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潛移墨化(1 / 1)

墨唐 將臣一怒 1129 字 2個月前

隨著墨刊的宣傳,李夫子的不遺餘力的在長安城嘚瑟拉仇恨,惡心曾經的對手,讀書三段論在長安城的影響力逐漸增大。

長安城作為帝都,可以說是大唐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光是書院就數不勝數,況且每年常年都有大量的讀書之人來此遊曆求學,等待三年一次的科舉製。

大唐雖然大開科舉,但是很遺憾,錄取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三年隻有十幾人,有的甚至都不取,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可是偏偏這些讀書人屢次不中,還自命清高,根本不願意放下身段。

“讀書之人千千萬,做官者又有幾人,”

“人在十五至二十五歲,記憶力最佳,是進學最佳時期,超過三十歲,記憶力精力就會逐步衰退。”

………………

周臣放下手中的墨刊,心中糾結萬分,他連續參加了四屆科舉,可惜屢次落第!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他依舊是一事無成,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

而且他明顯感覺到自己精力的衰退,再加上各種家庭俗事的牽絆,更讓他力不從心。

“相公,可有心事!”周氏在一旁擔憂的問道。

周臣搖搖頭,看著周氏年紀輕輕就已經早生華發,家中貧寒無法度日的時候,忍著娘家的白眼上門,這才讓這個家勉強維持下去。

“為夫想放棄科舉!”周臣聲音低沉,用儘力氣說道。他甚至不敢看自己妻子的神情,因為最支持他的就是周氏,此刻的放棄,幾乎讓周氏之前的努力功虧於潰。

出乎意料的是,周氏確實並沒有激烈的反應,反而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輕鬆。

“相公,無論是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持你!”周氏溫柔的說道。

“夫人,你不生氣?”周臣不敢相信道。

周氏搖搖頭說道:“做官與否,妾身並不看重,妾身隻是看相公當時醉心於科舉,自然鼎力相助,而如今相公決定另謀出路,妾身也是一並支持,相公可曾想到過有何打算。”

“為夫決定辦學!”周臣堅定的說道。

“辦學?”周氏皺眉道:“相公並沒有功名,恐怕沒有多少人家的孩童願意前來進學!”

“不!為夫說教並非為考取功名,而是掃除文盲!”周臣道。

“文盲!”周氏詫異道,她雖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是對文盲這個詞也是大名鼎鼎,畢竟這個詞實在是太尖銳辛酸了,而且入木三分。

“一些窮苦人家雖然願意讀書,但是恐怕負擔不起束脩吧!”周氏擔憂道。

長安城居大不易,束脩也是連年上漲,據說太平坊的佟老夫子,曾經教出過十名舉人,他收的學生,每人束脩那可是每年一貫錢。

“為夫當然不會收那麼多,半年一百文,隻教兩門,識字和算學!”周臣將兩本書遞給周氏道。

周臣早有準備,兩本書一本是兒童啟蒙常用的千字文,另一本則是沈鴻才新編的第一部數學,雖然是新書,但是內容極為簡單,乃是常見的加減乘除運算,這對周臣來說,沒有絲毫的難題。

識字,會算數!再加上價格便宜,周臣相信一定會有不少家境貧寒的人願意向學。

夫妻倆一合計,決定就將周家最大的房間,也就是周臣曾經的書房騰出來,作為學堂,開始向掛牌收徒。

大名鼎鼎的周落第竟然要辦學了!這才曲池坊可是引起了不少的轟動!畢竟能夠多年連秀才都考不上,在當地也算是大名鼎鼎了。

“一百文!要我說周落第不但學問不成,做買賣也不成,一百文恐怕就是賠本賺吆喝吧!”

“要我說,周落第的學問恐怕也就值一百文,虧他自知之明,僅僅教人讀書識字,要不恐怕都要誤人子弟了!”

………………

在一旁奚落聲之中,周臣的的學堂終於開張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周家學堂竟然出奇的火爆!整整招收了六十多人!

“先生,我家小子很調皮,要是膽敢不聽話,儘管教訓。”

“先生就拜托你了,我家沒有彆的要求,隻要是先生能讓他識幾個字,把他的算數學好,能夠跟著我做買賣就行!”

“我就世世代代是文盲,但是我的兒子不能是文盲!”

………………

…………

……

周臣站在自家院落改造的學堂門口,看著一雙雙真摯的眼睛,隻覺得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捧著足足六貫錢,周氏喜極而泣,在大唐六貫錢對普通人家來說那可是一筆巨款,而且這隻是半年的束脩而已。

而學堂之中,周臣看著一個個學生手中的筆,陷入了難題。

“夫子,這是鉛筆!是我們買數學書的時候,送的不要錢。”

“不過要使用完了,就要買了,一文錢一根!”

“還有鉛筆刀!就這樣一轉就可以了!”

………………

看著一個筷子粗的原木中間夾著一根細細的墨芯!鉛筆!熟讀墨刊的他當然知道這可是墨家子新式畫技的畫筆,據說中間可是螺子黛,怎麼會如此便宜。

周臣哪裡知道,墨家村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終於弄出了墨芯!而且造價驚人的便宜,這一次為了幫助沈鴻才推廣算學,直接搭配銷售。

“夫子,這是算學送的,可是寫千字文麼?”一個學子怯怯的說道。

周臣看著一個個全身衣服都是補丁的學生,周臣用力的點了點頭。

一支鉛筆直接替代了筆墨硯,而且隻需要一文錢就可以用一個月有餘,再加上可以寫很小的字,甚至可以大幅度的節省紙張,這對寒門學子那可是多大的福音,從此以後,學習的成本恐怕將會降到最低點。

鉛筆的好處很多,卻有一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太軟,很容易讓袖子弄花字體,看著一個個學子為了避免弄花袖子,就從上往下、從左往右一點一點的練字。

周臣看著學生錯誤的寫字順序,幾次想上前糾正,卻最後頹然放棄,畢竟這些學生最大的需求就是識字,又不參加科舉,寫文章,能夠花最少的錢學到知識,才是最大的道理。

很快,類似周臣的學堂長安城很快的擴散開來,並以驚人的速度向關中地區傳播,鉛筆也隨之擴散,彆越來越多的貧寒學子采用。

就像墨頓所言,這不關乎傳承禮儀,而是為了省錢方便。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應該是潛移墨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