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想法(1 / 1)

大叛賊 夜深 1066 字 1個月前

蔣瑾在偏殿彙報了足足一個多時辰這才結束,之所以用了那麼久主要是朱怡成詢問了一些關於西域和藏地後續事宜安排,虧得蔣瑾早就有所準備,要不然被皇帝一問三不知,他這個首席軍機大臣未免會被批評。

離去前,朱怡成提了一句廖煥之,前些時候廖煥之生了場病,這病雖說不是什麼大病,可畢竟廖煥之年齡大了,這老人生病還需多加注意。

朱怡成公務繁忙,再加上他身份特殊,不便前去探望,蔣瑾同廖煥之的關係不錯,朱怡成讓蔣瑾去太醫院取點地方進貢的良藥,替自己去看望一下。

離開偏殿,蔣瑾去太醫院取了藥,說是藥實際是些補品,都是這幾年各地進貢而來的上好人參、鹿茸、當歸等,東西是太醫院早就準備好了的,蔣瑾取了藥後離開了皇宮,徑直就去了宋國公府。

廖煥之病未痊愈,不過相比前些時候已好了許多,聽聞蔣瑾來訪急忙讓人帶入內室。

廖煥之和蔣瑾原本就是好友,兩人結識微末之時,所以蔣瑾在宋國公府的待遇自然遠超旁人,入內室見麵也是很自然的事。

提著東西進了內室,廖煥之半坐在躺椅中,膝上蓋著薄毯,臉色微黃,看起來人有些消瘦,但精神頭還算不錯。

放下東西,說了這些東西的來路,廖煥成向皇帝和朱怡成道了謝,便請他在自己身旁坐下。

等仆人上了茶離開後,蔣瑾這才仔細詢問廖煥之的身體,並問是否要請太醫再過來瞧瞧。

“不用了,小病而已。”廖煥之笑笑道:“這人老了,季節變化就有些受不起,說起來也是老夫大意貪涼,前些時候已經喝了幾副藥,眼下隻需靜養些時日即可。”

“往日這身子骨不是不錯麼?怎麼說病就病了?”蔣瑾埋怨道。

廖煥之搖頭笑道:“這身子骨再強也有疏忽的時候,這也怪我沒注意仔細,不過話說回來,這年齡上去了就是如此。”

說著,廖煥之歎了口氣:“未病之前倒沒什麼,這一病倒人就會多想,不瞞你,這幾日我一直在琢磨著回鄉養老的事,此事你覺得如何?”

蔣瑾微微皺起眉頭,想了想道:“此事還需皇爺點頭,如是平常恐怕皇爺不允,可如今……。”說到這,蔣瑾頓了頓,看看半躺著的廖煥之又笑了起來:“你這老貨倒可借此上書皇爺,或許皇爺就點頭答應了。”

“哈哈哈……。”廖煥之一聽頓時哈哈大笑起來,可笑了沒幾下就劇烈地咳嗽起來,蔣瑾瞧他咳的厲害連忙上前幫著輕拍後背,又取了茶水緩緩喂下,廖煥之喝了點茶水,這才止住了。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廖煥之長歎一聲,搖頭道:“再過一年我就七十三了,等到這歲數就是一個坎。人到七十古來稀,我這輩子跟了名君,位極人臣,最終得封國公,而今子孫滿堂,人生也值了。如能死前回故鄉,在鄉間終老埋於祖地也就無憾了。”

“何必說這樣的話?”蔣瑾連忙勸道:“你一向身體康健,此次隻不過是小病而已,多養些日子自然無事,以你身子骨再活個十幾二十年的毫無問題。”

“但願吧……。”廖煥之的確是老了,當年他跟著朱怡成的時候才五十而已,而今卻已是七十的老人,這時間過的還真是快,一轉眼就近二十年過去了。

人一老就容易多想,就算是廖煥之也不例外,在外人眼裡,廖煥之位極人臣,雖已不在中樞,可對於朝廷的影響力尤在,何況他還是複國功臣,封宋國公、太師。

唏噓了幾句,廖煥之問起了蔣瑾的打算,相比廖煥之,蔣瑾要年輕好幾歲,而且蔣瑾的身體一向硬朗,平日裡不要說大病了,連小病都沒得過。

蔣瑾笑笑搖頭,他明白廖煥之如此問的原因,因為明年他這個首席軍機大臣就到任了。

不僅是他,整個軍機處還有好幾人也都要到任,對於後續的軍機大臣人選朱怡成已經在最終確定之中,並且征求了蔣瑾等人的意見。

按照大明軍機處的慣例,蔣瑾退出軍機處後有幾個選擇,一是像廖煥之那樣得封一個三公或三師的虛銜然後退休榮養。二是如同董大山、王東等人的例子,去地方或者海外領地為一任總督,至於其三也可繼續留在朝堂執掌一部。

蔣瑾和廖煥之不同,相比廖煥之,蔣瑾的功利心更強些,說功利心並不算貶義,換後世的說法就是事業心強。

蔣瑾退出軍機處以他的身體狀況依舊可以乾上幾年,但他不想留在部堂工作,如在部堂的話,蔣瑾未免會同下一任軍機大臣打交道,這樣一來以他的身份、資曆有些尷尬。

何況,蔣瑾很清楚朱怡成是什麼樣的人,朱怡成可不喜歡他們這些退下去的軍機大臣依舊影響到之後軍機處的運行,所以蔣瑾對此有過打算,那就是想去地方,或者海外領土。

廖煥之微微皺眉:“具體何處可有打算?”

“南方吧,南方的氣候更養人。”蔣瑾笑道:“兩廣不錯,不做軍機大臣去當個兩廣總督還是可以勝任的,此外呂宋也是個好去處。董大山明年就回來了,呂宋那邊也需人坐鎮,軍機處這些日子正在討論呂宋人選。”

廖煥之點點頭,他有些明白蔣瑾的想法,既然蔣瑾已有了主意,那麼再勸也沒必要,就像他現在這樣,心裡已有了告老歸鄉的打算。

廖煥之雖已離開朝堂,卻對於朝堂的事還是知道一二,尤其是目前大明北方戰局和西北、藏地的情況。

相比廖煥之做首席軍機大臣的時候,蔣瑾在這個位置上雖不如廖煥成沉穩,卻乾的著實不錯。

這些年來,大明日新月異變化極大,隨著科技和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大明國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尤其是鐵路的陸續建成,不僅解決了交通問題,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製。

此外,這些年風調雨順,黃河治理也頗有成效,眼下的大明用國富民強來形容毫不為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