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壺紗》這張單曲的封麵上清楚地寫著幾個字——試驗單曲。
顯然,儘管這是李謙的作品,儘管何潤卿也很喜歡這首作品,甚至她對她自己的唱功、對李謙的這首歌,也應該是都有著不小的信心,但對於這首歌的市場前景,她還是缺少底氣。
所以,不知道是她自己的決定,還是製作人的意見,總之最終,她們還是選擇把這首歌做成了一張單曲來發行。
或許,她們的目的和李謙一樣,都是想要試圖用這首歌,來試探當下國內的音樂市場對這種新式中國風風格的接受程度?
李謙不得而知。
他隻是知道,以何潤卿的身份和地位來說,這絕對是一種很謹慎的發行策略,從中甚至可以約略看出何潤卿如今的不太自信,所以,她步步小心。
其實想想都知道,一張專輯十首歌,一般定價十元或十二元,歌迷買到手的價格,大概也就是八塊或者九塊,那麼一首歌,其實也就劃不到一塊錢,但一盒單曲磁帶,至少也會定價三塊,一張單曲CD甚至會定價四塊,歌迷們買到手,大約也都在兩塊到三塊之間……如此簡單的一筆賬,自然是誰都能算得過來,當然大家就都明白,買單曲,實在有些不劃算。
所以在唱片市場上,一般都是正要出道的新人,才會在唱片公司猶豫不定的情況下,發行一首單曲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並試探市場的需求點,從而為此後的專輯的市場定位和宣傳發行做足準備,比如在發行《廖遼》這張專輯之前的廖遼,就是如此。而那些成名的歌手……若非實在任性,否則極少會選擇發行單曲。
也正因此,其實單曲的市場一直都很小,甚至像東觀書店,乾脆就不設單曲的銷售榜單。而是采用直接把單曲銷售也歸入專輯中一並排列的辦法。
自七十年代中期,國內放開音樂市場以來,一直到現在近二十年,這個市場上自然也是出現過很多張單曲的。但總體銷量能超過五十萬張的,已經寥寥可數,能超過一百萬張的,二十年加一起也就頂天了五六張而已。
像廖遼,她的第一張單曲也就隻賣了三十來萬張。卻已經給了長生唱片以不小的信心,從而讓鄭長生豪氣地拿出一筆堪稱巨款的製作費來給她製作專輯。
所以,不得不說,當收到何潤卿經曹霑轉手寄來的單曲、得知她們決定以單曲的形式讓這首歌走向市場的時候,其實李謙心裡還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的。
作為單曲推出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半壺紗》很難真正大火起來。
雖然事實上,李謙對於這首歌的市場前景,也是期待中帶著一抹猶疑,而且他也並沒有奢望這首歌能夠迎來一個大大的開門紅,但至少。他覺得何潤卿不該小心翼翼到這個地步。
儘管迄今為止,李謙在當下國內的唱片市場仍舊找不到什麼有力的證據來證明,但鑒於曾經經曆過的那個時空的歌壇發展曆程,李謙對於《半壺紗》這首至少在目前還應該算是十足新穎的中國風歌曲,還是有著一定的信心的。
因為中國風,尤其是適度創新的中國風,在國內絕對應該是有市場的。
而事實,似乎也正在一點一點的驗證著他的推測。
十一月三十日,周二,《半壺紗》上市。
第一周。它就空降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第七名,單周銷量4733張!
要知道,這隻是一首單曲!
這個成績,毫無疑問讓所有人都無比吃驚。也毫無疑問的亮到讓人眼瞎!
後來全國銷售數據統計出來,這張單曲在這一周的全國單周銷量更是高達104211張!成為國內歌壇曆史上第三張單周銷量突破十萬張的單曲!
第二周,經過了一定的市場醞釀、口碑醞釀,再加以一定的宣傳,這首單曲更是直接挺進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的前五,高居第五名。單周銷量達到5946張!
