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城新貌(1 / 1)

大叛賊 夜深 1542 字 1個月前

北海道,新城。

僅僅一年時間,新城的模樣就已經大變,之前的一片荒地,如今已是一座不小的城池,城中的居民也從最初的駐守明軍增加到了現在一萬多人的規模,其中明軍人數三千左右,再加上後勤民壯和來往的商人、普通百姓等等,已同內地的一個小縣城差不多了。

除去新城的建築外,還有新城的港口。雖著大明在此建立基地,港口也漸漸繁華,這裡雖然不像日本本島那樣人口密集,但北海道也有北海道的優勢,除了這邊有著天然漁港外,北海道還有著不少野生動物的存在,無論是那些馬鹿或者熊,皮毛絲毫不亞於遼東,再加上特產的天鹽和豐富的森林資源,這都吸引了大明商人的目光。

另外,大明對於北海道的本地人,也就是阿伊努人采取了恩威並重的政策,相比之前的日本人,阿伊努人對於大明人極有好感,而且在最初建城的時候,王東就征用了不少阿伊努人,雖然說是征用,但大明也是給了糧食和酬勞的,這更讓阿伊努人親近大明。

何況,朱怡成在意圖染指北海道時就特意關照過采取如何針對阿伊努人的措施,從曆史上來看,日本征服北海道完全采取的是滅絕政策,企圖用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拿下這片土地。

但是,無論是日本幕府還是鬆前藩都沒有料的是,阿伊努人雖然生產力低下,卻對於日本的征服始終不肯屈服,自十七世紀以來,直到後世近代,雖然阿伊努人大部被消滅,人口急劇減少,但從未真正滅絕。

後世二十一世紀時,北海道依舊還有二萬多阿伊努人的存在,由此可見,日本采取的征服政策前後耗費了三百多年的時間,依舊未使阿伊努人所屈服,最終不得不承認阿伊努人在北海道的原住民地位,采取懷柔政策才把北海道歸於日本國土。

大明想要掌握北海道的控製權,阿伊努人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所以收複為己所用,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在大明針對阿伊努人逐漸展開後,當地的阿伊努人對於大明也逐漸放鬆了警惕,再加上大明不僅給了阿伊努人一些好處,還適當地讓阿伊努人參與北海道的開發,從中獲取些利益。

除此之外,大明也開始在北海道推廣漢字和中原文化,阿伊努人作為一個原始部落的存在,隻擁有簡單的初級文化,而漢文化又是最能包羅萬象和融合民族的文化,隻要這樣下去,不出五十年,這些阿伊努人就能逐漸融入漢文化中,從而成為大明的子民。

新城建好後,這裡的商業也逐漸繁華起來,再加上北海道的開發順利,也使得新城一躍就超過了鬆前藩的福山城。

之後,新城的人口不斷增長,為了懷柔和教化阿伊努人,大明還在新城派遣了不少官員,這些官員中有的還是飽讀詩書中了科舉的進士,當然不是誰都願意背井離鄉來到遙遠而又苦寒的北海道任職的,但大明朝廷對此特意實施了政策,隻要能主動到北海道任職一任,等回到本土後,吏部自然會酌情升遷,正是因為這個政策的存在,這才解決了北海道官員的問題。

另外,朱怡成已讓廖煥之同吏部對這項政策進行完善,在未來之時,這項政策會成為大明的一個規定。當然,這種前往邊遠地區“扶貧乾部”政策朱怡成自然是從後世學來的,不過在大明隻有海外領土才適用這種政策而已。

新城的興起,不僅吸引了大明本土,也引來了不少日本商人和貴族。他們的前來,對於大明來講並無壞處,而且這些人同樣可以起到促進北海道發展和當地農商的目的。

當然了,無論是誰,隻要踏上北海道的領土,這必然就要按著大明的規矩來辦。大明的法律才是這片領土真正的法律,彆說那些武士、浪人之類,就連鬆前藩藩主到了新城都要規規矩矩,如違反大明法律,駐紮在新城的駐軍可不是吃素的。

就像最初那樣,幾個武士和浪人跨著刀跑到北海道來發財,在新城附近居然搶劫了幾戶為大明做事的阿伊努人家庭,還拔刀傷了人。這一下頓時給捅出了大漏子,接到報告的明軍瞬間出動,很快就抓到了這些武士和浪人。

對方起初還要反抗,幾聲槍響後,精通某某流的武士老爺的刀哪裡有子彈的速度快?當即就被打翻了在地,隨後一個都沒跑全部被抓進牢裡,後來按其罪明正典刑,該殺的殺,該關的關,並貼出告示廣而言之。

