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聚陰池(1 / 1)

歸一 風禦九秋 1801 字 18天前

猜到了問題的所在,吳中元沒有再說什麼,李家應該也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要不要設法改動,得他們拿主意。

李偲的爸爸拿起茶壺為吳中元倒茶,說的是彆的話題,沒有再提這茬兒。

李家人的反應也在吳中元的意料當中,李家為先人遷墳無疑是受到了高人的指點,至於這是什麼樣的高人,因為什麼指點李家,以及遷墳所引起的直接和間接後果,他一概不知,但李家人應該是知道的,至少李偲的爸爸應該知道。

又閒聊了十來分鐘,吳中元抬頭看向宛山海。

吳中元的舉動被李先生看在眼裡,知道他想走了,猶豫過後衝太太使了個眼色,李太太會意,借故帶著李偲往彆處去了。

宛山海想留下,但李先生看了他一眼,他隻能識趣的到彆處散步去了。

待三人離開,李先生重歸正題,“小吳,像我們家的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到最後會不會影響到家人的安全?”

吳中元沒有立刻回答,李先生的想法不難揣度,他擔心對祖墳的再次改動會影響到對他們有利的一麵,同時也擔心一直這麼下去,最後倒黴的會是他們。

吳中元不回答,李先生就一直在看著他,等他回答。

“空手來,孤身去,善惡終有報,有借必有還。”吳中元說道,這是寫在堪輿三十六法扉頁的一段話。

吳中元說完,李先生的臉色不太好看,前兩句沒什麼實際意義,第三句他也不怕,因為沒乾過什麼缺德的事情,令他憂心的是最後一句,有借必有還,他現在如此富有,萬一不是命裡該有的,而是借來的,以後豈不是要還回去?

“李老板,為先人遷墳之前,您的運勢怎麼樣?”吳中元問道。

李先生含混的應了一聲,沒有正麵回答。

“解鈴自有係鈴人,當初做這件事情的人應該最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時候不早了,我也該走了。”吳中元站了起來。

李先生也跟著站了起來,“小吳,辛苦你了,有機會再來喝茶。”

“好的。”吳中元離開亭子,往大門的方向走去。

李先生沒有跟著,而是衝遊蕩在不遠處的宛山海招了招手。

走到門口時吳中元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李先生和宛山海已經跟了過來,宛山海的手裡拿著個很大的牛皮信封,信封是卷起來的,裡麵裝的應該是錢。

吳中元可以佯裝不知道信封裡裝的是什麼,隻要走出這個門,宛山海就會把這錢給他,但他沒有這麼做,因為李先生是很有誠意的,如果沒誠意,就會直接把這錢給他,他自然會推辭不受,李先生讓宛山海轉交,為的是避免讓他尷尬,隻此一舉,誠意十足。

等到李先生和宛山海走過來,吳中元衝李先生說道,“李先生,我不知道當初是誰指點了您,您跟那個人又是什麼關係,但是恕我直言,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六畜興旺是興盛之兆,雞犬不寧可不是。”

吳中元說完,李先生麵色大變,他是聰明人,焉能聽不出吳中元的言外之意,雞犬不寧是吳中元婉轉的說法,其實他家是雞犬不留。

見李先生麵色難看,宛山海不悅的看向吳中元,“你說什麼呢?”

“走吧,彆拿人東西。”吳中元轉身先走。

宛山海氣惱的看了吳中元一眼,又歉意的看向李先生,猶豫過後將那牛皮信封塞還李先生,“李叔,對不起哈,我們先走了。”

宛山海快走幾步,追上了吳中元,還沒來得及埋怨,後麵傳來了李先生的聲音,“小海,小吳,彆急著走,留下吃晚飯。”

對於李先生的挽留,宛山海很意外,而吳中元則很為難,他之所以為難是因為李先生突然留他吃晚飯,無疑是想跟他把事情的始末和盤托出,但他卻並沒有把握在知道了實情之後處理好這件事情。

李先生既然挽留,宛山海就拉著吳中元又回去了,說是吃晚飯,其實現在根本就沒到飯點兒,李先生和吳中元又坐回了亭下,而宛山海則又去附近散步去了。

“小吳,這件事情有些複雜……”

不等李先生說完,吳中元就打斷了他的話,“李老板,有些事情就算我知道了真相,也不一定能處理好。”

聽了吳中元的話,李先生讚許點頭,這年頭兒都是有一說十,像吳中元這種有一說一的人已經不多了。

李先生每次思考,都會拿起茶壺為吳中元倒茶,這次也不例外,他在趁機斟酌要不要在吳中元知道了實情也不一定能處理的情況下,仍然對他說出實情。

很快,李先生的思考就有了結果,“當年幫忙選址的那個人已經找不到了,如果這個鈴鐺真有問題,隻能麻煩你幫忙解下來了。”

吳中元習慣性的想要點頭,但他忍住了,這時候點頭,會被李先生誤會他答應了。

“我也隻能試試,至於能不能解下來我一點把握都沒有,”吳中元實話實說,“另外,彆的細節我沒必要知道,但這個人幫你選址的動機我得知道,是你花錢請他幫忙,還是他欠你人情主動幫忙?”

