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會師城下(下)(1 / 1)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521 字 2個月前

西華本也是一個侯國,光武皇帝封他的姐夫鄧晨為西華侯,後因無嗣而國除,複改為縣。

說起西華,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名叫戴封,濟北剛人,本朝和帝時人。這個人真是一個“至誠君子”,未出仕時在路上遇到盜賊,財物悉被略奪,唯餘縑七匹,賊沒有發現,戴封追上去給他們,說:“知諸君乏,所以送給你們。”賊驚道:“此賢人也。”儘還其器物,後來出仕,對策第一,被擢拜議郎,再遷西華令,時汝、潁有蝗災,獨不入西華界,汝南督郵行縣到,蝗蟲跟著大至,這可能讓這位督郵很沒麵子,當天就離開了,而他一走,蝗亦頓除,一境奇之。起蝗災的時候通常大旱,這一年不例外,又逢上大旱,戴封禱請無獲,乃積薪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於是遠近歎服,都認為他是有德行的人。

戴封的故事,荀貞是聽荀衢說的,聽後也是嘖嘖稱奇,為何獨西華無蝗他搞不清楚,但是這場暴雨他卻可以肯定是來得湊巧,如果來的不湊巧呢?他當時很想問問荀衢:“若是戴封被火燒死了,還會‘遠近歎服’麼?”儒家講“天人感應”,“邦大旱,毋乃失諸刑與德乎”?因為光武皇帝之故,本朝盛行讖緯之學,天人感應之說更是被絕大部分的儒生奉信,所以這個問題荀貞最終還是沒有問出口。

屯兵西華城下,荀貞不覺回憶起了在他求學時發生的這一段小故事。連著兩天,他陪著皇甫嵩出營登高,觀望西華城防和城外兵營的動靜。五天後,朱俊、孫堅率部來到,汝南太守趙謙隨軍至。趙謙年有四十多歲,這陣子他連戰連敗,東躲西藏,麾下郡兵死傷殆儘,十不存一,日子過得艱難,氣色很不好。荀貞與他相見,以子侄輩的禮節行禮,並奉上荀爽的問候。

聽到荀爽的問候,趙謙自覺沒有臉麵,長籲短歎,拽著胡須,苦笑說道:“連戰連敗,全郡陷落賊手,生靈塗炭,愧對天子厚望,我沒有顏麵活於世間了!”趙謙是蜀郡人,口音很重。他家世代簪纓,其祖趙戒曆仕安、順、衝、質、恒五帝,司空、司徒、太尉都當過,其從父趙典,與李膺、荀昱等並列“八俊”,曆任兩千石,延熹九年,舉荀爽至孝,其弟趙溫胸有大誌,初為京兆郡丞,歎道:“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嫌郡丞一職低微,遂棄官歸家。

皇甫嵩安慰他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汝南賊二十萬眾,公以些許郡兵支撐到現在很是不易。我等對汝南地形不熟,公向有清名,深孚汝南民望,還要多賴公之助才能破賊定亂。”

趙謙說道:“一切皆從將軍軍令。”

……

朱俊來到,兩軍會合,皇甫嵩前幾天已試過汝南黃巾的戰鬥力,並在這幾天裡儘觀城內外黃巾的防守布置,可以展開攻城了。

讓朱俊部休整了一天,次日,以皇甫嵩部為主,朱俊部為側翼,出動了萬餘兵馬開始進攻。

欲要破城,先得把城外的黃巾兵營給打掉,要不然在攻城時會腹背受敵。黃巾軍城外兵營的主將是劉辟,副將是吳霸,麵對漢軍的進攻,兩人帶兵出營,與之廝殺。西華城頭,彭脫、龔都、何儀諸將齊至,觀望戰事。為防他們出城襲擊,傅燮帶了五千人守在城外,嚴陣以待。

果如皇甫嵩、陳到所說,這劉辟、吳霸當真驍勇非常,麵對萬餘漢軍的進攻,他兩人絲毫不懼,劉辟親率部眾正麵迎敵,身先士卒,驅馬揚塵,持矛奮戰,呼喝不斷。吳霸率五百騎兵居外策應,以為奇兵,每當劉辟部被漢軍攻出一個破綻,他便率眾疾擊,將之打退。正奇相和,非常難纏。從下午戰到黃昏,漢軍沒有能占到什麼便宜,黃巾軍也沒打勝,各自收兵歸營。次日再戰,一如昨日,漢軍猛攻多次不能破陣,反被劉辟、吳霸覷空反攻了兩次。

這天戰罷收兵,諸將聚於皇甫嵩帳中,商議戰事。

傅燮蹙眉說道:“賊勢盛,劉辟、吳霸皆勇將,我軍倉促難克,不如徐徐圖之。”

一句話惹惱了帳中一人,這人長身奮眉,大聲說道:“戰在神速,何徐圖也?”

