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1 / 1)

楚臣 更俗 1528 字 2個月前

李普身為樞密副使,督管對安寧宮叛軍的清剿戰事,但他駐轅滁州,並沒有直接趕到巢州去。

除了他對自己一線指揮作戰的本事有自知之明外,更為重要的是李知誥被委命為前軍行營總管,總攬進攻巢州城的軍政事務,高承源、陳銘升、高隆等水師以及禁軍馬步兵將領都受他節製,李普湊過去也隻能提提建議,並不能將指揮權接過去。

與其趕到巢州找不痛快,還不如留在滁州督運糧草。

駐防滁州西部的右神武軍兩都兵馬,分彆以李秀、李磧為將,雖然他們二人心裡很不樂意,但目前李知誥對巢州城的進攻策略,是一點點的壓榨、消耗守軍的實力,也沒有他們發揮的餘地。

然而這一點對李普卻顯得猶為重要。

那便是朝中官宦以及江東世家宗閥,此時趕著派人渡江過來,到滁州城及禁軍駐營附近圈占田地,都得先拜他的門庭。

而且隻要拜他的門庭就管用。

新任的滁州刺吏衛甄跟個小透明似的。

州衙下麵的大小官吏,都未必敢輕易地離開滁州城,就更不要想著能從這事裡分一杯羹了。

對此時的李普,除了繼續鞏固他這一係在朝中的權勢與地位外,大概也就田宅美眷,對他的吸引力最大了。

陳如意帶著楊元溥的旨意,以慰勉的名義,先渡江趕到滁州城見昌國公李普。

隨著朝廷恢複對滁州城的統治,左右地區的局勢算是穩定下來,這使得附近的流民、難民都自發的往這邊會聚過來,使得不攻而取、城牆基本保持完好的滁州城多少顯得有些人滿為患。

地方上舊有的世家宗族,即便曾經是被迫向安寧宮叛軍效忠,卻也是要被清洗的對象;而即便是平民返回家園,之前的地契、田契也都作廢。

此時不狠狠的兼並一把,還要等到何時?

這意味著所有會聚過來的流民,要麼依附於渡江的宗閥世族、皇親國戚為奴為婢,要麼隻能繼續忍受饑荒,流落四方。

此時除了到滁州城附近圈占田地外,京畿諸縣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世家宗閥跑過來收購奴婢,以彌補金陵戰事期間的勞動力損失。

陳如意在扈隨的簇擁下進城,能看到大街兩側擠滿乞討與插標賣首的人,這叫他想象幼年時流落揚州街頭的情形。

沿街的屋舍有很多留下燒灼的痕跡。

雖說是不攻而取,但叛軍撤出滁州城時也是四處縱火,州衙及沿街沿巷的屋舍燒毀很多。

故而看滁州城的城牆完好無缺,但內裡還滿目瘡痍。

陳如意雖說年輕,資曆也淺,但他代表大楚天子而來,趕到昌國公李普的督師駐轅前,府門洞開,文瑞臨、李秀等人代表李府的賓貴子侄站在台階前,昌國公李普則率工部侍郎周元、滁州刺史衛甄等官員在前庭院子裡恭候。

陳如意宣過楊元溥嘉勉諸吏的聖旨之後,隨李普等人進入內堂,在等衛甄等人知情識趣的告辭離開之後,他才將話題轉到敘州商船進入揚州的事情上。

此時堂上除了李普、陳如意外,也就周元、文瑞臨以及李秀在一旁作陪。

陳如意也是出身晚紅樓及信昌侯府,對周元、文瑞臨與李普的親信關係了如指掌。

楊元溥在收複金陵後繼承大位,周元得授工部侍郎,文瑞臨雖然是從馬氏投奔過來的降吏,但削藩戰事後獻策、立下大功,早就有資格授以官職。

不過文瑞臨一直都沒有出仕,始終以賓客身份留在李普的身邊。

聽過陳如意的話之後,李普才曉得陛下遣他過來的真正用意,並非是想著嘉勉諸將吏,實是對敘州與淮東勾結一事充滿擔心。

隻是所謂的聖旨也好,秘旨也好,宮裡都是需要存檔的,有些不方便直接說的話,問的問題,便需要有人能居中傳遞。

就有陳如意渡江跑這一趟。

李普前幾天便知道敘州商船泊入揚州之事,也確定這毫無疑問代表著敘州與淮東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合作了,也代表著敘州與淮東將聯手對抗朝廷所施加的壓力。

不過,在李普的心目裡,韓謙始終是一個有心機、有手段的野心之輩,因此韓謙與淮東勾結,他並沒有覺得有太大的意外。

目前收複巢州在際,在收複巢州之後,淮東、敘州所共同麵臨的形勢,使得他們有摒棄前嫌、攜手勾結的動機。

信王楊元演是有些剛愎自用,但在韓謙率赤山軍異樣崛起之前,誰敢說能擋住剛愎自用的楊元演的兵鋒?

