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驚蟄(1 / 1)

祥符元年的雨水時節,北涼王府摘去了所有大紅燈籠,喜慶的鮮紅春聯也在這一日淩晨換上了白底聯子。恰有斜風細雨,樹欲靜而風雨不止,子欲養而親已不在。

雨點敲在鱗鱗千萬片攢簇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裹出一股股纖細水流沿瓦槽與屋簷潺潺瀉下,如酒掛杯,敲擊與滑音密織結網。當清涼山府門外換了人人可見的聯子,整座涼州城都懵了,一傳十十傳百,許多老人都壯起膽來到山腳王府外頭,親眼見到了那幅慘白底子的春聯,然後一個時辰後,滿城不再能聞一聲爆竹一聲鐘鼓,儘懸白燈籠,儘換白底聯。涼州城主道直達北涼王府,街上滿縞素,然後涼州刺史胡魁身披由最粗生麻布製成的斬衰喪服,率領所有涼州府官,一同趕到儀門外,胡魁不曾步上台階,而是站在石階底,麵向城中主道上數萬涼州百姓,沉默片刻,轉過身,竭力嘶喊道:“一拜!”

風雨如晦,街上白茫茫跪了一大片,一拜三叩首,三叩之響,聲聲重如春雷。

“再拜!”

“三拜!”

一拜三叩首,三拜九叩首。

————

太安城,驚蟄。京官都以早朝為苦事,許多官場老油子早就練出了準時踩點進入宮禁的本事,隻是今日朝會十之八九都早早簇擁在宮門外,禦道上呈現出一種雲波詭譎的喜慶氛圍,也沒有誰去戳破那一層窗紙,雖然太安城已經都知道北涼那個老家夥可算死了,不知多少人在拍手叫好,成群結黨,為此浮了一白又一白,大醉酩酊,得讓人扛了回家。按照離陽王朝的宗藩法例,藩王身死,需由世子八百裡加急稟報京師內的朝廷和宗人府,徐瘸子是一位異姓王,宗人府就罷了,但照理說也得快馬加鞭告知趙室,隻是太安城這邊禮部苦等不得,趙家天子也大度得不去計較,隻是定下章程,在今日早朝上評定北涼王諡號,先由禮部上呈奏章,為此禮部雞飛狗跳,先是跟那人屠是親家的禮部尚書盧道林托病不出,對禮部事務徹底撒手不管了,群龍無首的禮部,兩位正三品的左右侍郎本就道不同不相為謀,相互推諉,而執掌禮部祠祭的清吏司蔣永樂跟兩個奸猾侍郎一比,本就官階低了一品,又管著奏議諡號一事,其實以往賜頒文武諡號,都有跡可循,天子心思並不算太過深重,宋家小夫子的“文懷”,陸費墀的“文恭”,就都出自他的手筆,兩者在離陽美諡中位置偏後,隻是按照諡書解義,懷字四意,蔣永樂取了其中“稱人之善”,符合以月旦評名動天下的宋小夫子身前功勳,青黨老魁首陸費墀的恭字取了“供奉也”之義,皇帝陛下都準奏,朝廷上也沒有任何異議,雖說蔣永樂在宋老夫子的諡號奏議上栽了跟頭,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對此也沒誰太過苛責他這位清吏司。

