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好用就行(1 / 1)

有些懵!

張文灌、劉祥道、郝處俊這些滿腹經綸的大學士都聽得有懵。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是儒家一貫以來的主張,都已經成為儒生的口頭禪了,這是毋庸置疑的,道家思想是不可能有這麼嚴格規劃,什麼都一步一步的遞進,一級一級的區分開來,武媚娘這句話豈不是說用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來推行儒家的主張。

可問題是,修身齊家都隻是個人之事,治國平天下才是天下之事,如果沒有後麵的治國平天下,那儒生決計不會讚成這句話,我要不能當官,不能脫貧,我還需要在乎道德麼,那是不是可以說,小事就咱們儒家乾,大事就是道家和法家乾。

武媚娘的這番主張就說不出到底是要崇儒抑道,還是崇道抑儒。

而崔戢刃他們這些年青一代,卻是陷入沉思之中。

武媚娘微微瞟了眼韓藝,見這廝既沒有懵逼,也沒有沉思,而是快要睡著了,這要是之前,她一定會主動問的,但是現在她不需要問,因為她已經知道韓藝的用意。

過得一會兒,張文灌麵露困惑之色,道:“請恕老臣愚鈍,不明白皇後這話是何意?”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武媚娘先是將原話說了一遍,隨即道:“我是非常認同這句話的,用那些心術不正之人來治國,是一定會導致天下大亂的。可見在儒家思想中,個人品德乃是入仕之基礎,無德之人,無論學問再高,也不能讓他入仕。”

張文灌他們紛紛點頭,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啊!

武媚娘話鋒一轉,道:“但是德行高尚之人,入仕之後,是否繼續用修身齊家之道來治國平天下呢?我看也不然。修身齊家是一回事,治國平天下又是另一回事,不能完全的混為一談,拿治家之術去治國,這可是不行的。同理而言,儒家一直提倡以仁政治天下,這並沒有錯,但是何謂‘仁’呢?無為也是‘仁’。真正關愛百姓,就應該給予百姓更多的自由發展,發揮自身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財富,從而事先自我,這不就是仁政嗎?

儒家主張以德使天下安定,那法便是‘德’呀。若人人遵紀守法,不作出傷害彆人的事,這不就是聖人所期望的麼。自我修養那是個人品德,當然,若人人道德高尚,那自然天下太平,但若能讓天下間人人都品德高尚,聖人又何須將人區分為三六九等呢?可見德乃基礎,非平天下之道,法家思想才是平天下之道,而律法的形成又是源於德,二者是一脈相承,隻不過是用於不同地方。

而我朝如今大行商道,人與人接觸的非常多,矛盾糾紛自然也會增多,純粹的以德來教化百姓,令天下太平,這是難以做到的,唯有法製才能夠使得朝廷在麵對諸多糾紛時,還能令天下太平。”

這一番話解釋下來,大家也都明白,正如武媚娘方才所言,是三家思想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得思想,而並非是崇什麼抑什麼。

更為主要的是,這不是純粹的思想之爭,而是根據當下環境而做出的調整,儒家思想是要分三六九等,有著非常森嚴的等級製度,這明顯就不適用於當下的環境,因為重商主義要求的是平等,庶族與貴族做買賣,是以貴賤為主,還是以契約為主。

張文灌他們並非是那迂腐之儒,他們還是非常開明的,所以他們認為武媚娘說得很有道理,而並非是要挑起事端,她沒有貶低哪家思想,隻不過是讓三家思想各司其職,而且是一針見血。儒家思想提倡德治,但是明顯不行,曆朝曆代法製一直都存在,隻不過是用儒家包裝,也就是所謂的外儒內法,武媚娘的建議還是在延續這一主張。

而且,儒家思想的那一套也不能用於西北百姓,人家是牧民,是要到處遊走的,農夫在家守孝,地就在邊上,那當然可以,讓牧民在家守孝三年,那就是逼人去死啊!

劉祥道道:“臣非常讚成皇後之言,其實我朝自貞觀年間,許多政策都包含著無為而治的思想,皇後今日談論此事,難道是要朝廷明文規定這一切麼?”

