵中的關鍵,其實隻有兩個字——“錢穀”。
重要的事情說3遍:
錢穀!
錢穀!
錢穀!
這兩個字,就是破譯袁崇煥撲朔迷離一生的關鍵,是破譯遼西將門集團的關鍵,也是破譯遼餉利益集團的關鍵。
最讓老六沮喪的,就是偏偏最關鍵的兩個字,史料中能找到的參考資料極少,許多事情老六隻能連猜帶蒙。
袁崇煥說:“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軍馬得用錢去買。
偽大的塔防,哦不,塔攻戰略被采納。
從山海關開始,一路修堡壘,修到寧遠,再修到錦州,銀子鋪路,一路修到沈陽城去。
國家沒錢。
所以朝廷得向百姓加征遼餉。
在明末,從加征遼餉開始,到加征剿餉和練餉,對****造成的損害一次比一次大。
本來,從理論上講,遼餉了不起六七百萬兩,大明朝一億多人口,按人頭分攤一下,根本沒多少。
結果擺在那裡:王嘉胤、王自用、點燈子、不沾泥、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革裡眼、老回回、左金王、過天星、闖塌天、掃地王、混十萬、丫頭子……
皇帝的決策沒問題。百姓的納稅能力也沒問題,問題出在哪呢?隻能是出在遼餉的征收上。
皇帝自稱“寡人”,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他不可能親自出馬挨家挨戶去收稅。向百姓收稅的,隻能是官吏。
一旦官吏出了問題,皇帝的任何決策都會造成災難性後果。春秋時代就有句話叫“治國先治吏”。
大明朝的官僚體係,到了天啟年間,已經徹底爛透了。
並且皇帝拿這些人一點招都沒有,因為本該皇帝掌握的暴力體係已經靠不住了。
張居正搞了個“考成法”整殤吏治,張居正一死就被廢除,張居正本人也被清算報複。天啟和魏忠賢也想整頓吏治,結果天啟莫名其妙地病死,魏忠賢直接被清算。
吏治一完蛋,任何政策都會被歪嘴和尚念歪。先說張居正搞出來的“一條鞭法”,本來收稅收銀子,官員方便,百姓也方便,結果百姓手裡沒銀子,隻好把地裡產出的糧食賣給商人。而這些商人都是官僚的白手套,收購糧食的時候用大鬥,而到了百姓要吃糧食,向商人買糧食的時候,商人用的卻是小鬥,這大鬥買進,小鬥賣出,一進一出之間,****一年所得就有1/3蒸發了如果把商人付給百姓的銀子裡參雜了若乾其他金屬這個因素考慮進去,百姓的血汗錢流失的就更多了——朝廷收稅遠沒這麼狠。
雜七雜八的歪招多如牛毛,所以,皇帝加征七百萬遼餉,官僚和胥吏從百姓那裡搜刮走的,沒有兩千萬是hold不住的。
遼餉的征收有問題,遼餉的發放,同樣有問題。
因為皇帝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把糧餉逐一分發給每一個大頭兵。
於是,文官把糧餉發放給將門的時候,先吃一批“漂沒”。
在遼西修堡壘的時候貪汙工程款。
嗯,原本用來援助蒙古部族拉攏蒙古人打後金的“插賞”被停,這筆插賞被貪汙,說是用來買馬,手法卻讓人眼花繚亂——空月馬乾,說是這錢用來買馬料了——戰馬還沒買到,買馬料做咩?答曰,用買馬料的銀子來買馬……最後馬不知道在哪裡,馬料被袁崇煥、錢龍錫這幫馬鹿野郎吃掉了。
袁崇煥“家無餘貲”五千兩,錢龍錫離開北京的時候家財巨萬,就是這麼來的。
幾百年過去,這些貪汙的痕跡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天幸史料上還留下了這幾筆記載,讓人們能夠看到冰山露出水麵的部分:
袁崇煥虧空插賞:己醜,職方司署郎中主事周夢尹上言:臣搜查曆年未觧撫賞銀,戶兵兩部僅餘一十三萬六千餘金,凡缺三十三萬四千有奇,原應崇煥償還,今崇煥被罪,遼餉方缺,何能立責其償?(《崇禎長編》)
山東道禦史史■疏:……當龍錫出都,細軟數萬,皆崇煥馬價寄之……”《崇禎長編》