隻是到了北涼王徐驍這裡,要嘗試著給這位人屠蓋棺定論,他蔣永樂有幾個膽子?有幾顆腦袋可以砍?即便僥幸猜中帝王心思,隻要不合天下清議,或是不合廟堂重臣的胃口,甚至是被北涼那幫武人記恨,他一個小小的清吏司,隨便給人穿雙小鞋,這輩子在仕途上就算沒戲了。蔣永樂在今天早朝三日前就受了皇命,結果張廬出身的禮部左侍郎板著臉說評“戴”字,當時蔣永樂就嘴唇顫抖,戴字是武封十八中倒數第二字,大致寓意是“無功無過”,蔣永樂氣得臉色鐵青,搗糨糊不是這個搗鼓法,隻要敢將這個字推到朝會上,誰都要拿他這個遞出奏章的清吏司落井下石,結果顧廬門生的右侍郎潘春劍更加不要臉,一心要把他往火坑裡推,輕輕巧巧說了分明是惡諡裡“煬”字,因為本朝沒有平諡的說法,也極少給臣子立惡諡,多是美諡,隻是高低不同而已。蔣永樂差些就要給了這家夥一記老拳,不過到底沒這份膽識,潘春劍是實打實的沙場武人出身,真要打起來,十個蔣永樂都得趴下。

蔣永樂就跟死了媳婦般整天哭喪著臉,這三天也不知掉了根多少頭發,尤其是驚蟄早朝前幾個時辰的挑燈枯坐,幾乎翻爛了那本《諡解》,仍是遲遲不能下筆,真是連死的心都有了。尚未拂曉,蔣永樂一掌拍掉茶盞和那本《諡解》,摔落在地上,這位清吏司猛然起身,幾近瘋癲,手指顫抖,指向窗外的霧蒙蒙漆黑景象,怒罵道:“徐老兒,你死了也要讓蔣某不安生嗎?!”

在門外候著的侍女戰戰兢兢,壯起膽敲了敲房門,被屋內清吏司怒喝一聲,侍女再不敢推門打攪老爺的大事。蔣永樂哀歎一聲,蹲下身,撿起《諡解》,書籍被茶水浸染,蔣永樂抬起袖口擦去茶漬,小心撕開一頁頁黏沾一起的書頁,放回書桌,披頭散發的蔣永樂伸出五指捋了捋銀白頭發,癡癡嘿笑一聲,正襟危坐,奮筆疾書,將文武總計四十二美諡與十五惡諡拆散了隨意寫在一張蘭亭熟宣上,擱筆之後,已是出奇勞累,清吏司氣喘籲籲,轉頭對屋外侍女吩咐了一句,讓她去拿來一枚銅錢,一頭霧水的貌美侍女進屋之後,隻見老爺指了指一張字跡隱約透過紙背的熟宣,讓她將銅錢擱在紙上,侍女照做之後,被蔣永樂揮手斥退,蔣永樂一手按住銅錢,一手翻過熟宣,於是有意要聽天由命的清吏司大人看見了那枚銅錢所靠之字。

厲!

諡解:有功於國,屠戮無辜。

蔣永樂猶豫了一下,喃喃自語:“天意如此。”

東方天空泛起魚肚白,大殿之上,英材濟濟,滿朝文武,多是三品大員才可穿戴的紫袍朝服,一些敕封公侯爵位的老人甚至有著繡蟒的官補子,身穿緋袍官服的各部侍郎司員大多位置靠後,如今封王就藩,大殿上就隻剩下一位正黃蟒服的太子殿下趙篆,他獨獨站在左右文武之前,最為靠近九階丹墀,趙家天子高坐龍椅,兩座巨大香爐仙氣繚繞,坐北望南,天色好的時候,他甚至能看到宮門外那條禦道的很遠處。皇帝收了收視線,大殿上幾乎沒人敢抬頭,也就首輔張巨鹿兩三位六部主官,以及幾名大將軍寥寥幾人,膽敢平視,唯獨坦坦翁桓溫仰起頭,目不轉睛,皇帝也不知老人到底在瞧些什麼,環視一周,禮部尚書盧道林沒有上朝,而胸口繡有麒麟官補子的新任兵部尚書陳芝豹在閉目凝神,顧劍棠常年鎮守邊境,這座大殿上的武臣就以陳尚書為尊,聽說顧廬大概是得了顧老尚書的授意,一開始還算安分,許多軍機事務,都按著鳩占鵲巢了顧廬的新尚書意思去辦,其實陳芝豹也少有摻和,相當懈怠,成天就是在顧廬裡看書,之後顧廬興許是覺著這個小人屠黔驢技窮,不過爾爾,就開始主動尋釁,結果牽頭的兵部司庫主事黃萼當天就被剝去官服丟出顧廬外,顧廬裡的侍郎雙盧,盧白頡和盧升象袖手旁觀,眼皮子都沒有抬一下,人脈廣泛的黃萼四處遊說,這之後禦史台就開始往死裡彈劾陳尚書,結果皇帝輕描淡寫把黃主事正妻的四品誥命都給銷了,在天子腳下,黃萼不敢怒也不敢言,跑去邊境“散心”,可是大柱國顧劍棠都不願見他一麵,黃萼至今還是一介白丁的光棍身份,淪為京城裡一樁莫大笑談。