而後來的全國銷售數據統計更加顯示,它在這一周的銷量再次突破十萬張大關,高達109871張!——這一次,連續兩周全國銷量過十萬張的它,更是成為了單曲銷售曆史上的唯一!
毫無疑問,《半壺紗》這首歌雖然還談不上紅遍大江南北,卻已經成為這個冬天最為火熱的歌曲之一!
也就是在這一周,它一舉登上了中國之聲金曲點播榜,位居第八名!
等到了第三周,它的銷量略微下滑,卻處在正常的下滑區間,也仍然以4618張的銷量高居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的第八名,全國銷售數據也仍舊保持在88559張!
三周的時間,20天整,東觀書店銷售15297張,全國銷售302641張!
要知道,這可是單曲!
僅僅隻是一張單曲,一張價格明顯偏昂貴的、屬於試探性質的單曲,卻取得了如此亮眼的成績,毫無疑問,樂評界、媒體圈,以及音樂圈內部,一片驚歎。
雖然經曆過三周的熱賣之後,這首單曲的銷量很快就開始降溫,讓人不免要聯想到是不是因為何潤卿的口碑效應才帶動起了這張單曲的銷量,但明眼人都能看得明白,它未來突破八十萬張的銷量已經完全沒有問題,過一百萬張也隻是時間問題!這可就不單純是何潤卿這個名字能挑得起來的了。
而最關鍵的是,《未了情》已經不再是孤例!
甚至對於李謙來說,他在隻看到了這首歌連續兩周進入東觀書店銷量排行榜的前十,甚至都並沒有得到它的全國銷售數據的時候,就已經完全肯定了自己的判斷——中國風,會火!
至於它之後的成績下滑——沒有人能比李謙心裡更清楚,首先它是一首價格偏昂貴的單曲,這肯定會極大的限製它的銷量,其次,事實上這跟歌曲的成色不無關係。
《半壺紗》是一首好歌,這沒有疑問,哪怕是擱在另外那個時空中國風已經泛濫成災的時候。它仍然足以稱得上是一首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中國風作品。
但是,也僅此而已。
首先它的曲調太平,雖然這在更大程度上突出了整首歌追求的那種“禪意”,但是對於普通的聽眾和歌迷來說。它還是欠缺一些市場接受度。
其次,它的歌詞雖然古韻十足,但實話說,卻並沒有做到十足的優美和有內涵,至少是跟方大咖的那些著名詞作相比。就差了不止一個層次。
所以在李謙經曆過的那個時空,它雖然在業內的小圈子裡頗有一些口碑,但放之全國來說,不要說跟紅遍全國的周氏中國風相比了,哪怕是跟同樣隻在一定範圍內流傳的那些中國風相比,它的成績都顯得有些黯然,在流行歌壇的知名度,就更隻能算是聊勝於無。
可以說,它能在何潤卿手裡取得眼下這樣亮眼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其實還是因為當下國內歌壇並沒有什麼成熟的中國風的作品。所以才讓它顯得那麼新穎和獨特,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這也已經足夠了。
對於何潤卿來說,就憑這首單曲亮眼的銷售成績,已經足以讓她重拾對市場的信心,也足以讓她意識到,歌迷們並不是不喜歡她的聲音了,之所以上張專輯不堪狙擊、銷量迅速下滑,隻是因為大家對她過去一以貫之的那些甜歌失去了新鮮感。
而接下來她需要去做的,是在保持自己的優勢的同時。加快適度的轉型。
對於李謙來說,也是憑了這首單曲的銷售成績,他已經可以再次確定、甚至是肯定了自己對國內市場的那些了解和判斷,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接下來要走的的路。
而對於國內歌壇的詞曲作者和歌手們來說……很多人終於恍然大悟。原來中國風真的可以這麼玩!原來歌迷們真的是喜歡這個路數的!