我犬清修的《明史》裡說督師“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從目前發現的史料來看,《明史》並沒有撒謊,督師伏法後,他家裡的資產被督師的弟弟袁崇煜卷了個乾淨,一點現金都沒剩下,的確稱得上是“家無餘貲”,隻剩下帶不走的不動產價值白銀五千多兩,號稱“家無餘貲五千兩”,說袁崇煥貪汙缺乏明確的證據,但他巨額財產來曆不明是跑不掉的。
文官不乾淨,武將同樣不乾淨。
將門把糧餉發放給兵們時,先吃一批空額,然後再克扣兵們的糧餉。
克扣下來的錢,有事業心的將門會多拿些錢來多養若乾個家丁,沒事業心的將門,就把這錢直接貪汙了。
祖大壽算是比較有事業心的,20年下來都能攢下偌大家業,比朝鮮國王還富。
至於兵們,身體強壯的,能當上家丁家奴,或許能拿到足夠的糧餉,有些運氣好的,還能當上軍官的乾兒子乾孫子,甚至能當上女婿乾女婿。運氣不好的,沒當成家丁,便連飯都吃不飽。
3.遼西大開發
從此,老朱家皇帝把每年大幾百萬兩銀子的糧餉填進遼西走廊這個無底洞,遼西走廊開始了“關寧錦防線”這個偽大的塔防,哦不,塔攻工程。
度娘上說:“關寧錦防線是明朝末年為抵禦後金(清)所構築的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台作為聯防據點。”
“關寧錦防線分南北兩段,南段為關寧防線,長約100公裡,自山海關到寧遠;北段為寧錦防線,也長約100公裡,自寧遠經連山、塔山、鬆山、錦州,抵大淩河。”
在今天,所謂的“關寧錦防線”被吹成防禦後金進攻的銅牆鐵壁,度娘的詞條裡還把他說成“堅不可摧的長城”。
袁崇煥在《戰守布置大局疏》中說:以上諸將,所守之城,即為信地,專責其成。戰則一城援一城,守則一節頂一節。信守不渝,死生與共。
今天的袁粉,幾乎都是隻提這條所謂“防線”的防守作用,啥防守防了多少年,讓後金幾十年沒法經過這裡入關,取得兩次“大捷”,卻壓根不提每年砸大幾百萬兩進去,可不是為了施行塔防戰略,而是在“塔攻”,嗯,對!是進攻!!!
如果僅僅是為了防守,守山海關也就夠了,嗯,似乎山海關也有漏洞,那了不起在山海關前麵再修個重城護衛山海關。王在晉這個方案的工程預算總共也就90萬兩,和後來每年大幾百萬兩的遼餉比起來……
也就是說,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方案,最不符合利益集團的利益。
所以王在晉搞的山海關重城計劃,投入的錢糧最少,防禦能力卻不低,且因為要防禦的地方少,有限的兵力可以集中防守有限的據點而不必擔心兵力不足,更不會因到處設防導致總兵力增加太多而加重糧餉負擔;但是,這最不符合遼西將門的利益:從山海關到錦州,大片土地沒人耕種,“時關外地悉為哈剌慎諸部所據”,被蒙古人拿去放牧——那是塊誰都想啃一口的唐僧肉,手快有手慢無。
所以,清修《明史》裡有這麼句:“然崇煥薄在晉無遠略,不儘遵其令”。
“在晉無遠略”,赫赫,於是,利益集團開始唱高調了,要進攻!進攻!!再進攻!!!
文化人缺德就缺德在這裡了,滿嘴的仁義道德,就算做下天大的壞事,嘴裡也能說出天大的理由,仿佛不這麼做就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起檔。所以,研究曆史的時候,千萬彆僅僅看某人唱什麼高調,得揣摩一下這些高調的字縫裡夾雜的是些什麼東西。
怎麼進攻呢?後金軍戰力擺在那裡,連著幾次慘敗告訴大家,喊喊口號唱唱高調可以,真上戰場,沒人當傻瓜。
所以,怎麼進攻是有講究的,看著後金那邊不進攻了,遼西走廊空著,就向後金推進若乾裡,然後趕緊蹲下來,修個堡壘,給自己壯膽,然後就這麼繼續,然後,他們說就這樣一直修到後金的老窩沈陽城。
這是字麵上的內容。字縫裡的內容是:老朱家擔罵名,官僚向百姓收稅,通過種種手段雁過拔毛,層層剝皮,遼西將門在遼西走廊搞大開發,可以貪汙斜坡修堡壘的工程款、造大炮的資金、買馬的“草料銀子”、援助蒙古部族的插賞……可以把空出來的遼西土地瓜分了,把逃難過來的遼民變成農奴……
