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必須要出重拳!(1 / 1)

啟明1158 禦炎 1140 字 2個月前

第1202章必須要出重拳!

成都朝廷的高層普遍脫離群眾,也不太樂意和群眾有什麼接觸,居住在自己的高端圈子裡,就像生活在一座象牙塔裡一樣開心愉快。

唯一讓他們感到不愉快的就是蜀錦生意做不起來了,沒錢賺了。

但是對於民眾失業沒收入沒飯吃的事情,他們毫不在意,或者說他們甚至都不知道,直接接觸群眾的都是低下的辦事官員、小吏,隻有他們知道實際情況。

小官小吏們報告什麼,他們就認為是什麼,指望他們親自進入民間和百姓親切交流搞清楚實際情況,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

高官和民眾之間的距離說是空間的距離,但更可以說是階級的距離,說是無限小,但實際上無限大。

而底層辦事官吏們更願意討好自己的上級,粉飾太平,歌舞升平。

麵對成都街頭出現失業人群的時候想到的不是解決,不是上報,而是隱瞞,隻要隱瞞不讓上級知道,那就歲月靜好,萬事大吉。

所以當街頭開始出現失業人員的時候,他們覺得什麼事情都沒有,所以沒有行動,也沒有向朝廷報告街頭發生了什麼,脫離群眾的高官們也什麼都不知道,後知後覺。

當街頭失業人員開始因為餓肚子而小規模偷盜、搶掠的時候,他們當中的極少數人覺得可以行動了,但大部分人卻十分消極,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橫豎隻是幾個刁民鬨事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抓起來完事兒。

當街頭失業人員結成團夥進行集團犯罪並且大有把事情直接鬨大的趨勢的時候,辦事官吏們麵對成群結隊的刁民們感到恐懼,覺得他們或許可以做點什麼,但是他們人手不足,很多事情已經做不到了。

等洪武六年七月成都爆發一千五百多人參與的米騷動的時候,當成都城內七家米店遭到民眾暴力搶奪、多名糧商被憤怒的民眾拳腳相加乾死的時候,底層辦事官吏們意識到他們當初或許可以做點什麼,可是已經太遲了。

麵對民眾的怒火,他們束手無策。

成都城內發生的米騷動很快就強化爆發了。

原本是數個搶掠團隊共一千五百多人對七家米店的搶掠行動,但是這些人搶到米糧之後,原本懾於官府威懾力不敢行動的其他成都居民也蠢蠢欲動,在黃昏時分加入了米騷動的隊伍當中。

一千五百多人的騷動隊伍很快擴充到五萬多人,整個成都城內都遍布搶掠米糧的隊伍,且一開始是搶掠米糧求生存,但是很快就演變成了對一切肉眼看得見的東西的搶奪。

成都城內的多條商業街和多家店鋪遭到毀滅性的衝擊和搶掠,甚至還有人放火,騷動之中,也有不少民居遭到了衝擊,一些民眾被搶劫,被殺死,情況十分混亂。

而成都城內的最早的一批米騷動行動者在搶奪米糧之後害怕成都朝廷的報複,所以就逃出了成都,他們的出逃將成都發生米騷動的消息帶到了周邊城鎮。

於是米騷動擴大化了。

米價翻倍上漲的地方絕對不僅僅隻是成都而已,除了成都之外的很多城鎮的米糧價格都連著漲了三個月,勢頭十分凶悍,而這些地方的失業工商業人員也被米糧價格折磨的痛不欲生。

成都米騷動的消息傳來,打開了他們心中暴怒的閥門,怒火開始噴湧,人們開始向米糧店鋪發起衝擊。

那些大腹便便麵容醜陋的糧商們很快就被暴怒的失業者們掛了東南枝,糧食被搶光,店鋪被燒光。

洪武六年七月上旬,繼成都發生米騷動之後,廣都縣、靈泉縣、郫縣、金堂縣、晉源縣、江原縣、平泉縣等縣的縣城紛紛爆發規模不等的米騷動,大量失業人員參與進來。

之前工商業越發達的地方,失業者就越多,失業者越多,米騷動的爆發強度就越大。

且一開始米騷動全部都是針對米糧店鋪的行動,然後就開始發展成為對商業店鋪的無差彆攻擊。

參與者從數百人到一千多人不等,也有個彆縣城出現兩千多人的大規模騷動,他們將城中米糧店鋪搶掠一空,將可惡的糧商殺掉,進而搶紅了眼,失去了理智,對城鎮進行大肆破壞,甚至出現了零元購行為。

官府對此束手無策,一些膽小的官員甚至躲在官衙裡不敢出來,除了派人向成都求救之外彆無他法。

而到七月中旬、下旬的時候,米騷動的規模進一步擴大,由成都府向漢州、彭州、懷安軍、簡州、隆州、眉州蔓延,各地都因為米價的普遍上漲而導致民怨沸騰,最終引發米騷動。

這一波大規模且持續蔓延的米騷動將川蜀政權的上層統治者嚇得不輕。

儘管他們在心理上已經脫離群眾很遠很遠了,但是民眾的怒火一旦爆發,是可以用物理方式縮短上層和底層之間的距離的。

他們第一次麵對如此大規模的群體性暴動,心中充滿了不解、擔憂和恐懼。

趙不息剛剛登基不久,正忙著和高官們處理軍隊擴編的事情,視線都放在軍國大事上,根本沒空顧及這些小事,然而當小事驟然擴大變成大事的時候,趙不息也慌了。

成都城內民眾的憤怒呼聲甚至可以傳到趙不息的耳朵裡。

他連忙找來了滿朝文武大臣進行商議,詢問解決這件事情的方法,大家商討來商討去,直接把這件事情定性為了造反。

是彆有用心的人在造大宋的反,造好不容易浴火重生的大宋朝廷的反,這是非常惡劣的一件事情,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接受的事情。

這絕不是簡單的民變,這是一群米賊!

必須要出重拳!

於是吳璘提出的方法得到了普遍認同——出兵鎮壓。

倒不是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馬永康的一名部下提到一點,說他最近聽到不少風聲,說這些在城池裡麵鬨事的亂民都是些失去生計的原先的機戶和商鋪中的從業人員,因為紡織工廠和大量商鋪的倒閉,讓他們沒了生計,不得已上街鬨事。

他們原本隻是想有口飯吃,朝廷給他們一口飯吃也就是了,另外可以用過去朝廷使用的老方法——一旦出現生活沒有著落的流民群體,那就把他們全部招募入軍隊管起來,總好過打打殺殺。

“吳相公眼下正是需要擴充軍隊的時候,陛下下詔讓這些亂民歸順朝廷,酌情編入軍中,則萬事大吉,何苦大開殺戒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