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黃浦江大橋(1 / 1)

80年代的上滬,還遠不是幾十年後的東方之珠,馬路上公交非常的陳舊,不少還是民國時期留下來的有軌電車,資源也非常緊張,公交站台之上,不少人排著隊伍等候公交,緊張的時候想上車可能都要等上幾輪。

浦西之外,大部分建築都是兩層樓的樣式,屋頂上看著像窩棚,一些商業街其實也都是無數的小店鋪組成,和後世的小商品市場很是相似。

市政府大廈其實也是一棟民國時期的白色大樓,樓頂之上也是圓頂設計,擁有很強的既視感。

跟在王維德身後,徐誌很快就到了市高官的辦公室。

見徐誌到來,黃道涵立刻起身走了過來,笑著握手道:“徐先生,歡迎光臨。”

“打擾黃書記的工作了。”徐誌笑著說道。

“哪裡,徐先生客氣了,請坐。”黃道涵帶著徐誌坐在了辦公桌前的沙發上。

黃道涵說道:“這幾天馬克公司的談判聽說非常的順利,看來很快我們就能開始正式的合作了!”

“合作當然是越早越好!”徐誌笑了笑說道,與上滬市的談判其實很簡單,無外乎廠房地址、合資分配、管理問題、員工安排等等。

地址比較簡單,就放在了安亭鎮,這也是未來上汽大眾的廠房所在地。

合資分配則是美方投資外彙美金,中方則以土地、部分現金、建築工程等項目入股,具體數字還沒確定,至於股份則是中方51%,這是沒辦法改變的,目前的合資法就是這麼規定的。

而管理權美方則是絲毫不肯讓步,這也是徐誌安排的意思,在這一條上雙方爭議較大,不過也正常,這麼大的投資總會有不少糾紛存在。

總體來說,談判的進度是遠超大眾項目,因為美方在國產化這一塊讓步很大,這對中方的誘惑極大,與之相比,大眾項目在這個問題上不知道扯皮了多久。

這也是黃道涵比較滿意的地方,卡車是重要的生產物資,全國貨物的運輸很大程度都要依靠卡車,而且目前國內卡車也異常緊張,上滬市雖然是全國的工業中心,但是在汽車領域也隻有一家大型的拖拉機廠,如果馬克項目成立,那一片地區的經濟將會被帶動,政府的稅收也會提高很多。

隨意的聊了兩句話,黃道涵主動彈起了正事,問道:“徐先生,聽小王說你又有新的投資計劃,不知道是什麼項目?”

徐誌笑道:“黃書記,不知道上滬市的一些基建工程可否對我們港資開放?”

內地改開之後,一直意圖吸引外資進行基礎基建建設,不過具體能不能投資還得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同意,而且基建也必須合資,一般情況下中央那邊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地方政府這邊則是要處理各種細節,也需要考慮到發展需要,又或者未來如何合理的收回投資。

“原則上是沒問題,不知道徐先生想投資什麼基建項目?”黃道涵笑著問道,這些年上滬市雖然稅收全國第一,但大量的財政收入都上交給了中央政府,自己反而經常沒錢進行市內基建維護。

徐誌道:“最近幾天,我一直在上滬市遊玩,欣賞各地美景,但我發現如果我想去浦東,就非常的麻煩,輪渡那邊要等待太長時間,而且聽說碰到上下班時則更是擁擠,以前甚至還發生過踩踏事件,所以我覺得如果我能在浦東與浦西之間建一座大橋,會對老百姓的出行有著很大的幫助!”

“建橋?”黃道涵聽完後立刻陷入了沉思,過了片刻後說道:“徐先生的這個提議的確不錯,上滬市的百姓的確需要這樣的一座橋。”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最高領導提出的工作要點,這句話是目前內地政府發展的核心要素,這意味著國內的任何事情都得在這個問題上讓步,也是每個官員都繞不過去的坎。

但發展經濟,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方便,有了順暢的交通,工廠的貨物就能夠快速、低成本的運輸,老百姓也能輕鬆簡單的出行,前者刺激工業,後者刺激消費。這是一個地區發展經濟的必然條件。

胡應湘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港資,投資了未來內地最賺錢的高速公路——廣深高速。

想富裕,先修路,這是遠古就存在的真理!

徐誌說道:“黃書記客氣了,我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名下有一家分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在全球尋找合適的基建項目進行投資,我個人也非常看好這座連通黃浦江的大橋,我方可以獲得收益,而上滬市百姓也可以獲得更大的方便,上滬市政府也可以獲得稅收,一舉三得。”

黃道涵笑道:“說得好,我們政府吸引外資投資,不是為了占外商的便宜,而是為了共同發展。

其實說來慚愧,我們市委早就有了建一座連通浦東與浦西的大橋的想法,隻不過一直資金緊張,沒辦法立項,徐先生此刻提出這個計劃,可真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啊!”

徐誌點頭說道:“我已經從安排幾名橋梁建造的工程師從香江趕來,具體的投資方案、資金什麼都先不說,但我有一些想法,在這裡想與黃書記溝通一下。”

黃道涵笑道:“徐先生請說。”

徐誌道:“雖然上滬市是內地第一大城市,不過就汽車的擁有量其實並不高,大橋如果隻為汽車服務,雖然也能緩解交通,但還是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在我的計劃中,這座大橋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普通百姓的出行而建造,特彆是上下班高峰期時大量騎著自行車的工人,他們也需要方便的通過大橋。”

黃道涵有些不太理解,問道:“橋兩邊不是有人行道嗎?老百姓可以走兩邊啊?”

“隻是兩邊的人行道是不夠的!”徐誌搖頭說道:“我準備與南浦大橋一樣,采用雙層架構,上方通行汽車,而下麵一層不是供火車通行,而是專門供行人使用。”

“徐先生想的的確很周到。”黃道涵想了想後說道。目前上滬市的自行車持有量估計全球第一,數量以百萬輛計,而浦東與浦西之間的人流量也是非常之大,如果隻靠正常大橋兩邊的人行通道,的確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從下方再建一層,專門供行人使用,的確是最佳選擇。

“基建麼,自然是是以方便百姓為主。”徐誌笑了笑說道,又見黃道涵似乎有些猶豫,又問道:“黃書記,還有什麼問題嗎?”

黃道涵說道:“徐先生應該知道,如果修建這樣的一座大橋,按照目前的法律,是必須合資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