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駱業奉綬還河內(1 / 1)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872 字 2個月前

夕陽下,寒風昏鴉,一輛黑色的輜車行於道上。

這條道路寬闊筆直,顯是通衢大道,然多年未有修繕,早已坎坷不平,舊年的轍痕交錯縱橫,坑坑窪窪,車輪行駛其上,顛簸不平。

輜車的前頭是一輛軺車,軺車相比輜車輕便,也為小,上邊打著個車蓋,車中無法坐人,乘客須得手扶前邊的欄杆站立。此時軺車中,站著一個戴冠佩劍的中年人。

輜車的後頭是五十名穿著紅色戎衣的兵士,加上為首的軍吏等,恰好是一隊;又有三四個奴仆打扮的,隨在輜車的兩側徒步而行。

這輛輜車中坐的不是彆人,正是故河南尹駱業,而於前頭軺車中引導的那中年人則是任峻。

荀貞表張紘為河南尹的上書前日路過路過河南尹。

按照荀貞隨上書而來的檄令中的要求,張紘已然走馬上任,就任了河南尹。

荀貞有點擔心的駱業會不會帶著河南尹的印綬跑掉,——這事兒在之前不是沒有發生過,印綬是官家的象征,官兒是可以自己表,但印綬自然最好還是官家原版的有權威性,便有那被其它諸侯奪走官職的官員,為示忠義氣節也好,為彆的緣故也罷,乾脆帶著印綬出奔洛陽或長安,將印綬還獻於朝,不過駱業倒是沒有這麼做,這事沒有發生。

駱業很乾脆地把印綬交給了張紘。

張紘問他是想繼續留在河南尹,亦或還朝,又是還鄉?駱業選擇了還鄉。於是張紘就派了一隊兵士,即輜車後邊跟從的那些士兵,護送他北還冀州。

至於任峻,駱業畢竟是他的故主,為其一貫忠厚的名聲著想,也許其中還有私下投了荀貞而帶來的對駱業的愧疚,故此主動提出,願為前導,送駱業出河南尹郡界。駱業也就隨他。

——駱業已知任峻投附了荀貞,因為隨上書、檄令來的,還有任命荀衍、任峻分彆出任負責河南尹屯田事宜之主副官的命令。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駱業對此能夠理解,並沒有怨恨。

駱業、任峻等天不亮離開的洛陽城,行了多半天,出城已有二十來裡地。

車簾掀開著,冷風吹入,駱業跪坐榻上,手握暖爐,隔著車窗,望經過的路邊田地。

路兩廂的田地大多荒蕪,長滿了雜草。蕭瑟的傍晚風中,雜草隨風搖擺,或匍匐於地。

剛剛路過了一個亭舍,這亭舍離洛陽城才二十裡,於往年太平之時,是相當熱鬨的,過往商賈、行人川流不息;亭舍的亭長有察驗路引、維持治安之權,不說作威作福,亦是威風凜凜,卻如今亭舍中空空無人,唯見雜樹生長院中,野鳥棲息,藤蔓攀牆,門也壞了,結滿蛛網,亭舍前高大的桓表應是被流民砍了做劈柴燒火用,亦被砍得乾乾淨淨,一派冷清淒慘的景象。

不經意間,駱業的餘光掃到了一抹慘白,不用再去看,他也知,那必是人骨。

一路行來,路邊的溝裡時不時的就會有白骨顯露,都是戰中死掉的百姓或者餓死的流民,其中有些還是五年前董卓強迫遷都到長安時死去的人留下的遺骸。

到任河南尹後,駱業曾經也有心想要把這些暴露於野的白骨收攏起來,給以安葬,可是他既可用的人手不足,亦無錢去做此事,所以這些白骨一直顯露到現在。

駱業探出頭去,向後眺望。

見蒼茫的暮色之下,夕陽暗淡的薄光中,遙遙一城,立在天與地的交彙處。儘管距離已經很遠了,但仍能感覺到其占地之廣大,似仍是當年那座雄偉的神都,絲毫不能看到實已殘壁斷垣。這城,可不就是洛陽城!

