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部紀錄片有毒!(1 / 1)

如何評價《我在故宮修文物》?

在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集播放完後,這個問題在微博上被頂上來熱度榜。

點讚最多的回答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們從拍攝手法呀配音呀敘事方式呀之類的分析,認同度最高的是某位網友看完節目後發的一句話,

“這部紀錄片有毒!”

是的,這部紀錄片有毒,讓人欲罷不能的毒。

和《如果國寶會說話》的調皮不一樣,如節目組官宣所言,這是一部很正經的紀錄片,這是個需要靜著心去觀看的紀錄片。

如果說《如果國寶會說話》用了最適合年輕人如今生活節奏的方式去迎合觀眾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那麼這部節奏緩慢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又該如何描述和形容?

為什麼它節奏這麼慢但還是讓心情浮躁的我們能耐心的看完?

為什麼隻是拍攝了一些細碎的生活工作場景,和我們平時上班無異的場景卻讓我們如此感動?

按照以往觀眾的認知,呃,這樣的紀錄片就不在他們的認知範圍之內。

這是個飛速發展快速變遷的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著“快!快!快!”,與時間賽跑,隻為不被時代淘汰。

從前的慢生活早就離我們遠去,但每個人都向往著從前,所以蘇落在《見字如麵》時唱《從前慢》時,唱哭了幾乎每一個粉絲。

但那又如何,慢不下來了,在這個時代裡,你必須得快,再怎麼緬懷那從前的慢生活也無濟於事,熱淚流完後,關掉電視,繼續熬夜苦戰,明天編輯就要催稿了,再不更新書友就真的寄刀片了,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

在這種現代高壓的生活狀態下,人心都是浮躁的,成功學在逼著我們咬著牙前進,

“你在乾嘛?休息一下?你還有空休息一下?沒看到嗎,你身邊的同齡人已經在拋棄你了!”

“你再努力一點,你的月薪能翻倍!”

......

這樣的現實條件下,你跟我說這是一部需要靜靜觀看的紀錄片,你不是在逗我?你奏凱,老子哪有空啊!

沒有在逗你,其實也不需要你心靜,看了之後你的心就會靜下來的。

“這部紀錄片有毒!”就是最貼切的評價,它就是有毒,一部嚴肅正經標準的紀錄片,卻讓每個人看完後都覺得意猶未儘,還想繼續看下去。

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故事,平凡之處最容易見到感動,這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條真理。

那麼反過來呢?

那些看著神秘的,偉大的人未必不平凡,平凡人的偉大之處吸引人,偉大之人平凡之處,一樣的讓人感動。

文物修複師,聽著就覺得高大上,由於鮮為人知,之聽這個職業的名稱就覺得一股神秘的氣息撲麵襲來。

如果用業務能力來當評判標準的話,那些出現在片中的文物修複師們絕非什麼平凡人,他們的故事和經曆真的要說起來,比普通的人要精彩得多了,而在這部紀錄片裡卻一反常態,用逆向的角度讓觀眾們更多的看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和我們似乎也沒有區彆。

打卡,上班。

打卡,下班。

我所在的公司上市了,和我沒什麼關係,媒體隻關注老板的英明與偉大,賺最多的也隻是老板,我隻是個公司裡眾多小文員中的一個,一文不值。

文物重獲新生了,展出時讓遊客驚歎不已,也沒他們沒什麼事,遊客隻會驚歎於文物的精美與曆史沉澱下來的厚重,哪個人會去主動去了解,為了讓這件國寶出現重新綻放光芒,背後有著什麼樣的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什麼樣的努力。

在這點上,他們和我們似乎是共通的,除了老匠人們身上那股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的名為淡泊的氣質以外......

這就是境界差距了。

擇一事,終一生。每個從業者的最初幻想,也是最終幻想,找到一份自己最喜歡的工作,然後乾他娘的一輩子,誰不希望這樣?

現實卻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哪怕你再喜歡這份工作,三個月不出成績那你就該走了。

所以看著這部紀錄片,觀眾們會很羨慕那些在故宮修文物的手藝人。

文物修複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工作,這個過程就像參禪,需要心靜,他們卻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總能在被人遺忘時樂嗬嗬的逗著貓。

當匠人的本真與物的本質相遇,物我兩忘的境界就產生了。

匠人們對職業的熱忱和熱愛賦予了文物溫度和靈魂的同時,這些文物也在影響著匠人。

日複一日的修繕文物,在擦亮器具的過程中,他們自己的麵貌氣質也發生改變,仿佛有什麼在他們身體內部也被日複一日地擦亮,他們沉入工匠無名無我的廣闊的時空中,麵目變得沉靜,在這樣的時空中,個人變得渺小,但卻以另一種方式接近永恒。

或許這就是這部看似平淡枯燥的紀錄片卻讓觀眾們紛紛嗷呼“我中毒了”的毒因所在吧。

“我也想去故宮修文物!”

“大概這就是我最向往的生活了,選一件自己熱愛的事情,乾一輩子!”

“故宮文物修複院還招人嗎?我要報名!”

“請問去故宮工作需要什麼條件!”

“我看出來了,這絕對不是什麼正經的紀錄片,而是故宮文物修複院的招工宣傳片!”

網友們的評論留言裡總是帶著調侃的意思,當然不是真的每個人都對文物修複工作有多熱情,隻是向往著那種生活與工作的狀態罷了。

《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一集之後就火了,這和蘇落的影響力也有很大的關係,至少許多專家是這麼認為的,換一個人拍的話,這樣的片子不可能受關注,哪怕它拍得再好。

“片子是拍得是真的很好,平凡中見偉大,偉大中見平凡,真摯動人,很有感染力,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創新,但是如果不是蘇落在年輕人群體中的影響力巨大,很可能會成為一顆遺珠吧。”

“是啊,如果不是因為蘇落,大概沒人會去看這樣的紀錄片吧?”

嗯,如果他們知道前世這部紀錄片播出後其實反響平平,卻在某年輕人聚集的某網站上被熱捧才突然走紅,大概就能明白那個世間最樸素的道理了,能火,最本質的還是因為本身足夠動人,在這個絕對最主要的因素前,其他的都是不值一提的。

當然,任何的解釋與分析,都比不過機製的網友那一句,

“這部紀錄片有毒!”。

有一種,讓人隻需要觀看十分鐘,就會為之瘋狂,欲罷不能的“奇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