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宋軍在過往創下的種種恥辱,對於完顏宗望對宋軍種種的嘲笑,趙楷心裡一直耿耿於懷,其實他早就想改革兵製,但問題是改革兵製絕非兒戲,不能一口就吃成胖子,這裡麵還牽扯到了趙氏的王位,故此趙楷一直都在思考,遲遲未下決心。{3w.
然而,如今經濟方麵已經穩定下來,百姓安居樂業,內部問題儘數得到解決,他這才下定決心改革兵製,而且經過與李奇的一番長談,讓他充滿了信心,兵製的改革是勢在必行。
當然,他也有自己的思考,畢竟帝王考慮的東西跟臣子不可能完全一樣,這無關天賦,隻是身處的位子不同。
趙楷改革兵製的第一步就是增加軍費開支,提高士兵薪俸,這也是他在頒布三大決議時,對西軍許下的承諾。
其實大宋士兵的福利已經是最好的了,非常的完善,在曆史上同樣也是如此,任何朝代都不能與之相比,沒辦法,有錢就是任性,要知道宋朝巔峰時期的gdp占全世界的六成,人均收入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都沒有被超過,還是華夏史上最高,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不過趙楷僅僅是為了提升福利嗎?
當然不是。
帝王做的每一件事都具有政治目的的。
增加軍費開支,是對兵製的一種改革,但這絕不僅僅是加工資那麼簡單。
加工資不會再是盲目的加,現在的朝廷可不會出這冤枉錢了,所以首先第一步是統計士兵的人數。
趙楷以此為借口,宣布但凡大宋軍隊統稱為禁軍,隻有禁軍才能領取薪俸,不在這名單內的,不發放薪俸。
在這之前,大宋的軍隊架構。有禁軍,有鄉兵,有廂兵,還有西軍中的幾支王牌軍。
如今都沒有了,隻有禁軍,這就是大宋軍隊的統稱。
那麼折家軍、種家軍等西軍都將並入禁軍當中。
很明顯,趙楷就是衝著西軍去的,他不允許還像以前那樣,有兵製以外的軍隊出現,但是他也不敢太激進了。怕引起西軍的不滿,故此他這一回隻是借著改善薪俸為由改變統稱,不管你們私下怎麼叫折家軍,但是名義上,他們就是禁軍。
另外,趙楷還設立了東西南北中五大軍區,軍區中是以“路”來劃分,例如在鳳翔路的軍隊,就叫做鳳翔軍。又例如太原府、府州所在的河東東路,就叫做河東軍,但是他們都是屬於西部軍區的。
薪俸將會由三司、三衙、樞密院、兵部四個部門共同建立的一個新部門發放,這個新部門叫做軍務司。
趙楷這麼做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為往年太多貪汙軍餉的事了,所以他必須得讓多個部門相互牽製,錢是出自三司。領錢人是來自三衙,而名單是出自兵部,樞密使則是負責一些薪俸的調派。畢竟每個軍區的薪俸都不一樣,西軍長年身處戰火當中,薪俸當然就高一些,而東軍區相對而言就少一些。
四個部門相互牽製,還有司法院、立法院在旁盯著,這誰要打軍餉的注意,那非得打通天地人三線,否則就是在找死。
其二,趙楷想利用禁軍的統稱,薪俸的發放,來加強對地方軍隊的控製,特彆是西軍。趙楷的意思也非常明顯,軍隊雖然是在你們手上,但是錢、糧食都在朕手上,跟朕作對你們可沒有什麼好下場。
但是表麵上,趙楷隻是提升士兵福利而異,西軍將領根本沒有理由反對。
至於鄉兵和廂兵全部廢除,歸農或者歸商。
這就預示著軍中開始新的一輪裁軍規模,在熙寧年間,大宋曾號稱百萬禁軍,那時候也的確有這麼多,但是到宋徽宗時期,加上西軍、鄉兵、廂兵等地方軍隊也才勉勉強強達到一百萬,到了趙楷即位時,這個數字已經到了八十萬,但是隻有四十萬正規軍,也就是西軍加上中央禁軍,這些軍隊是有戰鬥能力的。
在最近幾年,經濟的快速增長,兵力開始進一步的萎縮,這生活好了,誰還願意去打仗呀,但是這種萎縮隻是實際情況,表麵上還是有不少人頂著廂兵的頭銜在忙著乾私活。
關於這方麵,趙楷發布了有關軍事方麵的第一份白皮書,當然,現在不叫白皮書,不過意思一樣。
而這一份書麵報告上麵,趙楷明言要裁兵三十萬,這三十萬中多半都是來非正規部隊,其中以四十歲以上的男子為主,另外他還從四十萬非正規部隊中調取十萬青年,作為預備役,同時也擔任糧草軍,是具有正規編製的,這十萬青年多半是出於西軍,算是給予西軍的一種福利,但同時三年內,禁軍要達到六十萬,這也就預示著新的一輪募兵風潮開始。
