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民好奇問道:“什麼項目?”
在香江這種城市,很少有什麼大型項目,總規模能夠超過一個巨型碼頭,即使是在中環修建摩天大廈,也比不了,除非地鐵。
“我們已經將紅磡海邊的那塊工業地皮改成了商住性質,200萬尺(20萬平方米)的麵積,如果開發的話,是不是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徐誌笑道。
“開發大型高級住宅小區嗎?”馬士民點點頭沉吟道:“這的確需要不少資金,不過我擔心不是時候,一旦我們將住宅建成了,而中英談判還沒有結束,那我們的資金可就被困住了。”
“這一點不需要擔心,因為這塊地皮,我沒打算開發住宅。”徐誌搖頭道。
馬士民愣了下,問:“那我們在這上麵建什麼?”
“我打算在興建一個大型商場、寫字樓、酒店、高級公寓組成的綜合體,名字叫做黃埔廣場,所有的物業全部由和黃自己持有,總建築麵積2000萬尺(200萬平米)。”徐誌笑著說道。
“全部自己持有?”馬士民驚道:“董事長,這樣的話,那資金方麵……”
“具體需要多少資金,還得看後續的規劃設計,但按照目前香江的平均建築成本,隻是這一個項目,總投資估計超過150億港元。”徐誌說道:“我們自己墊資30%,其他使用貸款,差不多也需要50億港元的投入,這可不比一個碼頭差吧!”
“可是,全部自己持有,這風險是不是太大了。”馬士民擔心道:“紅磡雖然靠近海邊,但從來就不是香江的商業中心。這裡靠近九龍城區,海底隧道也可以直接通向中環,如果這片地用來建住宅,我們的收益絕不會低,物業持有方麵,我們也可以建一家商場,這樣的話,風險要小得多。”
“不是商業中心又怎麼樣?”徐誌笑道:“隻要我投資的地方,他將來就是商業中心。前段時間何國原以及林文舟他們一直有疑問,為什麼我要將美的以及長興的總部建在紅磡而不是中環?現在你明白了吧?”
馬士民道:“董事長是想利用美的以及長興龐大的員工數量及周邊的合作為基礎,將紅磡打造乘香江新的商業中心?”
“不錯,美的公司的職員收入本來就不錯,同時美的本身就有一係列的供應商及合作夥伴,隻要我們搬到了紅磡,這些人也極有可能會跟過來,這麼大的群體,足以形成極強的商業規模。
紅磡這個項目於和黃,就和天水圍造鎮計劃於恒大,都是你們兩家公司百年基業的根本,隻要這個項目成功了,那麼在將來,紅磡這一片地皮上麵的建築群,會是和黃最大的財富。”徐誌笑著說道:“至於將來香江的問題,你不用擔心,我有十足的把握。”
後世的李嘉成,在80/90年代,曾經在香江,開發了著名的四大圍村項目,總利潤高達200億港元,這些資金是李氏財團能夠大肆國際化的根本原因。
而四大圍村項目中,第一個也是最為出名的,也就是黃埔花園項目。
黃埔花園的舊址是曾經和黃集團的船塢碼頭,進入70年代後,和黃與太古合作,將船塢合並後遷往了青衣島,留下了一片麵積高達200萬尺(20萬平方米)的空地。
當時的和黃的大班祁德尊意圖開發這塊土地,興建一座類似於太古城的頂級小區,隻不過碰到了一個致命問題,船塢碼頭的土地是工業性質,如果想興建商場住宅,那麼必須要交一筆巨額“補地費”。
而補地費交完之後,再開發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利潤,這是港府的策略,要不然,所有企業都購買工業用地進行改地,那哪家地產公司還願意參與土地拍賣呢?
補地費困住了祁德尊,也困住了後續的韋理,而到了後世李嘉成接管和黃時,當時的地價幾乎到了巔峰時期,補地費需要28億港元,李嘉成自然不肯接受。
而到了1984年,中英談判雖然有所起色,但地產市場卻一直萎靡不振,為了刺激香江的地產行業,港府同意了李嘉成的條件,以億港元“的補地費修改了這塊地皮的土地使用性質,隻比徐誌目前所談的3億港元多9000萬港元。
到了85年初,中英談判結束,香江前途被定了下來,房價開始穩步回升,李嘉成立刻安排了修建黃埔花園的圍村項目。
黃埔花園一共包括760萬尺(76萬平米)的住宅以及190萬尺(19萬平方米)的商場,整個項目從1985年開始,至1989年結束,出售的過程中,香江房地產剛剛回暖,房價大幅度上漲,整個項目的溢價非常之高。
黃埔花園的土地為自己持有,隻支付了億港元的改地費,而整個項目的建築費用為40億港元,而後麵的四年,總收入高達90億港元,隻是拚住宅,就輕輕鬆鬆的賺到了50億,同時還白得一個170尺的商場。
這個利潤在當時的香江,可以說是最賺錢的商業案例,不過徐誌卻看不上眼。
80年代末的房價雖然不低,但比起90年代的逆天,差距還是非常大的,要知道,香江的房價,從91-97年,就上升了4倍,租金也是大幅度上漲,任何在80年代以當時市場價格購買的房產,經過90~97年,隻靠上漲的租金就足以收回成本。
曆史上的李嘉成做住宅是因為要將資產流動起來,而這一點住宅項目極為合適。
但目前的和黃並不需要急著將旗下的土地套現成現金,反而,資金多的花不掉的時候,投資物業才是硬道理。而目前的香江市場上,也很難投入百億港元購買物業,那麼,在自家土地上,大規模興建就成了最佳選擇。
因此,有計劃的興建一個大型的商業綜合體,就是目前和黃的最終計劃,涉及一家大型商場、數十棟用於出租的寫字樓、數棟高級公寓以及酒店等等。
後世李嘉成的黃埔花園,總建築麵積隻有950萬尺,那是因為香江的法律,對住宅的限製較多,容積率不可能無限的上升上去。
但商業寫字樓的要求則低上很多,因此,同樣麵積大小的土地,建住宅和建寫字樓的比,麵積要差上很多。
因此,徐誌打算將整片土地,建成容積率為10的大型寫字樓群。
至於這裡將來有沒有人前來出租,徐誌絲毫不擔心,第一,則是美的及長興總部公司的遷入,必然能夠帶來大量的收入穩定的人群,第二,中英談判之後,香江的地產價格暴漲,租金也會倒逼著大量企業離開中環等地,而現在,和黃會在紅磡準備好足夠商業配套,以吸引這一部分群體。
“既然董事長這麼說了,我先去做一份市場調查,等到結果出來後,我們再商討細節問題。”馬士民心中也暗中分析起來,雖然這個項目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但也不會要一次性投入,而是分期建設,這樣一來,和黃也能同時進行這麼多的大型項目。
“好,那你先去安排前期的土地平整,再讓設計師們按照我的數據,設計出樓盤樣式吧。”徐誌也知道這種項目可不是大型住宅小區,畢竟要自己公司長期持有,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光是前期的招標恐怕就需要幾個月時間,急也急不來,按部就班的按程序即可。