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合平這幾天很忙很興奮!
突然來的驚喜讓他一時衝昏了頭腦,當天簽完約後才發現自己連對方的底細都不知道。不過好在是嘉禾做的中間人,他也沒擔心太多。
第二天,他沒急著做其他事,先去打聽了一下徐誌的身份。問了幾個人才知道原來對方不是看起來年輕,而是真的年輕。
不過在知道具體信息後他並沒有失望,如果是真正的一個混電影行業的老板,也不可能選中他這個無名無氣的人來當這個導演。更何況他連夜研究了整個電影劇情,看起來確實不錯。不過其中的一些笑點雖然寫了很詳細,但隻是文字表達出來卻沒有笑意,需要和演員的形象和演技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在林思琪的介紹下,他約見了陳龍。也憑借著自己二十年行內經驗,也請來了一些和自己要好的朋友,這些人有的是燈光,有的是攝影,基本上幾天下來,除了一些配角,一套電影班子就成立了。
而和投資老板的接觸看來,新老板雖然年輕,但卻不插手自己的事,隻是表達出一些看法而已,很有禮貌,和這樣的老板合作,是所有導演最喜歡的類型。
不會隨便插手自己不懂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好老板。
不過既然團隊已經建成,老板總是要見的,一些行業內的規矩還是得遵守的。
當然,主要是拍電影要先發紅包。相當於做生意的預付款,即使有袁合平的臉麵也不行,親兄弟也得明算賬。
徐誌和林思琪一起,坐著一輛的車,來到了嘉禾位於斧山道的片場。
全盛時代的嘉禾,就是在斧山道起家,這是一座山頭的斜坡。早在60年代,此處便有幾個攝製廠,電影人絡繹不絕。
鄒文懷和何冠昌離開邵氏之後,向政府申請一片用地興建影視城。港府出於邵氏一家獨大的局麵,便同意了將此處改為嘉禾的片場。
離斧山道不遠處就是清水灣道,從這條山路便可直接到達邵氏影城。也就是說,每次邵氏的人想去影城,都必須經過嘉禾片場。
林思琪出於某些方麵的考慮,本來是想去租一輛好點的車來撐場麵,不過徐誌就直接拒絕了。他那點身家在行業內已經不是秘密,一般人也許不在意,但參與拍攝的肯定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跑去租一輛豪車也改變不了他人的看法,純粹就是浪費錢而已。
二人很快就進入了片場,現在已經是70年代末,電影市場正開始處於大爆發的初級階段,李曉龍於七十年代初火爆全球,雖然不幸去世,但嘉禾很快就發掘了許氏三兄弟,連續拍攝了《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賣座電影,票房甚至超過了曾經的李曉龍(不算通貨膨脹)。
另一方麵,邵氏那邊開起來電影流水線模式:幾十年同樣的服裝,同一批的演員,同一個地方,永遠熟悉但說不上名字的配角,拍完之後再去自己的院線上映,隨後再去東南亞的邵氏院線去撈一筆。
這麼些年來,邵氏幾乎沒出現過精品,但穩定的模式和低廉的成本,卻保證了穩定的利潤,沒有大賺特賺,但一直細水長流,若不是邵一夫爵士決定重點進入電視領域,一直在暗中爭奪TVB控製權。嘉禾未必能有這麼多年的好日子。
此刻嘉禾的片場已經忙的熱火朝天,各種不同的衛星公司都在此處拍著電影。各個地方都坐滿了有著明星夢的群演,人太多了,男廁所已經被排隊排的瘋狂的女同誌占領,隻能跑去後山給小樹林施肥了。
衛星公司製度是嘉禾的一大特色創新,邵氏的員工不管是大明星或者大導演,都是拿固定工資,後世TVB也繼承了這個風格。
小張同學在拍孫悟空的時候已經非常出名,要求一集一萬港元,在21世紀初,一個明星主角一集才幾千港元,很是不可思議,但這個要求被無情拒絕,然後矛盾爆發,被徹底雪藏。
而嘉禾不一樣,你有能力,你有水平,你自己開公司。然後電影就和嘉禾一起投資,電影拍完後,嘉禾負責一切上映和海外發行,然後大家按事先的合同規則分錢。這其中貓膩其實很多,但總體來說,知名導演和演員的收益增加了很多,而嘉禾也賺的膨體滿缽。
“徐生,這邊就是我們劇組的所有成員。”袁合平站在一旁,笑著介紹道。
眼前的人,忙忙碌碌,靠著袁合平的臉麵和鄒文懷的官方文書,劇組很快就搞定了拍攝的地方,眼前就是在一片古裝建築之下,就是醉拳剛開始鏢局的地盤。
大體的建築和徐誌中的記憶一樣,比較時間線隻差了一年,香江的片場就那麼些,袁合平還是選擇了和曆史上同一個地方。也就是布局方麵有些不同而已。
而袁合平所選的演員,徐誌也就認識幾個,這些人好像是曾經醉拳中的角色,而其他演員就根本不認識。
徐誌問:“這個片場大概需要多少錢?”
