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進入五月份之後,電影市場開始進入蓬勃生發的狀況,各地電影院也都開始迎來越來越多的觀影人群,與過去兩個月電影院的門可羅雀,簡直是天壤之彆——廣義上來說,暑期檔從五月份就算是開始了。
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在年初的時候擁有《瘋狂的石頭》這樣一個驚喜,馮必成攜新片在大年初一的上映,為曆年來始終都比較冷清的春節期間和節後的電影市場,帶來了強大的觀影數量,但《瘋狂的石頭》再厲害,也不可能憑借一部電影就撐起節後長達數月的市場冷淡期。
事實上,因為網絡高清盜版的屢禁難止,《瘋狂的石頭》為節後的電影市場帶來的真正的觀影高峰,也隻有半個月而已,半個月過後,雖然仍是最熱門的影片,但轟動效應已經過去,而等到出了正月,雖然還是有人看,上映規模也是不小,但它對整個市場大盤的帶動作用,就已經微乎其微了——說來好笑,在《瘋狂的石頭》連續四五十天製霸票房榜的後期,這部電影的日票房居然隻是勉強維持在五六百萬左右而已。
由此可知,同期的其它電影,票房該是有多麼的慘。
事實上,近幾年手上開始掌控越來越多的院線資源,擁有越來越多的銀幕數之後,齊潔和李謙也開始越來越清楚當下國內電影院的盈利之道了。
每年的春節之後,一直到五月份暑期檔拉開大幕之前,全國範圍內幾乎每一家電影院,都是賠錢的,這種境況,要靠暑期檔的大爆發才能賺回來,並初步實現盈利,等到元旦檔,也即賀歲檔,就真的是大賺了。
當然,麵對這種境況,各家都有各家的應對辦法,比如最簡單的,也是明湖院線最近一直在執行的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有條件、有觀眾基礎的大城市地區,優先選擇那些有一定水準的文藝電影進行放映,收攏一部分熱愛文藝電影的觀眾,而小城市,不具備那個觀眾基礎的地方,則把公司手裡的過去的老電影,諸如《黃飛鴻》、《紅高粱》等著名電影,再拿出來放映,也多少還能收攏一部分殘值。
當然,新上映的電影肯定是最容易拿到票房的,但那也得是好電影才行,至於怎麼從當下國內這些製片水平參差不齊的眾多電影之中選擇出能拿到高票房的電影進行發行和上映,就要看院線方麵的能力了。
在這方麵,迄今為止,國內做的最好的,依然是東方院線。他們甚至可以做到淡季也不虧本。那可想而知,等進入暑期檔,就幾乎每一天都是大賺了。
而明湖院線今年最大的意外收獲,居然是齊潔的一次插手“關照”,讓院線那邊拿到了儘可能多的《鐘馗正傳》的拷貝。
就這一下,院線方麵比去年同期多收獲了近兩千萬的票房營收,和九百多萬的票房分成——多賺了一點,當然就少賠了一點。
但《鐘馗正傳》這樣的電影,也不是隨時都有,更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撿到”的,所以事實上在這個淡季階段,仍是惡惡相循成為市場的主基調——製片方和發行方都覺得是淡季,大製作的好片子想拿高票房,不願意在這個時候上映,而沒有大片和優質的好電影帶動,就導致市場越發的冷淡。
於是,院線每日裡門可羅雀,開門一天就淨虧損一天。
但是,當時間進入五月,情況就立刻不同了。
無論是國產的,還是好萊塢的,在這個時間段上映的,都是投資不菲、明星雲集的大片了。於是,一年一度的暑期檔票房大戰,開始漸次拉開帷幕。
而當時間進入六月之後,雖然暑期檔真正的重頭戲還沒到,但各路片商在電影市場上的廝殺,已經近乎白刃相搏了。
其實本不必如此的。
就李謙所知道的,當下他所處的這個時空的中國電影市場,與他曾經經曆過的那個時空的國內的電影市場,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況。
在模糊的印象裡,李謙大約記得自己曾經看過的一份資料統計報告,所以他勉強記得,在另外那個時空的中國,一直到2005年,中國總共才隻有一千多家電影院和總數應該是不超過三千塊的大銀幕,一直到2012年,中國的銀幕數量在連年暴增之下,才終於突破一萬塊,印象中是高達一萬兩千多塊,而等到他離開那個時空的2015年,當時已經全國普遍認為年內中國的銀幕數將會突破三萬塊了——這是絕對驚人的市場容量大爆發的一個過程。
但是在當下這個時空,早在1997年的國內電影市場斷崖式下跌之前,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國內的銀幕數量,就已經有接近六千塊之多,到2003年,經曆過一波強勁複蘇之後,國內統計在冊的銀幕數,已經高達一萬三千多塊,截止2004年年底,國內的銀幕數量更是已經超過一萬五千塊!
