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眾商雲集(1 / 1)

大叛賊 夜深 1292 字 1個月前

南京城。

幾日前,無數商人從全國各地突然湧往南京,一時間南京城中的客棧爆滿一房難求,就連城中物價都一下子漲了不少,各酒樓中更是處處可見腰纏重金的商人,令得原本就繁花似錦的南京城更熱鬨了幾分。

這麼多商人,尤其是各大商號的當家人全部來到南京,著實有些意外。外人根本就搞不清楚為何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但知道內情的人卻清楚,這主要是因為工部的原因。

大概是近一月前,工部突然間新建了一個司,這司號稱鐵道司,顧名思義負責的就是鐵道事宜。

對於此司的建立,原本並不起眼,畢竟這些年朝廷所建的部門不少,尤其是朱怡成改革官製後,一些原本沒有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所謂的鐵道司恐怕也就是如此吧。

可誰都沒有想到,鐵道司成立沒幾天,工部鐵道司就以朝廷的名義給各大商行包括幾家銀行發去了公函,這個公函的內容主要是朝廷準備開建一條鐵路,並且以此成立一個以鐵道司為主的半獨立商號機構,這個機構將以商業的性質進行運作,也就是說所謂的鐵路運營由官方主導,朝廷和民間一起出資修建完成,在修建完成後運行,根據其入股份額和收益進行分配。

說白了,用後世的話來講就是工部牽頭成立一個鐵路公司,然後對各方進行募股,然後用募股的資金來建造鐵路,等鐵路建造完成後再由這個鐵路公司進行運營,按照各自股份所占比例從這條鐵路獲取利潤。

這種操作方式在後世並不少見,比如說中國,遍布全國成為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網的建造往往就是如此,由政府貸款和企業投入在各地興建高速公路,隨後再把高速公路的收費權交由專門的高速公路公司,然後再用所收取的過路費來還貸和收回投資,甚至包括後期的獲利。

這種模式在後世已經很常見了,可在現在卻是一個新興事物。就連朱怡成也沒想到,當他把這件事丟給蔣瑾後,這蔣瑾會無師自通想出這麼一招來,也不由得讓他出乎意料。

不得不說,這一招倒是比最初朱怡成意圖用債券來籌款的方式更好,以國家進行投入,雖然有著一定優勢,但同樣也有著無法避免的弊端。

首先,國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興建鐵路所耗費的資金是極其龐大的,就算在和平時期以大明如今的財力恐怕也有些吃力,更何況眼下大明還未平定四方,各地還在繼續打仗呢。

其次,國家進行鐵路的修建後再進行具體的營運,也就是後世常見的國有企業,這種企業的弊端比比皆是,比如效率底下、服務差、吃閒飯的人多乾活的人少、帳目不明、甚至虧損嚴重等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未來鐵路的發展。中國是一個大國,大明要想真正把各地的鐵路建立起來,僅僅靠朝廷的難度極大,而且鐵路修建還會牽涉到許多地方的因素,如果全部由朝廷來出麵固然會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由商人出麵就完全不同了,商人為了利益趨勢,自然會有辦法解決一係列的問題,而那時候朝廷不需要直接出麵既避開了麻煩上身,又能以第三方的角色介入協調,以掌握全局。

不得不承認,蔣瑾的這一招的確漂亮,也恰恰解決了這些問題。看來,朱怡成給到蔣瑾的承諾使得他超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從而想出了這個辦法。

何況,自公函發出後,蔣瑾還通過自己的關係網在各商行中大力吹噓鐵路的重要性和便利性,至於鐵路的未來收益,他也畫了一個令人向往的藍圖。

這些年,工部同各商行的合作不少,作為工部尚書的蔣瑾在各商行中的影響很大,再加上朝廷為此項目所做的背書,還有有些大商行的當家人知曉些鐵路的內幕,更親眼見過之前鐵路在礦山的運行和科學院對於火車實驗的結果後,頓時就對這個項目起了興趣。

商人,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消息最靈通的一群人,在某些程度上商人的嗅覺甚至比錦衣衛還厲害,當然這首先是要牽涉到利益,也就是錢才行。

當大商行表現出對此事的興趣後,中小商行頓時也敏銳地發現了這件事的潛在的好處。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商人開始不斷向南京聚集,所有人全摩拳擦掌打算在這鐵路項目上分一杯羹。

“周兄,你家老爺子向來行商謹慎,沒想到這一次居然會把你派來南京。”在南京的一家酒樓的包房內,五個商人模樣的人正聚集在一起,桌上擺著豐盛的酒菜,其中一個三十來歲的商人忍不住對坐在主位的中年人笑道。

那姓周的商人頓時一笑,也不隱瞞道:“此事要說起來倒是我家老爺子做的決定,他老人雖一生行事謹慎,可眼光卻不差,此外王兄可彆忘記,我家做的是什麼買賣。”

“對!周兄不提我們倒差一點兒忘記了,怪不得老爺子有如此大的魄力,對於鐵路這物事,老爺子恐怕早就了解了吧?”邊上一人頓時拍著額頭歎道,同時又帶著好奇的表情追問道。

姓周的商人笑著點點頭,他周家的確比彆的商人更了解鐵路,因為他周家最初就是煉鐵出身。

周姓商人的爺爺、太爺爺,以前是有名的鐵匠世家,周家的鐵匠鋪在當地小有名氣,當家業傳到他父親的時候,這鐵匠鋪就更興旺了,周老爺子不僅懂得煉鐵,更有不俗的經營才能,僅僅十幾年的時間就把家業擴展了數倍,成了當地的殷實人家。

但不管怎麼說,鐵匠做的再大那也是鐵匠,而且要在之前這屬於匠戶,社會地位非常底,周家雖說不算真正的匠戶,而且經營有道家中有些錢,但同樣因為職業的原因被人看不起。直到大明複興後,朱怡成下旨取消了賤戶戶籍,轉為平民,周家這才真正挺起了腰杆子,同時對大明和朱怡成的恩典感激不已。

由於周家很早就在大明治下,自然得到了大明興起的紅利。再加上周家擁有鐵匠鋪和煉鐵技術,在後來朱怡成逐步鼓勵工商,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周家趁著工部分割作坊尋求合作的同時拔了個頭籌,由此開始了家族產業徹底的轉變。

如今的周家早就不是當年經營幾個鐵匠鋪的時候了,現在周家擁有三家規模不小的煉鐵廠,不僅每日可煉數十萬斤的精鐵,甚至還能直接煉出好鋼來。此外周家還有一個中型軍械廠,主要做一些接工部下的軍械加工單,當然所產的軍械並非是火銃、火炮這些高技術武器,僅僅隻是常規冷兵器和盔甲等等,再加上一些海軍方麵的戰船鐵製和鋼製零件等等,但這足以令周家一飛衝天。

正因為如此,周家和工部之間的合作極為密切,再加上無論是煉鐵還是煉鋼都需要礦石資源,所以周家對於朝廷所開建的礦山也非常熟悉。

鐵路這玩意,最早就出現在礦山那邊,周家對於鐵路自然很了解,也知道鐵路的好處。而現在,朝廷突然宣布要開建鐵路,並且透露出科學院那邊已經研製成功了以蒸汽機驅動的火車時,消息靈通的周家馬上就證實了這消息的真假,這才會派出周家的接班人周姓商人趕來南京洽談此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