袁合平道:“我們有一個月的使用時間,而且也不是獨家使用權,總共的費用差不多一萬六。”
徐誌道:“一個月時間能拍完嗎?”他有點舍不得錢,太貴了。
袁合平點頭道:“在這邊的劇情拍完是沒問題的,不過劇中的茅草屋我們找不到合適的,恐怕還得自己建。”
徐誌不由頭疼:“那個屋子要建多少錢?”
“估計一萬多就夠了,這些其實都是必須投資的,比起膠卷和攝像機,這些都算不了什麼。”袁合平笑道。
膠片不用說,攝像機一般都電影公司根本買不起,隻能采用租賃的方法,按天計算,一天800港元。
第二個大消耗就是整個劇組,即使薪水可以以後再結,但各種服裝,交通,物品布置,夥食費,化妝,燈光,日結工資的臨時演員,內外景,錄音棚,最後剪切等等。
為什麼70年代香江的電影套路都差不多?就是因為資金有限,而花費無限,能用同一種工具的就絕不會再買第二個,布置的場景能不浪費就不浪費。
“攝像機和膠卷怎麼樣?”徐誌問道。
袁合平答道:“攝像機和膠卷都是小日苯富士品牌的,質量還不錯。”
攝像機租也就罷了,可嘉禾的規矩就是租攝像機也得買他的膠卷,捆綁銷售。不過好在嘉禾還沒那麼急功近利,膠卷也隻是貴一點,沒有拿低質量的來坑人。
“徐生早!”陳龍走了過來,客氣道。在場的各位也隻有他認識徐誌了。
徐誌笑道:“早,阿龍,你還是叫我阿誌吧!怎麼樣?這個劇情喜歡嗎?”
陳龍已經從袁合平那邊得到了劇本,此刻他早就熟悉了劇情。於是笑道:“挺喜歡的。”
徐誌點頭道:“這部劇裡有不少打鬥情節,你得做好準備,千萬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弄傷了。”
陳龍笑道:“沒事,不真打怎麼能逼真,真打怎麼可能不受傷,我會注意的。”
徐誌很害怕一不小心陳龍受了重傷,真要這樣,可就完蛋了,即使複製彆人過去的成功,風險也是無處不在。
和陳龍聊了幾句話,袁合平便帶著徐誌見了所有人,這些人徐誌都不是很熟悉,也不打算深交,打完招呼之後,大家便集中起來,準備拜神。
拜神是香江和彎彎電影的特性,後世大陸的這種習慣其實也是從香江傳過來的。
香江人十分著迷於風水,據說八九十年代,一些超級富豪會專門有自己的風水大師,這些人什麼都不乾,隻在特殊日子或者樓盤商場開業的之前算好吉時,但收入卻高達百萬年薪,比一些中高級管理層還要高,而且深得富豪信任,當然最牛逼的是一個姓陳的,泡到女性富豪,最後差點就拿到了幾百億資產。
電影行業最開始時隻是因為一些電影中有各種怪力亂神,編劇和導演怕自己不小心碰觸了什麼忌諱,所以拜拜神仙,給自己一個安心。
而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的電影都開始拜神,當然,一般電影拜的是關二爺和財神。
徐誌等人也是如此,大家隻是想發財而已。
走到近處,一個簡陋的木桌擺在鏢局院子之間,關二爺提刀威風凜凜的立在桌上,桌上有幾樣食物,烤乳豬、烤鵝、烤鴨、西瓜、葡萄、水蜜桃和蘋果擺在關二爺之前。
“來來來,大家站好了,有點規矩!”即使到了關二爺麵前,很多人還是在嗡嗡細語,拜神馬上開始,袁合平不得不出來維持一下秩序。
按照拜神的規矩,導演應該要將乳豬一切兩半,不過徐誌在場,便將機會送給了徐誌。但讓徐誌吃沒問題,把一個豬一開兩半,雖然已經是熟的,可還是很彆扭。
陳龍倒是躍躍欲試,不過誰也不敢讓他上,萬一力氣太大,把桌子也給弄壞了,那就成笑柄了。
在所有人都注意之下,徐誌隻能硬的頭皮將眼前可愛的小乳豬切成兩半。之後所有人挨個進香,放鞭炮,祭讀等等。
之後是發紅包時間,其實除了幾位主演、有分量的配角和背後的中堅人物,其他人的紅包並不多,差不多兩三天的收入而已,一個喜錢而已,特殊一點的就是會死在劇中的幾個原因,紅包有衝晦氣的說法,這些人中紅包會大一點。
抱著奉獻精神狀態的劇組,在這種艱苦環境下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