於是,對袁崇煥的好評如潮:“經略王在晉令崇煥移駐中前所,監參將周守廉、遊擊左輔軍,經理前屯衛事,尋令赴前屯安置遼人之失業者,崇煥即夜行荊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將士莫不壯其膽。”
起初,野豬皮毫無反應。
為啥?因為遼東漢民激烈反抗,野豬皮把遼東漢民強製遷走集中居住便於統治,人家壓根不在乎遼西走廊,那些空地,蒙古人拿去放牧還是遼西將門拿去種地野豬皮都無所謂,你要,就給你。
寧遠“大捷”那一次是沒辦法,連年饑荒,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隻好出來搶一把回家過年。本來山海關那邊離三岔河有四百多裡地,大老遠的來搶,四百多裡長的路,光走都要走七八天,挺不方便的,更要命的是後勤線有四百多裡地,後金沒水師,這四百多裡地萬一被人家水師破襲,分兵保護運輸線是防不勝防。現在好了,你把堡壘修到寧遠我就在寧遠附近搶,你修到錦州我就搶錦州。
在今天,有人拿第一次國內格命戰爭時期****第五次圍剿**這事來為所謂的塔攻戰略洗地。
隻不過,****“圍剿”**,倒真是塔攻戰略,他們修碉堡,明軍修城池。碉堡和城池哪個成本高,不用我多說。
****“圍剿”**,碉堡的主要火力是幾十斤重的機槍,好象是重了點,可明軍修堡壘,堡壘的主要火力,據說是紅夷大炮,這玩意射速跟機槍沒法比,機槍一分鐘幾十甚至上百發子彈,紅夷大炮幾分鐘一發炮彈,這先不說,機槍隻有幾十斤重,紅夷大炮幾千斤重。
****“圍剿”**,可****步步為營並不是****因為打陣地戰打不過**,而是**不跟他們打陣地戰,**是打遊擊戰,****是防不勝防,隻好沿途修堡壘對付**的遊擊戰。而關寧鐵騎打八旗鐵騎,八旗軍一來,關寧鐵騎如果不趕快縮進堡壘裡當烏龜,那是鐵定要完蛋的——甭和他們提什麼陣地戰。
這種情況下,從山海關外修堡壘開始修起,一直修到寧遠,一路上要修二十多個堡壘,再修到錦州,那得多少工程量?至於說修到沈陽……好象修到錦州大淩河就沒有然後了。
考慮到堡壘被攻擊時,明軍由於不敢象****那樣去增援,跟敵人打陣地戰為被圍困的堡壘解圍,所以每個堡壘都必須部署重兵,並且囤積夠足夠的糧食才不會被攻破。
所以,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金軍所過之處能守住的堡壘最多三座。
也就是說,被攻破的堡壘,堡壘裡的人員要麼被殺被俘,少量運氣好的逃走,武器、物資糧食往往連銷毀都來不及就被後金軍搶走。想想明王朝每年在遼事上投入大幾百萬兩銀子,就算明王朝文官武將“堡壘修到哪裡,腐敗就延伸到哪裡”,落入後金手裡的糧食、武器和物資也都不會少到哪去。
而這個堡壘戰略,按袁粉的說法,正是袁崇煥提出來,被孫承宗采納,並上報皇帝,得到批準,並為此趕走反對這個戰略的王在晉。
以寧遠“大捷”的數據作為參考,袁崇煥守住寧遠城所用的兵力是二萬。
事實上寧遠一戰,後金軍在寧遠的城牆上已經挖了個大洞,隻是因為是天寒地凍,城牆裡的泥土被洞住,挖出個大洞了,城牆都沒象一般情況想那樣倒塌。不過我們給袁粉一個麵子,就當沒這事,就當能守住寧遠必須有二萬守軍。
那好,要想讓所有的堡壘都不被攻破,要做的,就是所有的堡壘都得象寧遠那樣堅固,並且都得有兩萬守軍。否則……
遼西走廊,從山海關外算起到錦州,二十多個堡壘,算20個,每個堡壘兩萬守軍,嗯,先不考慮修堡壘的工程款,光守軍,就得養40萬。
而且這40萬關寧鐵騎還必須是實際數字,不能是帳麵上的數字。因為官僚會吃空額,名義上是40萬,實際上有沒有30萬都不好說,關寧軍原本花名冊上有近12萬軍隊,到了打仗的時候,官員上報說實際兵力不到六萬。也就是說,紙麵上的軍隊數量得有80萬,實際兵力才能達到40萬,這樣才能守住關外20個堡壘。
養花名冊上不到12萬人,明王朝就每年投入四五百萬兩銀子,養花名冊上80萬人,就得三千萬兩銀子以上。
偽大的“民族英雄”袁崇煥說:“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隻是明王朝要到哪去弄這每年兩三千萬兩糧餉?
