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儘去(1 / 1)

大叛賊 夜深 1555 字 1個月前

自明軍拿下北京城後,關於遷都的消息就一直在,尤其是這些日子,有關遷都的傳聞更是傳遍整個南京城,對於大多數南方人來講,雖說覺得大明遷都北京心中有些失落,畢竟自複國以來,這南京城就是大明的京師。

不過,無論這時代還是後世,中國人對於風水龍脈一說是異常看重的,六朝古都,南京雖好,可畢竟是南朝,但凡曆史上立國都為南京者國祚都不長久,

這不僅是李娟兒的看法,普通百姓甚至官員們也都是這麼認為的。何況,大明本就是兩京製,無論是北京還是南京都是京師,收複北京城還都北京,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再者,眼下大明蒸蒸日上,大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誰願意因為擇京而壞了大明未來氣數呢?所以在酒樓之中,大家對此討論激烈,但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大明必然會遷都北京。

“等北地全部打下來,恐怕皇爺就要著手遷都了,我等也需早做準備才是。”聚豐商行的馮老板如此說道,頓時引來旁人讚同。

“馮兄說的極是,等北方平定,這遷都勢在必行。依我看,也用不了多少時間,少則一年,多則二三年,我大明就能光複天下。前些時候我聽說寧波商行那邊已派人去了北地著手開拓商路,所以我等也需早做打算。”

在場眾人雖說都不是小商人,其中像聚豐商行的馮老板身價已過百萬,可以算得上是富商了。但相比寧波商行這樣的巨頭,他們卻還差的很遠,如今的寧波商行已是大明的龐然大物,其中主要的各家家財最少也過千萬,稱得上真正的豪商。

“真有此事?我還以為是瞎傳的呢。”一人忍不住問道。

前麵說話者白了他一眼道:“這怎麼可能是瞎傳的,寧波商行原本就有皇爺扶持,無論是其船隊還是各處商號幾乎遍布大明各地,我大明拿下北京城,這寧波商行如何會錯過此機會?再說了,北地商路以往一直都是晉商和滿清偽皇的皇商把控,皇爺現在占了北京城,原本的商路自然就落到了我大明手中,以寧波商行幾位當家人的精明怎能會放過?”

“大兄說的有理,依我看宜早不宜遲,現在正是搶占商路的大好機會,雖說我等比不上寧波商行財大氣粗,可跟在他們後麵啃幾塊骨頭喝點湯的好處就足夠我們消受的了。”

“話雖這麼說,可北地如今還未徹底平定,現在北上是否……?”有人擔心道。

“做買賣哪裡還怕這怕那?如果隻求安穩的話,還不如回老家買些地安安穩穩過小日子得了。”另一個對此話不屑一顧,當即道:“所謂嚇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現在正是最好的機會,等北地徹底平定了,哪裡還有我等插手的機會?話再說回來,在座各位行商時那家沒同滿清那邊打過交道的?如今我大明如日中天,無論是天津衛還是北京城都有重兵把守,再加上天津衛還有海軍戰艦駐紮,可謂穩如泰山!”

眾人聽此覺得有理,想了想後詢問馮老板的看法,在他們這些人裡,馮老板算得上是個領頭的,而且也都佩服馮老板的眼光。

實際上,馮老板在前幾日已有這方麵的打算了,這些年南北對立,北地商路幾乎斷塞,雖說各商行各顯神通,通過渠道暗中同北地交易,而且大明除糧食等一些重要物資加以限製外,其餘同北地的商業貿易並不阻攔。

這樣做,雖說也有利潤,可這利潤去掉打通關節和其他風險後,獲利實際並不多。而現在大明已安下了北京城,也就意味著北地的商路打開了,在這種情況下的確是最好的機會。

北地雖比不上江南富饒,可北地也有北地的好,其他的不說,蒙古的牛羊馬匹,遼東的皮草人參等等,這些全都是好東西,拿到南方來一個轉手就能獲利數倍。

而且北地對於南方的物資需求更多,絲綢、布皮、瓷器、文房四寶等等,如此大的市場,想想就令人動心。

除去這些,大明以後定都北京也是必然的,所以無論如何北上之事宜早不宜遲,所以馮老板也是支持北上的一員,當他輕聲向大家說出自己的打算後,眾人連連點頭,覺得是這道理。

既然要北上,那麼落腳點是關鍵的。現在大明控製了北京城和天津衛,無論出於各方麵,選擇北京城為落腳點是首選。

無論是購宅還是在北京城直接開設商行,這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說到此時,有人一突然間一拍腦袋,說想起一事來。