其中趙楷明確表示中央囤放十萬禁軍。
南部軍區屯有八萬部隊,大理、交趾二郡各四萬。
東部軍區囤放七萬部隊,其中四萬陸軍,外加三萬水師,分彆駐兵在福州、萊州。
西部軍區,囤放十五萬,分彆囤放在太原、成都二府,負責針對吐蕃、西夏的軍事活動。
北部軍區則是囤放二十萬軍隊,遍布燕雲地區,不用說也知道是專門針對金軍的。
武器方麵,軍器監將會在東京以外的三京設立三個分部,杭州設立一個分部,外加福州的船廠,加上東京一共六個大武器製造廠,專門負責五大軍區的武器供應,並且每個軍區的武器供應種類和數量都有詳細的說明。
趙楷沒有在軍區所在的地方設立武器庫,最大的幾個軍器庫都在四京,其目的還是要朝廷完全的掌控武器,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還有就是武器庫不是一對一負責的,軍器監也不知道自己造的武器會運送到哪裡,這也是防止劣質武器的出現,因為你不知道運送到哪裡去,就不能實現打通天地線,軍區士兵拿到這武器,發現不符合要求,肯定會上報。
除此之外,軍紀在書麵告示當中,簡單來說,也就是製定出一套完善的訓練流程,就跟上課一樣,每個軍區必須得依照流程去練兵。
其中,五大軍區每年必須得進行一次軍演,作為考核,朝廷會派人去監察。
每三年各大軍區將會采取一次聯合軍演,不過對手是誰,這是隨機安排的,而軍隊的調派,還是由樞密院負責,例如,從鳳翔軍中調派哪幾個營出來,又從河東軍調派哪幾個營出來組成西部軍隊參與軍演,這樣就是防止有些人偷懶,你必須確定每個士兵都有作戰能力,因為你不知道樞密院會指定哪個營參與聯合軍演。
然而,趙楷以軍演為由,設立了總參謀部,樞密院隻是負責調派,但是軍演的內容,將會由總參幕部負責,並且由總參幕部中的元帥直接參與軍演。
李奇光榮的成為了總參幕部的第一人,他將掛任總參謀部副部長,因為目前為止,大宋的整個戰略框架,都是他和趙楷二人商定的,而總參謀部無疑削弱了樞密院的權力,所以趙楷乾脆就讓李奇成為總參謀部的第二把交椅,作為一個權力的平衡。
另外,趙楷還選出十個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加入總參謀部,其中五人官封正三品,五人從四品,像種師中、張叔夜、宗澤等等老將軍,都在其列,這對於武將而言,可是一個至高榮耀,以前的武將最高就是做到樞密副使,但是現在總參謀部才是武將的最高歸屬。
一看這些總參謀部的人員名單,個個都是元帥,一打仗肯定派他們前去,雖然趙楷表麵上說,這總參謀部是為了軍演設立的,你們不要多想了,但是誰都知道這將成為大宋最高的軍事機構,隻是在平時的時候是不具有任何權力的,因為總參謀部是不具有發兵權和統兵權的,但是一旦打仗了,那這總參謀部就不容小覷了。
這樣一來,文武就徹底區分開來了,在戰事方麵,皇帝可以撇開文臣,直接與總參謀部商定戰略,這也預示著這打仗不會讓文臣乾預了,但是這並沒有改變以文馭武的情況,因為不管怎麼說,這打不打還是文臣根據國家的政治利益來決定的,一旦皇帝跟文臣商議決定要對誰開戰,總參謀部才開始商量戰略。
簡單來說,總參謀部隻是決定怎麼去打,但究竟打不打還是文臣在左右,武官無權決定,由此可見,文官體係還是淩駕於武官體係上的,因為如果不打,你的戰略再好也沒有用啊。
這樣安排非常合理,因為戰爭隻是政治的延續,政治當然要在戰爭之上,要是反過來,那就是本末倒置,唐朝的節度使牛逼哄哄,結果就把唐朝給牛逼死了,所以武官是不能握權的,因為武官肯定希望打仗,他們通常不會去考慮一個國家的政治利益,這是不行的,有些時候戰是打贏了,但是卻輸掉了全局,而且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文臣當然感到不滿,地位在一步步受到武將的威脅,但是當他們知道這總參謀部長將會由趙楷親自兼任,這皇帝就是總參謀部的頭頭,他們哪裡還敢反對,這不是反對皇帝麼,隻能忍氣吞聲,這也是帝王對軍權控製的一種手段。
同時,總參謀部的出現,對宰相、三司想插手軍政也造成了不小的阻礙。
一個在宋朝原有的軍事製度基礎上的全新兵製已經悄然來襲。(未完待續。。)
ps:求月票,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