寂靜到隻能聽到風聲的空氣中,忽然傳來一陣犬吠。

從行車邊的兩個奴仆,順著聲音瞧去。

裡許外的荒田野草中,兩隻野狗和一隻狐狸不知在爭奪何物,許是為嚇走那狐狸,故而兩隻野狗狂叫作聲。駱業等一行車騎行近,這兩隻野狗和狐狸卻竟也不害怕,絲毫不做避讓。

年少的那奴仆好奇心強,小跑過去,想看它們在爭奪什麼。

到至近前,一截已然腐爛的嬰兒屍體,赫然出現他的眼前。這年少的奴仆雖年方十四五,但他隨著駱業從長安到洛陽這些時來,對此類種種已是司空見慣,卻也不害怕,隻是皺起眉頭,抽出腰中的劍來揮舞幾下,把那兩隻野狗和狐狸趕走,又小跑著回到車邊,向駱業稟報此事。

“公,田間有一嬰屍,野狗和狐狸在爭食其肉。”

輜車甚是寬敞,足容好幾人乘坐。車中除了駱業外,還有兩個士人。這兩個士人都是駱業的鄉人,同時他三人昔年還是同窗。駱業就任河南尹後,把他兩個聘請了過來,現在駱業要還鄉,這兩個士人自覺在河南尹待下去也沒有意思,便跟著駱業一起還鄉。

其中一個年齡稍長的士人說道:“怎會有屍體,還是具嬰屍?”

如果是白骨並不稀罕,可是屍體,就少見了。

另一個較為年輕的士人說道:“也許是附近鄉人無糧養之,因被餓死。”

年長士人說道:“這附近鄉裡還有幾戶人家!”

那年輕士人說道:“那也許是流民丟棄的。”

駱業對他們的話題不感興趣,吩咐那少年奴仆,說道:“衝齡夭折,已是悲慘,不可再使其屍骨暴露於野,任狐犬搶食。你去把它掩埋了。”

少年奴仆應諾,便叫上另個奴仆一起過去,挖了個坑,把這屍首埋入,拍了拍手上和衣服的灰塵,仍舊回到車邊從行。

車中,年長的士人喟歎說道:“我等當年求學之時,無不以報效朝廷,下養生民為己任,卻何曾想到,臨到我等將老,而見漢家淩遲,百姓倒懸,海內如此!”

較為年輕的憤憤不平,說道:“駱公,公之河南尹係出王命,那荀貞之有何資格奪走,授給張紘?簡直自恃兵強,目無綱紀,驕橫跋扈!鄴縣傳言,去年孔文舉其實非是被其帳下吏私自毒殺,而是被他密令殺之的,於今觀之,隻怕傳言不虛!……就不說孔文舉名冠天下,士流重之,隻孔文舉與其族父故司空荀公舊為豫州同僚,算他的前輩,並與他也是舊識,而他卻悍然殺之,就足可見其殘忍!其人也配作荀氏子弟?國賊是也!”

他問駱業,說道,“張紘有徐州兵給他撐腰,河南尹此職不好不讓給他,可是公卻為何不攜印綬回長安朝中,向天子告狀,而主動拿出印綬,自請還鄉?”

駱業歎了口氣,說道:“長安朝中,……長安和洛陽,又有什麼不同麼?朝中權柄如今儘操於李傕、郭汜、樊稠諸賊之手,貴如三公,亦不過俯首從命。我就算回到朝中,向天子告了鎮東的此狀,天子又能怎樣?難不成,還會責罰鎮東麼?便是天子責罰之,鎮東又會把天子的責罰當回事麼?劉公適才所言不錯,而下海內諸侯無不恃兵自雄,我等文儒而已,一不能血濺五步,二不能提萬眾澄清宇內,與其回到朝中,還得再受李傕諸賊的欺淩,何不如還鄉?再則說了,天子詔拜我為河南尹,卻今河南尹之位被張紘奪去,我又有何麵目再入朝見天子!”

年長和較為年輕的兩個士人聞得駱業此言,俱皆也是長歎一聲,不複就此多言。

如那年長士人說的,他們三個少年同窗,求學讀書之時,個個胸懷壯誌,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成就自己的功名,青史上留下一筆,為後人傳頌,然而如今三人年將老邁,天下卻遭此大變。夕陽餘暉灑入車內,黯淡斑駁的光影不定,寒意浸骨,一個念頭不約而同浮上三人的心頭,均覺得這大漢的江山,就如這夕陽一般,就如他三人一樣,隻怕是也步入暮年,不能久矣。

