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章 物極必反(1 / 1)

逆流1982 刀削麵加蛋 1126 字 2個月前

第1972章物極必反

隨後的幾天,天音的軟件技術專家從深圳坐飛機來到了BJ,被安排在了距離分公司不遠的酒店裡。

正如許少強所說,大量的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找到了天音集團BJ分公司,尋求軟件技術上的支持。

最先找到段雲的是解放軍總後勤部,在當前的國內,軍事部門對於網絡保密的要求是最為嚴格的,畢竟這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事情,沒有人敢於怠慢這種事情,幾乎是上級下達文件的第二天,他們就已經派相關人員聯係到天音總部,並且很快簽訂了國產操作係統技術支持的相關合同。

不到五天時間,段雲這邊已經和來自BJ九個部門,84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技術協作的合同,這些合同也全部如同段雲之前承諾過的,前兩年不收取任何費用,免費安裝,免費培訓人員,並且隨時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段雲的這種做法,也獲得了所有簽約單位的稱讚。

隻不過他們不會想到,用不了半年時間,他們將不得不再從天音集團采購一大批的全新電腦,從而徹底適配升級後的國產操作係統。

而在全部軟件第一次安裝調試完成之後,段雲這邊的公關部也開始部署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們將會前往BJ,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兩百多家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推廣搭載國產操作係統的新一代的天音牌電腦,而銷售的模式,主要以回扣和返點為主,為此,段雲還特批了將近六百多萬元的公關費用。

過去來說,國內的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選購電腦範圍比較廣,完全可以根據單位的情況,選擇國產或者進口的電腦,但現如今,在國家開始大力推廣國產操作係統的前提下,天音電腦就有了得天獨厚的銷售優勢,加上各種返點銷售的模式,這也讓天音電腦相比國內的其他電腦品牌,有了非常強的優勢。

而就在這個時候,國內的電腦市場,也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重新洗牌,這又給了天音集團拓展電腦產業的機會。

回到深圳之後,整個12月份,段雲都在精心部署天音電腦的生產和銷售,而就在這個時候,芯片廠那邊傳來了好消息,基於0.8微米技術,容量32mb的NAND閃存芯片,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從最初的55%的合格率,提升到了81%,這樣的合格率已經達到了量產的要求,這也為搭載這種芯片的全新天音電腦大批量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目前的天音電腦,最核心的CPU芯片,依然需要從美國英特爾公司進口,硬盤也是天音集團和西部數據在深圳合資企業生產的,段雲現在還做不到天音電腦的完全國產化。

不過儘管如此,天音電腦除了硬盤和CPU之外,基本全部實現了國產化,這就使其成本大幅度降低,在麵對國內的其他品牌電腦的時候,已經擁有了非常大的價格優勢。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電腦產業已經開始進入寒冬。

因為國家逐步放開了進口電子產品的批文製度,並且大幅度降低對關稅,這導致一些原本靠政策,公文,批量進口電腦在國內販賣的所謂“科技公司”一夜之間遭遇重創,國際電腦品牌商,猛烈的衝擊市場,人民幣的持續貶值,也讓進口零部件的成本大大提高,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國產電腦”銷量遭遇了巨大的滑鐵盧。

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在1989年前後,國產電腦的全國市場占有率為67%,而到了1993年,猛降到了22%,如此大的降幅,可以用潰不成軍來形容,而作為國內品牌的兩大龍頭,長城和聯想也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

麵臨如此嚴峻的局麵,中關村幾乎所有的知名電腦公司都放棄了最艱難的自主品牌經營,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不得不做跨國品牌的代理。

這其中,長城代理的是IBM,方正代理的是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四通做的是康柏,而業界風頭最勁的史玉柱,乾脆轉戰了保健品,整個國產電腦產業可以說是風雨飄搖,人人自危。

而是這對段雲和天音集團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他可以說是當前國內唯一有實力,也有能力撐起國產電腦大旗的企業,隻要他這次部署的銷售計劃能夠順利展開,那麼他的這一產業,就算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時間轉眼間就來到了1994年,對於段雲來說,過去的一年天音集團的銷售額再創新高,第一次突破了300億元大關,而利潤也達到了驚人的64個億,放眼全國,除了國有銀行和幾大壟斷產業,幾乎沒有其他的企業能夠和天音集團相提並論。

另外在這一年,天音集團納稅達到九個億,相比於去年5億元的納稅總額,幾乎翻了一倍,而且這已經相當於SZ市政府稅收總額這25%,也就是說,天音集團一家企業就創造了深圳是全年稅收的1/4,這在後世看來簡直不可思議,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估計以後,深圳可能都不會有第二個這樣的巨無霸企業。

不過段雲也知道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道理,所以他這次一改往年高調的作風,並沒有對外部媒體公布今年的財報,甚至還讓公司的相關部門壓製相關消息在媒體的傳播,就連今年公司元旦的年會,都舉辦的非常簡單,再也沒有往年給職工分紅玩出的那種“鈔票金字塔”的誇張宣傳,隻是將獎金私下裡安排財務部門存入到了相關研發人員的賬戶上。

段雲之所以會選擇這種做法,是因為他現在的企業規模實在太大了,大到他都有些心驚。

因為過去幾年,總有國營企業的營收和規模在他之上,段雲雖然頂著一個國內最大民營企業的名頭,但因為上麵還有幾家國營企業在他們公司排名之上,所以段雲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第一名和第二名雖然看起來差距不大,但引起的社會關注程度,卻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一家民營企業站在了所有國內企業之上,這在當前的中國會引發一些經濟發展路線的問題,段雲政治嗅覺非常敏銳,所以當他自己的企業發展到這種程度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絕對不能驕傲自大,而是儘可能避免成為敏感話題的焦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