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將門之後(上)(1 / 1)

燕雲不還,寧死不歸!

這若是出自一個普通百姓的嘴裡,那估計大家也就是一笑了之,不會有太多的感慨。⊙

但是出自皇帝口中,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皇帝在古代那是自高無上的,是神一般的存在,禦駕親征,意味的東西真是太多了,可以這麼說,多一個皇帝在,士兵的戰鬥力要提高幾倍,這一點也沒有誇張。

因為皇帝來此,充分的展現出朝廷對這一場戰爭的重視性,也充分的鼓舞了士氣,堂堂皇帝,不顧危險,親自來到前線督戰,甚至表示與燕雲將士共存亡,這皇帝都如此威武霸氣,那麼還有哪個士兵好意思屈居人後,可想而知,一旦開戰,必定人人無所畏懼的往前衝,皇帝就在我後麵,我不可能躲到皇帝身後去,而且,這可是表現的好機會啊。

想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逢敵必戰,逢戰必勝,當之無愧的第一戰神,他禦駕親征的次數恐怕是皇帝中最多的,隻要有他在,蒙古士兵個個奮勇當先,勇者無懼,這就是禦駕親征的好處。

像宋徽宗那樣,敵人都還沒有打來,自己就先跑了,那士兵肯定會想,你丫扔下我們不管,我憑什麼為你賣命,士氣就會變得非常低落,這往往就是失敗預兆。

這就是“跟我上”和“給我上”的根本區彆,雖然隻是一字之差。

當然,禦駕親征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皇帝一旦出事,士氣必定大受打擊,甚至於一蹶不振,所以,關鍵還是得用成敗來說話。

盟約已經燒毀了,戰書已經發出了。

趙楷同時也昭告天下。大宋與西夏結盟,共同對抗金國。

這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因為這宣戰日期都是事先定好的,所以同時間汴京也發出了公告,頓時舉國震驚。

皇帝不是去洛陽祭祖了嗎,怎麼跑到燕雲打戰去了,而且是要對金國開戰,大宋百姓都如同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

但是,由於前麵船隊失蹤一事,導致百姓的仇金情緒非常高。再加上李奇他們的暗中操縱,不少有血性的百姓都非常讚成對金出兵,要好好教訓下這女真人,不以為我漢人好欺負,另外,還有很多商人也非常讚成,特彆是江南的商人,這朝廷打仗,什麼都消耗的快。他們的貨物就跟水一樣往外流,能不高興嗎。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人不太讚成對金宣戰,因為如今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沒有必要改變,畢竟戰爭是殘酷了,打贏了還好。萬一打輸了,那可就糟糕了,多年心血可能付諸一旦。

朝中也有很多保守勢力。他們倒是想阻止,可問題在於,皇帝都跑去燕雲了,你就算叫破喉嚨,皇帝也聽不到,況且盟約都燒毀了,想要挽回也已經晚了,當然,他們也不敢上燕雲來嚷嚷,那裡太危險了,隻能坐在家裡瑟瑟發抖。

不過,燕雲地區的百姓,卻非常支持趙楷出兵,雖然這些年來相安無事,但是金兵一直屯以重兵於此,這讓燕雲地區的百姓一直都是提心吊膽,與其天天擔驚受怕,還不如主動求戰,統一燕雲,鞏固長城防禦,那樣他們就不用在懼怕北方強國了,而且,皇帝都來了,他們還需要怕什麼。

雖然此時金國還未得知,畢竟古代通訊可沒有這麼發達,但可想而知,金國一旦知道大宋竟然對他們宣戰,肯定是非常驚訝,若是在後世的話,那非得去看看日曆,這一年是不是愚人年。

這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金國的統治者,特彆是完顏宗望和完顏希尹等人,也知道宋金必有一戰,但是他們卻錯誤的估計了大宋軍事實力,這絕對是一次極為失策的錯誤判斷,他們預計大宋至少還得再過幾年,才有實力跟他們一戰,所以他們加緊滅亡西夏,爭取在大宋能與他們一較高下前,先發製人。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大宋會在今年就對他們宣戰,而且來的如此之突然,一點預兆都沒有。

此番失策,直接導致的是金軍在燕雲的兵力部署極為空虛。

因為金國才剛剛建國不久,而女真人又少,大部分是由漢人和契丹人組成的,所以這時期完顏晟得鞏固內政,軍事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故此,此時完顏晟還不敢將重兵部署在燕雲地區,上京、黃龍府、大定府、還都部署重兵鎮守,就防止契丹人造反,而燕雲地區,包括與大宋交界一帶,完顏晟就安排了兩個軍團,一個是雲州的完顏宗翰部,一個就是平州的完顏宗望部,他們兩個那就跟土皇帝似得。

原本這也足夠了,但是這二人都認為,若是出兵燕雲,很能取勝,因為宋軍也屯以重兵在此,而且大肆修建堡壘,更關鍵的是,這燕雲地區河道眾多,不利於金軍開展,要是再拖下去,就更難打了,於是他們就想迂回西夏進攻,因為他們以為弱宋是不敢進攻他們的,所以又從燕雲抽調了一半的人馬西征,再加上完顏宗翰一走,金軍在燕雲地區一共就剩下了四萬多人馬。