於是,在不少人開始集中研究輕搖滾之後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就有很多人又迅速抽身,開始轉而去研究這種新穎的中國風。
當然,截至目前,他們能夠去拆解、去分析。甚至是去模仿的作品,隻有兩首而已。
李謙的《未了情》,和李謙的《半壺紗》。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李謙來說,這兩首歌在他那裡,也就隻能勉強算是中國風的入門而已。
而對於國內的各大唱片公司來說……
哦,原來要紅起來,就是那麼簡單啊!你看,何潤卿明明已經開始顯露頹勢了,但居然瞬間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一張單曲而已,而且還是一張讓已經有了些驚弓之鳥的感覺的何潤卿小心翼翼地打上“試驗單曲”這麼一塊牌子的單曲,居然也可以銷量破百萬麼?
找到原因,那就好辦了!
大家組團去濟南府刷李謙吧!
…………
把對《半壺紗》銷量的關注拋到一邊之後,李謙的生活其實一如既往的平靜。
他每天上課、下課、背誦、做題,早睡早起,多鍛煉、少抽煙,每周都去王懷宇那裡學嗩呐,隔三差五會跑到褚冰冰管理的那家餐廳去做表演,平常基本上每隔三兩天就跟王靖露通一次電話,每次都是你說幾分鐘,然後我說幾分鐘這樣,甚至兩個人都很少會說什麼“我想你了”之類的話,就是平淡的聊天,說說自己生活和學習中趣事而已,然後呢,偶爾上樓下樓的碰見了,李謙會跟自己的新鄰居齊老師打個招呼,大家很簡單的說笑幾句,就又錯身而過,各忙各的。
總的來說,平淡的一塌糊塗。
進入十二月底,農曆也就已經是十一月中下旬了,不管鄉下還是城裡,娶媳婦的人家就漸漸多了起來,城裡人講究洋氣、上檔次,最近這些年一直都挺流行西式的結婚典禮,就有些不大看得上嗩呐這些東西,人家要請也請西洋的管弦樂隊,什麼大號小號加軍鼓之類的,有錢人家還會請人來拉一段浪漫的小提琴,彆管聽得懂聽不懂。人家要的就是這個洋氣勁兒,但嗩呐這個東西在鄉下,還是很有些市場的。
於是,雖然隻學了一個來月。連最基礎的幾首曲子都才隻是剛熟悉而已,李謙就被王懷宇拉著匆忙上陣,開始了他的婚禮樂手生涯。
用王懷宇的話來說,這就是最典型的學以致用!
大冬天裡,六個人一隊。兩把嗩呐、兩把笙、一對鑔子、一把梆子,大家都是四點來鐘就起床,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然後就坐著王懷宇那輛破麵包車下鄉,大概五點半之前就趕到了,天都還沒亮,嗩呐就必須響起來,然後,雖然中間也會有歇著的功夫,但時間卻必須是一口氣到下午兩三點鐘主家向來客敬完第三遍喜酒。他們才算結束工作。
就這還不算完,中間新娘子的婚車到了,按照濟南府鄉下的習俗,他們這些請來的樂手必須“攔轎”,攔住新娘子的花轎之後,長條凳在路上橫著這麼一擺,王懷宇就會敞開嗓子來上幾段山東梆子的老生戲,最好中間得有那麼一段高腔,得把周圍裡三層外三層看熱鬨的人都給唱得滿堂彩,唱得婚禮男方女方都忙不迭的給紅包“請路”。那才叫鎮住了場子!
按照王懷宇這支樂隊的規矩,必須得男方女方各自給三遍紅包,那才叫不跌份兒,也才能讓路!這麼些年他帶著這支民樂隊走遍濟南府。之所以名聲響亮,讓大家在婚喪嫁娶的時候都把能夠請到他們當做一件有麵子的事兒,靠的可不光是樂器好,關鍵是你還得唱得好!
就這麼忙活一天,灌一肚子水,也灌一肚子風。吃人家兩頓飯,臨走再一人給一個小喜包,裡麵是一包喜煙加十幾塊喜糖……他們的現金收入一共是八百塊錢!