所以,拋開電影票價和國際貨幣彙兌方麵不談,隻以市場可容納的觀影人次來討論這個市場,當下這個時空的2005年中國的電影市場,是另外那個時空的五倍之大——參考兩個時空國內貨幣與美元的兌換比,在2005年這個時候分彆是八比一和二比一的話,當下普遍維持在折扣後15華元到20華元一張的電影票價,還要遠超另外那個時空。
所以,中國當下的電影市場容量,其實已經很大。
在另外那個時空的2005年的電影市場,因為銀幕數有限,所以在同一時間段內,市場幾乎不可能同時容納兩部大賣的電影,這種境況,要一直到2010年,甚至是2012年,隨著銀幕數突破一萬塊,以及更多,市場的總體體量增大了,才開始同時能容納兩部、甚至更多的電影同期上映,且成績都相當好了。
而在當下這個時空,早在2002年的時候,《黃飛鴻》與《生死門》就已經上演了中國電影市場上迄今為止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國產電影的檔期碰撞,《黃飛鴻》貌似小輸一把,但其實票房依然很高——在那個時間段,其實市場就已經證明了,是可以同時容納兩部電影大碰撞,且票房都不會太差的。
但偏偏,因為慣性使然,大家都覺得暑期檔上映,才是實現票房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辦法。
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國產電影的總體產量,雖然在近幾年呈現出一種爆發的態勢,但好的電影,卻一直都特彆少!所以,在經曆過幾次大導演、大投資商業片之間慘烈的碰撞之後,大家幾乎是同時發現,我們不必爭的,哪怕是暑期檔隻有四個月左右,但好片子少啊,大家一家分二三十天的檔期,足夠用了,反正上映二十天之後,盜版肯定很猖獗了。
於是,一個無比默契的市場規則形成了。
大導演、大公司、大製片的國產電影,都會安排在暑期檔上映,跟同樣在這個時段才被允許進來放映的好萊塢電影硬碰硬,而除此之外的其它時間段,才是新人電影、小投資電影和文藝電影的發軔之機。
簡而言之就是,市場已經很大,但好電影不夠多,好萊塢電影又被限時限量的進入,所以大片暑期檔撈錢,小片其它時候試圖崛起,而院線方則從票價上找補,一個暑期檔過後,就可以在其它時段都虧損的情況下順利實現盈利。
這樣的市場態勢,在李謙看來是畸形的,是電影產業還不夠發達的特征,但他並不著急,因為一方麵明湖文化在努力地開拓其它時間段的市場,一方麵他也能看到,有不少的新導演,不少的中小型製片公司,正在慢慢崛起。當他們在這個市場裡賺到錢,並找到了一條可以穩定賺到錢的辦法,這個市場,很快就會真正的、徹底的繁榮起來。
當然,到那個時候,一直秉持著控製產量、提高質量、為國產電影行業引路這個發展思路的明湖文化,可能在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所占的比重,是會越來越低的,但是沒關係,李謙甚至覺得,什麼時候當明湖文化失去了獨霸的地位,中國的電影,才真的有可能、有資格說一說“崛起”這個概念了。
今年的2005年,對於明湖文化的電影出品來說,是小年。
因為《少林寺》是提前就公布了上映檔期為今年的八月份,所以,儘管秦渭攜新作《長城》而來,依然很默契地選擇了與《少林寺》錯開檔期,他們選擇了在七月份上映——如前所述,即便是隻有大概一個月的檔期,也足夠了。
當然,沒跟《少林寺》碰上,卻不意味著不會跟彆的大電影碰上,七月份,《長城》要負責去扛的好萊塢大片,可有不少。即便是國產電影,也有好幾部作品都被業內極為期待。
而在《少林寺》之外,今年明湖文化會在年內上映的電影,就隻有一部了。
那就是《秋天的童話》。
才女導演、美女導演、大明星“十三姨”鹿靈犀的首部大銀幕作品,主演則是《紅高粱》中影帝影後組合時隔數年之後的再一次攜手——這部電影本身的宣傳點,當然是足夠的。
而就在六月初,電影上映之前,李謙甚至還親自寫了一篇文章,貼到自己的博客上,為《秋天的童話》張目、助威。
這篇博文剛一發表,就迅速引來了李謙的影迷和粉絲的轟動。
其實並沒有什麼太了不起的東西,也沒有什麼振聾發聵的話,文章裡,李謙隻是簡單地記述了幾段拍攝期間的趣事,有點回憶錄的意思。
但問題是,身為“博客”這家公司重點力推的中國娛樂圈、文化圈第一名人,身為博客上關注人數最多達到三千多萬的一位博主,李謙平常的博客文章,實在是不多——但是,隻要他開口,哪怕隻是發幾個字,發一張照片,也會迅速成為全網的關注焦點。
而且,他的博客變動,在當天和第二天,就會通過網絡媒體和紙媒、電媒等,迅速被傳遍全國。
於是,有了他這一篇博文,《秋天的童話》毫不費力的就成為了六月份即將上映的這一批電影中關注度和期待度最高的一部電影。
而等時間到了六月中旬,李謙更是把導筒再次交給孫玉婷,自己則趕回順天府,親自去出席了《秋天的童話》的首映典禮。
