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諸位,可有願意與我同行的?(1 / 1)

啟明1158 禦炎 1329 字 2個月前

第1516章諸位,可有願意與我同行的?

有了蘇詠霖的調和與保證,周翀便沒有那麼多的顧慮了。

他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回去之後會做好一係列的先期工作。

吏部整體並入組織部、不裁撤什麼官員是進行這項改革的前提條件,周翀必須要做出一係列的應對措施,不僅要讓吏部沒話說,組織部內部也不能有什麼抗議的聲音。

總而言之,他需要兼顧方方麵麵的利益,防止阻力過大影響到改革本身,想要做好這件事情並不容易。

當然,這也是後話,是當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解決這件事情光解決深層次問題還不行,也要在表麵上正大光明的把迫在眉睫的立太子之爭給解決掉。

從吏部開始蔓延的對蘇詠霖立太子一事表達支持的群體為數不少,目前來看還是一群中低級官員,中上層官員還沒有幾個公開表態支持的,似乎都在顧慮著什麼。

膽子大一點的,如孔茂捷和周翀,也沒有公開做出什麼表態,顯然中高級官員對這種事情懷有更多的想法,也更加不容易做出什麼表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蘇詠霖並沒有那麼簡單就能得知自己的這些官員們到底懷揣著什麼樣的想法,但是他覺得會露出馬腳的人始終是忍耐不住自己的欲望的。

比如潘勇建,雖然看上去從未表露過自己的公開態度,但是稍微一調查,就能查出一堆黑曆史,很容易就能讓蘇詠霖鎖定目標。

之所以沒有現在出手,隻是蘇詠霖還想等等看眼下究竟還有多少人懷揣著對未來的惶恐不安,以及這種惶恐不安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響理念。

順便也能讓他發現一批隱藏在人民內部的敵人,好把他們的一切都給調查清楚,把他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讓他們無處躲藏。

孔茂捷和周翀秘密離開之後,並未引起什麼人的注意。

而在此之後,七人決策小組中的其餘四人也懷揣著各種各樣的想法秘密前來拜見蘇詠霖。

他們當中態度最溫和的是蘇詠霖的內閣首輔陳到。

他十分溫和的勸誡蘇詠霖不要立太子,否則會在整個複興會群體當中引起巨大的思想混亂,會讓明國好不容易營造的局麵毀於一旦。

他從蘇詠霖和大明國的切身利益出發,勸說蘇詠霖不要聽信某些人的說法,覺得立太子就能怎麼樣,事實上立太子也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

他們當中態度最不溫和的是辛棄疾。

蘇詠霖本以為辛棄疾身居高位那麼多年,從十八歲的熱血少年到三十而立的中年男人,怎麼著也該更加沉穩了。

結果顯示,辛棄疾並未忘記十八歲那年的熱血。

“當年我曾對您說過要去投宋的事情,這是後來您用來打趣我的慣用手法,也是我深深感到羞恥的事情,那麼多年過去了,我以為我已經忘了這件事情,但是我並沒有。

這幾日我輾轉反側,晚上睡不著覺,然後就坐起身子來思考,如果說您因為這一次的生病而決定立太子來穩定人心的話,那麼我會感覺這十幾年的奮鬥白費了,還不如去投宋,反正結果都一樣。”

辛棄疾十分氣憤的麵對蘇詠霖,勇氣十足。

這讓蘇詠霖倍感欣慰。

這至少證明自己一手提拔起來並且一直團結在身邊的核心力量並未變質,這七個人的確有值得自己托付大事的操守的存在。

曆經風風雨雨,還能在自己麵前說出這樣的話,表明自己的態度,這實在是一件讓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這七個人的表態,讓蘇詠霖一掃因為潘勇建的墮落而感到憂鬱的情緒。

怎麼說呢?

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麵同時存在於一枚硬幣身上,至於到底是正麵還是反麵,在它落地之前,沒人知道。

蘇詠霖也不知道。

隨著時間推移,關於立太子還是不立太子的爭論在朝中越發的激烈,很多人都沒有繼續閉口不言,而是正大光明的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讓蘇詠霖欣慰的是,絕大部分人都認為立太子是不對的,有違蘇詠霖自己作出的政治承諾。

在大家都希望他立太子的時候,他表態自己不立太子,要做終皇帝,把調子起的那麼高,要做一個另類的千古一帝,那麼現在又要食言而肥,這是千古一帝的作風嗎?

沒人願意接受這種結局。

剩下來的少數人無非是覺得他們摸準了蘇詠霖的私心,覺得蘇詠霖私欲膨脹無法遏製,所以特地試探一下大家。

他們覺得這是好機會不能放過,一旦放過了,下一次蘇詠霖鼓起勇氣想要變質就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他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劣勢處境的機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了。

所以機會不能放過。

蘇詠霖那邊越是不發聲,越是繼續用病休的理由待在皇宮裡不出來處理政務,這幫人就越是認為蘇詠霖應該懷揣著莫大的私欲在等待著最終的結果。

因為如果蘇詠霖不高興,是會立刻發動大清洗的。

所以說哪裡來的偏見呢?

蘇詠霖明明是個性格溫和而又講究團結友愛的人,從來不會欺淩比他弱小的人。

大清洗是最後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難道有人會為了大清洗而去大清洗嗎?

隻能說有些人太過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了,而這注定會讓他們失去一切。

麵對著詭異的局勢,潘勇建是徹底的坐不住了。

他左思右想,覺得在朝廷局勢如此尖銳的時刻,已經容不得他這樣的人繼續躲在後麵一言不發了。

小弟們可以衝鋒陷陣,但是他們需要引導,需要一個領導人告訴他們該往什麼地方衝鋒陷陣,必要的時候,領導也要站出來鼓舞人心。

否則小弟肯定會跑。

深諳這一點道理的潘勇建決定動起來,將之前這段時間自己聯係到的“同誌們”都給喊上,大家一起上表給蘇詠霖,表態絕對支持他立太子。

事情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到了要見分曉的時刻,膽小鬼一旦後退,一切前期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富貴險中求,大家想要潑天的富貴,就要從冒險中追求,敢不敢?

而他所謂的“同誌們”在聽到這個建議的時候,都一起犯了難。

除了吏部考功司員外郎李樂已經跳出來了之外,宣傳部副主任周維、軍務部紀律司副主事閔銳、庶務部民政司副主事毛向文、宣徽院副使楊光、尚書左司郎中裴康、吏部稽勳司郎中金宇等人都不太願意跟著他一起跳出去。

他們各自有各自的顧慮。

主要經過第三次大清洗之後,不少人實在是被蘇詠霖的雷霆果斷給嚇到了,他們確定蘇詠霖不會對他們網開一麵,所以也不太敢冒頭挑事。

所以儘管潘勇建利用自己江南老人的身份接觸了不少同僚,但是大部分人態度堅決,不參合,少部分人態度曖昧,有所搖擺。

真正向他伸出援手的江南老人居然隻有周維一個人。

不過潘勇建並不覺得失望。

因為他相信大家心中還是有想法的,隻是被蘇詠霖嚇到了,一旦蘇詠霖自己的立場軟弱,那麼大家的心思會立刻活泛起來,會立刻湧現出數不勝數的“激進者”。

眼下,是他要做這個勇於衝鋒的排頭兵,把大家心中的勇氣勾出來。

“凡事都要有第一人,若是沒有人願意做這個第一人,那麼就由我來做這個第一人!我將向陛下上表,正式恭請立皇太子!諸位,可有願意與我同行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