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 明燈(1 / 1)

匠心 沙包 1334 字 18天前

晚上,許問沒有留在平鎮,而是驅車回去了許宅。

平鎮是有夜市的,晚上也很熱鬨,許問等到夜市快結束時才動身,從喧鬨的通明燈火回到安靜的黑暗中,他的耳邊仿佛還殘留著無數的笑鬨與驚喜的歡呼聲。

平鎮展銷會確實是花費了很多心力準備的,無數古老的技藝在此處儘情綻放。

許問拍了很多照片,也自己上手嘗試了一些。

有些攤位或者小店除了展示以外,還設置了活動區,讓遊客親自上手自己製作一些東西。

除了傳統最常見的陶藝以外,還有燈籠、紙傘、雕版等等。

攤主親自上手,教你怎麼製作燈架、怎麼調製糨糊、怎麼將棉紗覆在燈架上,最後繪上彩繪。

這是比較完整的過程,如果不想麻煩,也有現在的白紙燈籠,可以直接在上麵做畫,製成成品。

許問就在這個攤位上試了一下。

他選的當然是全套工藝,還選了最難的雙層宮燈。

這種宮燈的燈架用的不是竹子,而是木頭,還需要比較好的木頭材料,對韌性需要很高,這樣才不容易變形。

連木不用釘,隻用榫卯,這是許問極為擅長的,燈籠師傅隻教了個大概,他就稍微思考了一下,開始動手製作。

來這裡玩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師傅也是把這一大兩小當普通人看待的,這時候一看,眼睛就直了。

許問在木匠這一行,已經能入殿堂,他精擅十八巧,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他做出來的東西與師傅說的不大一樣,雖然並不脫規則,但就是與眾不同。

師傅一開始還在教,不久就閉了嘴,一邊心不在焉地照應著其他人,一邊盯著許問,看他動作。

最後許問做完,把燈架拿到他麵前,他接過來翻來覆去地看,目光極為驚喜。

不過他什麼也沒說,沒多久就把燈架還給了他,教他怎麼剪貼窗紗,進行裱糊。

裱糊工作也是許問熟悉的,不過以前學的都是裱畫,表麵平整,需要注意的是其他細節。

儘管如此,他還是很快就掌握了師傅說的,裱得相當漂亮,每一部分的窗紗都非常平整,沒有一寸浮凸或者翹起,邊緣不露一點縫隙,完美得驚人。

“漂亮!”師傅終於忍不住讚出了聲,問道,“你是哪家的孩子吧?不,這水平,已經不是孩子了,在家裡也能獨擋一麵吧?”

“確實是學過的。”許問承認,笑得溫和而謙虛。

“嗯……”師傅打量了他一下,突然問道,“那我再教你一種,你來試試?”

“好啊!”許問當然不會拒絕。

師傅教的,是走馬燈的一種。

走馬燈很多人都很熟悉,點起蠟燭之後,它外壁上的圖案會不斷旋轉,像行人走馬一樣,因此得名。

許問有所聽說,知道這大概是個什麼東西,但是沒仔細研究過。

這位姓溫的師傅笑了起來,擦擦手,把其他顧客交給了自己的徒弟——他一家占了兩個鋪麵,徒弟數量在一路走來看見的師傅裡也算多的,有點讓人意外。

畢竟燈籠這個東西,在大部分人看來都是馬上就要被電燈完全取代了的。

溫師傅先教他走馬燈的原理。

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燈籠內部形成一個小小的結構,當燈內點上蠟燭的時候,燭火產生的熱力會造成氣流,讓輪軸轉動。

