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舌戰群儒2(1 / 1)

宋疆 青葉7 1748 字 1個月前

王德謙匆匆回到孤山皇家園林,先是見了坐在園林裡欣賞景致的皇後謝蘇芳,以及皇太後吳氏二人,極為詳細的把自己在燕家在西湖彆院裡的所見所聞,一一敘述給了皇後謝蘇芳。

而且王德謙的高明之處在於,即便是他一人所見,但在敘述的時候,完全沒有一言一語帶著自己的主觀立場,就像是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一樣,隻是把剛才燕家彆院裡發生的事情,不帶任何感情的敘述了一遍。

“這麼說,燕家確實有了新的染料秘方?”謝蘇芳看了一眼皇太後吳氏,而後清秀的臉龐閃過一絲淡淡的愁容。

“你先彆著急,聽聽他怎麼說,燕家能得你庇護這些年,你也已經仁至義儘了。何況,那……叫燕什麼來著?燕鴻淵是吧,他自己粗心大意,沒有籠絡住人心,讓染料作坊的掌櫃帶著秘方投靠了他兄弟,這也不是你一個久居皇宮的皇後,能夠左右的。那後來呢?”皇太後拍了拍謝蘇芳的手,寬慰著說完後,臉上依然帶著寬和的笑容,對著王德謙問道。

“回皇太後的話,燕家兩兄弟胸有成竹,但那燕家大小姐也是頗為自信滿滿,在得知秘方被她二叔、三叔拿走後,並沒有氣餒,雖然答應了分家,大小作坊包括一些瓷器作坊等等,都做出了讓步。不過奴婢看來,皇商一事兒上,燕家小姐並沒有打算放棄。”王德謙低著頭,第一次開始帶著一些主觀色彩,來評斷燕家的分家事物了。

而且偏頗之度拿捏的極有分寸,自然是知道皇後心裡為誰著急,所以在看似敘述、哪怕是評判中,多少帶了一些讓皇後安心的觀點在裡麵。

“謝母後寬慰,兒臣無事兒,隻是覺得這樣的做法有些不地道,但終究是燕家的事兒,兒臣也已經儘心儘力了。皇商得與失,兒臣沒有什麼想法,就看燕家的造化吧。”謝蘇芳回頭溫婉的笑了笑,心裡雖然有結,但自己已經是力到極致了,該幫的也都幫了,總不能為了一己之私,去乾涉宮裡的采辦吧。

“那依你看,燕家那小姐有幾分勝算呢?此事兒事關皇家用度,聖上可是頗為重視,除了要給那北邊的金人。”皇太後吳氏說道金人的時候,無奈的歎了口氣,而後便繼續說道:“過些日子,聘禮也該下了,這事兒大意不得、馬虎不得,皇室總有幾分顏麵要保留,也總要推陳出新才是,這料子鮮豔一些總是對的。”

“回皇太後,奴婢不太看得出來,但不論是燕家小姐,還是燕家另外兩家,看起來都是頗有信心,拿下今年的皇商。”王德謙繼續低頭回答著,至於看到了右相之孫、兵部尚書之子湯鶴溪,即然皇後跟皇太後沒有問起,他也不好擅自作主說出口,所以說完後便躬著身在站在一邊。

至於那剛剛進入燕家彆院,看到的那位禁軍一事兒,顯然也不適合跟皇後與皇太後提及,而是應該告訴王倫才對,畢竟,這件事兒是太上皇那邊交代下來的。

“回去應差吧。”皇太後吳氏再次和顏悅色的對王德謙說道,而後才轉過身子,跟皇後謝蘇芳,繼續商量著,過些日子皇家聘禮的相關事宜。

王德謙得旨後,也不管皇後跟皇太後會不會在意他的再次行禮告退,恭恭敬敬、一絲不苟的行禮後,便匆匆離開。

王倫已經在不遠處等候,穿過不大的院子後,就看見王倫微笑著看了他一眼,而後便緩緩沿著不遠處的台階,走在了黑白相間的走廊裡。

王德謙抄近道快步跟上,而後兩人並肩往前,不等王德謙說話,王倫就已經開口問道:“可有看到那叫葉青的禁軍?”

“看到了,剛剛走進去就看見跟燕家大小姐在一起商量事情,後頭沒再見著,據說去了曲苑風荷處,看那些秀才爭閒氣去了。”王德謙低頭笑了笑,輕聲說道。

“那就好那就好,這份人情我記下了,以後中貴人有什麼用到咱家的,儘管開口就是了。”王倫笑著點了點頭,而後兩人在一條岔道口處站定。

“舉手之勞罷了,中貴人客氣了,但如果聖上問起緣由,咱家是……謹遵太上皇的旨意,還是……?”王德謙同時行禮,頓了下問道。

“聖上問起該如何說便如何說,太上皇親自擬的旨意,已經給聖上過目了,所以中貴人不必放在心上,但……也僅限聖上一人,此事兒事關皇家顏麵,乃是皇家秘事,對他人可切不可多言才是。”王倫也不隱瞞什麼,低聲叮囑道。

“是是是,咱家明白。那咱家先回去回話了。”王德謙跟王倫品級相當,都乃是宮裡的中貴人,隻不過是一個服侍太上皇,一個服侍當今聖上,所以兩人在一起說話,也沒有太多的顧忌。

