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好事兒太多也麻煩
楊教授繼續說道:“石斛小菇是小菇屬一類真菌,同時也是一種菌根菌。常寄生在菌根類植物當中,屬天麻、石斛等植物的種子共生萌發菌。它們隻能侵染天麻和石斛種胚基部細胞,不會侵染植物本身,還可以為種子提供營養,從而促使天麻和石斛種子發芽。”
“知道這一項技術帶來的影響嗎?石斛小菇伴播天麻種子後,種子發芽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播後一年半後,天麻鮮產達每平米三十二斤!”
“我靠!”李君閣一想到石斛和天麻果實中以萬為單位的種子,這個基數再乘以百分之八十五,這項技術用“逆天”二字形容都不多餘了。
楊教授接著說道:“對於石斛來說,如果先用石斛小菇分彆培養菌根真菌和石斛苗,再將菌根真菌與石斛苗共生栽培。采用該項新技術,可大大縮短石斛的生長周期,提高石斛產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最關鍵的是,該項技術栽培方法簡單、投資少、不施任何肥料和農藥,生產出的石斛和天麻,均為綠色產品。”
林旺財最關心的卻是蘭花,趕緊問道:“那蘭花呢?蘭花是否也有類似的對應菌種?”
楊教授說道:“目前對於蘭花的伴生菌研究還在進行當中,倒是沒有聽說有什麼突破性進展。”
李君閣關心的主要還是可推廣的種植技術,趕忙問道:“那這項技術,還有這些菌種,我們能夠學到買到嗎?”
楊教授說道:“我來之前聽他們說正在尋找技術轉化基地,就是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應用技術的地方。我看你們李家溝就很不錯嘛,山好水好人也好,風景優美,氣候適宜,本身又是蘭科植物的道地產地,現在你把生活後勤也保障起來了,科研工作者也是人,能有個舒適的工作環境,誰不願意呢?你們要是有這個意向的話,我回去就跟他們說說。”
李君閣哈哈大笑道:“有!太有了!甚至你們可以先來人跟設備就行,我們的實驗室兩家先合用著,條件確實簡陋了些,不過這些都是可以改變的嘛!農大的專家肯定對富硒帶不陌生,來我們李家溝,不光能做事,還能順便養養生!”
楊教授一想還真是這個理,不由得大為意動,說道:“那乾脆也彆等了,我今天就給兩個所長說說這事情!”
李君閣說道:“對對對,我也跟阿音說說,讓她去縣裡彙報富硒帶調查結果的時候,順便給縣裡提提這事情,我們夾川本來就是農業大縣,要獲得這些支持應該不難。”
當天晚上就去村委找阿音,阿音見到李君閣說道:“二皮你自己去玩吧,我這裡都忙得不可開交了!”
李君閣一看可不是嗎,阿音辦公桌上推滿了一摞摞的A4紙打印件,足有半米高,十幾份報告。
有土壤的,有氣候的,有物種的,有種植加工方式的……
李君閣一看就說道:“楊教授的工作作風可真紮實啊!”
阿音說道:“是啊,值得學習,就是要提煉成一份給縣政府的報告,可為難死我了,今晚是彆想睡覺了。”
李君閣撿出一份報告翻看起來,說道:“那我也來幫忙吧,每份先凝練出一段摘要來,你先負責報告的頭尾格式吧,然後酌情添加摘要內容,具體報告以後你有空了再慢慢看。唉,本來還準備給你提提剛剛跟楊教授談的事情呢。”
阿音眼睛盯著電腦屏幕,鍵盤敲得噠噠響,嘴裡說道:“不耽誤,你說我聽。”
李君閣說道:“跟楊教授聊天才知道,農大的兩個研究所,珍稀植物研究所和藥用植物研究所,他們對蘭科植物菌根菌群的研究,對我們李家溝天麻石斛蘭草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阿音驚訝道:“天麻也是蘭科?”
李君閣老臉一紅:“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聽說現在他們正在選定技術轉化基地,就是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出來,形成一套產業技術,以後好在農業地區推廣。我跟楊教授都覺得,這個基地,建在我們李家溝非常合適,可要爭取過來啊。”
阿音哭笑不得說道:“這好事來得太多太急也麻煩啊!這馬上年終了,我還得準備總結報告;非遺那邊一大攤子事情,就算李家溝的交給你,苗寨的事情得我來吧?還要組織平時的生產銷售;還有網站維護;村裡冬閒裡還要組織清塘,修渠,紮籬笆,剪果樹;馬上大量務工人員就要返鄉了,怎麼讓大家平平安安過好春節,治安,消防,宣傳,都是這時候;五保戶還要慰問送溫暖;來年的工作計劃也要擬定好,農業生產要組織,忙不過來了啊!”