楊元演絕對、絕對不會是一個蠢貨。

至於韓謙與淮東會不會暗中跟安寧宮叛軍及梁國勾結,他們也討論過,但文瑞臨覺得這種可能性極低。

韓道勳的死充滿很多曲折,但在民眾以及中低級將吏士紳的眼裡,徐後及安寧宮才是刑殺韓道勳的真正罪魁禍首。

韓謙從蜀國逃回敘州,便借守孝之名不去嶽陽赴任,因此得以繼任敘州刺史,形成在敘州父死子繼的既成事實;之後在金陵事變後期,又借守孝之名拒議與王珺的婚事、不告而離開繁昌。

這個過程裡,韓謙多次是以守孝道的名義行事,他倘若不想身敗名裂,就不可能與安寧宮叛軍直接勾結到一起。

至少在走到山窮水儘之前,文瑞臨斷定韓謙不會與安寧宮勾結。

而至於韓道勳受暴刑而死,有王文謙使計的緣故,但畢竟是間接的,並且公眾以及絕大多數的中低級官員都不知道內幕,所以韓謙與淮東暗中勾結,是不會受到什麼非議的。

此時大楚內患外憂不斷,敘州與淮東聯手,便能叫朝廷投鼠忌器,也沒有必要再去勾結安寧宮叛軍或梁軍。

再說了,真要勾結梁軍,等到梁軍吞並楚國之後,會容忍信王楊元演割據淮東,會容忍韓謙割據敘州?

在文瑞臨的暗示下,李普也是原原本本將他們之前討論的看法,說給陳如意聽,希望陳如意能將他們的看法及時傳到延佑帝耳裡。

到這一步,陳如意過來見李普的目的便達成,聲稱要儘快見到李知誥,謝絕李普的夜宴,天擦黑帶著扈隨連夜趕出城,往巢湖西北、巢州治所的廬陽縣城方向而去。

送走陳如意後,李普與文瑞臨、周元以及侄子李秀重新走回內堂,困惑不解的問道:“陛下著陳如意跑這一趟,真就問過我們的看法後,便算完事了?”

“自然不會這麼簡單就完事,”文瑞臨還是華發綸巾,一副儒士打扮,顯得風度翩翩,說道,“但陛下應該是要等明確我們以及知誥將軍那邊的看法之後,才會有其他的決定吧?”

“瑞臨,你覺得知誥那邊會如何看待這邊,你又覺得陛下最終會有怎樣的決定?”李普問道。

“知誥將軍對陛下算是忠心耿耿,也極得陛下的信任,他即便不願與敘州為惡,也會將他的看法原原本本的說給陛下知道,但應該跟我們剛才所說的這些相近,”文瑞臨說道,“至於陛下的決斷並不難揣測……”

“哦,你說陛下會有怎樣的心思?”李普往前傾過身子,看著文瑞臨問道。

“陛下擔心遲則生變,”文瑞臨說道,“此外,我們即便斷定韓謙不會與安寧宮叛軍直接勾結,但也不能排除敘州、淮東,將來與安寧宮相互借勢、養寇自重,陛下也會有這樣的擔憂……”

“遲則生變?你是說陛下會調整既定的伐叛戰略?”李普遲疑的問道。

“倘若知誥將軍、沈相爺、豫章郡王等人反對,陛下或許會有所遲疑,但陛下必然有這樣的心思無疑,”文瑞臨說道,“陛下使陳如意過來,應該不會單獨是詢問國公對敘州、淮東勾結之事的看法,更主要的還是希望國公能替他分憂……”

“我要怎麼替陛下分憂?”李普問道。

“國公要是能將陛下不方便直接說出口的話說出來,便是替陛下分憂。這樣的話,即便知誥將軍、沈相爺、豫章郡王他們堅決反對,陛下也不至於因為這事與群臣鬨僵,搞得不開心。即便國公所獻之策,最終不可行,但隻要陛下知道國公的這份心意,也便足夠了。”文瑞臨說道。

李普沉吟片晌,看向周元問道:“你覺得呢?”

“文先生所言甚是。”周元除了也擔心遲則生變外,另一方麵他也極認同文瑞臨所說的替陛下分憂的觀點。

信昌侯府一係,論及所直接掌握的權柄,早初時就不如鄭氏,之後柴建在湖南更是被湖南行尚書省三使司壓上一頭。

這種情形,注定他們的權勢更依賴於陛下的寵信。

他們此時既然揣測出陛下的心思,怎麼能不替陛下分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