何況當今聖上跟太上皇之間的關係也極為融洽,趙昚對於太上皇趙構向來是孝心有加、言聽計從,要不然也不會在死後得廟號:孝宗。

兩人在岔路口分道揚鑣,王德謙需向趙昚稟奏皇後差遣他的差事兒,而王倫也需要立刻告訴趙構,那禁軍如今就在西湖的曲苑風荷處。

而後就要看看太上皇是不是有興趣、有心情去親自考校,或者是遠遠的打量一番了。

殿前司的人身著便裝,王倫與趙構同樣是身著便裝,按照王德謙的說法,禁軍都頭葉青身材高大修長,頭發受過摧殘,紮了一個馬尾,不可認為是因不孝而致,身著禁軍服飾,極為好認。

十數人從孤山緩緩而出,沿著那一條著名的孤山路,也叫十錦塘的筆直小路,往西湖的曲苑風荷處走去。

“天地以生生為心,聖人參讚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為往聖繼絕學;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是為萬世開太平。”朱熹看著葉青毫無所懼,麵對眾多文人士子的口誅筆伐,竟然還有勇氣叫囂反駁,於是伸出兩手在空中虛按了兩下說道。

而後,朱熹不給葉青一絲分辨的機會,含笑看了一眼遠處的李清照,雙手背後灑脫而又真摯道:“葉小友對於此番聖人之言,可有異議?文有責、武有令,天地萬物各正其性命,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謀其責,士子儒生、墨客大儒為天下立心、立命、繼絕學、開太平,乃其天職也。所以:文人避戰躲禍非貪生怕死也,實為天下、朝廷、士族、百姓請命也。為民族之文化傳承延續也,何至罪人一說?”

即便是李清照也不得不承認,剛才陸九淵簡簡單單一句話,就把葉青逼到了死胡同,雖然葉青劍走偏鋒,以相對潑辣的言語,險之又險的化解了陸九淵的綿裡藏針。

但也得承認,陸九淵壓根兒就沒有把葉青當成捉對廝殺的對手,是因為心裡不屑,所以才給了葉青鑽空子,以潑辣的言語化解了困境的機會。

但朱熹這番言論,顯然就更上一層樓了,有了剛才陸九淵一句話的大意,讓葉青如同泥鰍一樣滑不溜啾的鑽了空子,逃了出來,甚至是反將一軍。

如今朱熹出言,則是以傳承千年的聖人為依托,以傳承華夏千年儒家思想為理由,就如同一隻巨大的手掌,以泰山壓頂之勢當頭向葉青壓了下來。

就如他剛才所言:“自堯、舜、禹、湯、周文王,至於孔子、至於孟子、孟子既沒,其道不傳,為往聖繼絕學。”這番話,擺明了他們避禍戰亂,實非貪生怕死,而是為了千年儒家文化的傳承,才不得不委屈求全南渡。

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抓不到任何的漏洞跟把柄,同樣,一番話讓在座的所有文人士子拍案叫好,一個個向麵色依舊平靜如水的葉青耀武揚威著。

如此一番話,即為他們文人士子繼續仗言天下、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掃清了障礙,也讓他們文人士子的士大夫階層,顯得更加的高尚與清高。

“壞了,這是真的把他逼到絕境了,這次恐怕不死也得脫層皮了。”李清照搖搖頭,有點兒後悔自己剛才接話了,說不準剛才自己不接話,那朱熹便不會也插話吧?

畢竟以他儒家至聖的身份與地位,與一個小小的禁軍辯論,可是有失身份與氣度的。

白純剛要上前一步,就看見旁邊的燕傾城也躍躍欲試,但兩女看見彼此的行動後,又都同時止步,兩人滿是擔憂的互望了一眼,而後就聽到葉青此時開口說道。

“明白了,就是所謂的社會分工不同唄?就像那文死諫、武死戰這一說法,是不是就是剛才先生所言的核心思想?但在下還想請教先生,如果當我們現在所處的疆域被金軍兵臨城下、如同烏雲壓境,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時,想問各位儒家大賢,是堅守陣地死守儒學,還是抱著儒學去死?為天下立心、立命、繼絕學、開太平,但當金軍鐵騎無情踐踏時,試問,儒家的天下在哪裡?太平在哪裡?”葉青轉身,掃了一眼李清照身後,惶惶不安的白純跟一臉凝重的燕傾城。

而後目光落在朱熹的身上繼續笑著道:“朝廷給了你們賴以生存的土壤,士卒用鮮血守護了你們嘴裡的文化,但回過頭來,你們不單要罵朝廷懦弱怯戰,還要罵我大宋朝士卒貪生怕死!可如果我們死了,百姓可以不管頭頂變不變天,隻要能活著就行。但你們怎麼辦?靠嘴炮跟金人鐵騎講道理?還是倉皇逃竄到海外?或是隱姓埋名,還是為金人樹碑立傳呢?文持氣節、武當血性,你以立心、立命、繼絕學、開太平為天職,士卒則以服從命令、保家衛國為天職。所以不是我們貪生怕死的堅守宋、金邊疆,你們早涼了,更彆提還能在這裡鶯歌燕舞了!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