而宋軍在燕雲地區可是有二十萬精銳,二十萬打四萬,這---,當然,宋朝是一個非常奇葩的國度,即便是這種懸殊的兵力,也經常被打的全軍覆沒,所以,還是不好說。

金軍也沒有怕,反正一直以來,他們就是以多打少,這種懸殊的兵力,在他們眼中是再正常不過了。

其實撕毀盟約之前,韓世忠這一路水師已經出動了,這趙楷一聲令下,其餘五路大軍同時進兵,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最先一路,自然是檀州的張叔夜,根據宗澤的戰略,首先要封關,因為從金軍的兵力部署來看,乃是左右牽製。雲州完顏宗翰牽製大宋的山後三州,而平州的完顏宗望則是牽製山前九州,你若集中兵力進攻雲州,我們就集中兵力進攻燕山府,當初燕雲大戰,完顏宗望也是通過出兵燕雲,導致李奇必須分兵鎮守燕山府,也不敢貿然進攻,這才化解雲州之危,促成了雲桑之盟。

而完顏宗望的大本營在平州。平州要進燕雲,必定要從古北口入關,所以,當時完顏宗望雖然被韓世忠的水師逼退,但還是派人堅守古北口,決不能能宋軍占領了這裡,那麼他就掌握了主動權,隨時可以進關。

而張叔夜這一路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奪古北口。防止平州援軍入關,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全力奪取山後雲州、新州等地。

不過,這宗澤隻是把戰略安排好了。至於具體去怎麼打,他也沒有說,因為他也不知道,如果他事事都算無遺漏。那還要張叔夜這些人乾什麼?

所以具體怎麼去奪取古北口,那還得看張叔夜。

然而,因為一出檀州就是古北口。兩地離得太近了,就兩三日路程,故此張叔夜倒也沒有急著出兵,立刻召集眾將士,商量對策,要知道他也已經年過古稀了,在曆史上,他也是死於靖康年間,不過是自殺而死的,他也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戰,所以,他不想留下任何遺憾,下以決心,必奪古北口,這一生不能以失敗結局呀,對眾將士道:“古北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當年我曾在這裡與完顏宗望打過一仗,可惜未能攻破這裡,不知爾等有何良計,可助我攻取古北口。”

副先鋒關勝就道:“副帥,這古北口不過就數千金軍鎮守,而我們有兩萬精銳,大可強攻取之。”

張叔夜皺眉道:“當初老夫也曾試圖強攻,但是未能攻破,所以強攻絕非上上之策。”他們肯定是首站,因為他們離金軍最近,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戰,輸贏直接影響整個戰局,而張叔夜老持穩重,他知曉古北口地勢險要,也在這裡吃過敗仗,知道貿然強攻,極可能會以失敗告終,這隻是下下之策。

這古北口乃是一個關口,陸上就一條道路可以通往關口,若不強攻,那還怎麼打?一乾將士均是沉默不語。

這時候,坐在最末端的一員小將突然站起來,道:“副帥若能給卑職一支先鋒軍,卑職便可大破金軍。”

口氣非常狂妄呀!

張叔夜舉目望去,見此人麵容俊雅,非常帥氣,看上去是一表人才,不過說是小將,其實倒不是說這人的年紀,也有三十來歲了,隻是官職比較小,都快坐到門口去了,也得虧這裡隻是一支先鋒軍,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濫竽充數,若是在中軍大帳,此人非得去營地外麵站崗去,站都沒有資格,哪有坐的資格。

他老人家暗自一驚,我帳下還有這等人才,張口就要大破金軍,這金軍要真的這麼好破,老夫的頭發估計都還是黑的,不禁詢問道:“你是?”

因為張叔夜是總參謀部的成員,沒有統軍的權力,雖然參與不過不少軍演,但是他認識的都是一些大將,什麼王貴、傅選、董先等已經有功績的少將,嶽飛他們就不用說了,但也不可能人人都叫得出名字,此人官職卑微,從他的軍服來看,也就是一隊長,手下最多五十人,所以他並不認識此人。

關勝等大將也是一臉古怪之色看著此人,這口氣忒大了,十有八九是在吹牛。

那小將抱拳道:“卑職劉錡,乃是北部軍區射日營的一名隊長。”

這射日營就是弓箭手的營地。

顯然這劉錡也知道張叔夜不認識他,乾脆就自報家門。

沒聽過。

張叔夜還真沒有聽過,心裡就想,你一名隊長能坐在這裡,肯定也就是箭術了得,強於其他隊長,如果你真有這等能耐,宗知府不可能不提拔你呀。

但是張叔夜身邊一位文官聽到劉錡這名字,稍稍一愣,隨即在張叔夜身旁小聲道:“將軍,此人乃是西北大將軍劉仲武之子。”

這劉仲武將軍,張叔夜倒是聽過,在西北對夏對吐蕃作戰,立下不少功勞,是一員名將,用一種驚訝的口吻道:“你是劉少保之子?”

這劉仲武已經去世了,宋徽宗追封其為少保。

劉錡點點頭道:“正是。”說話的時候,麵色稍顯尷尬。

張叔夜就更納悶,打量著劉錡,你堂堂將門之後,少保之後,怎麼混到如此下場,看你年紀也不小了,三十多歲的人,還是一個小小隊長,你要有能耐,就憑你的家世,肯定要比嶽飛他們強多了,人家嶽飛農家出身,如今也是殿帥,你再不濟也得混商一個營的指揮使吧,這叫我怎麼相信你啊!

ps:求月票,求推薦,求打賞。。。。。(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