“都不是,”李先生搖了搖頭,“是交換,他看上了我手裡的東西。”

吳中元沒問是什麼東西,因為那跟這件事情無關,他關心的是對方出手的動機,如果這個人欠了李先生的人情,那他絕不會害李先生。如果是李先生花錢請對方幫忙,這個人應該也不會不負責任不顧後果,畢竟拿了李先生的錢。但李先生和這個人的關係很一般,對方隻是想要他家的一件東西,這就有可能乾出殺雞取卵的事情。

“他選的那塊墳地離這兒遠不遠?”吳中元問道。

“開車半個小時。”李先生說道。

“走吧,去看看。”吳中元站了起來。

李先生早有此意,跟李太太知會了一聲,又跟宛山海打了聲招呼,讓他留在這裡,晚些時候一起出去吃晚飯。

李先生有好幾部車,可能是考慮要走山路,便選了一輛吉普車,出了市區之後往南走,十幾公裡之後,拐道向東,進入山區。

自山中圈繞了五六裡,李先生停下了車,抬手東指,“就在那裡。”

吳中元循著李先生所指,看到了那處位於水潭北岸的孤墳,這處水潭不是天然的水潭,而是開山采石挖出來的大坑,水潭周圍全是碎石,北麵是被挖空一半的山體,原本裸露在外的石頭山體被人為的潑灑了大量的綠色油漆。

“這裡什麼時候停工的?”吳中元問道。

“應該有十幾年了,”李先生說道,“國家重視環保不讓挖山取石,采石場就關了。”

“為什麼要潑上綠油漆?”吳中元不解。

“前幾年有領導下來視察,要從這西麵的公路路過,擔心光禿禿的被領導看見,就連夜塗上了綠色。”李先生說道。

“下葬的時候,這處水潭就已經在了?”吳中元指著下方的水潭,這時候是傍晚五點多,天色已經開始暗了下來,自高處俯視那處水潭,潭水呈黑灰色,深不見底,周圍亂石嶙峋,著實瘮得慌。

李先生點了點頭。

吳中元沒有再問,這是他第一次堪輿風水,很生疏,需要努力回憶書上的內容,與眼下的地形地勢進行對照和比較。

十幾分鐘之後,吳中元問道,“水潭下麵是不是有泉眼?”

“應該有,這些年一直沒見它乾過。”李先生說道。

“水裡有魚嗎?”吳中元又問。

“沒見到過。”李先生說道。

吳中元沒有繼續發問,此時他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這處水潭陰氣很重,這既是他的感覺,又是他觀察的結果,由於水潭地勢很低,不管是東升的朝陽還是正午的烈日或是傍晚的夕陽,都照不到水麵。

對於這種水潭,堪輿三十六法上稱之為聚陰池,由於陰氣太重,水裡應該不會有魚,即便有,也隻能是鯰魚。至於為什麼隻可能有鯰魚,他不清楚,因為書上沒寫。

確定這裡是處聚陰池,也就有跡可循了,因為聚陰池唯一的作用就是聚集陰氣,水屬陰,雖然犯凶,卻也旺財,陰氣越重,財運也就越旺。

但這處聚陰池的麵積並不大,效果應該不會太明顯,應該還有其他的陰氣來源。

堪輿,不但要看近處,還要觀察遠方,環顧四方,並沒有見到什麼特殊的地勢,隻在南麵數裡之外有一根粗大的煙囪。

“冒煙的是發電廠?”吳中元抬手南指。

“不是,是火葬場。”李先生語帶顫音。

吳中元恍然大悟,“走吧,回去。”

見吳中元神情,李先生猜到他已經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上車之後,小心探問,“問題出在哪兒?”

吳中元沒有回答李先生的問題,“把周圍的亂石往水潭裡填一些,令水位升高,讓太陽能夠照到。”。

“不需要搬遷?”李先生問道。

吳中元搖了搖頭,“不能動了,沒有了它們的庇護,你和你的家人會立刻受到陰氣的反噬。”

李先生不明所以,疑惑的看著吳中元,“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這是一處聚陰池,他選址選在這裡,為的就是讓兩位老人的遺骨承受更多陰氣,以此影響增強你的財運,火葬場發出的陰氣會向四麵八方飄散,飄到這裡被北麵的山體擋住,折入水潭,”吳中元說道,“如果我猜的不錯,夏天刮南風的時候你的財運會格外旺盛。”

李先生瞬間額頭見汗,因為吳中元說對了。

“小吳,我還是不太明白。”李先生說道。

吳中元想了想,說道,“這種做法其實是掠奪和盤剝,把路人抓起來幫你乾活兒,現在有人幫你頂著,路人雖然心存怨氣卻沒法兒造反,但他們總有頂不住的那一天。”

李先生開始擦汗了,“那人,那人……”

“那人隻想要你手裡的東西,沒管你的死活。”吳中元說道。

李先生是真的害怕了,握著方向盤的手都在顫抖。

事情有了眉目,吳中元輕鬆許多,“那人從你這裡換走了什麼?”

“他來了兩次,”李先生不敢再隱瞞,“第一次換走了一件奇怪的鐵器,第二次換走了一塊兒白色的玉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