當鐘元福略有些尷尬地解釋說,周寶山前兩天跑步崴了腳,所以過不來了之後,李謙置之一笑——劉燕臨跳槽前一年,都不敢往明湖文化去,周寶山壓根兒不敢來見自己,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且不說現在,即便是在將來,彆管他們混到如何的高端大氣上檔次,在一手把自己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捧成了巨星的恩師麵前,也是肯定沒有什麼譜兒可擺的——而據說,現在周寶山的譜兒已經很大了。
在首映典禮上看到了朱強,簡單聊了幾句,問了下《倩女幽魂》的進度,然後李謙讓他晚上留下一起吃飯,他卻直接推拒了,說是準備連夜趕回去。
李謙知道他的性子,也知道金漢的片場規矩,也就隨他去。
隻不過比較苦惱的就是,自己這個男主角抽不開身也就罷了,朱強這個名義上的第一男配也抽不出空來,就將導致接下來《秋天的童話》的宣傳和路演,將會純粹以鹿靈犀和秦晶晶兩個女孩子為主了——似乎多少有些不太合適。
不過說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兩個人倒是都很泰然,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早先去影視城探班的時候,鹿靈犀就說了,“知道你忙,沒敢指望你!”,而等到這次在首映典禮上見麵,秦晶晶又笑著說:“沒事兒,我跟鹿姐沒問題的。你那麼忙,五億的投資呢,哪敢拉著你參與宣傳啊,多浪費時間!”
對此李謙也無奈,但他也的確是不可能拋開《阿凡達》的拍攝不管,跑去幫忙做宣傳。所以,他也隻好叮囑鄒文槐幾句,讓他親自負責壓陣帶隊。
鄒文槐對此完全了然。
他說:“放心吧!我保證那幫院線的人、電視台的人,連她倆的手都摸不到!”
李謙無奈苦笑。
…………
首映典禮上的觀影氣氛很好。
雖然從現場觀眾的反應上,似乎不太看得出來大家對這部電影的觀感,畢竟這部電影的確是平淡如水,也幾乎沒有任何可供驚訝、驚呼或噱笑的地方,但是當李謙回頭看的時候,能感覺到整個放映廳內的那種沉寂的力量。
於是他悄聲跟鹿靈犀說:“都說愛情片是小眾題材,但是你回頭看看,我可以保證,隻要你能讓每一座電影廳在放映的時候都能做到像現在這樣的安靜,這部電影,想不大賣都難!”
鹿靈犀聞言,還真是聽話地回頭看了一陣子。
然後,她似乎是看懂了什麼,又似乎是想到了一些什麼,衝李謙點了點頭。
愛情電影是小眾電影嗎?
不得不承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的。
之所以小眾,就是因為愛情電影幾乎沒有模板可以套——兩部情節雷同、構思雷同、結構雷同的商業大片,隻要換張皮,並且製作精良、特效精彩,就可以同樣大賣。但愛情電影不行。
這世上流傳至今的英雄故事大多有或多或少的雷同之處和驚人之處,但愛情故事,卻各有各的特點。
放到電影上來說,每一部能夠留名影史的愛情片,都有其獨特的敘事語境,也都有其獨特的絕不相同的悲歡離合。
雖然說到底,核心裡的東西肯定還是有套路的,比如小姐後花園贈金,比如窮小子與大家閨秀,比如人鬼之戀,等等。
但每一個愛情故事,要想成功,都要擁有它與眾不同的特質。
而這種特質,隻會來自創作者的獨特構思,而非來自簡便的套路。
所以,愛情電影無法複製,無法大規模的批量生產。
但小眾電影從來都一定會票房不好——最典型的例子,迄今為止,當下這個時空已經上映數年卻至今仍高居全球票房排行榜首位的《泰坦尼克號》,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愛情電影!
雖然特效是它很大的賣點,但它就是一部愛情電影。
而事實上,《秋天的童話》這個愛情故事,無論是另外那個時空的原版,還是當下鹿靈犀執導的這一版,在李謙看來,都是絕對優秀且獨特的。
它有一種複雜的,說不出的,能讓人寧靜和沉思的力量。
平淡如水,但卻能準確地戳中每個人的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地方。
而事實上,在另外那個時空的HongKong,《秋天的童話》這樣一部平淡如水的愛情片,在當時普遍愛看商業片的HongKong,仍然一舉拿下了兩千五百多萬港幣的驚人成績——當年的小馬哥當然夠紅,他對電影初期的宣傳帶動功勞,當然很強大,但換到今天,李謙在國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卻並不比當年《英雄本色》之後的小馬哥差到哪裡去!
而且,好片子就是好片子。
宣傳很重要,但電影本身的質量,才是最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