離陽的早朝若是沒有禦史台那幫老家夥傳出“犬吠”聲,不因此引發各種山頭黨派的亂鬥,各部在朝會上宣講事宜一向簡明扼要,因為陛下極其勤政,經常通宵批朱,他們做臣子的,總要體諒些。各種事項在這座王朝中樞裡得到皇帝陛下的點頭或是駁回,通過的政策,然後就會傳達天下,惠澤南北。今日的早朝異常順利,戶部尚書王雄貴跟皇帝稟明了去年江南廣陵兩道土地丈量以及賦稅征收,和各地庫房糧倉儲備的審核,身為張黨下一任舵手的王尚書,王雄貴學識事功皆是出類拔萃,稟奏時嗓音圓潤,不提內容是好事,光是王尚書那份從容氣度,就讓殿上後輩晚生們折服。吏部尚書趙右齡也是一份略有老調常談嫌疑的捷報,給去年京城大小官員功績考評的“京考”收尾,皇帝也順勢下旨讓庶族出身的趙尚書主持今年的天下官員“大評”,“儲相第一甲”的殷茂春不再輔佐,去年京評本就是皇帝有意讓趙右鬆“殺雞用牛刀”,實則在為“殷儲相”鋪路。大殿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若非禮部尚書盧道林不在殿上,今日還要宣布讓殷茂春主持今年科舉,所謂的門生遍天下,當得此說的廟堂砥柱,其實屈指可數,宋老夫子,張首輔,很簡單,曆年科舉主官,不論房師如何換,主官都是這兩位大佬輪流坐。隨後極少在朝會上出聲的陳芝豹睜開眼睛,當他橫移出一步,落入滿朝文武的視野,本來偷偷潤過嗓子的一位紫袍名卿立即縮回去,陳芝豹言語清冷,說了兩遼衛所以及薊州軍鎮裁撤一事,再就是說到了南詔槐州因爭奪皇木而牽起的十六族暴亂。這讓殿上的喜慶氛圍頓時冷了許多,不過前排幾位重臣,迅速瞥了眼皇帝陛下的臉色,仍是笑意不減,不急於開口聖裁,隻是笑語溫言讓陳尚書隨後一起去勤禮閣這座“內閣”,與那些殿閣大學士們一起君臣慢慢商議,自然還會有幾位起居郎在旁記錄存檔。之後又有去年與戶部王尚書起了齷齪間隙的刑部侍郎韓林稟報事務,還有兩位殿閣大學士也查漏補缺,說了些無關痛癢的東西。

