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舉薦(1 / 1)

大叛賊 夜深 1047 字 1個月前

開封。

河道總督衙門。

簡望川的行李已經打好了,現在的他並沒有身著官服,其實自掘開北堤後簡望川就知道自己的仕途走到了終點,在上書請罪和去職的同時,簡望川就做好了被鎖拿京師的準備。

簡望川是一個能吏,更是一個極有魄力的官員,河道總督已是正二品的級彆,如今年僅四十出頭的簡望川按照他的資曆和能力隻要在這個位置上穩穩坐上幾年,那麼之後無論是調任回京任一部尚書又或者主政地方都足矣,甚至成為下一任的軍機大臣也是很有可能的。

簡望川在河道總督職務上才坐了兩年,這兩年中簡望川一直忙於治河一事,在黃河兩岸做了許多準備,平日裡許多時候就連吃住都在河邊。

但他的運氣不好,今年河南的暴雨是百年難見的,隨著暴雨的來臨導致黃河水位急劇上升,雖說在簡望川上任後就加固了兩岸河堤,並且在多處河道設置了防汛工程。

可惜的是,許多工程並沒有全部完成,再加上河水漲勢凶猛,多處河堤出現了問題,如果不馬上解決的話,那麼河堤衝毀後不僅開封不保,就連大半個河南和江蘇等地都將成為一片澤國。

麵對這種情況,簡望川無奈最終做出了痛苦的決定,那就是主動掘開北岸的河堤,引水分流,以把損失減到最小。這個決定當初有許多人反對,但最終簡望川還是力壓眾議拍了板。

因為他心裡很清楚,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接下來的損失將會更大,相比可能的損失,隻有這個選擇是最恰當的。

正是因為如此,黃河北岸掘開後導致近千人喪生,淹沒良田無數。而也是因為他這麼做了,使得最終保住了開封城,包括大半個河南和下遊的江蘇等地。

洪水退去後,所有人為之慶幸,因為簡望川的決定使得損失減到了最小。可同樣也因為他的決定導致了北岸的慘狀,功是功過是過,簡望川的心裡很清楚,當他下這個決定的時候,自己就沒任何退路了。

果然不出所料,當簡望川的奏折還沒送到京師的時候,對他的彈劾已經是鋪天蓋地了,所以簡望川的去職是必然的,甚至會因為這件事徹底讓他的政治生命中斷。

“老爺,周先生和唐大人來了。”

“快快請兩位進來。”簡望川起身說道。

不一會兒,簡望川的幕僚周瑞和總督府佐官唐浩元邁步走了進來,見到簡望川後向他行禮,並稱總督大人。

“不必如此,我已經不是河道總督了。”簡望川擺了擺手,笑著讓他們入座。

雖然正式去職的命令還沒下來,不過估計也快了,而且現在簡望川可以說是戴罪之身,公務方麵已經不再處理,由唐浩元代之。

周瑞和唐浩元坐了下來,目光在堆在屋中角落旁的行李看了一眼。雖然簡望川是河道總督,堂堂二品大員,但他卻沒什麼積蓄,按理說現在的大明對於官員的俸祿不少,像簡望川這樣級彆的官員每月的俸祿不是小數目,如果貪心些再在工程上下點手的話,兩年下來撈個數十萬甚至百萬也不在話下。

可是簡望川一直潔身自好,甚至在很多時候拿自己的俸祿補貼那些在治河工作中奔波的下屬們,甚至連一些民工也受過他的不少恩惠。

所以說,簡望川的行李極為簡單,除了最多的是書籍外,根本就沒什麼細軟可言。

對視了一眼,唐浩元從懷中取出一份東西,說道:“大人,此次決堤是大人的無奈之舉,而且黃河堤岸多年失修,滿清之時又未有好生治理,大人到任後所做一切我等介看在眼中,這非大人之罪,乃老天之過也!如今大人因北岸之事自請其罪,我等心中為大人叫屈,這是河南一地連同開封數萬百姓的萬民書,此外我等也上書朝廷,願為大人辯解!”

“是啊大人,這治河何其難也,大人所作所為天下人都看在眼裡,這如何是大人的過錯,如不是大人當時果斷,哪裡會有如今這麼小的損失?而大人卻因此要去職,天下哪裡有這個道理?”周瑞神情激動地說道,相比唐浩元,周瑞並無正式官身,隻不過是簡望川的幕僚,但他在總督府這些年中做的事遠比普通官員多得多,而且對於決堤一事是最為了解不過。

聽著兩人的話,再取過那份厚厚的萬民書翻看了一下,簡望川的心中也未免有些動容。

作為一個官員,一個有抱負的官員,此生能有如此足以讓簡望川自豪了。這萬民書中不僅有著密密麻麻的簽名,更有著無數人的手指印,這都代表著河南百姓對他的愛惜,同時也證明了自己在河道總督這個職務上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不過簡望川最終還是搖了搖頭,說道:“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不管怎麼說北岸決堤畢竟是事實,這個決定也是我下的,近千百姓之死也出自我手,更不用說北岸的其他損失了……。”

“可是大人!”唐浩元激動地要為簡望川辯解。

簡望川擺了擺手,繼續說道:“功就是功,錯就是錯!我身為朝廷官員,位居河道總督之職,治河原本就是我的本職,而現在治河出了問題,又造成如此後果,這如何不是我的責任?兩位的好意我心領了,但去職以事已無可挽回,為了治河,為了天下百姓,還請兩位保重自身,以用有用身繼續為天下治理黃河才是啊!”

簡望川的話讓周瑞和唐浩元唏噓萬分,他們沒向到到這個時候簡望川惦記的還是治河一事,而不是他自己的仕途。

“可是大人,您走後這朝廷會派何人接替?萬一……。”

簡望川微笑著說道:“此事我已有打算,我已上書向朝廷舉薦兩人,一人為陳儀,另一人是嵇曾筠,這兩人都是治河大才,無論誰接替河道總督之位都是極好的。何況如今聖明天子在位,你們就放心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