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五)(1 / 1)

宰執天下 cuslaa 1569 字 1個月前

“那賊子果然要篡位了!”

向英閃進帳時神情緊張。

十幾道目光全都落到了他的臉上。

大宋的國信副使麵頰被寒風吹得潮紅,急促的喘息著,乾咽了口唾沫,又慌張的重複道:“那賊子要篡位了。”

帳中無人驚訝。

不論是在遼國,還是在大宋,有多少人不知道,耶律乙辛要篡位?皇帝殺了兩個,太子和太子妃也乾掉一對,他將那個不知從哪裡找來的小皇帝趕下去,自己坐上遼國皇帝寶座不過是遲早的事。

但每一個人的臉色都更加難看。

就算明知耶律乙辛肯定要篡位,卻也沒人預料到他會選在近日,讓自己撞上。

這是自投羅網。

作為正使的王存臉色灰敗,“確實嗎?”

向英苦著臉:“下官方才看到一隊北兵牽了白馬青牛走過去,往那座土台去了。”

青牛白馬是契丹祭祀始祖時,必不可少的道具。就像漢家祭祀時所用的太牢、少牢一樣。軍隊開拔時,也會殺青牛刑白馬,以此為祭。

現在遼人拉了青牛白馬,其實十分正常。不正常的是位置。

今年遼國的冬捺缽依然是在上京道永州的永平澱上。此地距離臨潢府不遠,土地乃沙質,草木稀少,而地氣甚暖,周圍有水源,北麵又有山巒擋住寒風,適宜作為駐地。所以遼國自立國後冬捺缽便設在此處。而冬捺缽設於此處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在永平澱北側,離此不遠的木葉山上,建有契丹始祖廟。

故老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東行,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鬆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這位神人,便是契丹始祖奇首可汗,而那位天女,便是他的可敦——契丹語中的皇後。始祖廟分南北兩廟,一座供奉奇首可汗,一座則供奉奇首可汗的可敦。廟中還有二聖及八子的塑像。

始祖廟設於此地,遼國皇帝的冬捺缽當然也隻會放在這裡,等到正旦時,正好可以就近去祭拜始祖。

可木葉山再近也有幾十裡路,要用青牛白馬祭祀始祖,也該直接送過去。

難道說這幾天有什麼突然發生的要事需要行軍出征的,又或者說,過年了,要殺青牛和白馬各一匹,來犒賞三軍?

若是如此,往那座高台牽過去又是為了什麼?

契丹一族沒有久遠的曆史,所謂始祖追溯不了幾百年,過去也沒有什麼禪讓,而是直接動手搶。而已經實際上掌握了遼國軍政大權的耶律乙辛,想要做皇帝,殺了小皇帝未免太粗糙,禪讓就是最好的辦法。

高高築起的土台,從來不是遼人的風俗,在漢人眼中,卻是熟悉得很。現在連青牛白馬都牽來了,要說那不是禪讓台,也要帳中上下肯信。

自進入遼境之後,使團上下就覺得氣氛有哪裡不對。隻是使團裡麵的官員,都是第一次出使遼國,根本無從分辨。但到了永平澱,拜見了耶律乙辛和遼國幼主,居住在千軍萬馬中間,又怎麼可能看不出遼人中的異常,好歹眼睛都不瞎。

“內翰,此事當如何處置?”向英問著正使王存。

大宋出使遼國的使團,無論是正旦使,還是生辰使,都是以一名正使、兩名副使為首。副使分文武,文副使必是自厚生司出身——這是近年才形成的製度——以醫藥通好遼人。之前的幾次出使,文副使全都是厚生司的判官,最早是蔡京,繼而是吳衍。自遼國回國後,蔡京去了禦史台,吳衍晉升為同提舉厚生司,之後的兩任判官,也都各自加官進爵。

向英出身太後家,在厚生司也隻是占個位置,被選入赴遼使團,隻是貪慕使遼回京後能得到的好處,另外又對堂兄在河北榷場上的收益眼熱,希望有借口能去分上一杯羹。可從來沒想過要近距離參觀耶律乙辛篡位的大戲。

“不必自己嚇自己。且繼續看了再說。”王存在歎氣之後,也隻能這麼說。

當來到這裡之後,他便感到氣氛迥然有異。可即便明知道耶律乙辛就要謀朝篡位了,但他們這群使者,也隻能乾看著,無法作出任何反應,甚至他們最盼望的,就是遼人上下將他們全都給忘掉。

“季高,辛苦了。”王存對向英道,轉頭又對另一位副使道,“彝叔,使團中以你最擅兵法,麻煩你去看一看遼人的軍勢。耶律乙辛若當真動了異心,遼國不免內亂,其麾下大軍是否堪戰,還要你看一看。”