然後,當一品重臣門下省左仆射桓溫終於緩緩收回視線,咳嗽了一聲,所有人頓時打起精神,好戲要登台了。

碧眼紫髯的張巨鹿就站在坦坦翁身邊,卻置若罔聞,隻是望向太子趙篆不遠處的一塊空地,前年那兒還為西楚老太師孫希濟擺有一張椅子,隻是從老人入主門下省起到辭去左仆射,被“貶謫”擔當了不過二品的廣陵道經略使,如今人去椅無。張首輔又轉頭看了眼身後,門生王雄貴與多人大臣一樣都在張望蔣永樂,與之並肩的吏部趙右齡則恰好望向首輔的背後,被逮了個正著,在永徽之春冒尖的趙右齡立即撇過頭。永徽元年至永徽四年,正值當今天子登基初始,張巨鹿也是那個時候成為當朝首輔,接連四年執掌天下科舉,他趙右齡,同鄉元虢,還有殷茂春王雄貴韓林三人,都是此時鯉魚跳龍門,算是師出同門,都是張首輔的門生弟子,可到頭來,先是工部元虢心灰意冷離開張黨,接下來是殷茂春入主翰林院,自立門戶,緊接著韓林也被張首輔斥出張黨,從此再未踏足那座張廬,六部中實權極大的吏部一直被視作張首輔的自家宅院,可惜這幾年來也是貌合心離了,趙右齡對此有些心懷愧疚,卻談不上什麼後悔,他趙右齡不甘屈居人下,在張首輔之下也還無妨,隻是那王雄貴算什麼東西,當年科舉,也不過是一甲第三名而已,為何是王雄貴最能入首輔與當時還是國子監左祭酒桓溫的青眼?而不是他趙右齡?!如今顧大將軍離任兵部,六部恢複正常,又以他手中的吏部為尊,趙右齡很想知道,首輔大人是否後悔了當年選擇王雄貴作為張黨未來執牛耳者!

大殿上的一陣顫抖嗓音打斷了吏部尚書的遐思,禮部清吏司蔣永樂硬著頭皮走出班列,緩緩跪下,“臣蔣永樂,有事稟奏。”

當蔣永樂咬牙說出對北涼王的諡號提議,朝堂上一片喧嘩,那幫功勳武將更是發出不加掩飾的譏諷嗤笑,文臣則一個個神情詭異。

張巨鹿皺了皺眉頭,坦坦翁又開始對著殿梁發呆。

身穿二品獅子官服的楊慎杏是春秋“發跡”的當世名將,獲封實權的安國大將軍,八十好幾歲的高齡了,卻被好幾位小他七八歲甚至十來歲的大將軍都活得要長久,那些老家夥死後賜諡後,家族內少有子孫撐得起場麵,而繼承那幾個大將軍稱號的後來者,年紀就差了一個輩分,何況因為軍功聲望都不足,很難跟楊慎杏相提並論。可以說離陽武臣裡頭,除了顧劍棠跟兩位同為大將軍的老家夥,手握京畿軍防的楊慎杏說話,沒誰敢不老老實實豎起耳朵,老而彌堅的楊慎杏見殿上無人接話,就大大咧咧走出,老人入殿時要跪下,之後言語則無需下跪,楊慎杏先對龍椅那邊抱拳行禮,然後就望向蔣永樂,冷笑道:“徐驍遭孽深重,生前當了北涼王,還得過大柱國頭銜,已是皇恩浩蕩,如今死了嘛,哪裡配得上武十八!從惡諡裡隨便挑個靠前的字眼,朝廷就算很對得起他徐驍了!”

老將軍此言一出,蔣永樂大氣都不敢喘一口,頭低得幾乎要叩到地麵上,後背四品雲雀官補子有些明顯的汗水浸透。

趙家天子向後靠了靠龍椅,似笑非笑。

兵部侍郎盧升象出列,平靜道:“臣以為徐驍當諡抗字。”

滿朝嘩然。

這個諡號,那可是惡諡裡很後邊的了,背尊而忤逆上,幾乎等同於將徐驍定義成離陽王朝的亂臣賊子。

很多人都望向比盧升象更前頭的那襲蟒袍,兵部尚書陳芝豹,可惜一個穩如泰山的挺拔背影,瞧不出半點端倪。

趙右齡似乎看到前列的首輔大人肩頭稍微動了動。

然後昔日的北涼舊臣如今的皇親國戚嚴傑溪走出,去年獲封洞淵閣大學士的嚴大人抖袖跪下,沉聲道:“微臣以為安國大將軍的說法,更為妥當。”

這讓許多希望這家夥不知死活執意要給徐驍一個美諡的臣子都大失所望。

隻是很快就讓失望的文臣武將都會心一笑,國子監右祭酒晉蘭亭悠哉遊哉走出班列,朗聲道:“陛下,臣讚同盧侍郎的提議,徐驍此人竊據北涼,大逆不道之舉,罄竹難書,將其惡諡‘武抗’,才可安撫天下民心!”