眾人觀之,卻是孫堅。孫堅帶兵從南路來,與荀貞一樣,他是朱俊部的先鋒,一路上攻無不克,接連克複了吳房、灈陽、上蔡等縣,並接到了汝南太守趙謙,又旋即與朱俊合兵打下平輿,戰功遠過荀貞,連戰連捷,正氣盛之時。他自恃常勝,哪裡肯退縮避讓?

傅燮皺眉說道:“孫司馬所言固是,奈何賊兵勢眾,賊將勇悍,如何取勝?”

孫堅昂然按劍,對皇甫嵩、朱俊說道:“明日請以堅為前鋒,必破賊營!”這兩天與劉辟、吳霸交戰,孫堅、荀貞都沒上陣。皇甫嵩壯其膽勇,也知他是朱俊麾下的第一勇將,當下應允。

次日,孫堅整部出營,皇甫嵩、朱俊派出了一萬精兵在他後邊,為他後陣策應。

皇甫嵩等人登上望樓,觀他進擊。荀貞沒有上望樓,而是主動請令,帶著本部人馬停駐在營門外邊,為孫堅等將掠陣,萬一遇到危險,他好立刻救援。

荀攸、戲誌才等文士沒有出營,戰場上刀槍無眼,荀貞擔心他們會出意外,把他們留在了營中。許仲、劉鄧、荀成、江禽等率步卒諸曲立在左邊,辛璦帶著騎兵立在右邊,荀貞在典韋、陳到、原中卿、左伯侯等的簇擁護衛下,站在步、騎之中,極目遠眺,觀瞧孫堅出戰。

此時下午,陽光燦爛,萬裡無雲,遠近綠野,一條河水從西華北邊流淌而過。

漢軍和黃巾軍的軍營相隔約有七八裡,從荀貞這個位置看去,因為天光正好,可以看到敵營裡高高的望樓,迎風招展的旌旗和如一條長龍也似出營迎戰的黃巾兵卒。兩邊營中戰鼓不絕。

他收回遠望的視線,往前邊看去。

隻見孫堅部出營一裡後停了下來,在軍候、屯長等軍官的指揮下,千餘人列成了一個方陣,盾牌在前、弓弩在中、矛戟在後。列成陣勢,隨著戰鼓之聲,複又緩緩向敵兵前行。

孫堅騎著青驄馬,披甲持矛,帶著祖茂、吳景、韓當、程普諸將行在最前。

於其後,是皇甫嵩、朱俊派出的萬人精銳,這萬人精銳跟著孫堅部出營,等孫堅部列好陣,繼續前進後也跟著前行,不過隻又前行了兩裡就停了下來,沒有再往前走,而是布陣等待。如果孫堅敗敵,那麼他們就掩殺上去,趁勝攻營,如果孫堅失利,那麼他們就接應孫堅歸營。

戰鬥將要展開,鼓聲、號角和遠處黃巾軍兵營中士卒們絡繹出營的動靜、掀起的塵土使得氣氛有些壓抑。原中卿仰頭望了望日頭,抹了下額頭,說道:“這才剛四月,天就這麼熱了?”忍不住問荀貞,“荀君,孫司馬今日能破賊麼?”

荀貞心道:“我怎麼知道?”

前兩天的戰鬥他沒有參加,在望樓上旁觀,汝南黃巾的戰鬥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確實比潁川黃巾強得多,劉辟矛甲馳馬,悍勇無匹,多次親帶兵衝擊,凡其至處,漢軍無不靡碎,萬餘漢軍不但不能破他之陣,還曾差點被他破陣。吳霸來去如風,侵略如火,帶著他那五百騎,在交戰的戰場上馳騁自如,每當漢軍略占上風之時,他就會奔突衝襲,每次都能將漢軍的攻勢打退,將局勢扭回。荀貞大概計算,這兩天被劉辟、吳霸手殺,死在他倆手下的漢軍兵卒不下五十,其中包括一個軍候,兩個屯長,當之無愧的虎將兩個。

黃巾軍兵營中戰鼓沉悶,不斷有兵卒出營,於營前列陣。可能是看出了漢軍這次是想以少量的精銳首發衝陣,劉辟、吳霸將出營的兵卒也分成了兩個部分,前隊較少,約三千人,大多披甲,顯是精銳,後為主力,通過軍旗、列陣的長度和厚度,荀貞粗略計算,大概有一萬人。

在前隊的側後方有數百騎兵,其首領是一個黑甲持矛的騎士,此人便是吳霸。

荀貞心道:“吳霸似乎擅長突襲,從他列陣的位置來看,應該和前兩天一樣,若是文台得利,那麼他就會再次從側翼發起突擊。”因為相距太遠,沒有找到劉辟的軍旗,也許他還沒有出營,也許在後陣。

兩軍列陣完畢,舉槍相對前行。鼓聲隆隆,彼此相距越來越近,在大約還有百步的距離時,漢軍營中驟然鼓聲大作。荀貞默聽鼓音的節奏,卻是皇甫嵩下了軍令,命孫堅突擊。

鼓聲中,荀貞看到孫堅扭臉向後叫喊了聲什麼,隨後策馬舉矛,向敵陣衝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