李君閣聽得也撓頭,說道:“看來這冬閒也閒不了啊,這就是基層工作所謂的'上頭千根線,底下一根針'了。那你苗年怎麼辦?不回寨子了啊?”
阿音歎氣道:“有什麼辦法?實在不行就在山下過吧。”
李君閣將一份報告摘錄好,將半張A4紙寫上一段夾好放到一邊,又重新拿起一份攤開,說道:“那怎麼行!趕秋節你就沒有過了,這年再不過,育爺爺得說我們李家溝人不地道了。”
阿音笑道:“那你就得來幫我,這段時間就彆逗鷹遛狗了,每天來陪我上班,給我做編外秘書吧。”
李君閣搖頭道:“啥事都要親力親為,什麼時候才能過上每天就看看新聞,下下決策,聽聽財務報告,然後就遊山玩水釣魚的日子啊!”
阿音哈哈大笑:“喲!二皮你還挺有誌向嘛!這是要做CEO的節奏啊。”
李君閣搖頭說道:“可憐我已經把網站新一年的宣傳詞都想好了,‘來到李家溝,讓生活慢一點。’,這不是扯嗎?”
阿音笑道:“你這是對外人說的,我們自己倒是用不著這樣。”
李君閣說道:“連二毛對跟我說他那小超市都要往大了擴了,這兩個月流水都翻番了,我們李家溝的客流量現在有多少了?”
阿音笑道:“這個應該問慶國哥和凡梅嫂子吧?他們管著李家溝的進出。我隻能估個大數,主要就是你那農家樂的長住客和流水客,還有就是釣友,每天差不多小一百人吧。對了,現在釣友越來越多了,在野外住帳篷始終有安全隱患,不是人人都習慣的,你的垂釣中心還真得抓緊了。”
李君閣奇怪道:“這都入冬了,魚情應該越來越淡啊,怎麼還釣魚人還越來越多?”
阿音笑道:“你是釣魚人你不知道?聽玉蓮嫂子提過一嘴,釣友們抱怨說是其它地方更難釣,我們李家溝除了魚的品質好,起碼還能保證不空軍。”
李君閣一想還真是,其它地方這時候是十人九空,來李家溝還能有一兩斤慘淡魚獲,在一堆矬子裡頭,就算大個的了,釣友們口口相傳,反而都集中到李家溝來了。
搖頭說道:“沒辦法了,實在不行就不等綠道了,先把孤樓修起來吧,把電拉上,水用山泉,每天的消耗和客源從水路先拉過去。先將攤子拉扯起來?”
阿音一聽又笑了:“這不還是湊合嗎?”
李君閣也哈哈大笑起來:“可不能小看這湊合,你看這半年來,我都湊合出多少東西來了?”
兩人有說有笑,很快就將彙報材料弄好了。
關上燈,李君閣送阿音回獵戶叔家,約好每天晚上李君閣來村委幫忙,將這個月忙過去。
白天不行,李君閣還得跟二準的技術小組呆一起,研究拍攝的問題呢。
兩人在村道上走著,阿音對李君閣說道:“二皮,你現在能流動的資金不多了吧?要不於丫頭那邊過來的款先壓一壓,把垂釣中心建起來?”
李君閣搖頭道:“不行不行,這是我給苗寨的投名狀,第一炮必須打響,這關係到我們以後的幸福。”
阿音臉又紅了,給了李君閣一胳膊肘:“淨瞎說!”
李君閣說道:“真沒瞎說,你們馬上過年了,我還想著過年前將糯米款先全部支付給寨子裡,然後你們將米都運下來,家裡的機器糙米精米都能打,效率比手工糶米高多了,品質也能有保證。”
阿音說道:“那這碎米損失就得你來承擔了啊!”
李君閣說道:“也不是浪費吧,我這裡養著竹鼠,大雁,鯽魚,這些都是可以消耗的,我來承擔,總比寨子裡承擔好一些。”
阿音笑道:“二皮,你真好,不過你放心,我們也不會虧了你的,現在阿爸正在組織往山上運米,將我們自家的米換下來,這多出來的幾十噸,差不多能夠我們網站賣到明年新米出來了。”
李君閣說道:“村裡梯田的事情,你跟大伯跑得怎樣了?”
阿音說道:“已經跑下來了,不過現在楊教授已經將富硒帶調查清楚了,那這租地價?”
李君閣說道:“都一個村的,不是遠親就是近鄰,價格好商量,就算不租給我,想自己種那我也歡迎。不過稻種必須我來提供,種植方式必須你媽媽帶人下來指導,楊教授都誇讚的栽種方式,李家溝人必須學著。這有機農業的試驗地必須成帶成片,栽種方式必須統一,不能出現一兩戶人家占著幾畝地狂灑化肥農藥這種事情,影響到我的地那就得哭瞎了。”
阿音說道:“哎喲,這個我們還真沒想到,那我跟大伯找時間再落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