據說,這已經是濟南府的最高價!
王懷宇當然是樂此不疲,李謙也覺得真的是很練本事,於是隻要王懷宇來了電話,他就決不推辭。哪怕作為實習工,他一天就掙五十塊錢。
後來,隨著《半壺紗》的突然走紅,逐漸就有人到濟南府來找人了。
其實大家同在一個圈子裡,很難說有什麼真正的秘密可言,早在李金龍帶著五行吾素回到順天府那時候起,李謙已經為華歌唱片的那個小組合做了一張專輯的消息就已經逐漸傳開了,大家也就都明白,李謙的作品,並不是隻給廖遼一個人,他是很願意和其他人、其它公司合作的。隻是,大家還是習慣性地等到《半壺紗》火起來,這才忙不迭地紛紛組團南下。
當然,大家都很守規矩,大家都知道李謙是高中生、要上課,所以沒有人會傻到在周一到周五這個時間段試圖聯係他,而即便是在周六周日,大家也都是按照圈內的慣例,首先去不文書店拜訪曹霑,請他幫忙介紹或邀歌——李謙和曹霑是好朋友的事兒,包括何潤卿是透過曹霑的關係才拿到歌的事兒,在這個圈子裡同樣不是什麼秘密。
於是,每當有唱片公司的人來拜訪,曹霑就當場撥打李謙的電話。
有時候電話會直接接通,有時候會沒人接,但過上個幾分鐘,李謙就總會給他打回來。
曹霑就說,某某公司的某某經理或某某製作人到我這裡來了,人家想見你一麵,想請你幫他們公司寫首歌。
然後李謙就會說,幫我推了吧,就說我高考之前不預備再接活兒了,最近正準備跟著王老師多跑幾場,實在是忙不過來,還有什麼代我致歉,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合作之類雲雲。
婚禮現場往往都很熱鬨,李謙說話時那聲音往往就跟吵架似的,得大聲的喊,但曹霑這邊很安靜,所以他說的話,往往對方都能夠清楚地聽到,甚至都省了曹霑的轉述了。
於是,不少人隻好知難而退。
但也有少部分人跟曹霑本就熟識,有些甚至正是因為跟曹霑關係好,或者合作過幾遭,這才被派到濟南府來打先鋒,所以他們就不免要多問幾句,說李謙在忙什麼呢?
曹霑就特平靜地說:他跟人學吹嗩呐呢,最近年底,鄉下結婚的人家多,周六周日就整天忙著下鄉給人家吹嗩呐娶媳婦。
然後,對方往往就有點懵。
於是,當不止一個人來過之後,消息就漸漸地傳回了順天府的音樂圈子。
在廖遼走紅之後,這個圈子裡不但知道了有李謙這麼一個人,而且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他還隻是個十七歲的高中生。
在《半壺紗》這首單曲火起來之後,大家又都知道,原來這個高中生的成功,並非偶然!他的作品,也並不隻是適合廖遼!
而在不少公司派人南下拜訪過李謙之後,在這個冬天,身處整個中國流行歌壇最中心的順天府的音樂人們,又得知了最新的一條:李謙這個小夥子,脾氣有點古怪!相比起寫歌、掙錢、出名,他似乎更喜歡玩一些很個人化、很個性的東西。
然後大家就都皺起眉頭來——
不怕你喜歡掙錢,也不怕你喜歡出名,怕就怕你太個性!
太個性的人,尤其還是個小才子,往往不好駕馭!
可是看著《廖遼》的持續熱賣、持續霸占各類榜單,看著何潤卿憑借一首單曲突然翻轉之後的揚眉吐氣、信心十足,大家又都忍不住心裡癢癢:等到你高中畢業,可還有大半年呢!
而就在這個時候,年末歲尾,元旦將至,五行吾素組合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姐姐妹妹站起來》,悄無聲息的上市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