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開府(1 / 1)

大叛賊 夜深 1209 字 1個月前

諸如葉家所發生的事在寧波城內並不是唯一,除了這幾家商家外,其他些殷實人家,甚至包括些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在遲疑不決。

朱怡成的這場勝利讓許多人對占據寧波的“反賊”刮目相看,更隨著局勢的變化,這些人也開始權衡利弊,考慮是否要在朱怡成這裡下注。

尤其是原本不得誌的讀書人,江南本就是文人氣氛濃鬱的地方,無論曆朝曆代,江南可以說是文人輩出,在科舉時代而言,這雖是好事,可對江南的讀書人來講又是一件糟糕的事。

文人多了,科舉這個獨木橋走的人自然也多,在偏遠地區,能過府試的讀書人如果放在江南也許連個鄉試都過不了。這也是江南的讀書人出頭難的緣故,沒有驚天動地的文才或者極好的運氣,許多人考了一輩子弄不好連個舉人都中不了,隻能掛著秀才甚至老童生的名到死。

之前說過,紹興師爺聞名天下,難道紹興府的讀書人就心甘情願十年寒窗隻為彆人去當個師爺麼?說到底還是因為科舉競爭的激烈,在好手如雲的江南,要向靠科舉這唯一一條路實在是太難了。

朱怡成的義軍原來的班底還是當初袁奇杭州大戰後那些殘兵敗將,之後雖然多次擴充,可他的手上能用的人還是不多。尤其是能獨當一麵的文臣武將,算來算去也就是董大山、廖煥之、王東、蔣瑾、王樊寥寥幾人,就算再加上幾個原本一直就跟著自己的老人外,也不過十數人而已。

勢力的擴充,更體了人才的急迫,有句話在後世很有名,那就是“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這句話放在這裡同樣有效,朱怡成迫切希望能有大量的人才在手,無論是文還是武,隻有了人,他才能真正大展身手。

現實不是遊戲,那些穿越到古代憑著嘴皮子說幾句話就引得名人納頭就拜的情節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是朱怡成現在手裡的這幾個人那個不是靠著些手段才收歸己用的?

董大山早在袁奇起兵時就加入了義軍,朱怡成靠著李娟兒花了不少心思才拉攏過來,拉攏來的還包括已經戰死的田文勇等其他幾人。之後,董大山大意落入陳天壽之手,如果不是朱怡成把他救出來就差一點兒丟了性命,經過這事後才死心踏地跟著朱怡成。

王東就不用說了,當初還當過關押朱怡成的獄卒,後來因為杭州兵敗無處可去才投靠了朱怡成。至於廖煥之、蔣瑾和王樊,他們的投靠也各有原因,有的是貪生怕死,有的是為了利益,總而言之一句話:沒有一個人是平白無故地主動投靠的。

人是都有思維和想法的,尤其是有能力的人,越有能力的人想法越多,也越會權衡利弊。在朱怡成沒有拿得出讓這些人看重的東西時,他隻不過是一個朝不保夕的反賊頭子而已,試問誰好好的日子不過,提著腦袋去跟一個說不定明天就會被剿滅的反賊頭子去造反的?

寧波一戰勝利,雖未能徹底扭轉朱怡成在寧波一地人心中的看法,但至少讓所有人看到了他的實力和資本。自然,有些人也就開始動了心,回到寧波城後不久,陸陸續續就有人前來投效,雖然這些人中大多隻是些普通落魄子,有文人,有地痞,也有中小商人等等,不過這個情況還是讓朱怡成感到萬分欣喜,對於這些主動投效的人朱怡成儘量抽出時間同他們見上一麵,甚至還會交談一二,無論是否接受均客客氣氣,並做妥善安置。

看來,情況已漸漸朝好的方向轉變了,可這時朱怡成並沒自傲自大,自來到這個時代,他一直如覆薄冰,有著深深的危機感。和其他人不同,對曆史了解的朱怡成深知大清帝國的強大,也非常明白自己所擁有的這一切隻不過是僥幸罷了。

此時,朱怡成在書房內,麵前放著一張紙,上麵寫著一些字,如果仔細看的話就能知道他所寫的這些都是官職。

占據寧波有些日子了,如今更擊敗了福建水師,從江南的局勢來看,至少到明年開春寧波一地是安全的。隨著自己實力的逐漸強大,如今朱怡成不僅握有寧波一地,更手下有水陸義軍二萬多人,如果再加上後期擴充的人員,已接近三萬。

三萬人馬,這個數字已經不小了,朱怡成已決定把這三萬人中的一萬人全部調入水師,依托繳獲的福建水師戰艦和四海商行的船隻進行訓練,建立一支自己的水師或者說海軍。

至於剩餘的二萬人,朱怡成還將繼續練兵,對人員進行優勝劣汰,以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陸軍。

實力強大了,地盤也有了,那麼擺在麵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問題,其首當其衝的就是部隊的指揮和整支義軍的結構。從一開始,朱怡成的義軍是以隊來進行編製的,但田文勇戰死後,原來的隊已名存實亡,義軍的最高指揮權都在朱怡成手裡,並由董大山和其他幾個老部下進行協助指揮。

這種指揮方式比較原始,而且不利於部隊的發展。再加上寧波占據後雖然有狗頭軍師廖煥之協助,但真正的政治結構並未建立起來。這對於義軍的後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更重要的一點,打贏福建水師後,義軍上下已有了對朱怡成“勸進”的動靜,提著腦袋造反,其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和光宗耀祖,就算廖煥之這樣的人,既然投靠了朱怡成,他們也不願意沒有名份的當所謂的“軍師”。如此,整合義軍,建立構架和官職已迫在眉睫。

其實朱怡成這時候打出自己“監國”的身份來,改義軍為明軍,那麼一切可以說水到渠成。堂堂大明監國殿下完全可以下旨封賞眾人,就如同當初袁奇給義軍諸頭領封爵許官一樣,這一套朱怡成並不陌生。

可對於表明身份,朱怡成心中還是有顧慮的,在義軍中真正知道他身份的人並不多,而且他一直是以洪強的身份示外,為的就是不想太多引人矚目。

畢竟,一旦朱怡成打出大明監國的旗號,那麼整個天下必然震動,到時候寧波一地就成了大清王朝的關注點,可以想象無論是北京的康熙皇帝還是在江南的大阿哥,必然會舍棄其他義軍先滅朱怡成為快。而這個結果也是朱怡成絕對不想看見的,這也是他一直隱藏身份不對外宣布的原因。

考慮到這些,最終朱怡成還是選擇了另一個方案,那就是以大都督的名義在寧波開一個都督府,把整個自己勢力範圍全部納入都督府的管轄中,從近代的方式來講也就是成立軍政府,用軍政府手段來進行軍政管理。

這樣一來,既能解決文臣武將的封賞,也能用這種辦法調整義軍的指揮權,更能夠順利地對地方進行治政。而現在朱怡成就在紙上寫著一些官職,進行正式開府前的最後準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