幾天後的下午,一行人到了河南尹與河內郡交界的黃河南岸。

任峻恭恭敬敬地與駱業揖彆。

目送駱業等坐上渡船,一葉風帆,返水北上,任峻這才返還洛陽。送駱業的士兵們也都到此停下,沒有繼續跟著駱業北上,和任峻一起回去洛陽。

……

就在任峻命車還洛的時候,洛陽城外,北邊的一個鄉裡,來了七八輛輜車和數百名兵士。

鄉裡中的百姓上午便被組織了起來,候在鄉外迎接,這會兒紛紛拜倒在地。

百姓約一二百人,隻見各個衣衫襤褸,甚至有的衣不蔽體,無論大人小孩,悉麵黃肌瘦。這些百姓,實際上並非是這個鄉裡的原住民,而是張紘、荀衍近日招到的流民。洛陽周邊鄉裡現下十室九空,於是張紘也就沒有再給他們營造新的住處,就挑了眼前此鄉,將之安置下來。

那坐車來的眾人,便正是張紘、荀衍和幾個從吏。

這些流民,張紘都撥給了荀衍,接下來,將由荀衍組織他們進行屯田。

因為這是招到的頭一批流民,故此張紘特地過來看看。

荀衍向他彙報,說道:“明府,流民共二百三十一人,孩童三十四人,老者四人,餘者都是壯年男女,都已經落籍此鄉,名籍已然造冊,等潁川郡把前期需用的糧種、耕牛、農具等運來,分發給他們,就可以讓他們開始耕種了。現才二月初,不會耽誤今年的春耕。”

張紘問道:“田分好了麼?”

荀衍答道:“按咱們定下的一丁給田八十畝,一女給田四十畝的標準,都已經分好。”又笑道,“此鄉遠近,儘是荒田,莫說區區不到二百壯年男女,便是再多一兩千,分配也綽綽有餘。”

張紘立在車邊,看了看跪拜其前的流民們,扭開臉,顧望遠近荒廢的田地,說道:“得再催催劉公,請他務必儘快把糧種等送來。這是件大事,萬萬不可耽誤!”

“是。”

張紘把視線重新轉回到流民身上,說道:“儘管已把他們落籍本鄉,但要想收住他們的心,說到底,還得靠德政不可!休若,借給他們的糧,你可得保證足額發放!”

就算不耽誤今年的春耕,到收成之前,這些百姓的口糧卻還是得靠官寺供給,所以張紘有此一個囑咐。“借給”雲雲,張紘的糧食也緊張,不能做賠本買賣,現在給這些百姓的,等他們種的田有了收成,得再收回來,頂多不要利息便是。

荀衍笑道:“張公放心,我自是曉得事之輕重,若我手下敢有貪墨之人,我必重懲之。”

張紘點了點頭。

荀衍從其麵色中看出好像張紘有些微的擔憂,猜測他的想法,問道:“張公,我看你麵帶優色,是不是在憂慮屯田勞力此事?”

張紘說道:“是啊!”抬起手來,指向周遭,說道:“休若,你看,適如你言,荒廢的田地到處都是,河南尹並不缺,可是勞力卻缺,且是極度缺!自得明公允許咱們屯田的檄令後,你我就著手招徠本郡、鄰郡河內和弘農等地的流民,然都小半個月了,想方設法,至今不過才招到了不到二百的勞力!杯水車薪,不能止渴救火矣!”

按照荀貞等人的籌劃,在河南尹的屯田將會分成兩個部分。

一個是打算從徐、兗等地遷過來的黃巾降卒,一個是由張紘等自己負責招徠到的流民。

黃巾降卒不可能說遷就遷來的,首先,要由徐州、兗州做人員上的組織;其次,還要做糧種等的組織;最後,兩項皆組織完後,還要再走一千多裡地,計算時日,估計等他們到達河南尹,至少得兩三個月後,而到那時,春耕已過,今年的秋收肯定是很難指望上了。

這也就是說,張紘等現在能做的隻有先趕在如下春耕之前,儘量地多招流民,但是招來招去,現在也不過才招了一百多堪用的勞力,這點人數的確太少,聊勝於無。

荀衍對此,並不擔心,他撫須笑道:“張公,萬事開頭難,能招到流民,就是個好的開頭。雖然現下招到的流民數量不多,可隻要把他們安置好,田分足,糧給夠,待風聲傳出,想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民主動來投的。”

張紘說道:“希望如此!”吩咐荀衍,說道,“地上又硬又冷,叫他們都起來罷。”

