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1 / 1)

伐清1719 晴空一度 1325 字 1個月前

革新三年臘月二十九,正值過年之前,複漢軍在經過了風卷殘雲一般的大戰後,成功占領了京城,為此戰畫上了一個句號。

實際上,自從八裡橋一戰後,清軍主力便徹底煙消雲散,之前的十餘萬大軍,被複漢軍斬殺整整五萬餘人,俘虜三萬多人,剩餘的人幾乎都潰散而逃,而複漢軍在這一戰當中,也付出了一萬餘人的傷亡。

嚴格來說,清軍打得不算差了,特彆是彙聚此戰的幾乎都是八旗的骨血,因此人人敢於搏命,人人皆不畏死,以致於才付出了這麼慘重的傷亡。

等到複漢軍收攏兵力之後,攻克京師已經是易如反掌,畢竟清軍留在京師的軍隊隻剩下不到萬人,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之輩,複漢軍僅僅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徹底攻占了京師,並且控製了諸多要地。

寧楚君臣並沒有第一時間進入京師,畢竟裡麵還藏著不少八旗的頑固分子,他們在正麵戰場上打不贏,很可能會想著刺殺一途,因此在經過複漢軍徹底的清洗之前,他們都不會直接進入京師。

當然,進入京城也不會是所有的軍隊,寧渝直接安排了第一師和第二師,攜手會同進入京師駐防,當然也對其三令五申,決不允許任何複漢軍士兵做破壞軍紀之事,若有人敢於渾水摸魚,則立斬無赦。

實際上,在複漢軍進城之前,進城內還殘留了許多旗人,其中一部分是滿洲八旗,一小部分是蒙古八旗,而絕大部分都是漢軍旗人。

原因也很簡單,當初八旗在撤離京師的時候,時間上太過於緊張,以致於大量的旗人還有相應的財物,都滯留在了京師內。不過這是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滯留的原因,漢軍旗人則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往關外撤離的選擇,因此除了一小部分人,其餘的幾乎全都留在了京師。

因此,在城破之時,這些八旗才是最為恐懼的,他們擔心寧楚會重新上演當年八旗南下的那一幕,甚至有不少八旗女子直接選擇自殺......

就在京城內一片亂糟糟的時候,複漢軍其餘各師則暫時駐紮在了通州,原本的通州清軍大營,已然成為了複漢軍駐紮軍營,而原來的通州府衙,則成為了寧楚君臣的臨時辦公之地,他們將會一直在此地臨政——直到京師徹底安全下來。

“啟稟陛下,臣等通過雍正近侍等人的口供,已經得出了初步的結果,當日雍正並非被我軍斬殺,而是服用了大量的丹藥,他在射完那一箭之後,情緒徹底失控,以致於藥力爆發......當場暴卒而亡。”

崔萬采將原封報告直接呈遞了上來,臨了感歎道:“當日的雍正,隻怕是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了。”

寧渝此時正圍著火爐烤火,他實在有些畏懼北方的寒冷,在聽到崔萬采這番話之後,隨即接過了報告,簡單的看了一遍,終於能夠確定,雍正皇帝的死跟服用丹藥的關係很大,特彆是在攻下京師之後,騙子賈士芳雖然死了,可是根據其他人的口供,也能得出這一點的聯係。

雍正皇帝一心想死在戰場上,可是世事弄人,他到頭來還是死在了丹藥之下,卻是讓人不免有些感慨莫名。

“雍正雖然不是為我軍所斬,可是一應獎賞還是發下去吧。”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輕聲道:“還有,雍正此人終究算是一條漢子,好生葬了吧。至於偽清前番諸帝的陵寢,一應保留下來,將來和大明皇帝的陵寢劃歸一處管理,亦可作為曆史教育基地,以史為鑒。”

“是,陛下。”

崔萬采明白皇帝這麼說的用意,其實還是因為朝廷內外都有人聲稱要毀掉清陵,以圖正本清源之用意,也是體現大楚承繼明統的決心。

可是在寧渝本人看來,並沒有這個必要,他要留著清陵給後代子孫看看,要牢記這一段的曆史。

“戰事雖然已經基本結束,可是百姓的日子卻並不好過,特彆是今年直隸本來就很缺糧,再加上八旗又運了不少糧到關外去了,眼下京城鬥米兩百文,關鍵是還有價無市.......內閣應該保障好對直隸地區的救濟問題,絕不能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

寧渝的這一番叮囑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他手底下密探彙總上來的情報,其中的種種慘狀,令人讀來憂心。

崔萬采當年明白寧渝的意思,說起來直隸缺糧的問題一直很嚴重,或者說,是整個北方的缺糧問題都很嚴重。

早在複漢軍拿下江南之後,整個北方的糧食供應體係其實就已經開始失衡,雍正無奈之下隻得集中糧食優先攻擊直隸,因此山東、河南的糧食都往直隸方向供應,導致自身還出現了一定的災情。

到了今年的時候,山東和河南都出現了一定的旱災與蝗災,再加上兵戈未息,糧食產量還比不上往日,可是就算在那種環境下,山東和河南還得往直隸運糧,結果餓死了不少的百姓。

如今,直隸徹底失去了外在供糧的渠道不說,關鍵是自身所剩不多的存糧,都被八旗運到關外去了,也就造成了一場規模龐大的饑荒,如果不是複漢軍打下了直隸,隻怕過了這個冬天,京城人得餓死許多。

對於直隸的情況,崔萬采亦是憂心忡忡,“回稟陛下,眼下直隸已經再無半點存糧,隻能依托外界供糧,關鍵是山東、河南還有山西一部亦是剛入我軍之手,隻怕難以提供更多的糧食,如今財政部已經將存儲在南直隸、安徽以及湖廣的庫糧調撥了兩百萬石,將會通過海船運抵直隸,隻是時間上有些不夠。”

“不光是時間不夠,糧食也不夠,兩百萬石糧隻怕能供大部分人勉強過冬,到了明年又會陷入無糧的狀態,咱們不光要給他們提供救濟糧,還得讓百姓過上真正的安穩日子。”

寧渝微微沉吟道,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準備再跟內閣溝通一下。

崔萬采撫了撫胡須,沉吟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此事應當分成兩個部分.........”

寧渝的眼睛有些微微發亮,他高聲道:“第一部分就是要解決眼下的難題,咱們要繼續運糧至直隸,目前有所短缺的部分,可用軍糧填補,先救完急再說,隻要能填補賬目,樞密院那邊也不會多說什麼,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推行新政,對於旗田還有一部分漢奸士紳的田地,要堅決沒收。”

“第二部分就在於,咱們不能光是養著直隸的幾百萬百姓,這樣朝廷的負擔會太重,以工代賑也不能長期進行,因此咱們需要將人口分流出去,開拓荒地來養活更多的人。”

崔萬采眼前一亮,他微笑道:“陛下的意思,是在關外墾荒嗎?”

“沒錯!解決直隸的問題,就在關外!”

寧渝臉上勾勒出一絲笑意,說起來眼下的這個時機也非常巧妙,通常漢民是不太願意背井離鄉遠拓荒野的,隻有活不下去了,才會選擇去彆的地方碰碰運氣。

而眼下想要解決東北的問題,並不是光靠軍隊或者火器就能行,關鍵是要有大量的百姓,作為兵源地還有屯糧地,才能真正進行實際控製,因此眼下讓漢民出關尋活路的法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過發展漢人出關,還能進一步遏製俄人的狼子野心。

想來想去,寧渝覺得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了,隻是想到後續要做的大量準備工作,卻是又忍不住有些頭疼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