再看看這條防線被攻擊的記錄:
寧遠“大捷”,野豬皮率軍一路搶過去,所過之處隻有寧遠沒被攻破,其他堡壘全部被搶,右屯30萬石軍糧來不及被轉移的部分被搶,遼西總後勤基地覺華島被搶,帶不走的物資被焚毀,島上幾萬軍民被屠。野豬皮狠狠搶了一票回家過年,因為寧遠沒被攻破,所以叫寧遠“大捷”,換句話說,如果隻有山海關沒被攻破,那就叫山海關“大捷”。
寧錦“大捷”,黃台吉率軍一路搶過去,所過之處隻有寧遠、錦州、大福堡沒被攻破,其他堡壘全部被搶,之前後金饑荒已經極其嚴重,糧食賣毒品價,“一金鬥糧價銀八兩”,搶完之後史料裡有這麼段記載:“前錦州被圍,連呼顆粒皆無,迨虜敗之後,錦州尚餘米三萬數千,而奴營沙鍋中率存漕米飯,此人之所共知也。”《三朝遼事實錄》
注意,這兩次所謂的“大捷”,後金方麵的經濟狀況都非常糟糕,天啟四年,野豬皮殺完“無糧人”,天啟五年,野豬皮無差彆屠殺漢民,而寧錦“大捷”前,野豬皮病死,黃台吉剛繼任,權威還沒建立,四大貝勒共同執政,占領區糧價是正常價格的80倍以上,“國中有食人肉著”、“人相慘殺致國中大亂”,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食支持後金軍長期圍困遼西的堡壘,都是搶一把回去度過饑荒。
可一旦後金解決了饑荒問題了,有了足夠的糧食支持後金軍長期作戰,後金就有能力長期圍困遼西任何一座堡壘,然後從容部署軍隊隨時收拾明王朝派來的援軍。
寧遠“大捷”,錦州、右屯一線的明軍逃跑,壓根不敢守,寧遠被圍時,沒有援軍,野豬皮此行是為了搶糧,攻打寧遠兩天後,發現糧食在覺華島,就轉攻覺華。寧錦“大捷”,滿桂、尤世祿率領的援軍發現不對頭,交戰後撤回寧遠,大淩河圍困戰,增援大淩河的吳襄、宋偉兩次率軍逃跑,其中一次是丟下己方主帥逃跑,幾次援軍全部完蛋,到最後一次——鬆錦大戰,吳三桂、王璞丟下己方主帥臨陣脫逃,洪承疇率領的明王朝最後的機動部隊完蛋。說好的“戰則一城援一城,守則一節頂一節。信守不渝,死生與共”呢?
4.袁崇煥的政治麵貌
介紹完明末明方各種勢力的大致情況,現在來看看本文的主角——袁崇煥的基本情況。
袁崇煥,商人出身,史料記載他“形如小猱”,也就是說他瘦得象隻小猴子,並且“貌寢”。本來袁崇煥的相貌和他犯下的滔天罪行關係不大,之所以提督師的相貌,是因為我犬清把袁崇煥說成一個美男子。
言歸正傳,話說,袁崇煥的父親袁子鵬是個商人。按袁崇煥自己的說法,他家家境不怎樣,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連回家奔喪的路費都是遼西將門那幫部下出的。這個時代的商人地位不高,商人家庭要想出頭,必須對自己的後代們進行合理規劃,通常是讓自己的孩子們一部分讀書,走科舉之路考取功名;一部分經商,提供經濟基礎,比如袁崇煥的弟弟袁崇煜負責經商,一旦家裡人如袁崇煥考取功名(同進士)了,就跑部錢進獲取官職,儘快在宦海中殺出一條血路,早日實現官商勾結,反哺家族。
這是一個爛大街的招數,早在袁崇煥之前,山西晉商的楷模王崇古、張四維的家族都是這麼玩。托塔天王李三才自己當官,兩兒子是通州大商人,家產四百多萬兩。東林黨大多都是這種情況,偶有幾個寒門子弟,則得到了許多商人的資助,目的就是為了在這些人發跡之前投資,沒準哪天這些人考取功名了成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有興趣的話搜索一下明朝中後期的官僚,會發現相當部分都是這種配置,袁崇煥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並且,袁崇煥的公務員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同進士出身,功名就比那些進士低了一個檔次,隻能靠錢來補救。
再然後,他當了福建邵武的知縣,幾年前的度娘詞條記載他這段經曆時說他“救民水火”,我一見這字眼,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原來並不是說邵武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是當地某次鬨火災,袁崇煥去救火的時候“著靴上牆,如履平地”,也就是說督師的輕功和華山派掌門“神劍仙猿”穆人清差不多,達到了“草上飛”的層次。這段時期袁崇煥政績如何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商人家庭出來的袁崇煥肯定不是書呆子,經營出來的關係網效果不是蓋的,反正東林大佬侯恂把督師從一個小小知縣提拔為兵部職方司主事。