幾回下來,大明的威信徹底樹了起來,日本人也不是傻瓜,再說日本人個性被就崇拜強者,之後再到北海道的日本人全都規規矩矩,而且這事更讓鬆前藩的家主心服口服,再加上鬆前藩如今已受大明所封,同樣擁有大明的官職,一來為了表示忠心,二來也是為了給子弟一個前途,鬆前藩家主不僅征求大明同意後在新城給自己建了一座宅子,還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包括嫡子繼承人都送到了新城來。

其中,鬆前矩廣最疼愛的六子鬆前邦廣,也就是當初打算拜王東為義父而改名為王邦廣的那位小子就在其中,王邦廣雖說是六子,但實際上他是嫡子繼承人,如今在新城拜知縣湯恩賜為師。

湯恩賜江南人士,前年的三甲進士,他來北海道任職主要是看重新出台的政策,湯恩賜雖然文章不錯,人品也不差,但做官卻很一般,所以中進士後在地方蹉跎了兩年都因為政績平平而未有升遷。

就這樣,他主動報名來到北海道,隻要在北海道乾上幾年,等回去後高的不說,一個六品官是穩穩的。何況北海道這裡政務簡單,再加上駐軍的原因,他這個父母官除了安撫地方外,主要的工作就是交化,這也正好是湯恩賜的特長。

“老師,文章我寫好了,還請老師您過目。”王邦廣的漢語很一般,說話中口音更重,但對於師長的態度卻是無可挑剔,在湯恩賜名下,王邦廣恭敬異常,平日裡更是持弟子之禮絲毫不敢怠慢。

說起來最初湯恩賜是不打算收這個弟子的,因為在湯恩賜看來小小的倭國之民根本沒這個資格。不過,王邦廣的地位特殊,他作為鬆前矩廣的嫡子繼承人以後是要接任鬆前藩的。

再加上鬆前藩現在已受了朝廷之封,鬆前矩廣已有守備之職,從這點來講自然和普通日本人有所區彆。此外,大明也考慮拉攏鬆前藩,湯恩賜身為新城知縣有教化地方之責,所以最終還是收下了這個弟子。

放下手中的茶杯,湯恩賜接過文章細細看著,看了幾眼,他的眼角不由自主地微微跳動起來。

王邦廣的字寫的還馬馬虎虎,而且文章字跡清晰,寫的一絲不苟,但其中的內容就不怎麼樣了。日本人愛好漢學的不少,可說要真正懂得漢學精髓的卻沒幾個,也許幕府和天皇那邊一些大人物還算上,但鬆前藩隻不過是一個小藩,說白了如今的鬆前藩充其量就是個地方豪強土財主,沒有什麼底蘊,就連藩主鬆前矩廣最多也就隻能看懂些字而已,自然他王邦廣的文章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是普通學生,恐怕湯恩賜早就黑著臉臭罵一頓了,不過對於王邦廣這個好學的學生,而且一直又如此待自己如親父一般尊敬的弟子,湯恩賜還是按捺下了心頭的怒火。

“這裡的典故用錯了,還有這,如何能這樣寫?你應該如此才是……。”湯恩賜手指著幾處說道,王邦廣睜大著眼睛看著,腦袋點的如小雞啄米似的。

“讓老師費心了,學生實在是感激不儘……。”聽完後,王邦廣還五體投地跪下,衝著湯恩賜伏身道謝。

湯恩賜歎了口氣,從邊上取過一本書道:“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這幾天你好好看這本書,把這書讀通,讀透,然後再寫一次。”

王邦廣連連道謝,正要再說什麼的時候,有人急急來報,說是國內有艦隊到,讓湯恩賜儘快去一趟港口。

湯恩賜頓時站起身來,讓王邦廣回去繼續細讀書籍,然後準備更衣去港口。

而這時候,王邦廣遲疑地詢問能否跟隨老師一起去港口開開眼界,湯恩賜想了想覺得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當即就同意了他的請求,王邦廣頓時興奮不已,幫著湯恩賜換上官衣,然後一行人出了衙門後朝著碼頭那邊而去。

等他們到了碼頭,艦隊已漸漸靠岸了。這一次來的是一支規模不小的艦隊,其中不僅有海軍的戰列艦五艘,還有三艘大型補給艦,另外隨著這支艦隊一起到來的還有七艘大型商船,十五艘巨大的艦隻讓王邦廣看的是心曠神怡,更心中升起對大明的無限羨慕和向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