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技術挑戰(1 / 1)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1159 字 2個月前

第1090章技術挑戰

再次回到餐廳中,這次輪到馬福元主動和段雲談論技術換彙的事情。

憑借一個多彩錄音機,段雲去年就能納稅超過600萬,馬福元內心不羨慕是不可能的事情,況且他們集團公司電子原材料的內部供應價格比較低,加上有日本三洋公司全套的錄音機生產線,如果掌握了關鍵的核心錄音機電機技術,那麼他集團下屬的春梅電子廠超越天音電子廠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給我300萬美元的外彙,咱們按照1:4.5的比例兌換,這個價格已經是非常公道了……”段雲提議道。

“最多給你200萬美元,但是要按照1:6的比例兌換!”

“1:6的比率太高了,如果馬經理你夠痛快的話,我可以再向你們集團公司轉讓全套低音炮音箱製作技術……”

“你們廠的低音炮產品沒什麼技術含量,我們集團下屬的很多企業都能生產。”

“可問題是我們廠的天音低音炮在國際上都有專利權,連續兩年出口創彙都超過300萬,如果你肯接受我的條件的話,我就可以授權你們集團出口低音炮產品!”

段雲和馬福元馬馬虎虎討價還價,一直到宴會結束的時候,終於達成了協議,段雲轉讓多彩錄音機電機的生產技術以及低音炮音響的國外專利授權,換來了1:4.5兌換280萬美元的協議,倆人約定好明天早晨將會再次來酒店見麵,正式簽訂合同。

目前段雲手裡還有上次購買生產線剩下的20多萬美元,加上這次換來的280萬美元,總共擁有了300萬美元的外彙留成,這已經是個相當可觀的金額了。

對段雲而言,外彙對於他的用處實在太大了,國內的人民幣隻能購買一些原材料,想購買先進技術和設備,隻能通過外彙到國外購買。

卡拉OK在日本已經風靡多年,相關技術早已經成熟了,有這300萬美元在手,購買一套二手的生產線完全夠用,但是段雲這次必須要擦亮眼睛,保證購買的產品性價比高,技術不至於落後太多。

相比於隨身聽產品,卡拉OK設備製作難度非常大,在90年代之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廠家能夠生產出卡拉OK錄像機,一直到1991年的時候,國家投資3億多元,支持了11家有150萬台年生產能力的定點生產廠,然而因為質量差,最終減產成為了每年生產15萬台,即便如此,退貨率還是非常高,國產錄像機發展舉步維艱。

早些年的卡拉OK機一般都是使用卡帶的,一直到90年代中期出現了VCD和DVD機器,卡拉OK這才開始大批量的風靡全國,除了一線城市的KTV包間之外,二三線城市街頭也隨處可見。

這也就是說,段雲要想製作卡拉OK,就必須掌握錄像機生產技術,但是錄像機的製作技術門檻極高,90年代之前,從來沒有一家國內企業能夠仿製出日本的錄像機產品,這其中技術難度最大的就是錄像機的機械部分,尤其是錄像機的磁鼓,要求的精度非常高,普通車床根本達不到要求,隻有用高精度的數控車床才能批量生產出來。

段雲的龍騰機械廠倒是有兩台先進的台灣數控機床,從這點上來說,他比國內其他廠家更適合生產研發卡拉OK錄像機,隻需要引進相關的生產技術工藝,段雲就可以進行嘗試生產。

除了錄像機磁鼓,錄像機內部的電路板元件也是非常的精密,這些都需要段雲從國外引進消化技術,然後再進行生產工藝的革新,這才能最終生產出質量可靠的國產卡拉OK錄像機。

說起來國家對於錄像機也是非常重視的,由於耗費外彙太過嚴重,在80年代到90年代年代一直是屬於國家限製進口的24種商品之一,國外錄像機廠商在國內合法的銷售渠道是擁有免稅進口權的友誼華僑商店係統,而普通消費者在各社會商業網點購買的進口錄像機,不是走私來的水貨,就是被海關查獲的走私貨經由商業部門收購並配發準印證號,在內地各省市銷售的。

根據當時日本海關統計,日本1991年賣給香港的中國製式錄像機320萬台,絕大部分通過順暢的走私渠道流入大陸市場,1991年1月至7月,國內海關共查獲走私錄像機1600多台,但同期全國銷售的錄像機卻有116萬台,可見國內市場對於進口錄像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其實早在1983年的時候,國內就有人提出發展國產錄像機產業,然而經過長時間的研討和論證,到了1987年,卻得出“錄像機在國內屬於超前消費品不易發展過早”的結論。

但是到了1989年,日本錄像機卻在強大的廣告攻勢下,一舉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刺激起國人的消費欲望,銷售量非常可觀,而國家機電部才先後確定11家錄像機定點生產廠,可惜發展國內錄像機產業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令人非常痛心。

而現在距離1989年日本錄像機大量進入國內市場還有將近三年的時間,如果段雲能把握這個機會的話,那麼他的天音電子廠就有機會成為國內錄像機產業的霸主。

段雲還計劃有了生產卡帶錄像機的技術積累之後,他就會開始上馬VCD和DVD錄像機的生產,趕在日本電子企業搶占國內市場之前,占據大部分的國內市場份額。

在距離2月9號春節之前的三天,段雲終於和馬福元簽訂了合同,段雲用1260萬元人民幣兌換了280萬美元外彙留成,這也讓段雲有了300多萬美元的外彙,而作為交換條件,段雲將全套的錄音機微型電機的生產工藝資料交給了深圳電子集團,並且允許他們派兩名技術人員到天音電子廠進行培訓學習。

馬福元對於這筆交易還是非常滿意的,因為一旦他們掌握了高性能錄音機電機生產技術後,就不必再高價從日本進口錄音機電機,這樣的話能節省大量的外彙,同時也降低了春雷電子廠的產品成本,生產出來的產品無論在質量還是價格方麵,相比於國內其他錄音機產品都有一定的優勢。

當然,段雲雖然同意轉讓錄音機電機的生產技術工藝,但還是有所保留的,深圳電子集團拿到的技術有限,而現在段雲天音電子廠最核心的無塵車間以及磁頭生產線依舊處於嚴格保密狀態,所有技術人員都已經簽訂了嚴格的保密協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