武媚娘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張文灌道:“依臣之見,這沒有必要,這隻會引起儒道法三家的爭論,製造矛盾。”

“但若不說明,隻會產生更多的矛盾。”

武媚娘道:“如今我大唐的政策,是有彆於任何一個朝代的,許多現象都是有悖於儒家思想,但是卻令我大唐變得更加強大,那一場危機中,這個矛盾也顯現出來了,朝廷在處理矛盾的時候,得有理可循,如果遵循儒家思想,就必須舍棄這一切,那可能又會爆發新得危機,道家的無為而治,令朝廷可以從容的處理這些矛盾,不會引起新得矛盾。

再來,我認為無為而治乃是最難學的學問,其中思想是博大精深,因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勝有為,我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是無為而治乃是要求朝廷耗費最小的力氣,使得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自然是最為困難之事。故此,這須得集天下人的智慧,才能夠真正的做到無為而治。朝廷必須要以無為而治為治國的中心思想,才能吸引天下有才之士來為朝廷的無為而治出謀劃策,使其儘善儘美。”

我明白了!她這麼做的根本目的,是在幫助商人崛起掃清障礙!崔戢刃突然看向一旁的韓藝,問道:“不知尚書令對此有何看法?”

該死的,就你這個混蛋喜歡擾人清夢!韓藝睜開眼來,道:“我一直都非常尊敬老孔孟三位聖人,我認為他們都乃是萬年難得一見的奇才,既然是萬年難得一見,那當然就是聖人,這一點我從未質疑過,可是世上有許多人認為我是反對儒家的,隻能說明那些人不了解我,其實我內心是非常非常尊重這幾位聖人的。”

郝處俊納悶道:“尚書令咱們是在談論皇後的提議,誰問你是否尊重聖人。”

韓藝仿佛剛剛睡醒,不在狀態,好似沒有聽見,繼續說道:“為什麼那些人對於我有這麼多誤解呢?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那些人蠢。”

崔戢刃怫然不悅道:“願聞其詳。”

誰對韓藝誤解最大,不就是他的那些叔伯麼。

你這是指桑罵槐啊!

韓藝道:“孔子的思想是誕生於春秋之時,人人都知道春秋是一個戰亂時代,所以也可以說孔子的思想是來源一個戰亂時代,我要生於那個時代的話,我也會認為人人都應該懂得禮義廉恥,懂得尊卑長幼有序,人人都應該效忠周天子,因為這樣的話,這天下就不會大亂了,我就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著,孔聖人在當時說這話的時候,那是絕對絕對正確的。但是如今的話......。”

張文灌皺眉道:“如今難道就不對了麼?”

韓藝擺擺手道:“不是不對,隻是聖人要求太低了一點。”

“要求太低?”張文灌莫名其妙的看著韓藝。

“對呀!”韓藝道:“這跟人性有著很大的關係,當你沒有飯吃的時候,你覺得有口飯你就滿意了,當你有口飯吃了,你就會想要一塊肉,欲望是不斷在增加的。孔聖人在戰亂時候,他向往的是和平,隻要能夠和平,那就行了。”

郝處俊納悶道:“難道和平也不對嗎?”

“我沒說不對,我說的是要求太低啊!”

韓藝搖搖頭,又道:“如今是什麼時代,是我大唐盛世,天下早已太平,百姓都安居樂業,已經達到了孔聖人所期待的境界。可問題是,百姓現在都不是在向往著和平,而是要更好的生活,我要坐馬車,我要吃肉,我要賺錢,朝廷是要順從民意的。我大唐百姓跟春秋時代的百姓,理想、渴望都是不一樣的,國情也是大不一樣的。所以不能拿著聖人的思想硬生生砸到我大唐頭上,因為許多思想已經滿足不了了我大唐的需求,我大唐實在是太強大了。”

劉祥道道:“可是老子也是周朝春秋時代的。”