輪軸帶動周圍的剪紙,不斷轉動,於是燈壁上的影子也就會不斷變化了。

當然,也有用輪軸直接帶動燈壁的,但燈架比較重,往往需要更多的動力,所以這種情況常常使用高梁秸杆製作的燈架,自重比較輕,轉起來會更容易一點。

溫師傅教許問的是綜合了這兩者的改進版,雙層輪軸,裡麵的剪影架能轉,外麵的燈壁也能轉。

而且他做的這個燈架還是木製的,非常結實,不用擔心隨便就會壞掉。

然後,許問在溫師傅身上得到了熟悉的感覺。

他能做到這樣,一方麵是因為他對輪軸與燈籠本身的結構進行了改進,熱力更好彙聚,能產生更大的功效。另一方麵,是因為他的技術足夠好,每一個零件都打磨得極為精準,能極大地減少相互作用時的摩擦力。

於是許問也知道了他把這個教給自己的原因——至少是原因之一。

他看出了許問在木工上的造詣,看出了他能做到。

許問確實可以。

在他看來,溫師傅是一個墨工的水平,但他已經天工一境了。

他順利完成了溫師傅教他的每一項工作,更青出於藍,完成得更加出色。

最後,燈籠完成,蠟燭點起,微黃的光芒穿過燈籠表麵,往四周透射著蒙蒙的光暈。燈壁上,雙層燈影向著不同的方向旋轉,相互輝映,生動地講述著一個無聲的小故事。

“哇!”旁邊有媽媽帶著小孩路過,正好看完了最後一個過程,發出了驚奇的感歎。

她小跑到桌子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它看,把這個幽默又易懂的小故事看完,發出了格格的笑聲,接著又盯著燈籠,仿佛已經完全被它迷住了。

“做得太漂亮了。”溫師傅也在看著那個燈籠,眼中難掩欣賞,接著他又以同樣的目光看向許問,問道,“學了很長時間吧?”

“多謝溫師傅教導。”許問沒有正麵回答,鄭重地道謝。

雖然不屬於十大門類之中,但他確實又學到了一個新技能。

榮顯和高小樹也在旁邊做燈籠,他倆做的比許問這個簡單,做得也非常起勁。

他倆在做的燈籠非常符合他倆個人的特色。

榮顯天馬行空,充滿了奇特的想象;高小樹極為專注,工作起來就好像踏進了隻有他一人的世界,每一個細節都紮紮實實,做得極其之好。

他倆都是初級木工,學過十八巧,底子很好。

溫師傅教完他們製作基礎,他徒弟就沒什麼可做的,抄手站在一邊,看上去還挺佩服這兩個小孩的。

“溫師傅,你覺得這燈籠,還做得下去嗎?”

許問移開目光,環視四周。對這項手工活感興趣的人的人還挺多的,很多人都會心動,掏錢買盞紙燈籠,在上麵塗鴉畫畫,高高興興地拎走。

店裡還有那種手捧的蓮花形小燈,買這個的人也很多,回頭可以放在水裡,為生者祈福,寄逝者哀思。

但可想而知,這都是因展銷會而生的,蓮花燈放了就沒了,白紙燈籠被帶回家沒多久之後,也會被扔進垃圾堆裡,同時扔進去的,還有今天晚上產生的濃濃興趣。

畢竟,這隻是玩物,現在人們真正用來照明的,隻會是電燈,更方便、更安全、也更耐久。

“為什麼做不下去?”剛剛有人來買蓮花燈,溫師傅做成了這筆生意,一邊收錢,一邊反問許問。

“就說這個燈。”他拎起一盞燈,展示給許問看,“注意了它的材料嗎?玉米做的,可以自分解。放進水裡一段時間,就會化了,不會給河水造成任何汙染。這種環保型,專門用來放燈,用了什麼也不用擔心。這是我一個徒弟,從貓砂得來的靈感。”

“這種呢?”他又換了一盞給許問看,“是香薰型。也可以漂在水上,但防水。點火之後,它在照明的同時,會非常緩慢地揮發,散發出怡人香氣,一夜之後,燈滅香散,不留蹤跡。”

溫師傅沒正麵回答許問的問題,隻舉了兩個例子。許問若有所悟地看著他。

“跟不上時代就要被淘汰,但為什麼跟不上時代?時代在變,我們也跟著變唄。”

溫師傅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