趙家天子嘴角翹了翹,仍是沒有出聲。

當朝理學宗師左祭酒姚白峰冷哼一聲,不但出列,滄桑老人還有意無意用肩頭擠了晉三郎一個踉蹌,這才說道:“大將軍徐驍於本朝功不可沒,無人能及,與之軍功相符的諡號,毅烈兩字皆可,若是用上以武正定服遠的‘桓’,最妥!”

如此一來,更是喧囂四起。定力再好養氣功夫再深厚的臣子,也開始跟身邊同僚竊竊私語。

晉蘭亭冷笑道:“徐驍軍功是有,卻都是朝廷賞賜給他的機會,大勢所趨而已,得恩不知感恩,這等匹夫,如何配得上桓毅烈三諡?!可笑之極!姚大人,你就不怕此諡一出,天下寒心嗎?”

有了晉三郎做第一個撕破臉皮的大惡人,很快就有早已商量好的三位殿閣大學士聯袂出列,附和盧升象跟晉蘭亭的諡“抗”。

禦史台幾位大佬也紛紛響應。

一時間群情洶洶,許多挖苦的刺耳言語都冒出來,雄州巨儒姚白峰氣得臉色發白。

從頭到尾,在眾人心目中最該給徐瘸子正言的兵部尚書沒有開口,最該火上澆油的張首輔亦是默不作聲,期間吏部趙右齡跟戶部王雄貴心有靈犀,幾乎同時想要出列,結果被坦坦翁轉頭一個瞪眼,都苦笑縮回了腳步。

最終,皇帝站起身後,麵無表情俯瞰滿朝文武,輕輕撂下一句就退朝。

“功過相抵,徐驍諡號武厲。”

各懷心思的文武百官魚貫出殿,許多重臣看待禮部清吏司蔣永樂的眼神都多了幾分暖意,這小子顯然是要走狗屎運了。不曾想到這麼一樁大禍事,竟是給他硬生生變成了天大幸事。

桓溫出奇沒有跟至交好友張巨鹿一同出殿,而是加快步子早早跨過門檻,笑眯眯走到正要走下白玉台階的晉三郎身後,拍了拍肩膀,對這位相貌清雅的右祭酒大人說是有事相商,隨後一年邁一青壯來到了殿外廊道拐角處,晉蘭亭以為是今日早朝他的建議,為坦坦翁身後的張黨接納,有些竊喜,覺著自己多半是要成為張廬的新貴人了。結果,結果就是桓老頭兒使勁一拳砸在晉蘭亭的臉麵上,罵了一句“以往拿了你多少刀熟宣,回頭按銀錢分毫不少還你這狗玩意兒!”

右祭酒大人捂著臉,癡癡望著老人離去的身影,天塌了一般。

台階之上,一向少有交集的左祭酒姚白峰與張巨鹿今日竟是並肩而立,桓溫走過去,三老一起望向宮門外的禦道。浩浩蕩蕩的群臣背影之中,當屬陳芝豹最為矚目。

朝之棟梁的文武百官都在議論紛紛,無一例外都是等著看北涼新王的笑話,一想到那年輕人接過聖旨的滑稽場景,就止不住笑意。

陳芝豹在走出宮門前,回頭看了眼大殿屋頂。

台階上這邊,桓溫氣猶自乎乎道:“好一個驚蟄時節!”

張巨鹿輕聲譏笑道:“萬物出乎震,蟄蟲驚而出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