韓藝道:“所以道家中也有許多思想已經滿足不了我大唐的需求,就說道家主張不爭鬥,但是如今我大唐發展這麼迅速,主要就是因為競爭,但是一種良性競爭是可以促使國家進步的。而儒家思想中禮義廉恥今日也適用,我尤其是推崇儒家思想中的誠信為本。

讀聖人之書,是沒錯的,但是懂得靈活運用,這才是關鍵。那董仲舒不也修改許多儒家經典麼,難道他那是信而好古麼,他那麼做其實就是為了讓儒家思想適合當時的漢朝,可見董仲舒就是一個明白人啊。聖人的思想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有許多人愚昧的去遵從聖人之言,也不看看當下的環境和百姓的需求,這不就是紙上談兵麼。

我不反對任何思想,因為我是個商人出身,也沒有讀過什麼書,我認為需求和供應才是永恒的,國家需要什麼,百姓需要什麼,那就得對症下藥。這道理很簡單,我天天大魚大肉,你還在這裡忽悠我,聽我的,你就會有肉吃,那我肯定不會搭理你,我肉都吃膩了,我憑什麼聽你的,但如果你說,聽我的話,你就會有馬車,那我絕對會聽。

天下儒生天天嚷嚷著仁政仁政,什麼是仁政,不是說主張儒家思想就仁政,仁政其實很簡單,就是讓百姓生活的更好,而且是更好,可不是跟周朝百姓生活的一樣好,要是還跟周朝一樣,那我們就是一群跟豬一樣臣子,發展了上千年,結果還跟周朝一樣,我們死了算了,活著都沒有意義。

作為臣子,君主,國家,百姓,才是最重要的,思想隻是工具而已,適合當下的國情,那就拿來用,不適合就不用,你們如果還糾結於什麼派彆,那你就彆談什麼忠君愛國仁政,因為這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行為。皇後這番主張,是對是錯,得從實際情況來分析。皇後已經闡明了她的主張,咱們要覺得不合適,就直接說明哪點不合適,為什麼不合適,不要扯什麼儒道之爭,要爭這東西,咱們開個辯論會,政事堂是用來談政事。”

這一番話下來,張文灌他們臉上是一陣紅,一陣白的。

盧師卦突然道:“尚書令言之有理呀!我們是臣子,臣子的首要職責是輔助君主,治理好國家,就當下的國情而言,推行無為而治,顯然要比其它主張更加合適。這無為而治,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不僅僅是給予百姓自由,也給予了朝廷自由,反而不會出現很多矛盾,利於國家的思想統一,儒家思想相對而言,就比較保守一些,不利於當下的發展,也不利於思想的統一。”

長孫延道:“若皇後僅僅是推崇無為而治,那我是不讚同的,因為過於自由,也不利於國家的安定和發展,但是根據皇後的主張,儒家思想乃是基礎,無為而治在中間,上麵還有法家束縛,此乃集三家之長,從而形成一種新得主張,是利於我大唐的發展,以及目前百姓的需求。”

王玄道道:“道家主張無所不容,那麼儒家思想自然也包容在內,因此以仁政治國,其實也算是無為而治。”

張文灌點點頭道:“既然如此的話,朝廷就應該明言是主張無為而治為治國思想,而非是以道家思想為治國思想。”

郝處俊道:“而且,還得重新詮釋無為而治。”

他們就怕武媚娘借這個來打壓儒家,他們現在也明白了,武媚娘主張無為而治,隻是一個口號而已,就是想要緩解商人崛起與其它階級的矛盾。

武媚娘笑著點點頭道:“這也是我的本意,但是這需要各位的才能。”

武媚娘提出得這個主張,真不是沒事找事做,雖然是要表現自己,但也因為她看到國家發展需要。如今很多現象,那都是儒家思想最為反對的,而唐朝許多政策都包含著大量的儒家思想,這不就是在自我矛盾麼,商人不準騎馬,其實也是來自於儒家思想,但這明顯不再合適。而且這也是為什麼,隻要朝廷政策稍稍一變,天下儒生就都反對,因為律法都是那麼規定,那我們當然要反對。朝廷得明確主張,而且這種主張能夠適合國家繼續發展下去,否則的話,反而會令思想分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