“康麻子逃出北京城時,北京各王公貴族還有官員的宅院可全丟下了,再加上我明軍查抄的敵產敵資,其中更有不少商鋪在。我有一兄弟在戶部當差,聽說這些東西錦衣衛那邊已經造冊給了皇爺,皇爺隨後把此事交於戶部處置,可能這些時日會拋售這些產業……。”

“此事當真?”這番話聽得眾人眼前頓時一亮,這還真是剛想磕睡就來了枕頭。

眾人正打算北上經營,這宅院店鋪就從天上落了下來,如能購置一二,這是再好不過的事了。而且大明終究是要還都的,這些產業購入後絕對虧不了,無論從眼下還是長遠來看,都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當即,眾人追問這事究竟,但那人也隻知道一個皮毛,哪裡搞得明白朝廷究竟的安排。追問了許久都沒問出個頭緒來,眾人也沒了喝酒的心思,索性催促著那人讓他帶大家去他兄弟那邊打聽情況,這些商人都是做買賣的好手,這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道理何嘗不懂,下手完了,恐怕連水都喝不著了。

就此眾人匆匆結了帳,在那人帶領之下找他兄弟打聽消息去了。很快,朝廷準備出售在北京的敵資敵產的消息一轉眼就在北京城內傳了個遍,無論大小商號,個個都如聞到魚腥的貓而一般,各顯神通,打探情況,甚至有些心急的人直接找到戶部詢問消息。

幾日後,戶部正式放出公告,證實了這件事,同時公告天下,朝廷半月後將對北京城和天津衛所沒收的敵產敵資進行正式拍賣,除了一些珠寶玉器古董之外,主要拍賣的敵產包括大小宅院二百一十處,商鋪四百七十九處。

這些宅院商鋪各有編號和介紹,其中詳細寫明其地理位置所在區域,之前為何人所有,建築結構,占地麵積,樓宇大小等等。同時戶部還對這些進行專門造冊,印製了厚厚一本敵資敵產拍賣冊以供大家閱覽。

此冊一出,雖每冊售銀高達十元卻依舊供不應求,一經發售二千多冊居然在一個時辰內就被商人們哄搶一空,而那些得到消息朝著南京趕來的各地商人居然買不到了,之後戶部隻能加印三千冊,在短短十日內也賣得七七八八。

如此火爆的局麵讓前些時候還愁眉苦臉的王樊欣喜若狂,原本他以為能把這些敵資敵產賣出去補貼財政缺口就算不錯了,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朱怡成隻是略施小計就讓這些原本不容易拋售的東西一下子全成了搶手貨。

現在拍賣還沒開始,僅僅那些拍賣冊就先給戶部小賺了近五萬元,如果再加上先行報名交納的拍賣保證金,以一千元為一家保證金計算,參加拍賣的商人商行足有四千多家,一下子就撈了四百多萬進來,緊巴巴的財政轉眼間就寬裕了許多。

除去這些,這些宅院和商鋪等到拍賣的時候其價格必然飛漲,按照之前的預估四千多萬,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說不定到時候翻個倍也是有可能。這還是朱怡成特意先把這些產業處理過後的結果,對於一些王府和大員的宅子,朱怡成並沒有交給戶部,而且對於商鋪中占地最大也是最好的幾處也扣了下來,留給戶部的隻不過是一些普通貨色而已。

畢竟,如同大家所想的一樣,大明終究是要還都的,北京成為京師是必然的事。到時候還都,朱怡成當然要考慮朝中各位大員的安置,而那些好的宅院就是留做此用。

至於商鋪同樣如此,皇家也是要吃飯的,國庫是國庫,內庫是內庫,朱怡成同寧波商行合作的股份中部分就是皇家自己的收益,所以那些商鋪說白了就是派這些用處的。

王樊雖說是商人起家,更是理財好手,但他哪裡見過後世炒賣地皮的手段?朱怡成牛刀小試,再加上指示宣傳部和錦衣衛提前放風,以利益引誘人心,還有大勢所在,輕而易舉就達成了目的,讓王樊是佩服不已。

之後的拍賣果然不出所料,最終拍賣獲利居然超過了一億元之巨,無論是買的人還是賣的人都笑逐顏開,當這些款項全部解入戶部國庫後,王樊是一掃愁容,平日裡一個月都見不著笑臉的他居然天天樂嗬嗬的,走起路來腳步也輕了幾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