提到明末黨爭,自然會想到東林黨和閹黨。若問袁崇煥是哪個陣營,袁粉會說,督師是東林黨,因為督師的座師韓爌、提拔督師的侯恂都是東林大佬,袁黑則一口咬定督師是閹黨,因為督師給廠公修生祠。現在看來,東林黨沒有他們自己說的那麼好,閹黨也沒傳說中的那麼壞,甚至比東林黨還強一些,好歹八千女鬼掌權時期沒把大明朝玩壞。
從督師的表現上來看,督師既不是閹黨,也不是東林黨,而是在東林黨和閹黨之間左右逢源,誰掌權督師都吃香。以前,老六認為督師是官才,後來一想,官場上,不是誰都能夠玩左右逢源的。玩左右逢源,意味著你對敵對的雙方都有二心,是二五仔,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作後盾,這些二五仔會在第一時間被清除出局。
所以,官場上,選邊站隊很重要,沒有足夠的勢力,就隻能老老實實地選邊站隊,誰敢左右搖擺,就意味著二師兄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正如米國總統小布屎說的那樣:“你要麼和我們站在一起,要麼和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絕對沒有第三種選擇。
要想在官場上左右逢源,就得有足夠的實力,讓敵對雙方都有所顧忌。廠公打敗東林黨的時候,督師不過是個寧前兵備道,而崇禎乾掉魏廠公的時候,督師剛剛被辭職,被八千女鬼打發回老家吃荔枝。他個人手裡顯然沒有任何實力。那麼有著足夠實力左右逢源的,顯然不是督師個人,而是督師背後的遼西將門集團。
在八千女鬼自掛之前,錢龍錫恐怕不認識袁崇煥,袁崇煥在殺毛文龍這事上把錢龍錫拖下了水,錢龍錫說:“崇煥陛見時,臣見其貌寢,退謂同官‘此人恐不勝任’”。
平台召對的時候錢龍錫有沒說這話如今已是死無對證,但袁崇煥“貌寢”是真的,當時就有人說袁崇煥“形如小猱”,錢龍錫對袁崇煥的第一印象肯定不好,畢竟袁崇煥不光“貌寢”,還跑出來嚇人。隻不過,錢龍錫認識白花花的銀子,銀子可是一白遮百醜,所以袁崇煥再“貌寢”也不重要了,錢龍錫和其他幾位內閣大佬在平台召對時吹捧袁崇煥“真奇男子也”。
所以,無論閹黨還是東林黨掌權,都有人為遼西將門的利益代言人說話、鋪路、跑步錢進,將督師捧上前台,為他們做一般人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思路理清楚之後,再來看看督師的關係網:
督師的座師是東林大佬韓爌;
把督師從一個小小知縣提拔為兵部職方司主事的是東林大佬侯恂;
和督師相交莫逆,一起給廠公修生祠的,是鐵杆閹黨閻鳴泰;
督師“被辭職”,鐵杆閹黨霍維華哭著喊著要“讓蔭”給督師,千方百計保住督師的官位;
天啟死了,兵部尚書鐵杆閹黨閻鳴泰(當時還沒被清算)為督師造勢;
刑科都給事中薛國觀為督師複出上躥下跳;
一幫水軍衝袁崇煥的競爭對手王之臣潑臟水;
兵部署部事左侍郎呂純如為督師議和的行為洗地,把議和的責任栽給已經上吊的八千女鬼;
平台召對,內閣的閣老們吹捧袁崇煥“肝膽意氣,識見方略,種種可加,真奇男子也。”
可以說,隻有韓爌、侯恂和江日彩才是督師自己的人脈,其他都是遼西將門為督師鋪路、跑部錢進經營起來的。遼西將門的政治獻金可沒那麼好拿,能讓督師連升三級,讓督師在閹黨和東林黨之間左右逢源,同樣也能讓督師死無全屍,所以督師得幫遼西將門乾活,必要的時候不惜粉身碎骨。
再然後,從督師複出連升三級這一事件上朝廷各路神仙的表演來看,我們可以得出這麼個結論:遼西將門集團和部分東林黨、閹黨甚至還有部分太監勾結在一塊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遼餉利益集團。正因為東林黨、閹黨都有份,所以東林黨、閹黨齊心協力,將遼西將門的利益代言人——袁大“將軍”捧上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