種建中起身答諾,王存的要求其實是扯淡,又不是打仗,也不是射獵,能看出什麼來?想要觀察宮衛立營的布置,也得遼人允許自己可以圍著捺缽繞上幾圈才行。

種建中離開了營帳,身後身前的十一頂帳篷,便是遼國的‘都亭驛’。

外麵一圈繩子,括起了方圓百步,這就是日常行動的範圍。除非遼人來請,去拜見天子、尚父,或是參加射獵等活動,否則使團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走出繩圈之外——有一支千人隊護衛、或者說看守著使團,觀其旗號是宮分軍中的一支。種建中不認為自己能夠排除他們的乾擾,觀察到遼軍的虛實。

不過能從大帳中走出來透透氣,倒是一件好事。

此處距離禦帳有一裡路的樣子,但金色的大帳,就算隔了五六裡也一樣顯眼。

遼國的朝廷於國中巡遊四方,到了駐地之後,便將數千支長槍紮進土裡,再用皮索拴住長槍,由此圈出一塊地來,在其中立起禦帳。

長槍、皮索組成的柵欄外,又有宮衛搭起一圈圈小帳,以作護衛。

數以萬計的宮衛,一圈圈的圍繞著禦帳,千軍萬馬凝成的氣勢,看起來比起金城湯池還要堅固數分。

種建中向遠遠地眺望了過去,久經沙場的他,對宮分軍的駐地沒有太多的感想。隻是有一件事讓他感歎,那座大帳的主人,過幾天就要換人了。

作為副使,種建中負有統帥使團衛隊的職責,同時在各項活動中,遇到遼人挑釁時,給予相當的回應。射獵、論武,武臣使節都得有些水準,免得為遼人小覷。不過這一回來遼國,種建中完全沒有運用到自己才乾的地方,隻是按部就班,一步步的北上,抵達永平澱。儘管一路上感覺到了異樣,沒有使遼經驗的他,直到在捺缽中安紮下來後,才察覺到了有什麼事即將要發生。

繞著繩索慢慢走了一圈,身後響起了沙沙的腳步聲,回頭看時,是向英湊近了過來。

“彝叔,看出了什麼沒有?”向英小聲的問著。

雖然他是文官,但向英畢竟是靠太後的關係才得重用。而同為副使的種建中,與韓岡是極親近的師兄弟,叔父又是貴為太尉的種諤。即便是太後的親族,向英也不敢對種建中有任何失禮之處,反而有事沒事就表示一下親近之意。

種建中雖不敢與太後家人太過接近,可也不會拒人千裡,歎了一聲:“就是看出了也沒什麼能做的。”

“王內翰隻知道等,但現在再等下去,可就沒好結果了。”向英心急如焚。

大宋的臣子,除非得到朝廷的準許,不可能參與到權臣謀逆的行動中去,不管耶律乙辛本人怎麼塗脂抹粉,本質上還是一個篡字。若是他們這幾位使節參與了耶律乙辛所謂的禪讓大典中,回到京城,朝廷絕不會輕饒。

出使外邦,使臣即便僅僅是說錯了一句話,走錯了一步路,回到國中都免不了要受到責難。要是參加了耶律乙辛的禪讓大典,這輩子就完了。

都是代表大宋的使節,出現在禪讓台下,讓異國異族的貢使看到了,還以為大宋承認了耶律乙辛謀朝篡位。

“但我等身處狼窩之中,又有什麼辦法?”種建中搖頭,“難道還能阻止耶律乙辛不成?”

“怎麼可能阻止,隻是怎麼躲過這一劫?”

看眼下的架勢,說不定這兩天就要禪讓了。就算不參加禪讓大典,等到遞交國書,耶律乙辛穿著天子服坐在禦榻上,這國書是交還是不交?

最好的辦法就是裝病,可正副三名使節同時生病,想要耶律乙辛能一笑了之,完全是個奢望。

怎麼辦?

“直接說不!”種建中隻有一個字,“我等國使,耶律乙辛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敢貿然殺戮。”

向英的臉垮了下來,當真這麼做了,或許就是被扣下幾十年的結果。

朝廷絕不會承認耶律乙辛篡位之舉,宋遼是兄弟之國,皇帝之間都有著約定百年的親戚關係,耶律乙辛篡位上來,是想讓太後喊他大伯嗎?更重要的是,遼國是大宋承認的帝統,承認了耶律乙辛的篡位,那大宋朝廷當如何自處?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沒有哪位臣子敢於觸動的綱常大節。

一旦朝廷嚴辭叱責耶律乙辛,他們這些使節如何能保住自己不成為蘇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