荀衍應諾,便就吩咐從吏,叫前為流民,現已落籍河南尹的這些百姓們起身。

這些百姓一則本來都是貧寒人家,哪裡見過像張紘、荀衍這樣的貴人?二來自離家鄉以後,顛沛流離,路上吃夠了苦,受儘了白眼,很多人還遭過賊,可說是飽經艱辛,膽子也就越發的小,一個個站起來後,無不仍屈膝彎腰,手足無措,戰戰兢兢的樣子。

張紘喚那百姓中的長者來近,問了幾句話。

那幾個老者惶恐害怕,答非所問,不知所雲。

張紘沒了問話的心情,便與荀衍說道:“休若,叫他們回去罷。”

荀衍應了聲是,仍由從吏傳張紘的這道命令。

百姓們如蒙大赦,落荒而逃也似地散去。

麵前的場地頓時顯得空落落,張紘原地站了會兒,轉身返還車內。

荀衍跟著他也進車中,兩人同坐一輛,回洛陽而去。

……

荀衍雖然被荀貞指定負責屯田此務,但是現在屯田的人數太少,他對此事並不是十分的關注,

事實上,也的確另外有重要的事需他關注。

之所以回城不坐自己的車,坐上張紘的車,荀衍就是有件要緊事想問張紘。

兩人坐定,車子啟動。

荀衍開口問道:“張公,不知公打算何時把已與王邑取得聯係此事,稟與鎮東?”

張紘威儀而坐,說道:“王文都才回了我一封信,現下我與他尚無深談,因便是現下就把此事稟與鎮東,也沒有什麼用處,因此我想,待到我與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之後,再稟鎮東。”

卻那王邑儘管是因曹操之助,而才剿滅了境內的白波黃巾,真正地感受到了一郡太守的威嚴和權力,然如前文所述,他與曹操沒有很深的交情,也完全沒有投靠曹操的心思,反而在其郡府諸吏的進言下,頗有挾河東郡以割據,亦做個一方諸侯的想法,故而在接到張紘的來書後,——他認為,如果能與張紘搭上線,對鞏固他在河東的權力是會有幫助的,他就能在曹操、張紘這兩邊左右逢源,是以便給張紘回了一封書信。

隻是畢竟才剛接上頭,因而去信、回信都僅是禮節性的,尚無牽涉到結盟之類的言語。

當然,對王邑的這點心思,張紘也能料到,要不然,他亦不會貿然去信與之。

荀衍低下頭,不知在想什麼,過了片刻,輕聲一笑。

張紘收回分散的思緒,問荀衍,說道:“休若,你笑什麼?”

荀衍說道:“我想起了張孟卓兄弟。”

“張孟卓兄弟有何可笑之處?”

荀衍說道:“公儀與其在河內郡的親朋,還有王融與其在河內郡的故交之間的書信,張公,你是知道的。那些信中不是說,張孟卓兄弟被許子遠帶到鄴縣後,朝夕不安,擔驚受怕麼?”

“公儀”,是張範的字。

張紘說道:“此有什麼可笑?張孟卓海內長者,如今落到如此地步,我卻是隻覺得可憐。“

荀衍說道:“可憐固然是可憐,但是張公,這也是張孟卓兄弟自作自受。”

“這倒也是。”

荀衍說道:“鎮東取陳留郡時候,張孟卓若不棄郡而逃,肯投附鎮東的話,鎮東禮賢下士,素來虛懷若穀,必定會禮敬於他;其弟張超更是在鎮東之前任廣陵太守,鎮東當年下車廣陵時,張超還拜托鎮東照顧幾個他郡府舊用的吏員,鎮東俱皆允諾。張公,你說以這樣的關係,他兄弟兩個何苦倉皇出郡,奔河內?現被袁本初強迫到了鄴城,卻也不知他兩人有無悔意。”

也許在做人的輕財好施上,張紘比較敬重張邈,但在才能謀略上,張紘不看重張邈,對張邈兄弟現下是否後悔,他也毫無興趣知道,笑了笑,沒有接腔。

半個時辰後,快到洛陽的北城門外時,前邊傳來了馬蹄聲,聽動靜,至少得是一二十匹馬。

輜車暫將停下,很快,約略是認出了張紘車駕前開道的儀仗隊,馬蹄聲也停了下來。

隨之,橐橐的腳步聲接近,到至車邊,一人沉渾的聲音響起:“末將程普,拜見張公、荀君。”

——

祝童鞋們元旦快樂!

多謝大家的捧場、月票和推薦!求推薦、求保底月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